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冷吗2021预测(2021年不平凡!今年有60年一遇寒冬?分析:拉尼娜重现或推动变冷)

2021年不平凡!今年有60年一遇寒冬?分析:拉尼娜重现或推动变冷

今冬有60年一遇的寒冬!2008年的“超级寒冷”又要重现,2021年真的是不一般啦!赤道地区的非洲国家都“极寒”了,这样的说法似乎每年都有。特别是在去年的时候,最初很多人都说“60年最寒冷的冬天”出现,结果怎么样呢?

在进行对冬季的平均气温统计的时候,寒冷变成了“热”,冬季的气温并不是偏低,而是出现了偏高的模式。

所以,这又再问“2021不一般的一年,今年冬天会不会出现60年一遇的寒冬呢?”,这个答案的确存在争议,有人会认为今年会非常地寒冷,也有人认为今年不会寒冷,还会跟往常一样的暖和。

的确2021年的不平凡,气候的表现已经出现了“罕见”状态,但是也是可以说明的,而大家又为什么会说寒冷呢?其实也是有原因的,我们就先来看看地球是如何变化的。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点,那就是2021年的气候报告明确指出了,地球的变暖仍在持续,并且没有“任何减弱”的趋势,所以地球只会持续保持温暖的状态。2020年,地球的平均气温已经达到了工业化水平的“1.2度”基准线了,高处的1.2度几乎完全是与人类存在关系。然而,我们虽然看到了高出1.2度。但是,人类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还没有减弱。

不仅没有减弱,还创下了历史性的新高,2021年5月,它们再次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爬升到近419ppm。这说明什么?再一次证明了地球的变暖还在发生,人类丝毫没有察觉到,所以地球的气候如何变化的?正在持续变暖之中。很多人这个时候可能就会说了,不是在说地球变冷吗?

的确有这样的说法,但是我们暂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地球变冷,包括大家之前说的太阳活动会让地球进入小冰河时期,但是太阳活动正在往极大值时期发展,不可能减弱,所以不可能出现变冷,更何况这个证据无法证明太阳活动变化一定影响小冰河的出现。所以,短时间来看,地球变暖是科学界的一个共识,这个是不可否认的。

那为何有人说今年冬天会遇到寒冷的气候呢?这里面气候有两个因素,第一、本身地球变暖就会引发极端性的寒冷气候,那么变得更冷也正常。只不过,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之下,极端性的寒冷只能说是“小插曲”。

第二、就是我们说的拉尼娜现象可能重现,按照部分机构的报告显示,拉尼娜现象确实有可能在2021年重现。当然,也就是因为拉尼娜现象的重现,所以引发了大家对“寒冷”冬季气候的讨论。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有没有60年一遇的寒冬,这个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极端性的寒冷是有概率出现的。拉尼娜现象曾经确实导致过我国大范围寒冷,在2008年的时候,“超级寒冷”气候可以说非常明了,但是是否重现这样的气候,这还需要看冬季的大气环流等因素,气候的巨变并不是仅建立在拉尼娜的情况之上。

拉尼娜的确可以“暂缓”全球变暖。并且,对全球变暖是一个“好方向影响”。但是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时候,极端性的气候就可能更多,这也是相对的关系。按照预测数据显示,预计在冬季的时段,最高是有80%的概率重现,如果发展强度较大,概率较高,可能会出现区域性的寒冷,并且导致冷冬的出现,也就是说拉尼娜重现或推动寒冷的出现。

但是如果就是一次弱拉尼娜现象,对大气的响应并不大,那基本上也就没有什么影响,所以今年有60年一遇的寒冬,其实都是无法确定的,包括我们常说的冷冬、暖冬等问题,其实有办法确认吗?没有办法,只有在冬季结束的时候,我们才能精确地判断出冷冬还是暖冬,其他的时间应该都是可能性的说明。

包括还未出现的拉尼娜现象,虽然有80%的可能性了,但是没有确定之前,一切都是“可能性”,一切都还有改变的空间,所以大家继续观察吧。

2021年的确不一般,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气候的极端性模式表现更加的明显。同时,2021年巴西,非洲地区都迎来了罕见的极端性寒冷气候,巴西的一次降雪,当地居民也称自己62年第一次遇到,活了这么久,之前都没见过。这可能是气候巨变的一种征兆。但是,对于接下来的气候变化,其实存在很多复杂性因素在里面。

就如我们说的典型秋季气候,秋分了,竟然还有“三伏天”的气候,35度的高温普遍存在,而这里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而背后的推动因素就是气候的巨变,全球变暖的因素在里面是最多的,所以地球的气候响应在各个地区可能表现不一样,我们只能继续到时候再看,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今年冬天冷吗2021到2022专家预测 今冬是冷冬还是暖冬 - 天气预报

导语:10月下旬的时候,气象部门发布了关于拉尼娜将形成的消息,所以很多便认为今年冬天会特别冷,觉得将会是一个冷冬。但实际上今冬是冷冬还是暖冬呢?首先,冷冬是有国家标准的,不是觉得冷就是冷冬。那么到底今年冬天冷吗?一起看看2021到2022专家预测。

据专家预测,今年冬季北方等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可能出现极端天气。但是气温偏冷不等于冷冬。“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而“冷冬”“暖冬”则不同,是有严格标准的。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制定并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的《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和于2017年5月发布的《冷冬等级》国家标准。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

9月29日,中国气象*召开10月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在会上表示,根据最新监测,赤道**太平洋海温为中性偏冷状态,预计未来3个月(10-12月)冷水将进一步加强,并进入“拉尼娜”状态:

“我们综合的研判,未来三个月这种冷的海温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可能会进入一次新的拉尼娜状态,也有可能会在冬季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对于冬季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它会影响到我们国家的水汽输送,南方地区的水汽输送会减弱,这样的话在冬季我国南方地区的降水就会偏少,江南、华南地区的降水可能会偏少。第二个影响就是拉尼娜作为热带地区的这种海温的异常,可能对于中高纬地区的大气环流会有一定的强迫作用,总体来说就是影响我们国家这个冷空气会比较频繁一点,冷空气的势力总体要偏强一点。”

在2021年以来,我们看到的各种极端性气候越来越强,在今年世界各国都有这样的表现,例如:北美出现近50度的高温,相当罕见,美国加州出现长期的干旱,导致野火不断。巴西出现极端性的寒冷,当地居民称自己60年来第一次遇到。赤道国家出现降雪等等,都说明了2021年极端性的寒冷气候也可能在不断升级之后,覆盖北半球大部分地区。

所以,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趋势。而出现这些极端性气候现象出现的背后根源。按照科学分析来看,就是因为全球变暖导致的。然而2021年的气候报告再次指出了,全球变暖仍在持续,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1.2℃,2011~2020年,是1850年以来最暖的十年。这什么情况?又在说变暖,怎么又变冷,我们上面也提到了——是极端性气候。

所以,这些数据都说明了全球变暖的严峻性依然在持续,人类真的应该进行气候改变了,不然未来的极端性气候将会更加频繁,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事实。

我国今年经历的极端天气:

而在拉尼娜大背景下,更冷、更暖、更涝、更旱的极端天气在今年持续上演。

3月,北方遭遇3次大范围沙尘天气,其中两次为强沙尘暴过程,北京遭遇近10年来最强沙尘暴。

5月至6月,极端强对流天气频繁上线,造成不同程度人员伤亡。5月13-16日,从黄淮南部、到华南北部一带陆续出现成片大到暴雨,江苏苏州发生强龙卷(气象行业标准三级,相当于美国的EF3级),湖北武汉发生强龙卷(气象行业标准三级,相当于美国的EF3级),灾调风力达17级以上,6月1日,黑龙江省尚志市遭遇龙卷风和冰雹强对流天气。

7月,北方接连遭遇两轮极端强降雨,河南成强降雨中心,暴雨成灾,引发全国关注。

7月中旬北方接连遭遇两轮极端强降雨。7月11-13日,华北东北遭遇特强降水过程,紧接着7月17-22日,河南、河北、山西又出现特强降雨过程,其中,河南成为强降雨中心,郑州、新乡、鹤壁和安阳共有20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雨量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

其中,郑州气象观测站最大小时降雨量达201.9毫米(20日16至17时),突破中国大陆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此前纪录为1975年8月5日河南林庄的198.5毫米)。

9-10月,刚过去不久的罕见秋老虎又给我们带来了“史上最热国庆假期”。

今年9-10月,黄淮南部至江南华南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南方多地度过史上最热国庆假期,超过500个国家观测站达到或突破10月最高气温极值。重庆、合肥、长沙均打破最晚高温日纪录,重庆、合肥、南京还刷新10月最高气温纪录。

关键词:今年冬天专家预测今冬还是暖冬

北京开启冰冻模式今年的冬天会有多冷?

2018年冬天会不会很冷呢?根据最新专家对今年冬天会冷吗2018-2019预测情况来看,今年不但不会冷,还是一个暖冬。整体气温相对于常年要暖一些。所以,2018年-2019年将会是一个比较暖的冬季。  一般来说,当某年某一区域整个冬季的12月至次年的2月的平均气温比常年(常年值一般取近30年平均,自2002年开始中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71至200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的同期平均气温偏高0.5℃以上,就称为暖冬,偏低0.5℃以上,则称为冷冬。当该时期的气温比常年偏高0℃—0.4℃时,气象上称为“略偏高”,当偏低0℃—0.4℃时称为“略偏低”。  所以,暖冬和冷冬指的都是整个冬季的气温情况,而不是指某一日或某一个时期的气温变化。冷冬也可能出现暖和的天气,暖冬也可能出现很冷的天气。预计2018/2019年冬季(2018年12月-2019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季节内冷暖波动较大。**北部、黑龙江大部、吉林东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黑龙江东部气温偏低1~2℃;全国其余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降水呈南北多中间少,东北、**北部、西北地区北部、江淮江南及华南北部、西南地区西部降水偏多;西北地区东部和华北西部降水偏少2~5成。

今年春节天气预测气温会怎样 2021会不会很冷-十二星座网

时间匆匆,一年一年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2021年的春节就要到了,它意味着人们生活的开始,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会拥有美好的寓意。每一年春节的天气都是不同的,那么在2021年春节天气会怎么样呢?今年会不会很冷呢?

2021年春节的天气怎么样?  2021年的春节是2021年2月12日。立春一周后,天气不会太冷,会比较暖和。  据中国气象*预报,2021年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接近或高于往年。虽然有气温波动,但寒冬的概率几乎为零。所以基本上可以预测,今年冬天不会太冷,雪也不会太多。

民间对春节天气预报的俗语是“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也就是说,如果是冬至的晴天,正月的雨水会比较多,春节期间以雨天(降雪)为主。

此外,还有一些民间谚语预测春节期间的冷暖,如“冬至温暖,寒冷到3月中旬;冬至寒冷,春天将提前温暖”,这意味着冬至节气的天气非常暖和,那么冬天就会寒冷,并将持续到明年农历三月。

春节天气会很冷吗?  2021年的春节是2021年2月12日,六九天的最后一天。气温升高,春天来了。因此,2021年的春节并不冷。  现在是春天,柳树变绿,天气暖和。69度的气温已经开始升高。具体程度取决于位置。如果没有寒流,河南、山东一般0-10度。  在室内温度稍低的环境中,宝宝的服装是:上身是“保暖内衣+薄毛衣或棉衣+厚毛衣”;下身是“保暖内衣+薄羊毛裤或厚棉裤+厚羊毛裤”。在有暖气的房间里,要适当减少衣物。爸爸妈妈在宝宝的着装上只需要把握一点,那就是宝宝的衣服只需要比大人少。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3日09:50:30作者:yy

今年冬天冷不冷?

我家就在东北。今年冬天下了三场雪了但是还没有冬天的样子。白天0上晚上0下的。气温老是变、不过过俩天貌似就得开始冷了,东北早晚得冷。冬天0下20多都是正常的

为什么今年这么冷2021

今年冬天为什么这么寒冷呢,在这个充满了寒冷的冬天里,每一次的体验都是非常值得你们去看的哦,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来搞定今天冬天为什么这么寒冷的问题还有合理的解析吧,毕竟在这个充满了寒冷的世界,你需要去搞定的问题也是非常多的哦,是不是非常的合理有效呢,让你的冬天变得更加的快乐,一起了解一下吧。今冬寒冷的原因是什么2021今年冬天为什么这么冷[多图]图片1今冬寒冷的原因是什么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入冬以来(2020年12月1日—2021年1月3日),2020年12月有两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分别是12月13日至15日(全国型强冷空气)和12月29日至1月1日(全国型寒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研究员袁媛介绍,与历史同期相比,冷空气(包括寒潮)次数并不偏多,但这两次都是全国型冷空气过程,影响范围大,而且强度较强。究其原因,袁媛分析,入冬以来,欧亚中高纬被“西高东低”的经向型环流控制,而且去年12月内环流形态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同时,东亚冬季风偏强,二者相互作用是导致2020年12月以来我国**部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的直接原因。今冬寒冷的原因是什么2021今年冬天为什么这么冷[多图]图片2气候方面,赤道补地景**太平洋最近即将达到峰值的拉尼娜现象和秋季北极海冰偏少是两个不容忽视的信号。历史统计分析表明,在多数的拉尼娜年,冬季欧亚中高纬大气环流经向度较大,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且强度偏强,我国**部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的概率也较大。此外,2020年9月北极海冰异常偏少(历史第二少)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已有研究指出,9月北极海冰偏少有利于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强。2020年夏季监测显示,北极地区大气环流表现出典型的AD负位相,其模态指数达到历史最低值,这也有利于今年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偏强,东亚冬季风偏强。

下雪啦!今年冬天会有多冷?

11月6日,湖北省气象*发布冬季气候预测称,预计2021年冬季有前冬暖后冬冷的趋势,出现较强的阶段性低温冰冻雨雪天气过程的可能性大。

据最新监测显示,今年7月以来赤道**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10月已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将在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当这片海域气温低出常年平均值0.5℃时,就进入了“拉尼娜”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就形成一次“拉尼娜”事件。虽然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但是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更大。

综合分析海温场、大气环流等影响因子以及前期天气气候特征,预计2021年冬季(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东亚冬季风略偏强,冷空气活动较频繁,湖北省大部地区气候偏冷偏干,冷暖变幅大,有前冬暖后冬冷的趋势,出现较强的阶段性低温冰冻雨雪天气过程的可能性大。

预计2021年冬季的气候特点为:

气温偏低,冷暖变幅大:今冬平均气温鄂西北和鄂北岗地3℃至5℃,其他大部地区5℃至6℃,除鄂西西部气温略偏高外,其他大部地区较常年偏低0.5℃左右。最冷时段可能出现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

降水总体偏少,空间分布不均:降水量鄂西北40至80毫米,鄂东南150至200毫米,其他地区80至150毫米。除鄂西北和鄂北岗地降水偏多1至3成外,其他大部地区降水偏少1至3成。

有阶段性低温雨雪:主要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可能出现在12月上旬、12月底至1月上旬、1月下旬前期、2月上旬。

气象部门建议2021年冬季做好阶段性低温冰冻雨雪天气防御准备:农业需注意防范越冬作物冻害影响;交通、电力需注意防范道路冰冻和电线结冰,提前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冬季降水大部偏少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湿沉积,同时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可能带来输入性污染,公众需注意防护;今年冬季总体偏干,冷空气活动频繁,风速较大,林区森林火险等级高,需防范森林火灾发生。

来源:湖北日报、中国之声

责任编辑:熊磊

今年冬天会很冷吗?最新预测→

最近,冷空气虽然一波又一波补货,但实力都不算太强。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已经持续较长时间的拉尼娜事件很可能会延续到今年年底或更久,这将是21世纪首次出现“三重”拉尼娜事件,即北半球出现连续三个拉尼娜冬季。

你是不是想问:对咱们浙江来说,11月还有强冷空气吗?今年的冬天会很冷吗?

今天上午,浙江省气象*召开了今冬我省气候趋势预测新闻发布会,浙江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雷媛现场介绍了今冬气候趋势预测。

汛期以来我省气温偏高,夏、秋季极端高温热浪,降水显著偏少,旱情严重;9月上半月“轩岚诺”和“梅花”台风对我省造成严重影响。预计今冬秋季后期(11月)气温全省大部正常略偏高或偏高,冬季(2022年12月-2023年2月)气温正常略偏高,但仍有可能出现强冷空气和极端低温天气;11月和冬季降水偏少,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

一、汛期气候特点

1、总体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汛期(4月15日~10月15日),全省平均气温25.2℃,较常年同期偏高0.7℃。降水全省平均850毫米,较常年偏少2成,浙西北和浙东南偏少3~5成。

2、台风影响少且重。今年影响台风2个,集中在9月上半月,9月2-5日超强台风“轩岚诺”近海北上,浙东北大到暴雨*部大暴雨;9月12-15日强台风“梅花”登陆舟山沈家门,浙中北的东部暴雨到大暴雨,*部特大暴雨。

3、夏秋季出现极端高温热浪。据国家级气象站统计,今年≥35℃的高温日全省累计3969站次,较常年多2196站次,为历史最多(2013年3020站次,2017年3007站次、2003年2872站次),全省80%国家站破或平历史同期记录;≥40℃的酷暑日全省累计633站次(2013年406站次、2003年246站次、2017年152站次);浙江全省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台州三门(7月23日43.1℃)。今年极端高温酷暑不仅出现在盛夏季节,也出现在秋季,9月30日到10月4日,全省大部出现高温,≥38℃的高温日66站次,其中,10月3日我省甚至有4站出现40℃以上的酷暑。

4、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情此起彼伏。梅汛期5-6月浙北偏少2~5成、浙西南偏多2~5成;盛夏7-8月降水,全省平均只有常年的4成左右。8月下旬,由于梅汛期降水偏少和盛夏持续高温少雨,浙中北出现较明显旱情,部分地区达重旱到特旱。9月上半月,受台风影响,东北偏多1倍至5倍,旱情解除;浙西浙南偏少5成至1倍,旱情继续发展。9月下半月至10月,全省平均降水仅32毫米,只有常年的2成,秋季的持续少雨,使浙北旱情再度露头,浙中南旱情持续发展,出现了严重的夏秋连旱。

二、秋冬趋势预测意见

(一)秋季后期(11月)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11月平均气温,全省大部正常略偏高或偏高,可能有4~6次冷空气过程,冷空气强度上旬较弱,中下旬中等至强。预计11月降水全省大部偏少,浙北和浙西地区偏少2成以上。预计可能有3次降水过程,主要出现在中旬,整体强度略偏弱。

(二)冬季(2022年12月-2023年2月)气候趋势预测

预计冬季平均气温,全省大部正常略偏高(偏高1℃以内)。从季节分布来看,预计前冬偏暖、后冬偏冷可能性较大,最低平均气温可能发生在1月。预计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部分的强度可能达到寒潮甚至强寒潮,也可能出现极端低温天气。

预计冬季降水日数较常年偏少,总降水量全省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少2成左右,部分地区偏少2成以上。在秋冬降水持续偏少的影响下,我省旱情可能进一步发展。

三、重点关注

1.强冷空气和低温。在拉尼娜背景下,我省冬季出现强冷空气(包括寒潮、强寒潮)和极端低温天气的概率增大,同时,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基础气温偏高,回暖迅速,强冷空气影响时,降温就更为显著,因此,虽然预计今冬我省气温正常略偏高,仍需重点关注强冷空气带来的气温剧烈变动、阶段性的低温雨雪冰冻和大风天气,防范强冷空气对生产、生活和交通等的不利影响。

2.干旱和高火险等级。汛期降水偏少,秋季以来持续偏少浙中南已出现较长时间的重旱和特旱。预计11月和冬季降水继续偏少,气象干旱风险较大,可能出现秋冬连旱,需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做好应对措施,同时需加强防火工作。

3.雾霾。冬季是我省雾霾高发时期,预计今冬降水偏少,不利于对空气污染物的冲涮,需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并防范雾霾天气对健康和交通产生的不利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省秋冬气候的重要外强迫重要因子之一,我省冬季气候还受到其他海域海温、北极海冰等因子的影响,大气内部自然变率也有重要的作用。浙江省气候中心将密切关注外强迫信号和大气环流变化,滚动订正预测意见。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孙蒨 通讯员 任律

编辑/吴俊  责任编辑/王斯依

今年冬天会很冷吗?

一定会很冷而且会冷的很早

《老农年鉴》预测:2021-22年冬天“又冷又长”

据侨报报道,美国人将迎来寒冷的冬天。至少,今年的《老农年鉴》是这样预测的。

根据今日美国报道,这个拥有230年历史的年鉴将2021-22年的冬天预测为一个特别寒冷的冬天,将其称为“冷到全身颤抖的季节”。年鉴的编辑珍妮丝·斯蒂尔曼(JaniceStillman)表示,它甚至可能是“多年来我们见过的最长和最冷的天气之一”。

年鉴说,今年冬天新英格兰地区以及阿巴拉契亚地区、俄亥俄河谷和深南地区的北部将有超乎平常的雪量和低温。

奇妙的是,它还预测新墨西哥州南部的冬天也比往常更冷、更多雪。

美国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被干旱所包围,预计将出现更多干旱。目前正在太浩湖附近肆虐的卡尔多火灾影响下的几乎整个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华盛顿州西部和俄勒冈州的部分地区都将迎来一个温和干燥的冬季。

该国只有少数地区,如太平洋沿岸和北部平原地区,预计会出现“温和”的冬天。年鉴说,几乎所有其他人都应该备好棉衣棉裤。

《老农年鉴》以每年提供长期天气预报而闻名。这本书还为读者提供满月日期、食谱和各种自助技巧。

但一些气象专家表示,对这些宏观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应该有所保留。

据悉,始于1792年的“老农年鉴”和始于1818年的“农民年鉴”均是在卫星追踪天气出现之前一个多世纪就存在的。

《老农民年鉴》称其秘密的天气预报公式是由其创始人罗伯特·B·托马斯于1792年设计的,有关该公式的注释直到今天都被“锁在一个办公室的黑匣子里”。不过,年鉴似乎与时俱进。

“多年来,我们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现代科学计算改进和增强了这个公式,”年鉴网站上写道。

年鉴说它现在使用太阳科学、气候学和气象学来进行长期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