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红外是龙头吗(002414高德红外,这只股票还能持有吗)
002414高德红外,这只股票还能持有吗
这只股票这段时间走得比较弱,每次大幅拉升都是靠一些短线资金的拉抬,这类股票后劲不足。昨天短线拉涨停之后,短线资金已经开始谋划获利了结,再遇大盘由多转空之后,短线资金更是夺门而出,所以最终以接近跌停价收盘。
请问有没有武汉高德红外公司的内部员工啊,这个企业像网上说的那么黑吗?
你要是去了,证明你大脑进了水本人08年进高德,今年刚出来我告诉你:我人生最后悔的就是被忽悠进了这家最垃圾的公司,我要是见到当年招我进来的那个HR,我一定会杀了他,大不了同归于尽!
芯片龙头股有哪些股票
芯片龙头股有:北方华创、北京君正、高德红外、华天科技、汇顶科技、晶方科技、晶瑞股份、景嘉微、纳思达、三安光电、上海贝岭、上海新阳、士兰微、苏州固锝、通富微电、扬杰科技、长电科技、兆易创新、至纯科技、中科曙光、中兴通讯、中颖电子、紫光国微等。(按字母顺序排序)
烽火通信和高德红外哪个好点?
烽火通信
请问反无来自人机题材股票龙头股有哪些?
1、隆鑫通用(603766)2、山河智能(002097)3、德奥通航(002260)4、山东矿机(002526)5、宗申动力(001696)6、威海广泰(002111)7、华力创通(300045)8、通裕重工(300185)9、高德红外(002414)10、赛为智能(300044)11、中海达 (300177)12、雷柏科技(002577)13、航天通信(600677)14、中航机电(002013)15、贵航股份(600523)
森霸传感与高德红外的区别?
森霸传感是生产一些红外传感器和可见光传感器。 高德红外是生产红外热相光电系统的。
中国红外龙头高德红外
今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高德红外,公司以“打造国际一流品牌,携手共创百年企业”为愿景,多年来专注主业,深耕红外为核心的高科技行业,现已构建起从底层红外核心器件,到综合光电系统,再到顶层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的全产业链科研生产布*,公司业务领域涵盖以下四大业务板块。
1)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公司已建成三条8英寸红外探测器芯片生产线,包括制冷及非制冷两种技术路线的产品,实现红外探测器芯片的完全自主可控及批量生产。
2)红外热成像整机及综合光电系统:产品在军事领域主要用于夜视、侦察、制导等;在民用领域用于检验检疫、机器视觉、无人驾驶、电力检测、消费电子、智慧家居、安防监控等。
3)新型完整武器系统:公司组建DD研究院,凭借高效的一体化科研生产体系,率先研制成功某型号完整武器系统,并在2020年获得某类完整装备系统生产资质,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有武器总体生产资质的民营企业。
4)传统非致命性弹*及信息化弹*:主要由全资子公司汉丹机电进行研发、生产、销售,产品配备部队及公安队伍。
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也叫红外光、红外热辐射,其波长在0.76至1000微米之间。红外线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辐射,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的物体都在不断辐射红外线,其能量大小与物体表面温度和材料特性直接相关——温度越高,红外线能量越大。
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在完全无光的情况下,突破雾霾、烟尘等恶劣环境影响,观测到十几公里乃至上百公里以外的目标,具有作用距离远、抗干扰性好、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等优点,是当今夜视、夜战、精确打击的核心技术,广泛应用在国防高科技、民用市场等领域。
由于红外热成像具有隐蔽性好、抗干扰性强、目标识别能力强、全天候工作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监视和制导等方面。
全球红外军品市场稳步增长,2023年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08亿美元(约合690亿元人民币)。根据美国MaxtechInternational市场调查报告,2019年全球红外军品市场规模约92.5亿美元,2014-2019年复合增速为3.4%。2020-2023年全球军用红外市场的规模将从96亿美元增长至108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4%。
“十四五”期间国防支出有望维持较高增速,红外设备等武器装备加速列装。与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相比,我国先进武器装备技术和普及率仍处于落后地位。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国际环境形势严峻,中央强调:“全面聚焦备战打仗”;明确提出“确保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国防支出1.3万亿元,同比增长7.5%,国防支出增速长期领先于同期GDP增速,预计“十四五”期间国防支出将加速增长。在军队信息化建设及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大背景下,红外设备将加速列装。
单兵红外装备、光电吊舱、红外制导是军用红外的三个重要应用场景。
我军单兵红外装备渗透率仅为美军6%,“十四五”期间约12亿/年规模。目前红外产品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军队的普及率较高,根据《红外成像技术的军事应用及展望》等资料显示:目前我军红外装备的人均配备比例尚不足0.1,而美军为1.7,为形成有效的夜间作战能力,红外装备渗透率亟待提升。根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我国军队规模为200万人,假设“十四五”期间为20%部队人员配备红外装备,按每套1.5万元测算,国内单兵红外装备市场空间有60亿元,年均市场规模达12亿元。
光电吊舱市场空间约50亿元/年,“十四五”期间有望伴随新型战机大规模列装。机载光电吊舱是各类机载光电系统的集合,主要用于飞机飞行和攻击时的导航、目标搜索识别、精确制导和跟踪。根据WorldAirForce2020统计,我国目前在役战机约为3000多架,占全球的比例为6%;美国为13,266架,全球份额25%,我们和美国空军相比战机数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参考环球网公开新闻资料,假设每个吊舱的单价为1500-2000万元,对吊舱渗透率分别进行10%、20%、30%、40%、50%的情景假设,测算整个“十四五”期间光电吊舱行业的市场空间大约为100-200亿元,对应平均每年20-40亿元。
精确制导武器是未来战争的主要打击力量,红外制导可用于30%-40%导弹市场。在历次*部战争中,美军投放精确制导弹*比例不断提升,导弹在现代战争中战略地位日益重要。制导系统是其中价值量占比最高的部分,根据《防空导弹成本与防空导弹武器装备建设》,大部分导弹中的制导分系统和稳定控制分系统(自动驾驶仪和舵机系统)合占导弹成本的40%-60%。其中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制导分系统成本占比最高可达60%;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防空导弹和巡航导弹,制导系统成本占比达70%。根据制导方式的不同,导引头可分为红外制导、激光制导、微波雷达制导等三种不同类型,其中红外制导可应用于30%-40%的导弹市场。
红外热像仪在民用领域用途广泛,2023年全球红外民用市场有望达75亿美元(约合480亿元人民币)。随着红外探测器成本的下降,红外热成像仪在民用市场消费额快速增长,红外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2020年疫情将红外热像仪送入大众视野,加速了民用市场红外产品的普及,目前红外在民用市场主要应用于工业测温、气体检测、石油化工、电力检测、安防监控、医疗检疫和消防应急等领域。Maxtech预测2023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将达到75亿美元,2014-2023年的复合增速为10%,高于军用红外市场。
中国红外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2020年受疫情影响尤其明显。Yole调研报告显示,在2020年的全球红外热成像整机出货量上,FLIR市占率为35%排名第一(此前市占率约50%左右),高德红外市占率17%位居第二;全球十强中,中国厂商占据四席:高德红外、海康威视、睿创微纳和大立科技,全球市占率总和达44%。中国热成像企业正在崛起,重塑全球民用红外行业新格*。
国产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2025年全球民用红外市场份额将达64%。红外技术是国防核心科技,长期以来,欧美等国家对我国采取了严密的技术封锁,高端红外热成像传感器禁止出口到中国。严峻的形势倒逼中国企业自力更生,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技术上陆续突破,不仅打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竞争实力也已位于世界领先。Yole预测到2025年,中国红外热像仪在全球红外市场份额将达到64%。
目前公司是国内唯一同时具备三条生产线、最先进超晶格探测器生产能力的红外企业。公司在非制冷、碲镉汞、II类超晶格探测器的技术领域里,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掌握自主可控的探测器量产能力是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一、中国红外龙头
高德红外成立于2004年;2003年公司产品在非典防疫期间被迅速推广使用;2008年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同年成立子公司优尼尔拓展海外市场;2013年创立高芯科技,打破海外技术封锁,实现红外探测器的国产化;2015年公司以自有资金全资收购了汉丹机电,该公司是全国地方重点保军企业,借此并购公司取得了火工资质,完成武器系统研制和生产布*;2016年成立子公司轩辕智驾、高德智感,推动红外热像技术“消费品化”;2020年公司取得某类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科研与生产资质,真正实现从配套向总体的跨越。
二、业务分析
2015-2020年,营业收入由6.32亿元增长至33.34亿元,复合增长率39.46%,20年同比增长103.51%,2021Q1实现营收同比增长45.54%至6.56亿元;归母净利润由0.63亿元增长至10.01亿元,复合增长率73.87%,20年同比增长353.59%,2021Q1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0.12%至2.39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由0.51亿元增长至9.68亿元,复合增长率80.16%,20年同比增长427.69%,2021Q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86%至2.32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0.53亿元、-1.23亿元、0.32亿元、2.91亿元、3.30亿元、-0.27亿元,20年同比下降108.29%,2021Q1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增长14.92%至2.73亿元。
分产品来看,2020年红外热成像仪及综合光电系统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33.12%至28.86亿元,占比86.58%;传统弹*及信息化弹*实现营收14.53%至4.27亿元,占比12.81%;房屋出租实现营收同比增长54.37%至842.81万元,占比0.25%;技术服务实现营收同比下降57.28%至339.58万元,占比0.10%;其他实现营收同比下降37.80%至845.78万元,占比0.25%。
2020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实现营收14.86亿元,占比44.59%。
三、核心指标
2015-2020年,毛利率16年提高至52.45%,随后逐年下降至18年低点42.13%,而后逐年提高至59.20%;期间费用率16年上涨至高点40.07%,随后逐年下降至8.58%,其中销售费用率由5.26%上涨至18年高点6.89%,随后逐年下降至3.38%,管理费用率16年上涨至高点32.91%,而后下降至5.14%,财务费用率由-0.34%上涨至18年高点1.73%,随后逐年下降至0.06%;利润率由10.03%下降至17年低点5.75%,随后逐年提高至30.02%,加权ROE由2.58%下降至17年低点1.79%,随后逐年提高至25.46%。
四、杜邦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利润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由图和数据可知,15-17年净资产收益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利润率的下降,18-20年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的提高。
五、研发支出
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同比增长7.75%至3.40亿元,占比10.19%,其中资本化5359.86万元,资本化率15.78%;截止2020年末公司研发人员966人,占比27.26%。
六、估值指标
PB14.41,位于近3年70分位值上方。
根据机构一致性预测,高德红外2023年业绩增速在25.94%左右,EPS为1.06元,18-23年5年复合增长率79.97%。目前股价28.20元,对应2023年估值是PE26.54倍左右,PEG1.02左右。
看点:
公司为国内红外设备的龙头,已建立起从红外芯片到探测器机芯,再到整机及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的红外全产业链布*。同时,公司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民营企业,已取得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的科研生产资质,长期成长空间打开。
武汉高德红外真的如网上说的那么黑么?
不敢说,反正不推荐,内部小团队多,推诿,会多,加班多,没事就考卷子
【新研报】高德红外:全球领先的红外探测器龙头,自动驾驶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长江证券杨洋韩字杰)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9年,是专业从事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红外热像整机及以红外热成像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新型完整武器系统和传统非致命性弹*及信息化弹*四大板块科研生产的民营上市公司。
深耕红外赛道20余年,高德红外具备全系列红外产业链与丰富的产品线,已建成国内唯一覆盖从底层红外核心器件到十几个分系统直至顶层完整武器系统全产业链的军民两用产品研发生产基地,是全球领先的红外热像仪专业研制厂商。
历史沿革:自下而上,掌握核心芯片技术
自2010年深交所上市以来,高德红外通过对内扩张和对外收购不断优化公司业务布*,丰富业务领域。
2010年,公司在比利时成立子公司优尼尔,拓展海外红外业务,为欧洲、**等地区客户提供支持和服务;2013年,公司成立“高芯科技”子公司,负责研发生产制冷及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及机芯组件,以推进红外焦平面芯片的产业化;2015年,公司收购湖北汉丹机电100%股权进军火工领域;2016年,公司成立“高德智感”和“轩辕智驾”两家全资子公司,推进红外民用产品的发展;2018年,公司成立“高德微机电与传感工业技术研究院”,打造微机电系统产业集群。
在产业链布*上,高德红外通过不断自研底层至系统的技术,助力全产业链腾飞。
2002年,公司一次性通过ISO9001认证;2014年,公司建成国内第一条红外对焦平面探测芯片生产线;2015年,公司研制出国内首款高性能红外制冷探测器;2016年,公司建成国内首条MEMS产线;2017年,公司推出国内首款晶圆级封装探测器,并建成全体系红外武装设备系统产业链;2020年,公司取得完整WQ系统总体资质。
2021年,公司研制出II类超晶格1280×1024、15um像元间距的中波双色焦平面探测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业务布*:四大板块构建军、民业务全面体系
作为以红外为主导的高科技公司,高德红外目前已构建完成从底层红外核心器件,到综合光电系统、再到顶层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的全产业链研发生产体系。目前,公司业务主要涵盖四大板块。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芯片板块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红外芯”生产线,拥有高性能非制冷型、碲镉汞制冷型及国内唯一的Ⅱ类超晶格制冷红外核心器件批产线,覆盖多种面阵规格、多种像元尺寸及多种波段组合,产品各项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国防领域,公司自产的高端探测器已广泛批量装备于国内诸多高端型号系统;国内第一条非制冷晶圆级封装探测器生产线产品大规模应用于新兴民用领域,并通过平台化战略快速提升红外技术在各类民品领域的市场化普及。
红外热像整机及以红外热成像为核心的综合光电系统板块作为公司传统的优势板块,公司建立了雷达、激光、精密机械、先进电子、通讯、人工智能、陀螺稳定伺服、目标检测跟踪等数十个研究室,围绕着综合光电系统及高端型号产品的科研生产开展工作,实现了红外夜视、侦察、制导、对抗等多层次应用。
公司承担了国家多个重点型号产品的研制工作,并成为其国内唯一供应商。同时,凭借红外探测器产业化优势及多领域的技术研发优势,公司大力拓展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能测温、安防监控、警用执法、交通夜视等各类民用领域的市场应用。
完整装备系统总体板块公司组建了具备全系统专业建制和完备组织架构的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研究院,专注于研制生产先进的精确打击型号系统产品。随着各型号项目逐步落地,板块业务实现了从传统到智能化、从单一到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在参与国内及外贸多个新型完整装备系统总体项目竞标中体现出较强竞争优势。
传统非致命性弹*、信息化弹*板块公司全资子公司汉丹机电主要从事非致命性弹*、地爆装备、炮兵子母弹、引信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国内品种最多、产量最大、装备覆盖最广的非致命性弹*研发与生产基地,也是非致命地爆装备的重点定点生产企业,产品主要配备于部队、武警及公安队伍。随着新火工区的建成投产,公司非致命弹*及信息化弹*的产能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股权结构:集中且稳定,护航公司长期发展
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截至2022年中报,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武汉市高德电气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6.39%,为公司控股股东。黄立为实际控制人,直接持股比例为27.10%,同时持有高德电气97%股权。黄立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曾任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研发部高级工程师、湖北省电力试验研究所电力应用技术开发公司总经理、武汉中兴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等职务,产业背景丰厚,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财务状况:业绩短期承压,持续研发巩固壁垒
2021年,在防疫红外测温产品与去年相比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公司红外探测器芯片、型号产品及民品等销售规模仍然实现了持续增长态势,公司当年营收增长5.0%,归母净利润增长11.0%。2022年上半年,受国际形势、疫情管控以及型号项目类采购推迟等因素影响,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下降,营收同比下降33.3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5.71%。
综合毛利率保持高位,控费效果显著,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毛利率分产品来看,红外热像仪毛利率水平较高,2017-2022H1均保持55%以上;随着高附加值产品销售占比持续提升,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近几年持续保持高位。
费用率方面,随着公司销售规模逐渐扩大,各项费用率均呈现出快速下降的趋势,净利率从2017年的6%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31%,效果显著。
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完善产业布*。
自成立以来,高德红外一直致力于构建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布*全产业链科研生产工业体系,连续多年来保持着较高比例的研发投入,目前已形成了以红外热成像技术为核心的独特技术优势。
现金流方面,由于受到部分产品备货及收入确认节奏影响,存在一定波动,但总体来看公司现金流情况仍然十分稳健,确保公司发展动能充沛。
红外线与可见光一样,是一种光波。
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又称红外光、红外热辐射,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0.76至1,000微米之间。
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物质都在不断向外辐射红外线,通过感知红外线即可实现对现实世界的成像。红外线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广泛的辐射,所有温度高于热力学最低温度(-273℃,仅存于理论的下限值)的物质都不断地辐射红外线,温度越高,红外线能量就越大。
红外线能量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温度和材料特性直接相关,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下,物质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我们通过感知物体间的温度差异即可像观测图像一样,感知物体的存在。
红外光学系统将光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最终实现成像。
红外图像转换成可见图像主要包括三个过程,一是利用对红外辐射敏感的红外探测器把红外辐射转变为微弱电信号,该信号的大小可以反映出红外辐射的强弱;二是利用后续电路将微弱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从而清晰地采集到目标物体温度分布情况;三是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上述放大后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电子视频信号,电视显像系统将反映目标红外辐射分布的电子视频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得到可见图像。
民用红外探测器、单兵夜视仪等产品主要是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制冷型红外探测器主要应用于导弹导引头、机载光电吊舱等。
从原理上来看,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在探测原理上属于热式,利用目标红外辐射与探测器材料产生的热效应,将热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转化为数字信号,它也是一种MEMS芯片;而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再原理上属于光子型,其利用红外辐射与探测器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光电效应实现对目标的探测。
军用:场景丰富,国内单兵、导引头等渗透率稳步增长
长久以来,军事领域是红外热成像仪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在导弹导引头、单兵装备、车载辅助及机载光电吊舱等领域均有十分广泛的应用。2022年10月12日,高德红外公告了收到某型号机载光电系统产品《中标通知书》,体现了公司在光电系统领域独特的创新竞争优势。
单兵装备:国内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
非制冷红外成像系统在陆军装备领域,大量型号产品已列装部队,尤其武器热瞄具(TWS)、夜视头盔、手持热像仪等能够有效增强步兵夜间观察、瞄准、监视和搜索能力。
这种能力,将使单兵和班组武器射手真正地“拥有黑夜”。当前,与西方国家陆军中的红外瞄具渗透率相比,国内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导引头:导弹的“眼睛”,广泛用于空空、反坦克等导弹类型
红外制导是一种重要的导弹导引手段。对于红外导引头来说,目标温度越高,红外辐射能量越强。在空空导弹、反坦克导弹、空地弹、巡航弹等导弹上均有配备。与其他制导方式相比,红外导引系统具有1)角分辨率高,导引精度高;2)跟踪角范围和角速度大;3)成像导引头具有目标要害点识别和较强的抗自然背景与红外诱饵干扰的能力;4)被动探测不易被目标机发现,对电磁干扰不敏感;5)全天时使用;6)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相对简单。
光电吊舱:武器装备现代化,红外探测器是核心设备
机载光电载荷向着“远程化、精准化、智能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红外探测器是发展的核心。
机载光电载荷装备于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平台,采用光电探测技术、激光测照技术、稳像搜索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目标跟踪与定位技术,完成战场态势感知、目标检测定位、武器引导与打击效果评估等作战任务。
其作为载机战场信息获取、态势感知和制导武器引导传感器,已成为实现载机“广域搜索、远程探测、准确定位、快速摧毁、实时评估”的重要装备。
根据载机平台不同,机载光电载荷分为固定翼作战飞机机载光电载荷、直升机机载光电载荷、无人机机载光电载荷等。
为满足“广域搜索、远程侦察、精准打击”的应用需求,要求光电传感器应具有阵列大、分辨率高(对比度、空间、光谱)、响应快等特点,具备复杂气象(如薄云、薄雾、阴天、霾等)和复杂目标特性(弱小、运动、伪装等)条件下的高概率探测和辨识能力。
目前机载光电载荷使用的红外探测器以640×512中波制冷型器件为主。
民用:自动驾驶多传感器融合趋势确立,刺激红外探测
市场规模快速成长多传感器融合的自动驾驶方案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而言,足够的数据量是自动驾驶系统做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但堆砌相同类型传感器的数据量无法弥补其原理层面上的缺陷,多一个感知外界事物的维度其对于整体效益的提升无疑是“事半功倍”的。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的自动驾驶将是多种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共同发挥作用,如视觉+雷达+红外混合。
红外探测器不仅可用于对人体的感知,其对车辆、车道等物体也可实现精准建模。
谈起红外探测器,其容易与生活中见到的手持式红外测温设备、人体测温机等生活中常见的设备混淆,认为其探测距离有限、成像清晰度有限。
而实际上,车载红外探测器的探测距离可高达数百米,同时呈现不亚于高像素CIS呈现的黑白图像。
与传统CIS和激光雷达相比,红外探测器在某些场景下具备明显的优势。
图像传感器受限于其感光原理,在高动态范围、雨天、雾天、暗光等场景下成像能力较弱;激光雷达通过发射光束进行探测,受环境影响较大,光束受遮挡后就不能正常使用,因此无法在雨雪雾霾天,沙尘暴等恶劣天气中开启;毫米波雷达则难以对外界进行精准建模。
而由于红外线波长较长,根据波粒二象性原理,其绕射能力较强,可在雨天、雾天、沙尘暴等环境中使用,同时其又不受自然环境在高对比度的可见光影响,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可弥补图像传感器、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的不足。
自动驾驶的完全形态应当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替代人员操作,甚至超过驾驶员操作水平的技术,其感知水平应当超越人眼。
由于考取机动车驾驶证的水平和现实驾驶场景中要求的实际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长期来看,若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替代双手,也将伴随着驾驶员驾驶技术的整体退步,由驾驶员接管车辆或将产生更坏的结果。
因此,我们认为理论上在自动驾驶技术成熟的情况下,驾驶员接管车辆的场景应当不复存在,这也就要求车辆具备比人眼更强的感知水平;考虑到目前主流的自动驾驶感知方案在部分场景下感知能力十分有限,红外探测器将不可或缺。
红外探测器作为优良的自动驾驶传感器,此前未能实现上车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昂贵。
根据高德红外2016年-2021年年报,其销售的红外热成像仪平均单价从6万元以上降低至1万元左右,成本从2.5万元下降至3700元左右,而在民品领域,红外探测器单价有望进一步下探至千元左右;红外探测器上车正变得越来越有性价比,未来或将成为自动驾驶方案的标配。
自动驾驶将快速打开红外探测器市场。
根据Yole统计,2017年非制冷红外热像仪总销量约130万台/套,另据MARKETSANDMARKETS统计,2021年全球红外热成像仪市场规模仅为36亿美元。据IDC预测,2024年全球L2级别以上的自动驾驶车辆出货量将突破1843万辆,这将成为车载红外探测器市场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高德红外产品导入东风、广汽两大车企,已成为国内领先的车载红外摄像头供应商,将长期受益于行业扩容。
2022年9月3日,高德红外的全资子公司轩辕智驾科技收到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零部件开发试制通知书》,由轩辕智驾承担通知书中红外(夜视)摄像头的制造供应任务。
这次合作是继公司红外辅助驾驶系统成功应用在东风“猛士科技”豪华电动越野车前装项目后,又一次在国内乘用车红外前装项目上完成定点,后续将按车厂节点要求随车型量产。
此次轩辕智驾与东风、广汽这两大国内主流车厂的深度合作,也将加速公司后续在乘用车、商用车领域与其他车企的合作进程。
我们认为,车载产品天然对质量和性能等方面有着较高标准,高德红外作为军用产品供应商,在以上方面存在优势;此外,经过多年发展,高德红外在红外探测器产业链布*上更为完善,能够为车企提供强有力的产能保障,其竞争优势将长期存在。
2020年,公司成功获得了某类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科研生产资质和某两类完整装备系统总体科研资质,能够在装备系统总体领域参加更多科研生产任务,标志着公司实现了从红外热成像生产商向装备系统总体制造商的跨越。
2020年,公司在完整装备系统总体出口方面实现首次小批量订单销售的基础上又一次实现批量采购,对公司布*完整装备系统总体领域具有“里程牌”式的意义。
2021年,公司完整装备系统继续保持高速发展,随着各型号项目逐步落地,板块业务实现了从传统到智能化、从单一到多领域的变化。
以美军“地狱火”导弹为例,其主要与无人机、武装直升机等平台配套使用,该型导弹是美国洛•马公司在上世纪70年代研制的一种空地武器,其改进型仍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使用最广泛的空地导弹之一。截至2020年,美国、韩国、沙特***等十几个国家生产了超过3万枚地狱火导弹,且每枚价格约7万美元。
在反坦克导弹领域,我国红箭12轻型反坦克导弹的重量大概只有30斤,外形尺寸非常小巧,可以很容易地装到发射筒里,由士兵扛在肩上发射,这样就让普通的士兵都有了挑战坦克的能力。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各类单兵武器将得到快速发展,使之具备更强的作战能力,相同类型武器装备市场或将快速打开。
2022年上半年,受到型号项目类产品客户采购计划推迟等因素影响,公司收入、业绩出现波动,当前估值水平较低。
展望未来,公司短期业绩波动并不影响其所在的市场规模及行业增速,且伴随着完整装备系统步入收获期,业绩有望快速反弹,实现高速增长;长期来看,自动驾驶将快速打开公司拳头产品——红外探测器的市场规模,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供应商,有望长期保持竞争优势,持续从行业扩容中受益。
暴跌、裁员、破产…激光雷达行业的危与机
【最新重磅研究】从拆解五款激光雷达看智能驾驶投资机遇
【最新榜单】激光雷达赛道融资20强企业
激光雷达产业链专家访谈:关于MEMS/转镜、FMCW技术方案、OPA/Flash,这里都有
芯片上可破笔歌答财常师错市公司龙头股票有哪些?
高德红外:作为国内唯一掌握二类超晶格焦平面探测器技术的厂商,高德红外已研制成功工程化产品,意味着在光电“反导”、“反卫”等空白领域实现新的突破。同时,大批量、低成本核心器件的民用领域推广、应用,也奠定了中国制造红外芯片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红外行业的竞争地位。兆易创新:作为国产存储龙头,兆易创新位列全球Norflash市场前三位,且随着日美公司的退出,市场份额不断提高。2017年10月,公司和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存储器研发相关合作协议,合作开展工艺制程19nm存储器的12英寸晶圆存储器(含DRAM等)研发项目,即合肥长鑫,目前研发进展顺利。紫光国芯:公司是国内的存储芯片设计龙头,公司的布*包括收购山东华芯持有的西安华芯51%股权,合计持股增至76%,实现跻身国内存储器设计第一梯队的目标。目前,公司新开发的DDR4产品正在验证优化中。公司近期开始发力FP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