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的人富裕吗(为何现在很多年薪20万的人月光?)
为何现在很多年薪20万的人月光?
其实在一线城市20万年薪真的可以说是勉强能过的好一点。
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年薪大概在15万左右,还不供房。有辆车,日子过的也不是很惬意啊!我来说一下他的日常消费,算笔账给你看看
首先从消费说起。一天一包30左右的烟,一个月算一千。他一天要2包十元的槟榔(湖南人喜欢嚼槟榔)一个月下来600多,有时候会喝饮料等,这里算一千。每天上班早餐10元左右,中晚餐50至100,如果有时候出去吃会更多。吃饭一个月包括请客之类的5000肯定要。偶尔会出去泡泡酒吧,随便1000多少不了。房租每月1500加水电得2000上下。车子加油保养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他女朋友每个月的花费基本维持在5000至8000左右,你说这样下来他还能有什么钱,月光是必然的,还好父母多自己有工资,不需要赡养。
所以你想一下,在一线城市生活还不是那种大手大脚花钱的人,一个月和女朋友多能花掉一万多。生活才能算的上过的去。所以你薪20万真的是月光一族
北京哪里有钱人最多?
北京目前的富人区分市区高档公寓和郊区别墅两类。市区里的富人区主要集中在亚运村、燕莎附近。郊区的富人区是京顺路、机场路沿线、顺义、亚运村北部和西山脚下。
豪宅的历史可以追溯很远,可以说,自从有了穷人与富人,便有了富人区和贫民区,古今中外,无不如此。
在北京,自古皇帝坐北面南,南北便有了贵贱之分,这可能是最早的富人区与贫民区。另外一个地方便是西山,上风上水之地成为皇家园林的首选。
改革开放后,外销公寓及为外国人建造的住宅成为新的豪宅。建国门外的华侨村、阳光广场、罗马花园的出现,标志着北京富人区的新生。银湖别墅的销售部经理曹帅小姐说:“银湖别墅的起价是720万元,来这里买楼的人年龄在33-40岁之间,都是IT和金融业的新贵。”
有人说:“北京压根儿没有真正的富人区,你说的都是无稽之谈。”售楼经理们也许最有发言权,看京城十位女售楼经理如何评判京城富人区,听她们说,看看她们眼中的富人,眼中的富人区。
北京有没有富人区?
什么是富人?改革开放初期,“万元户”成为人们对富人的代名词,也重新燃起了人们对财富的渴望。“暴发户”、“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等词汇也很快出现在中国人的日常用语中。财富成为富人的惟一标准。
“其实富人也分三六九等,并不是有钱就是真正的富人。”紫竹花园销售经理孙海英说。她认为,真正的富人除了有钱,还要看职业、学历、出身及社会地位。
嘉慧苑销售部经理丘佳这样描述她眼中的富人:40来岁,男性,从事电脑或贸易的私企老板。她说,越有钱的人开车穿衣都特别随便。一般是半新中档的尼桑或丰田之类,车上或许有些泥点,对他们来说,车只是个工具。由于他们自信,因而没有必要显示自己有钱,而且一辆车才几十万元,根本不能代表财富的多少。来买楼时都穿休闲装,对他们来讲舒适更重要。有钱人,穿衣服没必要穿BOSS,没必要穿西装打领带。他们都很有文化和修养,真的不像想象中的大款。而那些开着崭新奔驰的人都是爆发户。
国兴家园销售经理董瑞瑞说:“房子的价格便区分了富人:买70-80万元房子的人一般是国企职工、公司职员和小业主,大部分是贷款买房;90-150万元房子的业主一般为白领或中层管理人员;150-500万元、500-1500万元房子的业主一般都是大老板了。他们年龄稍大,事业成功,已不是创业时期,而是以享受生活为主,个人资产在千万元至亿元左右。
富润家园的销售部经理方娜认为,富人的概念包含两方面:一是物质上,即有钱;二是精神上,即有品位。
IT业的兴起造就了许多新贵,这些人成为中高档住宅的主要消费者。富润家园、华盛家园、万泉新新家园的购房者主要以IT从业员为主。
售楼经理们告诉记者,IT新贵、金融、房地产中层管理者及老总、外企白领及高收入主管、私企老板是富人的主要构成者。
富人区,顾名思义,即有钱的富人居住聚集区。北京新世界太华公寓的客户经理董桦认为:目前北京没有特别成熟集中的富人区,像香港浅水湾那样的富人区北京目前还没有,富人区在北京还是分散的许多点。银枫家园销售部的宋明明说,在深圳等一些新兴城市,富人区划分十分明显,也比较集中。
国兴家园的董瑞瑞认为,北京的富人区并不集中,发展也不是很成熟。她说:“北京太大了,不可能集中在一个区里。”
所有的销售经理都表示,北京的富人区很分散,市区、郊区都有分布,并不集中。但他们同时认为,有一些区域的富人区已初显规模。
富人区的变迁。
银枫家园的销售部经理宋明明说:“改革开放后,北京最早的富人区,应该说是建国门附近的华侨村,随后的亚运村也渐渐成为富人区。”
售楼经理们认为,北京目前的富人区分市区高档公寓和郊区别墅两类。市区里的富人区主要集中在亚运村、燕莎附近。郊区的富人区是京顺路、机场路沿线、顺义、亚运村北部和西山脚下。
亚运村几乎所有的售楼经理都首选亚运村。亚运村的罗马花园、紫玉山庄是富人区的代表。这里以演艺界、文体及商务人士为主。
东三环燕莎附近富润家园销售部经理方娜说,东部富人区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国贸商圈、机场和使馆区的存在,在这里买房的人主要以白领、外企主管及从事贸易的私企老板为主,这里以京润水上花园为代表。
机场路沿线这里是目前北京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富人区,以香江花园、银湖别墅、龙渊别墅等为代表,除了万科城市花园外,主要以别墅为主。
几位售楼经理们一致认为,未来北京最有潜力成为富人区的地方是中关村周围及西北部的西山地区。新世界太华公寓的董桦说:“IT业的新贵是未来富人区的主要人群。”万泉新新家园、紫竹花园、嘉慧苑是这个区的代表。华盛家园的销售经理王献说:“其实每一个时代富人的产生都是和国家产业政策及经济发展有关。IT业的兴起产生了一批年轻、高学历、高收入的IT新贵,他们未来几年内都是北京最有钱的一群人,他们买房不会选在中关村里面,而是选在周边地区和稍远的郊区,如西山脚下,因为距离近,环境优静,空气清新成为首选。”
“未来我看好西北部地区,但不是中关村,而是更远一些的近郊,如西山附近,这里肯定是中关村新贵们的首选之地,他们收入高、脑力劳动量大,更需要宁静、清新、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一般有车的话,半个小时车程恰好完成生活、工作角色的转换,这里肯定是首选之地。但目前一些县、乡的开发商做的一些低档别墅,破坏了这个地方的环境和档次,很让人痛心。”富润家园销售部经理方娜这样认为。
中关村有权上海有钱深圳只有一群无**的疯子!
中国就有很多所谓的“硅谷”。然而,中国恰恰是一个证明硅谷无法复制的好例子。硅谷开始于自由、“无**”的疯子,在中国他们可能早就被关起来了。
斯加鲁菲认为:
中关村离权力中心太近了,创业与创新存在太多“自上而下”的元素,实际上是硅谷的“反义词”。硅谷是自发的,某一天美国**才突然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上海充斥太多金钱的味道。硅谷的起点则是一批非常小的公司。这些城市的尝试无所谓优劣,只是都不像硅谷。
相比之下,深圳和硅谷最相似。深圳的科技行业开始于从事“山寨”的“罪犯”,这和硅谷是一样的。
中国落后硅谷20年,主要表现在:
一、中国落后硅谷20年。对比的时候要明确。
二、在下一个大事件(nextbigthing)的问题上,中国还在看硅谷、看***来做参考。
三、如果你去见硅谷的风投,说“我有个主意,没有人这样干过”,硅谷的风投会认真听。
四、中国公司往往只关注中国市场,并且多有“自卑感”,明明有实力,却依旧在海外市场“害羞”。
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苹果、谷歌,如果苹果做出了VR头盔,全世界都会讨论。如果华为做出来了,多少人知道呢?品牌价值有时无关品质优劣。中国公司不善于推广自己。
深圳有一群"无**"的疯子!
▼
通信科技疯子任正非:
华为2000壮士出征海外,不破楼兰誓不还!
43岁被迫辞职后才开始创业,
竟创造出一家年收入高达3900亿元,
连苹果、三星都害怕的高科技企业——华为。
任正非在最新的讲话中说,我们错过了语音时代、数据时代,世界的战略高地我们没有占据,我们再不能错过图像时代。服务是我们进攻中的重要防线,网络容量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维护越来越困难,任何新公司、黑天鹅要全球化,都不可逾越此障碍。
社交网络狂人QQ之父马化腾:
开放生态正从“大树”变“森林”
1998年从5个人50万资本起家,
十年后竟打造成总市值2万亿的
亚洲最牛科技公司——腾讯。
2016年,腾讯市值一度超过两万亿港币,一跃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科技公司。
2016年4月18日,马化腾宣布将捐出一亿股腾讯股票,约165亿港元作公益慈善用途,透过各家公益慈善组织和项目,支持在中国内地为主的医疗、教育、环保等公益慈善项目以及全球前沿科技和基础学科的探索。
基因科技狂人汪建:
以基因科技造福人类!
创立公司17年,
他和员工一样,
坐在格子间里办公。
他创立的公司蝉联中国产业机构头名——华大基因。
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号召大家:活到100岁是可以的,信我的跟我来。因为华大基因,中国的基因研究领先世界至少5-10年左右。
金融狂人马明哲:
打造更加强大的、开放式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
1988年,马明哲带领团队从一家13人的单一财产保险公司,发展成为覆盖保险、银行、资产管理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年收入达6000多亿,总资产达到4.63万亿元人民币的——平安集团。
房地产界的登山疯子:王石
1984年,通过倒卖玉米得来的300万元起步成立公司,
2015年营业额2614.7亿元,
发展成为全球第一房企的——万科。
2016年进入世界500强。
“世界铜王”王文银:
白手起家成就世界500强
1993年,他揣着400元到深圳,出了车站,身上仅剩10元钱。他一度流落街头,以捡废铜烂铁为生。然而,2015年的他,已经身价超612亿,排名世界富豪榜第125名,他就是正威国际集团董事长王文银。
移动云办公的疯子徐少春:
改变九亿人的工作方式!
2016年5月4日,金蝶集团举办五四青年移动互联网大会,金蝶集团创始人徐少春与小伙伴和客户一起,砸掉办公室,并分享“办公室七宗罪”及如何用云之家颠覆传统办公模式。
视频传播下载的疯子邹胜龙:
迅雷是要做VR风口的猪饲料
谈到到下载,人们总会第一个想到迅雷。其在下载领域的地位,如同即时通讯软件中的腾讯,如同搜索引擎中的百度。但不同的是,相比于马化腾和李彦宏,迅雷的创始人CEO邹胜龙却显得低调不少。
资本运作疯子:姚振华
“黑马”姚振华财富一年翻9倍,成为草根逆袭的典范
在2016年胡润排行榜以1150亿元排名第四,
宝能举牌万科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万宝大战”一战成名!
新能源产业的疯子王传福:
比亚迪要敢想敢拼,敢为天下先
10月13日,备受瞩目的比亚迪“云轨”通车仪式在深圳坪山总部举行。经过1000多名工程师的倾心打造、历时5年的技术研发和超过50亿元的资金投入,比亚迪“云轨”实现全球首次发布并正式通车。
当然了,还有:深圳,一座拥有逾350家上市公司的超级总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将删
中关村富裕吗
此话怎讲?
电脑配置问题,中关村装机的进来看看。
CPU和主板不配套!用这U得换970主板,或者换U为955黑盒用970也行。此外,就是用X4651配A75主板。不管哪个平台,内存建议用1600双通再扩1条吧。SSD对于你意义不大,要满足SRT技术,需要换Z68H7777主板,用i53450配机为佳。而且,一般64G足矣,选三星830较好。至于显卡,建议换微星6850、6870。电源换个品牌额定至少450W富裕点无妨。最后是报价我就不说了你去中关村或京东参考下
江苏华西村和北京中关村哪个村有钱?
华西村应该比较有钱,但是中关村好像科技好·
华西村和中关村谁更富裕?
原住居民的话是华西村,主宰村里面的人的话毫无疑问是中关村
2018中关村卖场撤离,一个中关村人内心的独白,为即将消失的中关村电子卖场留下一抹痕迹。
多少人真的应该感谢中关村带来机会,处在整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期,企业以及个人对IT数码电子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而北京的中关村,无疑处在了这个巨大风口的中心位置,服务于北京城,全中国最富裕的地方,无论是能获得的机会还是付出所带来的高回报率,在全国没有第二个地方能与之相比。
来中关村打拼的人大多数没出身背景,没有学历,但在这个充满机会的地方,多少人通过自身的努力与智慧,改变自身乃至整个家族物质条件以及精神面貌,在这里,草根通过努力发家致富的例子数不胜数,
九十年代初,一位从部队退伍的军人,凭在部队学到的设备维修技术,在中关村靠翻修电子产品起家,几年内开设多个柜台,招收多批伙计,到两千年初已在北京有多处房产,实现了财务自由。
2000年初,一位小伙子从老家来到中关村,在退伍军人的公司起家,几年后自己开公司,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最终在北京安家,而且带出了老家一批人。
2000年初,一南方某省的年轻人从广东来到北京,来之前身上仅存一张火车票,经过好几年的努力,从送货开始,到自己创业,虽起点很低却又年纪轻轻就在北京成家立业,并在房价未涨之前购买了北京周边的房产,到16年北京房价暴涨之时卖出,净挣一百来万。
九十年代初,有两口子从东北来中关村打拼,多年来挣钱置业,不仅仅自己在北京立足了,把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带出来,为贫困的家族带来了希望。
北方内蒙的两口子,九十年代在北京上大学,毕业后来中关村创业揽弱电活,男方管技术和施工,女管财务和销售,十几年来兢兢业业,积累了不少财富,如今仅靠熟人和大学同学介绍就有足够的订单,不必每日朝九晚五去守柜台。
一大姐,在中关村做电子产品代理多年,长期与北京各类人打交道,见多识广,多年来积累了不少财富,儿子如今在北京上国际精英学校,毕业后与国外大学直接对口,虽花费甚多却觉得值得投入,这种超前意识以及教育资源在老家几乎是不具备的。
一河北青年,虽不自己当老板,但中关村有足够的机会,让一个普通人有机会以打工的形式在不到十年便买车买房,成家立业,而且不靠家里资助,这在当下社会已近很少见,如今年轻人想要在30岁以前解决交通和住房问题,并且成家立业不依靠父母资助,已经非常不易。
一福建大叔,在中关村开柜台,靠售卖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线材,十几年来,不仅在老家万达广场买房置业,而且靠一个小柜台养活了祖孙一家五口人,如今儿子儿媳已经熟悉业务,继承父业。类似这样草根逆袭的例子在中关村还有很多,如果他们在老家想要用同等的付出便做出这等成就几乎不可能。
我也是一名中关村人,跟很多草根一样,真的是一无所有来北京中关村打拼,这么多年下来,我发现身边同类人以及自己都有一些很明显的特征,我的观点可能很*限,但确是发自内心,我们这类人最大的特征是就是存粹,目的存粹,思想存粹,行为存粹,所有的精力与资源包括情感都是为一个目的所服务那就是挣钱,存钱,越是出身贫困越是如此,家庭条件稍好的可能会有所不同,在这类人身上,很满看得到中产阶级的生活痕迹,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很少旅游,很少花不必要的钱,即使有存款也依然保持朴素生活,不追求外在的虚荣,低调不张扬,不追求所谓的浪漫与情怀,更不会奢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极端的自律会时刻抑制蠢蠢欲动的荷尔蒙以及各种物质的诱惑,精神的麻醉,我们不是圣人,只是我们条件太差,玩不起,我们也羡慕大城市里头中上层次的人群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与物质条件,他们的世界丰富多彩,人脉遍布九州,足迹行遍天下,即使我们拼了命的努力,用一生也赶不上他们,而且差距正在不断拉大,由于起点太低,只能用一辈子的积累,将希望留给下一代。
中关村的存在,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更让不少人打破了这种阶层的壁垒,从中关村发家致富的人太多,大到雷军,刘强东,
小到能在北京六环买得起房的夫妻店。在中关村,全国性拔尖人才玩IT,玩互联网创业,而更多地普通老百姓从事的是电子产品服务与贸易行业,低门槛加上大需求,这就是普通人所能赶上的风口。在这里有成功有失败,有正面的故事也有反面的新闻,有痛苦的煎熬也有财富的积累,鱼龙混杂是不假,但总体来讲,在中关村打拼有两大好处,我们能有更多的机会为财富阶层的人群以及大型的企业服务,这在家乡县城或者三线以下城市都是极其稀缺的机会,由于身处北京商业圈子,环境独特,远离出生地(之所以不用家乡二字;是因为家乡二字过于美好,不适用于当下语境,),所以能够有效避免出生地负面(落后)思想的影响,这几年疯狂转发的春节回乡感受无不戳痛了在外游子的心,毋庸置疑,相比北上广深,老家无论是思想观念,物质条件;都是越来越落后,发展机会也越来越稀少,而且环境不同对人的影响尤为明显,同样一个人,在北京想的可能是如何把家庭所有的物质集中起来在北京安家落户,或者是想尽办法也要嫁给北京人,而在老家,可能稍微有点钱就会各种造,买衣服鞋子吃喝赌都算是小打小闹,不少人宁可花十几二十万把老房子改建成小洋楼,也不会考虑去县城或者市里买一套真正有价值的房产,宁可同亲戚朋友借钱再加贷款去买辆好车,也不愿意为攒钱做点有价值的投资,明明见过世面,却又最终又回到农村。环境造就人,一点也不错。我的想法与经历仅代表个人,无法代表所有,但可以肯定的是,我描述的这种情况,在当下并不罕见。
中关村卖场彻底要关了,这是进入2018年以来出现在各个新闻媒体以及身边同行的消息,
上半年不断的酝酿,下半年正式进入执行期,拆的拆,撤的撤,轰隆隆的拆除声,响彻大厦。
商场四处可见断壁残垣,偶尔路过的老顾客不时发出时过境迁的感慨,剩余的商户也在迷茫与煎熬中度过。
仅存的几家商户处在一堆废墟之中显得格外凄凉,老板娘的神情倒是看上去不那么伤感,可能是要坚持做买卖的缘故,还时不时发一些朋友圈调侃几句,倒是收旧件的大叔和拾荒的老人忙的不可开交。
说到这,可能有一些读者会思考,这些中关村卖场人将会何去何从?毫无疑问,这次的改变给大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甚至2003年非典和2008年经融危机的影响还要大,是去是留?留下来,失去了中关村集散地该入何继续经营,离开,除了老家,又能去哪?
一些人怀着对中关村的绝望情绪离开了,还有一些人仍在坚持但对前途并不乐观,我也曾在迷茫和痛苦中骄傲过数日,看着身边一个个离开的人,亦或是极少部分在此回归的人,我也曾左右摇摆,痛苦不仅仅是来自于环境的改变,更多的是源自于自己的力不从心,简单说就是无能,痛苦的根源在于有所需求却又能力不足,离开了这里,在别的地方又能怎样,归根结底还是缺乏能力,而能力却并非天生,也不是轻轻松松读几本书就能学来,更不是吃着火锅唱着小曲就能得到,是的,提升自己很难,然而,放弃却很容易。
每一次触碰到自身边界的时候,面对眼前这片大山格外有感触!在它面前,我们是何等渺小,然而翻过这座山,还有那片更高的岭!永远不要被自身所*限,要用实际行动,不断坚持,翻过这座山,才有机会见到更高的那片岭!
面对一时的困难,我们会很容易就放弃。而放弃最根本的原因不是困难太强大,而是自身所站的高度不足,看待问题过于*限所造成的,站的越高才能看得更全,认识到天地的广阔乃觉自身的渺小,认识到自身的渺小方能越过自身的*限,看清更加宽广,更加真实的世界,看待事物不再*限于单独的某一人,某一处,某一时期或者某一件事情,不会觉得自己有多了不起,更不会觉得外界处处针对自己,待人接物不卑不亢,做事更加沉稳,心态更加平和,心灵更加智慧,表达更加客观,接纳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包容心更加强大,人也不会再做愚蠢的决定,更不会走极端!人的一生能遇到的机会很多,但能抓住的不多,能改变命运的机会更少,而极端的行为和愚蠢的决定,一两次就可能毁掉一生!
我不能放弃,我要利用这次转型的机会,逼自己一把,提升了,就翻过了这座山,放弃了,这辈子可能再也很难遇到突破自己的机会,往后的日子里,亲爱的客户同行们,我还会一直坚持在这里。
北京中关村和江苏华西村哪一个富裕
中关村不是个行政区域,只是个地区的泛指,不具备可比性
一看就有钱的男人,身上有哪些特点?
我有一位师兄身价几千万,特别低调内敛,对谁都点头微笑,他夫人小他10岁,衣着干净朴素,没有珠光宝气。他身上有以下特点:
1.夏天穿灰T恤+牛仔裤。春秋穿灰格子衬衣+牛仔裤。冬天穿灰格子衬衣+V领毛衣+牛仔裤。
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穿衣打扮一丝不苟。不过据我观察,他的衣服面料并不普通,是柔软亲肤的纯羊绒,好像是一个奢侈品牌。
2.他夫人比他小10岁,姿容秀丽,温婉大方,是一个电视台主持人,穿一袭棉麻长裙,手腕只戴着菩提材质的佛珠手串。
3.偶尔他喜欢穿对襟的中式褂子,配同升和老北京的布鞋,非常舒适潇洒。正式场合也会穿西服,打领带,脚踩一双擦得发亮的皮鞋。
4.目光沉静,从容镇定,走路坚定有力,不疾不徐,步子间距简直可以用尺子量,从来都不着急。
5.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笑容温暖,见之可亲,却又透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强大气场。
6.除非工作场合,一般不带女秘书,会带夫人。
7.手上带着一块表,好像也不是什么名牌,价值几百块钱,还没有我的表贵。
8.他对任何人都客客气气的,身子微微前倾,微笑致意。如果感谢别人,会双手合十,鞠躬90度致敬。
9.一起就餐的时候,特别绅士,主动为女士拉开椅子,伸手致意,请女士入座。
10.和我们国学先生在一起走路,会落后半步。先生手指到哪里,他的眼睛就看到哪里。
11.眼睛和人真诚对视,从不目光游疑。
12.做事雷厉风行,坚毅果断,特别有自己的主见。
13.出差比较多,飞来飞去,为了能冷静思考,一般会坐头等舱。
14.每天接很多电话,说话言简意赅,没有废话。
15.牙齿洁白,指甲干净,不抽烟,不酗酒。
16.家里的书房和办公室,都是一排一排整齐的书籍。
17.从来不发朋友圈,偶尔发的朋友圈都是如何修身养性及人生哲理。
18.喜欢健身和散步,自律性很强,拥有强健的体魄。
19.没有任何绯闻,特别洁身自好。非常看重家庭,只要不忙,就回去陪夫人和孩子。
20.和朋友聊天儿,从来不炫耀自己的房子,票子,车子,更喜欢谈论高雅的爱好和逸闻趣事。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如果喜欢我的作品,敬请关注@杯水明月,真诚感谢您曾经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