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成本包括哪些(销售成本包括哪几方面。它与销售费用的联系)

销售成本包括哪几方面。它与销售费用的联系

以工业企业为例,目前我国的产品成本(或者说产品销售成本)实行“制造成本”法,也就是说,成本以制造过程发生的加工费用作为计算口径,不包括销售、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在归集制造成本时,通过“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核算,将料、工、费按照一定的方法分别计入两个科目。在月末,通过一系列的处理,将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转入“产成品”科目,以供销售。销售时,出售了多少的产品,就从“产成品”科目中结转多少相应的产品成本计入“产品销售成本”科目中。然而,产品发生的上述制造成本,并不是企业供产销经营活动中全部费用,另外的费用,在会计上被称为“期间费用”,顾名思义,这些费用不计入产品的成本,而在发生的当期计入损益。这些费用包括:1.销售费用:因销售产品,而在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2.管理费用:企业为组织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种管理性费用;3.财务费用: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利润表营业成本包含销售费用吗

利润表营业成本包含销售费用吗

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以及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和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的,其投资性房地产计提的折旧额或摊销额,不包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新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减投资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

利润表怎么填?

1.本表反映小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实现利润(亏损)的实际情况.

2.本表"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填列上年全年累计实际发生数.如果上年度利润表与本年度利润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一致,应对上年度利润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人本表.本表"本年累计数"栏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3.本表各项目的内容及其填列方法:

(1)"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反映小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2)"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反映小企业主要经营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3)"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小企业主要经营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本项目应根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4)"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反映小企业除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取得的收入,减去所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等支出后的净额.本项目应根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5)"营业费用"项目,反映小企业在销售商品和商品流通企业在购入商品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商品流通企业如不单独设置"管理费用"科目,发生的管理费用也在本项目中反映.本项目应根据"营业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6)"管理费用"项目,反映小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本项目应根据"管理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7)"财务费用"项目,反映小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本项目应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8)"投资收益"项目,反映小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项目应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为投资损失,以"一"号填列.

(9)"营业外收入"项目和"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小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支出.这两个项目应分别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和"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0)"利润总额"项目,反映小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如为亏损总额,以"一"号填列.

(11)"所得税"项目,反映小企业当期发生的所得税费用.本项目应根据"所得税"科目的发生额分析填列.

(12)"净利润"项目,反映小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一"号填列.

(13)补充资料中"当期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反映小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制定并经批准的当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中分配给投资者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营业成本包括哪些

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一般而言,主营业务成本是与企业主要经营业务相关联的,即是企业销售产品和劳务服务等日常活动所产生的生产成本,而其他业务成本便是在公司企业确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开支费用。企业应通过“其他业务成本”科目,核算其他业务成本的确认和结转情况。营业成本包括哪些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营业成本也被称作运营成本,实际是指公司提供商品、劳动等一切服务所运行消耗的成本,而与之相关的是企业的营业收入。一般来说,企业营业成本的核算,需要将主营业务成本以及其他业务支出两方面进行分开核算。在营业成本中占据大部分的是属于材料成本、工资支出、其他支出以及制造费用这4个方面,而这4个方面的支出基本是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必须要产生的。

生产经营成本包括哪些?

1、内容区别  生产成本也叫制造成本,是指为生产产品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制造费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扮棚液材料、直接人工和其他直接支出。  营业成本也称运营成本,是指企业所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营业成本应当与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而取得的收入进行配比。  2、组成区别  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直接材料是指厅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  营业成本是与营业收入直接相关的,已经确定了归属期和归属对象的各种直接费用。营业成本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常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其他业务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  3、账户及账务处理区别  生产成本: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成本,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期(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成本”、“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和裤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期(月)末,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用于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或让渡资产主营业务成本使用权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下应按照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期末,应将本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结转后本账户应无余额。"其他业务支出"账户用于核算企业除主营业务成本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提供劳务等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等。"其他业务支出"账户下,应按其他业务的种类,如"材料销售"、"代购代销"、"包装物出租"等设置明细账。

销售成本率怎么算(销售成本率计算公式)

销售成本率也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关键指标之一,销售成本率是用以反映企业每元销售收入所需的成本支出。财务人员在做具体的财务分析时,对应的销售成本及销售成本率的计算是少不了的。销售成本率怎么算呢?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净额×100%

销售成本率怎么算

   销售成本率=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净额×100%

  销售成本率是用以反映企业每元销售收入所需的成本支出。

销售成本=工厂成本+销售费用

销售成本指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或已提供劳务的劳务成本以及其他销售的业务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成本率

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成本的比率,营业成本率=营业利润/营业成本×100%

营业成本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

 

文章有用的话,记得转发扩散呀!

【零售企业】成本都有哪些?最大的成本是什么?

   企业有五大显性成本与三大隐形成本。

显性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财务成本、管理成本、采购成本。

隐形成本:沟通成本、试错成本、决策成本。

一、显性成本中最大的成本,是五种成本的弊端交集——人效、库存。

管理的目的是为提升效率——管理从根本意义上是为解决效率的问题。

 科学管理阶段,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劳动效率最大化。行政组织管理阶段,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组织效率最大化。人力资源管理阶段,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个人效率最大化。

企业盈利的方法有且只有三种:增加营业额,降低成本,降低库存。

1、所以,员工工资高并不是企业的成本负担,人效低、人效浪费才是企业最大的成本——是否能有效利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利润率的高低。

 无论公司有多少顾客购物,库房的工作人员都要按时来上班。在制作一幕戏的时候,灯光师和渲染师必须等其他人各自尽到自己的职责后,才能着手做自己的工作。

  如因效率低下而使别人的等待时间过长,或是你的人员没能把精力投入到最能创造利润的任务中,那么你的企业就有可能从内部被蚕食掉。

2.人效低有八个特征。

2.1关注公司业绩的人少,关心自身利益的人多。

2.2制度执行不力,却无法改善。

2.3假设减少20%的人力,公司部门可以正常运行。

2.4公司投诉较多的都是内部协作之类问题。

2.5多数岗位实行相对固定薪酬。

2.6工资费用率居于高位。

2.7缺乏目标管理。

2.8正激励少,负激励多——做减法多过做加法。

3.衡量人效的标准有:

3.1人创绩效(销售额、毛利、利润)

3.1.1人创销售(元)=销售额÷年平均人数

3.1.2人创毛利(元)=毛利额÷年平均人数

3.1.3人创利润(元)=利润额÷年平均人数

3.1.4年平均人数=每月末人数相加÷12

3.2每百元工资绩效(销售额、毛利)

3.2.1每百元工资销售(元)=销售额÷员工工资总额×100

3.2.2每百元工资毛利(元)=毛利额÷员工工资总额×100

3.3人创绩效增长率

3.3.1人创销售增长率(%)=(当期人创销售÷上期人创销售-1)×100%

3.3.2人创毛利增长率(%)=(当期人创毛利÷上期人创毛利-1)×100%。

3.3.3人创利润增长率(%)=(当期利润毛利÷上期人创利润-1)×100%。

3.4工资费用率

3.4.1工资销售费用率(%)=员工应发工资总额÷销售额×100%

3.4.2工资毛利费用率(%)=员工应发工资总额÷毛利额×100%

3.4.3员工平均工资增长率与销售(毛利)增长率之比=(当期平均工资÷上期平均工资-1)÷(当期销售额/毛利÷上期销售额/毛利-1)

在上述指标中,工资费用率是相对常用与重要的衡量标准。工资费用率多指“工资销售费用率”。实际操作中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来设定。

3.4.4人工成本与公司营收的比例为多少合适?

  知识密集型行业,这一比例为6%~8%;在咨询行业,这一比例可能高达40%;在制造业,这一比例为13%左右。没固定答案。

  需要结合行业特点、企业特点以及利润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奖金的来源就是利润池,企业提取一定比例的利润用于奖金的发放。

人力成本太高会降低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太低则无法招揽和吸引人才。

3.4.5人工成本管控的突出问题:等待的浪费、工作无序的浪费、不懂协调的浪费、责任心的浪费、无效动作的浪费、工作无计划的浪费、组织架构的浪费、人才闲置、人才配置错位、人才高消费、内耗、排斥竞争、人才隐形、人才流失、大材小用、小材大用、学非所用、英雄无用武之地、平均主义。

二、隐形成本中最大的成本是沟通成本。

1.沟通成本的降低,可通过经营流程梳理、工作分析、组织架构优化来实现价值创造,效率可提升30%。

有效提出需求,倾听他人想法,才能提高办事效率。

宁愿在同频上多花些时间,反复校正,也不要最后推倒重来——开始的慢是为了后面的快。重做,耗费的不仅是时间精力和财力,更消耗的是客户的信任及员工的自信。

管理的目标之一是消除各种浪费。这个浪费包括一切管理行为中会导致重来的言行。这样沟通看似低效,但是解决了由于沟通或者理解不到位,最终产生无法预期结果的弊端。

2.试错成本可以通过人才配置与发展的优化来实现价值升值,效率可提升20%。

试错的成本怎么降到最低?大概有一个想法之后,马上行动。

这样,在感知到错误之后,可以马上调整方向,调整航道。在经过几次调整之后,方向可能就会变得更为明确。

如果举棋不定,犹疑不决,时间一点点消耗之后,留给试错的空间会越来越小,会越来越束手束脚,不知所措,找到正确方向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尽早犯错,越早错误,成本越小;只有反复尝试,才能不断调整。

大部分的商业计划都无法在与真实客户碰撞的过程中存活。所以,关键是要让你的想法尽快和现实亲密接触。

3.决策成本可以通过薪酬体系、绩效体系、晋升体系的优化,来实现价值评价与分配。

3.1高级人才是企业的硬性投资,如何提高这一层面的投资回报率,是企业在薪酬设计层面需要重点考量的,例,管理奖、年分红、年奖金等方式有针对性的设计。

高管团队薪酬设计好,带来的是企业核心利润。

职能部门高级人才薪酬设计好,带来的是稳定的成本利润。

营销部门高级人才薪酬设计好,带来的是业绩快速利润。

高级人才股权设计好,带来的是企业的稳定持续利润。

3.2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饺子,还占据一个茶壶,这就是高成本。

  学历、认知能力、工龄、内部公关等,不能作为薪酬的评价依据。需要强调以实现持续贡献的能力来评定。有潜力的人可多给机会,但只有在机会上做出贡献才会考虑其晋升或奖励。

3.3合理的目标,是能看见山顶,也能看见登山的路。在一种分明的环境中把握一种“度”。接地气的饼才是最好吃的,也是最有信服力的,员工有足够的安全感相信企业可以支付奖励机制。

3.4个人付出和团队付出需要分开激励,没一个人的额外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很多矛盾的起因都来自于追求公平与平等。但职位的差异势必造成权力的不同,所以我们能要求的不是平等,而应该是每件事的公平。

  预算是为了企业的增长,而不是单纯的控制成本的投入。制定增长预算的基础是如何制定用于实现公司短期(本年度)、中期(2~5年)以及长期(5年以上)增长的资金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经营需要的是系统性思维,而不是跷跷板思维。成本的控制一定要导向企业的增长,如成本控制住了,而企业没任何增长或增长甚微,那这种成本控制等于判了企业死刑。

  成本的增加带来企业更大的增长,则就是钱花在了刀刃上。

什么叫销售成本?和营业成本有什么异同?

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或已提供劳务的劳务成本以及其他销售的业务成本。

共同点:两者都有主营业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两种,都属于成本的一种。

不同点:营业成本大于销售成本,销售成本属于营业成本的一种。

拓展资料:

销售成本=工厂成本+销售费用;

产品销售成本是指企业所销售产成品的生产成本。企业为了核算这部分已销售产品的成本,设置了“产品销售成本”账户。该账户的借方登记售出产品按照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成本流动假设计算的制造成本,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由本期产品销售收入补偿的售出产品的制造成本,结转后该账户无余额。

销售成本包括哪几个方面呀,要记税吗?

销售成本是否包含增值税,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第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增值税普通**的货物,以及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的货物,其销售成本中,都是含税的(即进货价格内包含的增值税税额)。第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以增值税专用**购买的货物,由于可抵扣进项税额,所以其进价成本中是不含增值税的,那么销售成本当然也不含税。。

我们所说的销售成本指那些,是仅仅指主营业务成本,还是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

主营业务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不算成本类,是因为他们是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和费用,所以划算到损益类了。你说的对,是算损益类的费用类

销售成本包括哪些

销售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两部分。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或已提供劳务的劳务成本以及其他销售的业务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两部分。其中主营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商品产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业性劳务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企业销售材料、出租包装物、出租固定资产等业务所形成的成本。对于主营业务成本,应以产品的销售数量或提供的劳务数量和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或单位劳务成本为基础进行确认,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成本等于产品销售数量,或提供劳务数量乘以产品单位生产成本或单位劳务成本。成本结转商品销售成本的结转,有随销售随结转和定期结转两种做法。随销售随结转即在商品销售的同时结转成本,定期结转一般在月终一次结转成本,商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方式有分散结转和集中结转两种。分散结转方式是按照库存商品明细账户逐一计算商品销售成本,逐笔登记结转的方式。这种方式计算工作量较大,但能提供每个品种的商品销售成本详细资料。集中结转方式是按照库存商品明细账户的期末结存数量乘以进货单价,计算出期末结存金额,然后按大类汇总,在商品类目账上倒算出商品销售成本,并进行集中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