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廖英强去哪里了(第一财经《谈股论金》原主持人廖英强那去了?)
第一财经《谈股论金》原主持人廖英强那去了?
廖英强简历:天津人,著名财经节目主持人,1996年开始从事证券行业工作,2002——2007年,担任中关村证券北京营业部首席分析师,在此期间在北京四所大学担任股票金融客座讲师,2008年担任巨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在此期间担任中央经济广播电台特邀嘉宾,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台《今日证券》栏目特邀嘉宾,并主持专栏节目《股市聊聊吧》,2012年在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谈股论金》节目担任主持人,并创下历史最高收视率,同他主持的有路璐。廖英强股市阅历丰富,有独到见解,著有《股市廖聊吧》一书,供不应求,被誉为中国股市第一书。该书详细解说了各项炒作的技术分析,归纳借鉴众多股市前辈的心法,结合作者本人十几年的股市实战经验,带给投资者最实用的技术知识。虽然无法预测天机,尤其是交易市场的价格变动,但是我们可以经由技术分析学习到:如何控制风险,如何创造利润。聪明的人借用他人的智慧自用,懂得学习赢家的心法,《股市廖聊吧》教你用技术打开股市财富之门。
廖英强现在在哪
上海。廖英强是著名财经节目主持人,截止到2022年11月12日,在他的个人资料中显示,它位于上海,是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客座教授。
第一财经英强去哪了
楼上的!5月5日他(你以为的大骗子)说准了哦!主要的是你学到了啥。
15亿大案!8个月疯狂操纵39股,财经网红被罚没1.29亿元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这些年,大伙儿对证监会开出的各种天价罚单早已见怪不怪了。但昨天下午,证监会的一则处罚还是引起了不小的*动。昔日“财经网红”、上海某财经频道《谈股论金》节目担任嘉宾主持人廖英强被证监会开出了1.29亿元的巨额罚单,堪称天价。
“抢帽子”被罚没1.29亿元
证监会日前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廖英强利用其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在其微博、博客上公开评价、推荐股票,在推荐前使用其控制的账户组买入相关股票,并在荐股后的下午或次日集中卖出。证监会决定对廖英强没收违法所得4300万元,并处8600万元罚款,合计1.29亿元。
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廖英强承认,“廖英强”账户由其本人控制使用。2015年3月至11月,“柴某玉”“王某妮”“张某”“张某萍”“韩某”“季某燕”“许某琴”“刘某钟”“柴某美”“廖某杰”“金某”账户等11个证券账户交易廖英强推荐股票时委托使用的MAC地址与“廖英强”账户所使用的MAC地址高度重合。“路某”账户2015年以来进行股票交易使用最多的电脑MAC地址为廖英强办公电脑MAC地址。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张某”账户全部资金来源于廖英强,“路某”账户84.97%的资金来源于廖英强,“刘某钟”账户84.73%的资金来源于并全部流出至廖英强配偶郭某琳;“季某燕”“许某琴”账户的半数收益经由张某转至廖英强的银行账户,“季某燕”“许某琴”账户经委托给廖英强代为操作。
2015年3月至11月,廖英强利用其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发布了含有荐股内容的博客60篇,平均点击次数为110399次,在其微博、博客“午间解盘”栏目视频中公开评价、推荐“佳士科技”等39只股票共46次,在推荐前使用其控制的账户组买入相关股票,并在公开荐股下午开盘后或次日集中卖出相关股票。
最终,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证券法》第二百零三条的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廖英强没收违法所得4300万元,并处8600万元罚款,合计1.29亿元。
从此次被罚对象的操作手法来看,属于业内典型的“抢帽子”交易。
根据证监会的官方定义,“抢帽子”交易是指证券公司、证券咨询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买卖或者持有相关证券,并对该证券或其发行人、上市公司公开作出评价、预测或者投资建议,以便通过期待的市场波动取得经济利益的行为。
其实,除了这些大V们,还有不少所谓的“民间股神”,最常采用的套路也是“抢帽子”。
第二天,他说的股票果然大涨,甚至涨停了。于是,你将信将疑地找到他们,支付了价格不菲的会员费,一段时间之后,你发现自己还是亏钱。
但是,你可能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第一次给你推的股票那么准呢?
这是因为,他不仅给你发了,还发给了上万人,这里面总会有些人是相信,并在第二天选择了买入。还是前面说的那个道理,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上千人同时买,就可以把一只小市值的股票拉涨停。
近年来,已有多起与股市“黑嘴”有关的违法违规案件受到监管层处罚。去年,证监会**刘士余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就曾点名批评“黑嘴”。
小安在此也给小伙伴们提个醒,做投资,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只有自己练就了投资能力,才是持久的盈利之道。
近期热文
重磅干货!盘点巴菲特股东大会10大亮点:股神谈增持苹果与科技股投资,点赞A股市场,还预言了这类货币会死得很惨……
午夜重磅突发!政策细则落地,投资机会在哪里?
被雷军刷屏!一文看懂小米招股书八大要点
又一只浓眉大眼的白马股栽了!2017及2018一季报业绩分析:聚焦成长
国家队有了新动向!
这个五一假期都是好消息:港股大涨、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互联互通额度扩大四倍
超重磅!涉及百万亿的大资管新规落地!如何影响我们的钱袋子?
【免责申明】本资讯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资讯中的内容和意见仅做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因依赖本报告进行投资决策而导致的财产损失平安证券不承担法律责任。
第一财经谈股论金为什么把主持人英强换掉
=.=某人自己不想做了,分析的不好是不可能的,换来的人呢比英强跟烂,英强外面还兼了其他工作,但是电视台不容许的,所以要么留电视台要么取消外面其他的工作自己选,就这样
财经观察家|孙建波:股市黑嘴覆灭记——股市新禁忌话不能乱说
↑点击关注“一股清泉文化传媒”
【核心观点】
1、涉案人廖某通过财经节目和主持人的名人效应,来传达他的投资观点,主要特点是账户交易先于他们的观点发布。
2、对于证券分析师来说,当他公开同步发布报告之后,才可以把相关内容向个别客户进行单独的路演和说明。反之,就涉嫌利用其自身影响力进行非法的活动。
3、股市黑嘴本身是不合法的,这种不合法就在于咨询机构和证券投资机构之间是不能够从事冲突业务的。
4、如果说一个人靠推荐股票,忽悠社会,帮自己抬轿子,股市就会形成一个不健康的市场。这样一种案件有一个典型的意义,就是给出一个警示,所有人不要这么干。
5、对于投资者来说,绝不是今天买入、明天卖出这样一个反复买卖的交易价格的收益,而是来自于上市公司价值发现的收益,我们的股市明灯一定能给我们找到长期价值发现的上市公司。
欢迎来到《财经观察家》,我是孙建波,中阅资本首席经济学家。我们今天的话题是:股市黑嘴覆灭记。
新闻背景
7月15日晚间,上海市公安*侦破了一起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案件,廖某强等8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事实上,“廖某强”正是曾经的证券节目主持人廖英强。
“廖英强”早在2018年就曾利用其影响力、在公开荐股前买入相关股票并在荐股后卖出获利,形成“黑嘴”操纵行为,并因操纵股票等行为被证监会罚款1.29亿元,但其现今仍不知悔改,又非法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非法获利金额巨大。
根据上海警方通报的消息,廖英强团队的荐股费用最高可近3万元,团队人数20人。主要通过其实际控制的上海仟和亿教育培训有限公司、爱操盘(上海)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获利。
上海市公安*犯罪侦查总队官方微博通报了一起警情,通报了一个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投资的一起案件。那么这起案件的一个核心,就是股市黑嘴。那么我们从通报的警情可以看得出来,这样一起案件,它是通过一个广泛的网络和那个节目的一个传播,来达到把一个股票推高的一个目的,然后从而在推荐之前买入,推荐之后卖出的这样一个简单的手法。
从案件本身的情况来看,是涉案人廖某通过他的财经节目,主持人的这种名人效应,来向社会传达他们的这样一个投资观点。那么第二大块呢,是通过他们的一些投资顾问平台去传达这样一个受害的观点。那么第三块呢,就是个人或者个人控制的账户进行投资获利。共同特点也就是个人的控制的账户的交易是先于观点发布的。
无论是通过他的这个财经主持人的这个表达观点,还是通过他们这样一个投资顾问平台,都是先用个人账户买入,然后再向社会公众推荐。如果说他们的推荐和个人交易没有关系的话,那么我想这是一个正常的个人投资,或者说是机构投资、个人投资。当买入是在推荐之前,卖出是在推荐之后的时候,这时候就涉嫌利用不公平的这样一个力量,去获得这种利益。
所谓这个公平在哪里呢?对于我们的证券分析师来说,他发布报告必须要对他的所有客户要进行同步发布,不能有区别的对待。
那么当他公开同步发布之后,他才可以把相关的内容进行向那个不特定主体,或者说向他的这个别客户进行单独的路演和说明。如果说他把他的那个顺序换过来,先对一些客户进行单独的进行说明,然后再发布这个报告,这就涉嫌利用他的影响力进行非法的这样一个活动。
对于我们的所有的投资人来说,如果说他们获得的信息是非公开渠道的,而且是他获得之后,这个消息最终会再公开出来,那么这就是一个非法或者说是不公正的。
这起案件当中呢,我们看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所有的这些过程是主观策划的,而且是系统性的那么我想这就是我们在日常所说的套路,通过一个固定的套路,让全社会,对吧?去上自己的套,我想这就是这个案件本身的特点。
新闻背景
2018年5月6日,中国证监会决定没收廖英强违法所得4310万元,并处8620万元罚款,总计金额达到1.29亿。随后廖英强则在网络上回应称,自己有钱交罚款,处罚相当于花1亿多给自己做了个广告。但其事后依然拒缴罚款,被证监会列入“老赖”名单。证监会表示,廖英强在法律面前不知敬畏,反而借机炒作,是对市场各方底线的挑衅。
证监会官网2019年6月份发文指出,近期,打着“投资者教育”旗号的非法荐股活动增多,表面看是普及理财知识、传授炒股技法,实际是非法从事证券投资咨询活动,迷惑性、欺骗性很强。上交所建议投资者应当高度警惕,改变盲目跟风的交易习惯,秉持基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价值投资,避免成为“黑嘴”操纵的受害者。
在这起案件当中,我们发现是利用一个持续的套路去获得一个收益。那么我们认为投资是什么呢?其实投资,我想大家公认的有两块,第一块是投资是被价值的发现,我们认为一个公司是有价值的,然后我们去买入它,等到价值兑现或者社会公众、其他人也都认识到这个价值是好的,那么等到长到足够高的位置,价值兑现之后,我们就卖出,这是一种特色。
另外一种投资呢,可能被很多人称为投机。那么这个投机也就是说利用价格的波动价差去获得自己的这样一个收益,那么这个价格的波动价差应该是来自于对市场的波动分析。那如果说这种价差不是市场自发形成的,而是他自己制造出来的,那么制造这个价差本身就形成那个套路。
我们在所有的投资机会也好,还是在我们的证券咨询机构也好,都有一个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允许从事冲突业务,什么叫不允许从事冲突业务?如果你说你要是利用你的节目也好,还是利用你的投资平台也好,去向别人推荐股票,那么你就不能买卖这只股票。
因为你要推荐股票是一个非公开信息,而且利用的是其他的非市场力量,那么当你的交易能够利用这个信息的时候,那么其他的投资人跟你的这个关系就是不对等的,这种不对等会形成我们刚才最初所说的叫主观的、蓄意的一个行为,利用这种不对等去获得这种利益。
这个利益本身合不合法?我们在过去听到这么一个事,就是去年被处罚的一个股市黑嘴,对吧?处罚的金额一个多亿,那么他拒绝缴纳,不仅拒绝交纳,还讲了,这样一个金额,打打广告费也是好的。
他这样一个行为本身是不是合法的呢?我想是非常明确的,是不合法的,这种不合法也就在于我们说对于咨询机构和证券投资机构之间是不能够从事冲突业务的。
那么当这种冲突业务在同一个人或者在关联方之间发生之后,那么我们在所有的这样一个有关联的企业之间要形成一个所谓的防火墙和信息隔离。如果说不仅没有防火墙,也没有这样一个信息隔离,而是利用这个信息去获得这种交易的获利,那么实际上也就是对社会股民的一种欺骗了。
这种欺骗行为本身产生的利益,当然也是一个非法的获益。我想的这就是从法规上以及从道理上看,为什么股市黑嘴本身是不合法的。
如果说一个人靠推荐股票,忽悠社会,帮自己抬轿子,这个股市本身也就会形成一个不健康的一个市场,所以为了净化而我们的资本市场,也为了我们资本市场健康的发展,对吧?
让所有投资人能够靠自己的分析能力去获得这样一个投资收益。那么我想这样一种案件,它就有一个典型的意义,很多平台都有一个擦边球的一个特点,对吧?那么我想这个案件给大家一个警示,所有人不要这么干。
从这份决定书来看,作为一个有社会影响力的财经名嘴,他的投资建议、他的这样一个股市分析,他自己的投资跟它相挂钩了,这个挂钩之后获得收益,那么他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
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是不允许投资和向客户推荐股票两个业务之间形成在同一个人身上发生的,那么这是一种冲突业务,从这种冲突业务来看的话,我们不仅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他的行为的边界在哪里?或者说怎样做才是不违规的?我想在这里面至少有两点。
第一点就是不能从事冲突业务,不能违法的去进行股票交易。如果说自己推进股票自己先买了,然后推荐给别人,对吧?别人买了,买高了,他就立即卖掉。我想这个从逻辑上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套路,这个法律给予了一个严肃的边界,这个边界是不能突破的。
从第二个角度来看,我们来看名嘴的推荐,是真正的对投资价值和对市场的分析?还是一种主观的诱导?那么如果说他自己先买了股票了,我想他一定是主观的诱导更多一点,而客观的分析可能会少一点。
那么即便是股票本身好,投资价值好,他去推荐,同时他利用这种影响力,是吧?也是自己去做这样一个冲突的交易了,那本身也是一个触犯法律的行为。
现在在新媒体时代还有个新现象,就是各种各样的大V、大咖们,他有几十万、几百万这个粉丝,他的每一条的这种信息的阅读量有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多的有上千万。那么当他们的阅读量这么大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它本身具备了一种媒体的一个特点。
就是他说的一句话、他推荐的一个股票、他说的一个观点、他说的这一个市场的判断,就通过他的自媒体广泛的传播开来,这样一种传播本身跟前面的财经节目,对吧?跟前面的利用投资平台的传播是有类似之处的,既然他们是有类似之处的,他们的这样一个自媒体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也要进行自律。
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一大批的基金经理和这个我们的专家看好茅台这个股票,那么他们自己买了茅台,他们自己不断地推荐茅台。我想这个本身是一种价值投资的一种宣传,是对自己价值的投资的一种持续的一个观点表达,他没有说自己推完了之后,第二天就卖掉,我想这种情况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我们说我们的财经大V们也好,我们的各种各样的这些自媒体大V们,他们的行为边界在哪里?如果说他的内心就是想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对吧?先买入股票,然后再猛推一把,推完之后立即卖掉,这样一个他内心就是一个套路,他本身就一定不是一个合法、合规、合理的行为。
我想对于所有的违法、违规,可能第一点很重要,就是叫作案动机。如果他的出发点、动机就是坏的,是想骗,是想这个忽悠别人帮他抬轿子的,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定会触犯法律的边界。
当他没有这个叫利益的一个牵扯,同时跟他自己的投资行为也无关的,比如说他公允的去表达对经济大势的看法,公允的表达对于股市大盘的看法,我觉得这些都是问题不大了。
我想每一位投资人也好、每一位股民也好,要通过自己的长期的观察来看这位分析师、这样一个名嘴、这样一个财经大V,他是不是对经济、对公司、对股票进行长期的价值分析?
那么从他过去的每一次的推荐来看,你要看到他们所推荐的股票是中长期的趋势吻合?还是只是第二天小涨一把?如果说他只是第二天有影响,那我想这不是他个人的分析能力,这是什么?这是一种所谓的叫财经传播的力量,但并不是分析的力量。
那么对于我们投资来说,绝不是今天买入、明天卖出的这样一个反复买卖的交易价格的收益,而是一个来自于上市公司价值发现的收益,那么我们的股市明灯也一定是能够给我们找到长期价值发现的这样一个上市公司。
所以我们如何去寻找股市的明灯呢?我们就要看、我们就要去判断我们所相信的那一个名嘴,我们相信的那一个财经大V,他是不是给我们指出了一个公司的长期发展价值,那么我们的投资要不要买这只股票,也要看我们对这只股票的长期投资价值一个认识。
如果说你是跟着一个名嘴去博每天的这种交易差价波动的,那我想你不用找明灯,也找不到明灯,只有当我们去寻找长期的投资价值,我们才能够找到真正的长期给我们带来超额回报的好的上市公司。那么也只有去分析上市公司长期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的名嘴、名家,他们才能够真正成为我们股市靠谱的明灯。
感谢收看今天的《财经观察家》,请持续关注我们的节目。
更多精彩内容
财经观察家|储殷:联邦快递怒告美国商务部暴露出什么?
财经观察家|张刚:34亿踩雷背后——“商界木兰”的资本狂奔
财经观察家|姚景源:中国经济半年报:透过数字看“六稳”
财经观察家|张刚:虚增利润119亿!康得新或将被强制退市
财经观察家|袁钢明:6月CPI同比上涨2.7%通胀忧虑是否重来?
英强怎么不上财经频道做节目了?
我昨晚看电视也没看到他,我也很奇怪。我就看了他的博客。他说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吧。近期由韩云来支持节目!但是,微信连连看、英强开讲等栏目将无法再播放了。虽然英强有时候话说得有点儿过头了,但是还是喜欢他的主持风格。他昨天还说,有可能就此会离开一财了,他说正在跟相关网站商谈,有可能做实盘视频讲解,我感到好惋惜!不过金晨财经的女主播还是不错的,信息量大,很专业,声音也好听。
廖英强被证监会处罚的尴尬
今天媒体忽然爆出一个新闻,就是原来的第一财经谈股论金节目的主持人廖英强,涉嫌“抢帽子”,操纵证券市场的行为,上个月被证监会处以没收违法所得4310万元,罚款8621万元,罚没金额总计1.2931亿元。
其实这个处罚书4月3日就挂在证监会的官网上了,英强被处罚也不算是新闻。因为之前他不服处罚,要行政复议,现在复议失败,证监会还是出具了处罚书,所以拖到现在。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2018(22号)处罚决定书,例举了廖英强在2015年3月到11月期间,累计41笔先买入标的股票之后,然后在中午休市后在微博和博客上推荐对应的股票,待股价飙升后卖出持股获利。
我在证监会的官网上找到了这份行政处罚书,美中不足的是,在行政处罚目录里面,22号文和16号文弄颠倒了,就是说显示的是22号文你点进去的是16号文,显示是16号文你点进去是22号文。这个略显尴尬。
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及天生的认真钻研学习的精神,我把这41笔交易做了个表格,归纳如下:
于是发现了一个问题,证监会之前在处罚书里认定的获利金额是4310万元,但是我按照处罚书里例举的每笔交易汇总以后得出的盈利金额是4217万元,当中有93万元的差额。目前吃不准这多出来的93万元去哪里了。这就是目前产生的第二个尴尬。
表没做平,明细和总账对不起来啊,作为一个会计的强迫症就犯了,所以今晚我是充满遗憾的,郁郁寡欢睡不好了。
另外,我们来分析一下英强的交易。
从41笔交易的买入金额来说,平均买入金额在1962万元左右,就是说英强用来交易的本金差不多在2000万左右,按照表格里获利的金额在4216万元来算,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获利比例在2倍多一点,从卖出的单笔交易来说,最多的获利比例也就是在15%左右,属于短线交易为主,理念是积少成多。处罚书上没有详细列出卖出的时间,但是从后面认定的措辞来看,是把他在荐股之后马上卖出的行为视为非法的“抢帽子”的行为。
从2015年3月到2015年的11月期间,正好是牛市期间,尽管之间经过股灾1.0和2.0的洗礼,但是到2015年12月熔断前,很多股票基本上都收复过之前的高点或者次高点。可以说那段时间只要不是在5000点上面的任何时候买入股票,获利的概率还是蛮大的。(即便买在最高点,后面股灾后如果补过仓,解套的可能性应该还是很大的)。所以,有时候不是你本事大,是牛市成就了你。
目前看来,证监会认定抢帽子的标准是你之前建仓可以,你向公众推荐也可以,但是你推荐完马上就卖出,那就不行了,推荐完不卖继续持有的话,是不认定你操纵股价的。这就是英强和但斌的区别,这就是佳士科技和贵州茅台的区别。
英强在2016年4月离开第一财经的《谈股论金》节目,当时听闻是他带人炒股把人家亏得不**形,人家天天堵在电视台门口要说法。当然肯定是也有人去证监会告状的。
经历过熔断的第三次股灾,在市场里的还有谁能幸免?所以还是那句话,不是你本事有多大,是市场成就了你。一个英强倒下去,后面还有千千万股神等着冒出来。
当然,现在七点档的《谈股论金》节目也根本没法看了,一帮二逼不晓得天天在讲点啥。
【20180504吉祥如意多头指数】周五两市多头走势的品种一共有511个,相比周四净减少了7个,占比14.79%,涨跌比1.31。
周五的市场没啥好说的,据说好像都在等贸易谈判的结果,但是整个周末传过来的消息也没什么太明朗的信号。其实说实话,谈成啥样不重要,地球是圆的,怕和不怕都是一回事。
恒指破三万,情绪很差。瞄了一眼人民币汇率,又跌回去一点,属于震荡。巴菲特开股东大会,说看好A股。
指数仓方面,想把上证50指数换成中小板指数,但是又不甘心放弃在低位的上证50指数,所以周五尾盘偷偷买回了一份中小板指数。目前持有四大指数各一份,指数仓总仓位50%了。这个区间本来就是波动抖绳子的区间,没有很明确的信号出来,折腾都是瞎折腾。
【指数预报】周一上证指数波动区间3064-3109。
【投资每日一句】市场要么成就你,要么毁灭你。
【惊呆】原财经主持人 廖某强被拘_廖英强
原标题:【惊呆】原财经主持人廖某强被拘
近日,上海警方侦破一起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案,廖某强等8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据了解,廖某强是原财经主持人,一名主持人为什么会落到如此下场呢?
公开资料显示,廖某强,曾任上海第一财经节目主持人,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今日证券》特邀嘉宾,主持专栏节目《股市廖聊吧》,上海金融学院、上海交通学院客座教授,创办《财金龙门阵》、《强式出击》两档王牌财经节目。
据上海市公安*经济犯罪侦查总队官方微博7月15日晚通报,原财经节目主持人廖某强伙同胞兄等人,非法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非法获利金额巨大,已被依法刑事拘留。廖英强利用其知名证券节目主持人的影响力,通过先行建仓、公开荐股、反向卖出系列行为操纵市场,非法获取巨额私利,严重损害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按照证监会对廖英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根据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与社会危害程度,依据《证券法》第二百零三条的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廖英强没收违法所得4310.47万元,并处8620.95万元罚款。合计罚没约1.3亿元。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大家觉得现在的财经大V推荐的股票靠谱吗?有被骗过吗?
首先谢谢朋友邀答,目前各财经评论大v很多,有评述基本面的,也有评述技术面的,从大盘的方向及今后的发展,其实他们评述的都很好。据证券法相关规定,从事相关证券咨询工作首先要取得相关资格,推荐股票需要具有投顾资格,需要相关证书,否则是不合规的,也可以说是违法的。非正规机构还是建议不要随便的相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他们的话也是不能瞎说的。
如著名财经评论人李大霄,我看他十多年来一直在看多,著名的经济评论人叶荣添在2018年四月中旬的时候,高呼419最后逃跑的日子,还有著名的经济评论人边锋伟,其实我觉得他们评论的都很不错,在宏观面,技术面看盘,最后结果也如他们所料一样,从战略上讲,他们评论基本没什么问题。
其实有不少大v都不是靠嘴吃饭,而是靠实际操盘吃饭,而且他们的观点相当突出,没有模棱两可的地方,只推当前形式行业,从不推荐股票,所以我认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评论家。
我们看大v靠不靠谱?关键看他推的是什么东西,如果是传播一些政策面,或者技术面一些思想,那么也没什么,也许对我们的投资思路有所帮助。毕竟财经大V大部分应该来说都是专业些的,比普通人更了解财经领域。他们传达的信息站在他的视角、他的预置观点和他个人的经历上得到的。观点也是很不错的。
如果是荐股的话,我们应该另眼相看了,不能一棒子都打死,我个人认为,推荐股票的人80%的推荐人,都存在着别有用心,再给你推荐股票的时候,就是在给你挖一个坑,一个杀人不见血的坑。
我的朋友就曾经被坑过,一天接到一个关于免费推荐牛股,涨停板的电话,就相信了,接着被拉入所谓的股票群,每天都有老师在直播间讲解股票,教他选股票的战法,现场选所谓的牛股,前期免费讲解股票,推荐股票,只是为了取得你的做信任,后期他在直播间为你讲解股票的时候,他会无意透露一下自己的高收益,并配合‘’托‘’来起哄引诱。
不超几天,他就答应了带大家赚钱,如果你也被说的心动了,开户入金跟着操作了,那你就是入坑了,如果你不开股,他就会把你踢出群,你开户后,刚开始都会让你有小赚,但后边就是亏的你血本无归,后期都会和你说,资金小了不好操作。
让你加大资金,加大资金亏了之后,他还会让你加资金,带你赚回来,人都是贪的,赚钱之后,往往想着赚更多,亏了也不愿意认输,还会想着翻本,等你发现自己被骗的时候,大多都已经晚了,他们已经赚够了钱,开始跑路了,基本最后的下场都是血本无归。
所以说靠不靠谱,主要是在于自己对问题独立剖析,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我一般是关注基本面和政策面,对于进群荐股,我是不相信的,也请大家不要相信,那基本就是骗*。
所以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往往是最贵的,他凭什么带你,要是真有那么厉害,那他自己炒就好了,亲戚朋友都不带凭什么带你,他又没吃撑,凭什么每天为你免费讲课,每天为你推荐所谓的牛股,所以我从不相信,20年来,我独行独往,只认定自己的观点,在摸着石头过河,从不听信任意一个财经人对个股的评论。
所以说财经大v靠谱吗?我认为大体方向,宏观面,政策面,技术面可以听听他们的见解,要推荐股票,要加入股票微信群QQ群,千万不要相信。因为股票的涨跌是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的,都是猜的而已,无论你有多么高深的知识和经验,也不能左右所有股民对某个股票的估值和买卖决定,全部股民对股票的估值和买卖才决定股票价格走势。最后祝大家投资顺利,记住‘’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