中宏保险和友邦保险哪个好(我想从事保险行业,请问选择什么样的保险公司好?)

我想从事保险行业,请问选择什么样的保险公司好?

当然是友邦了,友邦首先是中国唯一一个外资独资的保险公司,几十年来发展的很成熟。

ADMG开头的保险单是哪家保险公司的

给你一个好的建议,如果是通过银行转账的话你可以去银行查你的交易记录,可以看出来是哪家保险公司从你的账户转账,然后打相应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就可以查到了。要不然就是第二种办法。国内保险公司打电话挨个打电话查。全国各保险公司电话:中国人寿保险95519民生人寿保险95596太平洋保险95500平安保险95511平安人寿95589中国人保95518华安财产保险公司95556民安保险公司95506嘉禾人寿保险95581新华人寿保险95567泰康人寿保险95522太平人寿保险95589大地财产保险95590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95518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95512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95585天安保险95505永安保险95502安华农业保险公司96677阳光财产保险公司95510友邦保险公司8008203588海尔纽约人寿8008205882生命人寿保险8008200035广电日生人寿8008208599中宏人寿保险8008203998恒安标准人寿8008188699苏黎世保险公司800083083中英人寿保险4008800900金盛保险公司4006705566信诚人寿保险4008838838天平汽车保险4006706666

中宏和友帮买哪个保险好

选的就是经典四驱标配版,价格9.58万,颜色选的绿色其他没有什么,还有什么要注意的啊

中宏保险和友邦哪个好。

其实都一样,都是小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出的产品都受银保监会监管。建议去中国五大保险公司之一。

财产保险买哪个好一点

保险公司前十强:1、中国平安(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太平洋保险(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3、中国人寿(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4、友邦保险(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  5、新华保险(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6、泰康保险(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7、中宏保险(中宏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8、阳光保险(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9、华安保险(华安保险集团)  10、大地保险(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友邦,中宏,中信保诚,好在哪?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众所周知,自古以来这四家公司的保险产品一直是最贵榜单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就来看看他们的重疾产品究竟为什么那么贵?

首先明确一个前提,很多朋友偏好选择规模大名气大的保险公司,这本身没什么不对,但其实也没必要去刻意追求。

因为我国的《保险法》第92条、第100条、第103条、第144条等法律条文已经分别从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为国内保险合同提供法律保障,迄今为止尚未有国内保险公司宣告破产清算的情况,从之前的新华保险到如今的安邦保险,都依靠重组重新获得了经营能力。

所以,我们在购买保险时对于品牌不必过于纠结,偿付能力评级在B级以上的公司都可以放心购买。此外,核保条件、理赔响应等也是需要综合考虑在内的。

但是,出于公平比较的原则,下面的评测部分我依然会选择由银保监会公布的2018年原保险保费规模排名以及总资产排名相较这四家更靠前或接近的公司来作为参照,以打消部分朋友的顾虑。

但这并不表示规模稍小的公司不好,而是完全出于尽量做横向比较的考虑。

平安篇

01

首先,我们从某安老大哥开始。某安的产品价格较贵是路人皆知的,毕竟某安的网点多,人员数量多,宣传力度大,所带来的运营成本必定更高。

据中国P安公布的2018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日均广告宣传费用为3257万元,猜猜看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那么作为保险产品的核心,他的合同条款是否对得起这个价格?我们就以某安最畅销的P安福2019升级版和新出的大福星来举例:

(表中红色字体为优势条款,下同)

某安产品能够被吐槽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很明显,从表格中的产品内容上看,是完全不如所列举的A产品的,而保费却整整贵了50%左右,50%啊!!!再乘以30年,这得白白多花多少钱?!!!

不可否认,某安确实有规模和品牌的效应,家喻户晓,这些最终体现在保费的昂贵上,然而购买保险终究还是要看合同条款,能够获得充足的保障才是最重要的。

友邦篇

02

友邦的品牌塑造非常成功,各类社会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类似SOS国际救援等服务也确实很有档次,不免让人感受到一种贵族气息...当然,因为他的产品真的非常“贵”。下面同样来看看友邦的旗舰产品在条款上有哪些特点:

友邦的这款全佑至享2019本质上其实是款单次赔付的重疾险,只不过通过各种加钱附加协议好不容易勉强接近了右边B产品的保障条款,但是价格么。。。为了50万的保额要交45万的保费,比B产品贵出将近一倍,实在是不怎么划算。

6种癌症和6种现代病额外50%赔付算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了,其中肺癌、肝癌、脑肿瘤以及女性宫颈癌、乳腺癌的发病率居癌症发病率前列,较为实用。不过还是那句话,这额外50%赔付的代价有点大,哪怕将别家产品的整体保额直接翻倍也不需要那么多花费。

此外,癌症赔付5年间隔期有点长,是这两款产品的共同缺点,需要注意。友邦的老年护理金和B产品的住院关爱津贴本质上都是保额逐步返还,只不过住院津贴相对于护理金要求的完全丧失自主生活能力来说明显门槛低很多。

综合来看,如果热衷于参加友邦举办的各类活动,反而对保险条款不是最在意的话,友邦也许是适合的,否则的话类似B产品这样能够提供全面保障的保险产品太多了,更何况B产品的公司规模和保费收入排名比友邦要高出不少,产品却务实得多。

中宏篇

03

如果说某安贵在公司规模,友邦贵在品牌形象,中宏就完全无法理解有什么理由能卖那么贵了???

论公司规模中宏只是排在中游,总资产还不到友邦的零头,更不用去和某安比较了。论产品的话与它规模相近公司的产品条款大都好的多,所以中宏的贵,有点莫名其妙,也许仅仅是因为顶着国内第一家合资寿险公司的名头吧。

中宏的这款产品最大特点就是毫无特点!!!然而价格却敢突破天际,也不知道是哪来的勇气。。。

产品条款简直像几年前的产品,如今一些比较热门的条款例如重疾不分组,癌症单独分组多次赔付,高保额中症等等,中宏一概没有,甚至还有轻症70岁前1次赔付这样要靠附加险来加钱弥补的条款,以至于想要找一个其他公司同样平庸的产品来做对比都无比艰难,因为比它好的实在太多。

以C产品为例,这款其实跟上面的B产品高度类似,但是确实是不同公司的产品,可见真的是满大街都比中宏好。不用多做介绍,图中的对比已经很直观,如果说重疾保额递增是中宏唯一能拿出来提一句的地方,那么别家只需要直接增加基本保额就行了,毕竟价格实在差了太多。

平心而论,中宏有些活动还是搞得很有影响力,比如同NBA的合作确实很能培养一群粉丝,但是这些活动是否足以填补产品及价格的巨大劣势是值得商榷的。也许有人会提到它的SOS国际救援服务,抱歉,且不论他的VIP门槛极高年保费须达到3万(某相同规模相同服务的合资公司只需3000年保费),市面上专业的意外险难道都是摆设?总结一句话就是,这是一家不好好做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

中信保诚篇

04

中信保诚并不以重疾险见长,而是主打年金分红险市场,这自然是因为跟英国保诚合资的缘故,但是这不妨碍他们能把重疾险卖出离谱的价格。

那么下面来看一看现如今这个价格的合资重疾险应该是什么样子。

两款产品的价格几乎一样,条款却天差地别,D产品重疾不分组,轻症中症多次赔付保额高疾病种类齐全,反观中信保诚产品仅仅只是一个单次赔付的过时重疾险,少儿疾病保障也不如D产品,老年病的关爱条款则做了年龄限制实用性大打扣,还是一个字,贵!

通过分析这四家公司的旗舰重疾险产品,不难看出同一个特点,那就是品牌的溢价非常高,以至于不仅仅价格十分昂贵,作为核心的产品条款远远落后于市场同类。

在花钱购买保险时,我们需要冷静地想一想,

究竟买保险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买品牌的那几个字吗?

还是为了买各种额外服务?

抑或是回归到原本的初心,为了规避突发的风险,保障整个家庭的幸福生活免于经受意外的冲击。

所以,归根到底,一个贴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才是能够真正抵御风险的好产品。

现在的保险公司,哪家最靠谱啊?

个人觉得“人寿”和“平安”比较好些。

友邦人寿对比中宏保险,哪个更可靠一点?

对于保险新手来说,最让人拿不定主意的就是选择哪家保险公司好?名气大的公司和名气小的公司哪个好?学姐下面就给大家好好讲一下友邦人寿和中宏保险的区别,看看哪个保险公司的实力更强?对比一下哪家公司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在正文开始之前,大家也可以先看看这篇文章:《网上都说「友邦保险」不好?是真的吗?》不和大家说废话了,接下来我们直接开始测评!一、友邦和中宏保险公司哪个好?靠不靠谱?要是看一家保险公司怎么样、靠不靠谱,最重要是看它的经济实力和偿付能力。1、经济实力友邦和中宏两家保险公司的经济实力如下图所示:看完上图,我们可以看到两家保险公司不单源远流长,而且股东实力也很不错!友邦人寿虽然成立于1992年,然而创始人在1919年就在上海有业务了。这家保险公司是百分百由外国投资持股的一家公司,实现了跨过国内较高的外企门槛,其实力想必也是极其强劲的~中宏保险是中外合资合作的保险公司。其中,中化集团是属于***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可以说有了这层保险,中宏保险想要倒闭都难。几乎不会倒闭的中宏保险值得大伙购买吗?我们先来看看有关中宏的测评:《中宏人寿怎么样,有哪些产品,哪个好,有哪些坑套路,深度分析》2、偿付能力偿付能力也是可以从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风险综合评级三个维度上进行测试。友邦人寿和中宏人寿保险公司的PK如下:结合这两家保险公司的展示可以看的出来,对它们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放心了。银保监会规定,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0%,偿付能力才算达标。而友邦人寿与中宏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436.27%、263.6%,可以看出远超及格线!而且两个保险公司的风险评级都是A类意思就是最优秀的一类!看着有保监会的大数据为证明,心放宽来投保没问题!友邦人寿和中宏保险是我们可以信任的公司,不过咱们国家真的很难遇见可信赖的保险公司吗?如果每一家保险公司都很可靠,我们在投保的时,投保方式只看保险公司,却忽略了产品的保障,是不是需要更换一下方式呢?下面学长就为大伙介绍一下!二、名气越大的保险公司越靠谱?产品越好?看保险公司只用关注名气吗?选购保险,只看名声可是不行的!1、保险公司都是靠谱的也不要认为随便什么野鸡都能创立保险公司。在我国,成立保险公司必须先要被层层审核。第一个关卡就是《保险法》。它规定,若是想要成立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最起码要2亿元人民币。此外,持续盈利的能力是股东需要具有的,最近这几年里面没有出现过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净资产方面一定要高于2亿元!借着就是一系列的银保监会审核。汇报上去的包括偿付能力报告、资金使用情况、投诉情况等报告,假如有什么异常情况,得到的就是“老师”的重点关注。就算你投的保险公司破产了,在保单方面,银保监会也会转移给其他保险公司的,在赔付方面,确实不用担心赔含敬饥不了。2、名气大,不表产品好稿胡“中国人寿道歉”昨天就在热搜榜上了。老牌保险公司仅仅赔付120万就大肆宣传自己的赔付力度,只是很少考虑到获赔者的感受,止不住的令人心寒。这样也算是提醒了各位,名气高不表明一家保险公司、一个人、一款产品同样好。比如学长之前为大伙科普过的一款太平人寿的某款重疾险,缺乏了中症保障,保费却贵到“令人发指”——对“名不副实”的生动演绎。要是重疾险、寿险、意外险这样的险种,也不要太在意公司的经营服务能力。那什么险种需要关注呢?可看下面这篇文章:《当我们在看保险公司的时,究竟要看啥?》总的来说,大伙可以选择相信友邦人寿和中宏保险这两家保险公司,但是学姐强调,在我国的保险公司多数都是值得投保人信赖的,因为准入机制很严格!另外,大家在投保时更加应该关注具体保障,而非保险公司的名气。保险其实就是一张纸质法律合同,投保最重要的是要看这张上面的内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这张纸是否为名牌上面谈返。【写在最】我是【学霸说保险】,专注于客观、专业、中立的保险测评;如果上面的内容还没有解决你的问题,还可以来公众号【学霸说保险】咨询我;我会以多年来为10W+家庭配置保险的经验,给你最专业的建议。公众号:【学霸说保险】花更少的钱,买对的保险!

中宏VS友邦重疾险产品条款对比

先回答两个问题。

为什么要中宏VS友邦?因为在上海,友邦和平安寿险市场份额为TOP2,我自己想买保险时最先想到的也是这两家。所以和它俩做对比。

 

 2.保险种类那么多,为什么单单PK重疾险?因为不考虑理财类保险,配置一套基础的、完整的保险方案的话,重疾险的支出占比在90%左右。其他保险闭着眼买,也不会差太多。

    理一下,对于一般收入人群,需要配置哪些保险。

   此外:定期寿险,家庭经济支柱可以购买一些,作用类似于意外伤害险。年金险和终身寿险,通常是高净值人群用来做理财规划或财富传承。高端医疗险,高收入人群可用来解决医疗资源的问题。这些都非必需,所以未列在表格中。

而把表格中的保险全买齐,做到不怕生病、不怕意外,重疾险的支出占90%左右。

 

下面进入正题。

 

对比产品为中宏长保安康钜惠版重大疾病保险VS友邦全佑惠享珍藏版重大疾病保险

A.    重疾责任及赔付次数(友邦合同条款中称为第二类重大疾病)

重疾险的保障责任,是合同约定的特定重大疾病。不同产品,保障重疾种类在80-120种之间。但是,保监会规定重疾险产品必须涵盖25种重疾,这25种占重疾理赔的95%以上,所以一项产品重疾种类是80种还是100种,对消费者而言意义不大。在这25种疾病中,1-6占重疾发病率的80-85%。

上图为2018年城市居民死因比率(19年的数据还未更新),死因前三与高发重疾种类也比较吻合。

 

PS.友邦全佑惠享是单次赔付产品。可通过购买“友邦附加全佑倍无忧D款重大疾病保险”变成3次赔付。中宏的单次赔付产品“宏佑逸生”已经逐渐淘汰,也可以买。

     两款产品各有特色,各有优劣,不予评判。

 

重疾多次赔付往往分组。即同组中的疾病只赔付一次,非同一组别的重疾才能再次赔付。对于消费者而言,1-6六种高发重疾尽可能分散在不同组别中更划算。

    对比条款发现,中宏和友邦对于6种高发重疾的分组是一样的,都是3+2+1。但是重疾分组这个知识点,对于选购重疾保险很重要,所以还是话痨地写了一下。(部分网销产品,恶性肿瘤是单独一组,非常好。比如,小明确诊白血病可赔付一次,后续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再赔付一次。但在中宏和友邦,都是不能二次赔付的)

间隔期,是指对于多次赔付的重疾,两次赔付间的最短间隔。比如,王阿姨在乳腺癌确诊9个月后发生急性心梗,中宏可以再次赔付;友邦则不能赔付。

结论:重疾保障方面,中宏的间隔期更短,对消费者更有利。其他差别不大。

 

B.    轻症责任及赔付次数(友邦称为第一类重大疾病)

轻疾也有8种高发疾病,如上图所示。2020新重疾定义征求意见稿中,也规定,对于含有轻症保障的重疾产品,必须含有三种疾病“轻度恶性肿瘤”“较轻急性心肌梗死”“轻度脑中风后遗症”,与上表中前三个类似。

 

从疾病种类和赔付次数以及赔付额度看,友邦轻症保障都比中宏有优势。但是,中宏轻症不分组,指患过一种病后再患任一种其他疾病,都可赔付。而友邦,同一组中的轻症最多只赔付1次。

最后一组,友邦将两种高发轻疾放在了一起。以该组为例,若王阿姨患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之后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之后又进行微创搭桥手术,在中宏可赔付三次,在友邦只赔付一次。

有心内科的医生朋友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上面第四组疾病中的前三种,发生率还真是挺高的。并且那几种治疗手段可以先后使用。

   结论:双方各有优劣。但就我自己而言,轻症完全不分组对我吸引力更大。

 

保险责任的终止方面,还有略微差别。

友邦重疾险,全残或者生活不能自理,保险公司会赔付基本保额,同时保险合同终止(自主生活能力丧失,分120次付老年长期护理费),再患病也不能得到赔付了。中宏,如果第一次重疾是全残或者瘫痪,再患癌症、或者心脑血管疾病,还能有第二次第三次赔付。

 

两款产品都是保障至终身。中宏的投保年龄是18岁-60周岁;友邦的投保年龄为18岁-55周岁。不过友邦还有专门的中老年重疾产品,投保年龄50-80岁。

 

直接说结论:与我们普通人相关的,就是友邦的免责条款多了第5条:酒后驾驶、无合法有效驾驶证、驾驶无有效行驶证的机动车。在此种情况下出险,中宏赔,友邦不赔。

 

中宏如果确诊轻症或者重疾,后续保费豁免,并继续享有全部权益。例如,王女士30岁购买中宏长保安康重疾险(28年缴费期),40岁时确诊原位癌,那么后续保费豁免,同时此次赔付后仍然可以再赔付2次轻症+3次重疾。

友邦不自动豁免,意味着王女士如果确诊白血病,当年以及后期保费还要继续交。也可以购买“友邦附加轻无忧B款保险”,豁免后续保费。

对于一般商品,这种模块化的组合方式是优点,我也很喜欢这样的产品,需要什么就买哪块服务,还有种玩积木的快乐。但这里我却认为中宏更人性化。因为一个人如果真的确诊了重疾,治疗费用几十万且可能没法工作影响收入,保费豁免在我看来是必要的。友邦就像是把保温壶的壶身和壶盖拆开卖,壶身比其他品牌的保温壶便宜了10块钱,然后一看壶盖还要20块。

 

友邦全佑惠享+附加全佑倍无忧D款+附加轻无忧B款爱无忧+恶性肿瘤+意外伤害险,

保额50万/30岁/女性,年费19930元。

 

友邦全佑惠享+附加全佑倍无忧D款+附加轻无忧B款爱无忧,保障≈中宏长保安康,

保额50万/30岁/女性,年费1.6-1.7W

 

综上:相同保额,类似的保障,友邦比中宏贵一丢丢。

但差的也不多,所以主要还是考虑产品条款的差别吧~

祝大家都能买到合适的保险产品啦~

 

 

PS 1.这两份重疾险,目前都是两家公司的重疾险主打产品。相关合同条款,各自官网可以下载到。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自行去下载,看看差别。

   2.保险五要素:保险责任、保障期间、基本保额、保费、投保条件。比较保险产品,一般是从这五个方面来比较。要买保险且有空自己研究的同学,看合同条款可以从这五个方面去看。

只有友邦、中宏、平安、太平洋才是大的保险公司?理赔才容易?拜托,请别被不专业的保险代理人误导了(上)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通常,我在和有些朋友介绍来的客户之时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讲法:

“我的车险买就是平安,我只相信平安”

“因为我身边有购买友邦的,所以想了解一下产品”

“你觉得中宏的保险怎么样?”

“这家保险公司我没听过,靠不靠谱,会不会倒闭啊?”

确实,很多人在买保险之时,往往会选择自己听过或者亲戚朋友介绍的保险公司,相信品牌、相信熟人是我们在不熟悉的领域里面很自然的选择。在没有进入保险这个行业的时候,我也是这么选的。

为什么呢?总觉得自己听过的保险公司“大”,靠谱,不会倒闭,毕竟投保往往是一辈子的事情,觉得万一发生理赔也不会赔不下来。

这也是很多不专业的代理人在和客户沟通之时,为了PK掉很多所谓的“小”公司,传递的关键信息:我们公司的保险“贵有贵的价值”、“一份价钱一分货”、“这家保险公司公司和我们没有可比性,奥迪和奥拓能一样吗?”、“理赔的时候你就知道了,那些小公司根本赔不下来”。

但是你要让她说出贵的原因,只会说公司大、运营稳健、服务好、理赔宽松,具体横向对比的数据又拿不出来。又或者在朋友圈亮出来一条发病率极其低的疾病来证明自己公司的保险条款理赔条件比其他家宽松,美其名曰:“其他条款也是这样,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其实他们家在100条重疾险体条款里面也就这一条比较宽松,而其他保险公司有多条保险条款比他们家理赔条件更宽松。

但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那些“小”公司真的就小吗?真的就不赔吗?

那下面我们先来一起来扒一扒保险公司的成立、运营、监管层面是怎么样的,可不可以让我们放心的把我们一辈子的人生风险放心地交给我们没听过的保险公司呢?

根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布的信息,截至到今年5月,我国经营人身险保险公司99家,财产险保险公司88家。

在我国,保险行业是受到严格监管的行业,严格程度甚至超过了我们最信任的银行!

保险公司有多安全,请看下面的十大安全机制:

机制一:高门槛的准入机制:

保险法67条和68条明文规定:保险公司不是有钱就能开,需要股东具体持续的盈利能力,信誉良好、无重大违法记录,资本雄厚,两亿人民币只是最低门槛,实际操作中,最低也要有几十亿的资产。

机制二:注册基本金雄厚

看到上图就知道,只有资本大鳄才有资格开保险公司,随便例举的20家保险公司,注册资本最低的中宏人寿,也有16亿元的注册资本金,都是实缴的哦。

所以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是小公司,他的小只是相对中国人寿这样巨无霸的体量而言。

机制三:保证金制度

按照保险法第97条,可以看到:注册资本金的20%要放在国家指定的银行,只能用在清偿债务这一项用途,其他情况都不能动用。

机制四:责任准备金制度

保险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公司为了承担未到期责任和处理未决赔款而从保险费收入中提存的一种资金准备。保险责任准备金不是保险公司的营业收入,而是保险公司的负债,因此保险公司应有与保险责任准备金等值的资产作为后盾,随时准备履行其保险责任。

机制五:公积金制度

保险公司在每年分配税后利润时,将提取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当法定公积金累计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公积金用于提升公司的偿付能力,平滑收益,弥补亏损,保持公司稳健经营。

机制六:资金运用监管制度

保险法第106条把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框死了,只能投资于以上四项。而2018年公布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又增加了一项:投资股权。所有的操作,都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的。同时提到了: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应当按照“集中管理、统一配置、专业运作”的要求,实行保险资金的集约化、专业化管理,个人是绝对不得把保险资金挪作他用。

机制七:偿付能力监管

偿付能力是什么?是衡量保险公司财务状况时必须考虑的基本指标,是保险公司可以偿还债务的能力,按照监管要求,偿付能力小于100%会被要求停业整顿,小于150%会被要求股东增资,截至一季度末,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为244.6%,远远高于此项标准。

偿付能力每季度银保监会会动态监管,如果偿付率跌破监管要求,2008年由保监会公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已经指出,保险公司将面临九项整改措施,最严重的可能面临被接管。

机制八:再保机制

再保险就是保险公司给自己买的保险,是保险公司转嫁风险的有效手段,当遇到极端赔付时,可以避免保险公司一下子遇到赔付的巨大压力,也是保险公司之间分散风险的常用机制。

全球十大再保险公司有大家熟知的:慕尼黑再保险、瑞士再保险、法国安盛、德国安联,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也是再保险公司哦。

机制九:保险保障基金制度

保险保障基金为了保障被保险人的利益,从保险公司当年保费收入中提取0.8%作为保险保障基金,目前余额已经超过1300亿元!这笔钱是是用于向被撤销或宣告破产的保险公司的客户,或者接受人寿保险合同的保险公司提供救济。

目前保险保障基金动用过三次,全部扭转了保险公司的运营困境,保障了客户的利益,以下就是三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第一家被保监会接管的公司是新华保险人寿,2007年,保监会首次让保险保障基金接管新华人寿,成为第1大股东。2009年,保险保障基金功成身退,并把新华人寿38.815%的股权整体转让给中央汇金公司。

案例二:第二家被保监会接管的公司是中华联合保险。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因巨额亏损和偿付能力不足,2011年保监会宣布保险保障基金正式介入并控股中华联合,2012年增持中华联合财险股权。2012年中华联合对外宣布公司重组完成。

并且后续陆续引入强力股东,2018年完全退出。

案例三:第3家被保监会接管的公司就是大家最熟知的安邦人寿了。由于安邦集团存在违法经营行为可能严重危及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保监会决定对安邦集团实施接管。2019年银保监会发布公告,中国保险保障基金与中石油、上汽共同出资设立“大家保险”。

一年多的直接监管之下,安邦保险更名为大家保险。原先安邦保险的客户利益完全没有受到一点损害。不过是给安邦保险换了“爹”,还是实力更强劲的“爹”——中石化和上汽,会不会让你更安心呢?

机制十:经营监管严格

业内知名的《保险法》89条和92条,很多人将这两条简单解读为“保险公司不可以倒闭”,其实并不准确。保险公司虽然经营稳健,但也有可能因经营不善而面临破产。我们更该关注的是,如果保险公司破产了,我们的保险合同是否能得到兑付?

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如果保险公司被依法撤销或宣告破产,其持有的人寿保险合同及责任准备金,必须转让给其他经营有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达不成转让协议的,由***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接受转让。

也就是说,你买的保险所在的“小”公司以后有可能被合并入注册资本金更大的保险公司。最坏的情况之下,你买的保险所在保险公司的名字会转换成平安、中国人寿等大家熟知的“大”公司。

综上所述,通过层层监管,保险公司倒闭的风险非常小。就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万一倒闭了,也有**指定的保险公司来接手。我们所购买的保险合同依然有效,不会受到丝毫影响。

扩展到全球保险行业,也是同样的案例:08年全球金融危机,美国**解救的也是AIG美国国际保险集团,而不是雷曼兄弟这样的投资银行,保障了在AIG所有保险客户的利益。

由此可见,保险这项关乎到民生安稳、社会稳定的特殊行业,全球**都是同样的态度:把保险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所以,如果想要给自己配置保险的小伙伴,请放心的买,大胆的买。

毕竟保险买的是条款,而不是公司。

当然,作为保险经纪人,在合理配置保险方案的同时,我会为客户避免一些有“黑历史”、管理混乱的保险公司,以免以后可能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