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谢军去哪里了(谢军-私募基金经理-金斧子私募)
谢军-私募基金经理-金斧子私募
预约热线:400-8224-888
管理人:--
基金状态:
累计收益:--
超额收益:--
小金点评:指增策略新篇章——衍复小市值指增
小金点评:红利陪伴,国运昌盛,专注国之重器,深挖价值重估
小金点评:灵活配置全市场优秀量化指增产品
小金点评:固收增强,分散化持仓,资产轮动配置
小金点评:红利陪伴,国运昌盛,专注国之重器,深挖价值重估
小金点评:资产配置基石,银行理财升级替代
累计收益:351.00%
基金经理:曾正香
累计收益:248.17%
基金经理:曾实
累计收益:197.63%
基金经理:邹文
累计收益:143.44%
基金经理:陈方府
累计收益:106.84%
基金经理:童驯
[讨论]广发老总被抓了,会影响广发的基金么?
不会的.广发是个好公司,我前天刚买的,还没亏,难得啊!
年内已有63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51家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经理“奔私”再受关注
财联社(北京,记者黎旅嘉)讯,年初以来,在市场宽幅震荡、板块波动加剧背景下,公募行业人事变动也愈发频繁。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2022年以来离任的基金经理达到63位,较去年同期同比上升14.55%,高于近年来的同期数据。回顾2016年至2021年同期,这一数字分别为27位、31位、24位、49位、48位和55位。就连基金经理离职异常频繁的2015年的同期也仅有48位基金经理离任。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经理“奔私”也出现小高潮。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信息显示,今年2月初离职的明星基金经理葛晨,近日拟正式加盟高毅资产,也成为继董承非等明星基金经理后,又一“转战”私募的基金经理。
整体来看,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公募行业和权益市场的高度关联性,在行业竞争从“增量”转为“存量”背景下,基金经理群体或将加速换血。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2022年以来离任的基金经理达到63位,较去年同期同比上升14.55%,更是高于近年来的同期数据,创出新高水平。
进一步而言,年内离任的基金经理来自51家基金公司,其中工银瑞信基金、博时基金、汇添富基金离任人数较多,均为3人。今年宣告离任的基金经理中不乏知名基金经理,包括兴证全球基金董承非、富国基金刘博以及华安基金崔莹等。
但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宝盈基金肖肖的离职。2月19日,宝盈基金发布公告称,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肖肖离任宝盈资源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宝盈现代服务业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8只产品的基金经理。
公开信息显示,肖肖于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毕业,2008年7月至2015年2月先后在联合证券、民生证券、方正证券担任研究员,2015年2月加入宝盈基金,曾任研究员、研究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离职前为宝盈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
在肖肖此前管理的8只基金当中,管理时间最长的是宝盈新锐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任职期间(2017年1月7日至2022年2月18日)的回报率超过了230%。
年初以来,在权益市场整体表现不佳背景下,出于各种原因,基金经理方面的变动就已开始加速。不过,近一个月尤其进入3月份以来,基金经理变更尤其频繁,平均每天都有一位基金经理离任。此外,还有不少基金公司发布公告宣布增聘或解聘基金经理。
此前私募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就表示,基金经理离职是行业人才流动的正常现象,一般来说市场表现好的时候主动跳槽的情况较多,而市场表现差的时候,业绩表现欠佳无法完成考核被动离职的居多。近阶段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好,许多公募基金业绩回撤幅度较大,基金行业根据年度进行业绩排名,此时又处于基金经理年度考核时点,业绩不好的基金经理很容易因此被淘汰。
针对这些离任基金经理的职业生涯“下一站”,有业内人士透露,业绩好的基金经理选择较多,可以自己创办或者投奔私募基金;或去排名更靠前的大型公募,还可以跳槽到银行理财子公司等资管行业的其他类别公司等。不过整体来看,有能力“奔私”是少数的,更多的会跳到一些规模稍小的公募平台,去获得更为灵活的考核机制和发挥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权益市场持续震荡,今年以来市场也未有明显起色,部分公募人才“奔私”意愿再起。同时,有一些基金经理在过去几年的结构性行情中把握住了机会,取得了不错的投资业绩,面对市场风格的转换,也选择了在职业生涯“高光时刻”离开。
例如,近日,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就显示,原博时基金经理葛晨加盟高毅资产。而今年以来已有董承非、崔莹、肖肖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离职后将转投私募行业。
业内人士认为,20万亿私募基金行业发展迅速,看好权益市场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多基金经理选择“奔私”创业。而从历史经验来看,在经历一轮大牛市后,通常会出现公募基金经理“奔私”的小高潮,2021年的结构性牛市或促成了近期这波“奔私”小高潮。
事实上,从去年起已有卢安平、毕国强、沙骎、谢军等知名公募投资人士已然“奔私”,备案了私募基金公司,2021年4月2日,海南容光私募基金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完成备案登记,其掌门人是鹏扬基金原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卢安平;去年9月10日,上海容棠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完成备案登记,招商基金原副总经理沙骎加盟了这家新锐私募,出任副总、投资总监;去年9月29日,基金业协会信息显示,拥有18年从业经验、广发基金原债券投资部总经理谢军,创立了秋水长天私募基金管理(广东)有限公司。
业内人士认为,“公奔私”的原因,一是看好未来权益市场的行情和大的投资机会;二是私募基金总规模突破20万亿,行业发展质量提高;三是基金经理积累了优秀的历史业绩以及稳定的客户群体;四是公募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很难对人才有效激励,以及有一些体制上的限制,所以“奔私”之后基金经理可以更好的践行自己的投资理念。
而从行业整体来看,由于公募行业和权益市场的高度关联性,在行业竞争从“增量”转为“存量”背景下,基金经理群体或将加速换血。
为什么广发聚丰一直这么持续下走,还有回升的可能吗,困惑?
其实现在基本已经到底了,不会再大幅持续下跌,放心吧。。。
广发基金跟广发银行什么关系?
大半夜的为了分来回答问题。。本人回答原创,绝对的最新数据~独此一家~广发基金和广发银行没有任何关系,而和广发证券有很大关系。广发基金是03年广发证券发起成立的,总部在广州。注册资本1.2亿,旗下目前有:广发聚富、广发稳健增长、广发小盘、广发货币、广发聚丰、广发优选、广发大盘、广发核心、广发强债、广发聚瑞、广发沪深300一共11只基金。管理规模近一年上升很快,在开放式基金管理总金额中已经超过了大成,排到了第六位,达到982.08亿(2009年6月30日)。广发证券目前是广发基金的第一大股东,控股48.33%。另外四家公司持有其余的股份,包括广东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康美*业股份有限公司,香江投资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有限股份公司。广发证券的前身是1991年9月8日成立的广东发展银行证券部。1993年设立公司,2001年改制为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批综合类券商之一。公司控股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广发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广发北方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及广发期货经纪有限公司4家子公司,并参股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
暗手资本创始人谢毅真名叫谢毅吗?
是的,是叫谢毅。"暗手资本"是一个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机构,主要投资于互联网、科技创新、文化娱乐等领域。 1.根据暗手资本的介绍和业务方向,可知其主要是进行股权投资和管理,而不是其他金融投资或业务。
2.从暗手资本的领域投资偏向,我们可以推断出它是专注于发掘和培育新兴行业的新型私募基金,这也是未来高增长性企业的竞争必然方向。
广发基金谢军:债券是2019年资产配置的首选品种
广发基金债券投资部总经理谢军
又到了辞旧迎新的岁末。回顾2018年,股债两市趋势各自逆转,跷跷板效应再现,股票和债券的演绎路径大概分别可以用“暂别繁华”和“变*重构”两个词来概括。在经济周期见顶回落的背景下,央行放松货币政策,资金面宽松,债券市场走出一波牛市行情。
展望2019年,在消费趋弱、出口承压、地产投资下滑压力下,宏观经济下行趋势难改,而货币政策大概率将保持实际宽松,这表明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均有利于债市。笔者预期,2019年债市仍有较好的配置价值,不过在战术上需要考虑配置品种的估值水平。
经济周期推动股债趋势逆转
投资首重研究与预判。2017年底,笔者在年终工作总结中提出,基于经济周期的轮回和各类资产估值水平的比较,2018年上半年债市将迎来投资的黄金期,而经历两年周期上涨的股票市场则会“暂别繁华”。回过头来看,这些预判都一一得到验证。2018年,受经济基本面预期变化、货币政策转向等因素影响,股票市场主流指数年度跌幅超过20%,债市则走出一轮牛市行情。
从宏观经济面来看,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并没有如去年年底的主流预期一样持续乐观,但也并不太差,短周期的景气度于今年三季度才出现见顶迹象。然而,市场对经济的预期转为悲观的速度领先于周期。内部方面,信用扩张受资管新规以及民企质押融资困*影响明显。外部方面,3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一波三折,市场对外贸乃至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期升温。与此同时,货币政策转向放松,资金利率下行加速。
从市场表现来看,2016年下半年经济见底后,权益市场走出了繁荣期的结构性牛市特征。行业出清较为彻底的龙头企业,盈利增长明显恢复,估值和盈利双重提升。去年年底,市场情绪高涨,主流策略对未来的展望中几乎“忽视”了周期的存在。而笔者在2017年基金年报中则提出,“本轮宏观复苏接近拐点,终端需求增速最快的时候已经过去,由于供给测收缩产能,使得中上游工业品价格易涨难迭,形成PPI端的滞胀格*。从估值水平来看,2016年以来的结构性行情主要集中在各行各业的龙头公司,这些股票的估值已经偏高,存在盘整消化估值的压力。”
给予对经济周期和资产估值的分析,以及市场情绪的警惕,在2017年四季度末,笔者管理的股债混合型基金已经降低股票仓位,较好地回避了股市调整对基金净值的冲击。
与股票市场的表现相反,已经走熊近两年的债券市场,去年底几乎无人看好。但实际上,债券估值已经进入历史熊市区域,10年期金融债收益率已达到5%的水平,收益率曲线处于历史前1/4分位。如果出现需求下滑,经济基本面走弱,将驱动债券资产迎来较好的投资机会。正如笔者所预期,春节后市场情绪发生逆转,受益于基本面预期转弱和货币政策转向的双重利好驱动,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行,迎来牛市行情。从品种来看,信用债表现有所分化,高等级表现较好,而部分低资质债券表现不佳。
债牛的驱动力仍将持续
四季度以来,经济数据持续转弱和避险情绪强共振,长端债券利率逐步下行。站在当前时点看2019年,债券资产仍是资产配置的首选品种。
笔者认为,从经济基本面来看,2018年宏观经济是温和回落格*,2019年上半年仍会延续下行趋势。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这说明中央对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相对谨慎。笔者分析,目前经济的发展方向依然对债市走牛有利,地产价格下行、销售走弱的形势可能会在未来1-2个季度向工业和物价传导。从以往周期来看,经济下滑见顶下滑时间至少维持一年以上。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逆周期调节会成为明年政策的主要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也提到,“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专项债券规模”,我们预计2019年减税力度和专项债额度相比2018年会更高。“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删去了“中性”和“货币总闸门”的说法,市场预期2019年货币政策也会更加宽松,整体利好债市。
在外部影响因素方面,四季度中美债市走势再现背离,有人担心中美利差对债牛形成硬约束。笔者认为,中美利差并不会成为一个真实的约束。过去十多年,中美债券收益率基本同步,核心原因在于两国的经济周期很少有背离。今年看似例外,似乎经济周期的背离导致大类资产表现不同步,但事实上国内经济上半年并不差。与市场共识不一样,笔者一直强调国内经济景气程度见顶是在今年三季度,按照两国经济景气周期相对同步经验判断,美股在10月左右出现持续下跌正是对经济周期见顶回落的反应。美债收益率也几乎同步见顶。而国内债市在一季度即迎来牛市,原因在于贸易摩擦加剧了国内市场避险情绪,资管新规收缩信用体系,促使国内大类资产走势的变化走在了经济基本面变化的前面。
基于以上分析,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看,债券仍然将是未来至少半年内的主导资产,牛市仍然没有走完。有部分投资者担心市场情绪是不是过高,是否已提前反映基本面利好。对于这个担忧,笔者认为,经过2018年上涨之后,债市牛市还在延续,但性价比最高、趋势性下行的阶段已过去,预计未来市场在阶段性修复后会进一步上攻,但整体波动比2018年大,在战术性上需要考虑配置品种的估值水平。
看好三类品种配置机会
就当前市场来看,各个品种的收益曲线仍然较为均衡,长短端各有自己的配置价值。短债基金依托于短期的固定收益票息为主,投资需结合货币政策和收益率曲线的分析,把握配置节奏。长端债券在牛市具备更强的进攻性,波动也更大,更重视波段交易的把握。
笔者自2003年迈入证券行业至今已15年有余,从事债券投资管理也超过10年。就管理经验来看,笔者未来在债券的组合构建时仍然会以绝对收益理念为核心。市场未来的波动率会逐步加大,如果要做绝对收益,即,既要获得一段趋势相对比较正常的收益,又要控制波动幅度,就需要尽量做好大类资产的左侧配置,不去追高。
具体而言,操作思路仍将以获得相对确定的票息收益为主,适当进行套息操作和波段操作,券种选择上以三类品种作为主要配置方向,即:利率债、高等级信用债、被误伤的2A+以上的城投债等品种。同时,注意做好持仓券种梳理,优化持仓结构、规避信用风险。未来笔者及团队将继续研究不同板块的债券定价逻辑,积极做好配置收益。久期方面,笔者将暂时维持中等久期,明年上半年根据基本面的信号在右侧再适当提高进攻性。
本文作者为广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债券投资部总经理,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推荐阅读
【迎新活动】陆家嘴读者计划火热招募中!
2019年大类资产怎么配?
交大教授潘英丽:关于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的十大判断
基金经理一拖多:广发谢军管26产品,嘉实11人每人管超10基
近期,基金公司产品部收到了证监会的最新产品申报要求,要求拟任基金经理与督察长承诺产品不存在“挂名”行为,已进入申报环节的产品也需补充提交承诺函。银河证券数据整理发现,2022位基金经理管5587只基金。在业内,基金经理“一管多”现象较普遍。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45家基金公司136人旗下管理产品在10只以上,人均管理13.3只产品。其中,13人管理产品20只以上,广发基金、鑫元基金、博时基金、永赢基金2人在列;嘉实基金管理10只以上产品的基金经理最多,有11人,紧随其后的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管理10只以上产品的基金经理分别是9人、8人,名单见表3。
13位基金经理管理产品数量在20只以上:
广发、鑫元、博时、永赢2人在列
根据wind数据统计,管理产品数量在20只以上的基金经理有13位,从产品类型看,主要管理的为债券型、货币型、灵活配置混合型产品。其中管理数量最多是广发基金谢军,其管理的债券与混合基金数量高达26只,广发基金刘杰管理的产品主要为指数型及QDII型基金;鑫元基金赵慧管理产品主要为中长期纯债型和灵活配置型基金、颜昕主要管理债券型及货币型基金;博时基金黄海峰、陈凯杨管理产品主要为债券型及货币型基金。永赢基金牟琼屿、乔嘉麒管理产品为债券型产品;易方达基金余海燕管理的产品主要为被动指数型与QDII基金。
表1数据来源:wind制表:新浪基金
表2数据来源:wind制表:新浪基金截止日期:2019年7月24日
从广发基金谢军管理的基金产品看,20只产品中,多数产品是与其他基金经理1~2人共同管理。从基金经理角度看,仅凭基金经理个人的能力恐怕难以胜任,需要背后的小组团队支持。总体来看,基金经理管理多只基金的情况较为普遍,管理3只及以上基金的基金经理占比高达7成,管理5只及以上基金的基金经理占比近5成,管理10只以上基金经理数量高达335人。这里面有指数基金、量化基金等非主动操作管理基金批量管理的情况,有混合基金股、债等不同资产分别配置基金经理管理的情况,也有挂名管理情况。
45家基金公司136人管理10只以上产品:
嘉实、广发、易方达人数居多
根据wind数据,管理10只以上基金经理人数共136人,分属于45家基金公司,共管理1811只产品,人均管理13.3只产品。其中,嘉实基金管理10只以上产品的基金经理最多,有11人,分别是陈正宪、何如、胡永青、李金灿、李曈、刘珈吟、刘宁、曲扬、万晓西、王亚洲、张文玥。11人管理152只产品,平均每人管理13.8只产品。而从类型看,主要指数型产品、债券型产品、货币型产品、QDII产品,刘宁管理的为偏债混合与灵活配置型产品。
表3数据来源:wind制表:新浪基金截止日期:2019年7月24日
广发基金管理10只以上产品的基金经理9人,代宇、洪志、刘杰、陆志明、罗国庆、任爽、谭昌杰、王予柯、谢军;9人管理128只产品,平均每人管理14.2只产品。易方达基金管理10只以上产品的基金经理8人,成曦、范冰、胡剑、刘树荣、石大怿、王晓晨、余海燕、张清华;8人管理115只产品,平均每人管理14.3只产品。
博时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南方基金、鹏华基金管理10只以上产品的基金经理均有6人;国泰基金、平安基金管理10只以上产品的基金经理均有4人;工银瑞信、国投瑞银基金、海富通基金、华安基金、交银施罗德基金、前海开源基金、天弘基金、万家基金、银河基金、招商基金管理10只以上产品的基金经理均有3人。
从上表可见,各家基金公司管理10只以上产品的基金经理资历相对较深,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根据银河证券研究(样本更大,335人),里面有指数基金、量化基金等非主动操作管理基金批量管理的情况,有混合基金股、债等不同资产分别配置基金经理管理的情况,也有挂名管理情况。
管理产品多存挂名行为?
专家:挂名行为无法通过管理数量来确定只是可能性增加
不少基金公司收到证监会的最新产品申报要求,要求拟任基金经理与督察长承诺产品不存在挂名行为,已经进入申报环节的产品则需补充这一材料。编者对于管理超3个或5个以上产品是不是会存在挂名行为?对业内专家进行咨询,专家表示,挂名行为无法通过管理数量来确定,偏股和偏债基金分开看是合理的,但是数字阀值上面不一定是3和5,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晨星中国基金研究总监王蕊表示,就产品类型上,偏股和偏债基金分开看是合理的,但是数字阀值上面不一定是3和5,比如债券基金有些委外产品可能发很多份额,超过5只或是少于5只的都有可能。债券基金规模大了之后都采用团队决策的模式,分别在资产配置和券种选择上至少配备两位基金经理。另外她提出了建议,希望证监会不能仅对新产品实施这种要求,老产品也要一起清理。
天相投顾贾志表示,挂名行为还无法通过管理数量来确定,只能说基金经理管理的越多,挂名的可能性增加!有了监管指引后,此类现象会大幅减少。
总之,基金公司拟公司产品部收到了证监会的最新产品申报要求,要求拟任基金经理与督察长承诺产品不存在“挂名”行为,已进入申报环节的产品也需补充提交承诺函。此举本着对投资者负责的原则,会对业内普遍存在的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将从源头上得到遏制,以销售为导向的发行思路将逐渐回归产品本身,有助于提升行业规范化运作水平,长远看利于行业长远发展。
文/涤生
“新浪挖掘基”为新浪财经基金频道官方订阅号。
关注基金圈子,行业动态,大咖观点,人员招聘,情感鹊桥。生活如水,就是要“浪”!春风十里,不如“浪”里,等你来!
单季净申购均超10亿份 这6只“亿人迷”基金你熟悉了解吗-基金频道-和讯网
随着基金2018年最后一期单位净值的披露,基金最新份额也终于“揭面”。《号外财经》发现,在刚刚过去的三个月里,既有单季度净赎回超过10亿份的4只基金,也有单季度净申购超过10亿份的6只基金。这6只基金可谓是“亿人迷”,但人们到底了解多少呢?
《号外财经》据同花顺(300033,股吧)iFinD统计,可对比的2462只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中,去年第四季度实现净申购的基金有844只,占比34.28%;净赎回基金1549只占比62.92%。其余基金的份额则没有发生变化。
在净赎回基金中,则有4只基金单季度净赎回超过10亿份,包括金鹰鑫瑞混合C、国联安精选混合等。今天,我们重点分析国联安基金旗下的国联安精选混合。
而在净申购基金中,有6只基金净申购也超过10亿份,包括广发基金旗下由谢军、代宇、刘志辉联合执掌的广发安泽短债C、广发安泽短债A;中欧基金旗下曹名长、蓝小康联合执掌的中欧价值发现混合A,黄华、蒋雯文联合执掌的中欧瑾泰债券A;还有鹏华基金旗下由叶朝明、周恩源联合执掌的鹏华弘泰灵活配置混合C,景顺长城基金旗下由鲍无可管理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
具体来看,广发安泽短债C份额由2018年三季度的51453.36万份,增至去年年底的709518.11万份,单季度净申购658064.76万份,净申购率为1278.95%;广发安泽短债A基金份额则由去年三季度的285556.27万份,增至当年四季度的389282.50万份,单季度净申购103726.23万份,净申购率为36.32%。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只基金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了净申购。
据《号外财经》观察,广发安泽短债的三名基金经理均是名气不小的人物:谢军为东方财富(300059,股吧)的四星级基金经理,累计任职时间12年又120天,2008年4月17日至2012年2月14日先后任广发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2012年2月15日起任广发基金固定收益部副总经理;代宇同样为四星级基金经理,累计任职时间7年又157天;刘志辉则是五星级基金经理,累计任职时间2年又51天。
中欧价值发现混合A基金经理曹名长是东方财富的三星级基金经理,累计任职时间12年又18天,2015年6月加入中欧基金,现任策略组负责人;另一名基金经理蓝小康,同样也是三星级基金经理。中欧瑾泰债券A现任基金经理黄华、蒋雯文,其中黄华于2016年11月加入中欧基金,现任资产配置总监。
此外,鹏华弘泰灵活配置混合C基金经理叶朝明、周恩源,也有不小来头,两人均为东方财富四星级基金经理,累计任职时间分别为4年又314天、2年又338天。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鲍无可也是东方财富四星级基金经理,累计任职时间4年又195天。
明星基金经理“自带”流量,这是这些基金能吸金的最主要原因。
《号外财经》发现,上述基金业绩表现可圈可点:广发安泽短债债券A、广发安泽短债债券C近1年回报率分别为5.19%、5.24%,自2016年6月17日成立以来分别斩获10.13%、10.14%的业绩;中欧价值发现混合A近3年回报率为17.72%;中欧瑾泰债券A近1年回报率为4.63%,自2017年8月9日成立以来回报率为6.67%;鹏华弘泰灵活配置混合C近1年、近3年回报率分别为1.23%、9.53%;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混合近3年斩获收益14.85%。
显然,由明星基金经理加持,再加上基金能稳健赚钱,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弥足珍贵。这6只“亿人迷”基金,的确有一定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