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净值怎么取(为什么基金不能做到一收市就马上披露净值?看完你就懂了)

为什么基金不能做到一收市就马上披露净值?看完你就懂了

很多刚接触基金的萌新,买入基金之后,每天晚上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就是打开理财APP,坐等当天的基金净值更新。

运气好的时候,可能7点半就能看到了;

但有时候,一直刷到晚上10点,净值还是昨天的旧数据,实在让人闹心。

于是有不少小伙伴就忍不住“吐槽”:

基金投资的不也是股票吗?为什么不能做到一收市就马上披露净值?基金公司的员工工作效率也太低了吧?

说实话,这妥妥的就是从业人员“躺枪”了。

因为他们也想早点披露早点下班回家啊,但整套流程摆在那里,每一步都不能省,而且还不能出一点差错。

只好宁愿仔细再仔细一些,就这样,时间悄悄过去了。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每晚披露的“基金单位净值”,都要经过哪些“工序”,才能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

 

每天大家看到的基金单位净值,计算公式其实并不复杂,是这样的:

单位净值=(基金总资产-基金总负债)/基金总份额

但每一个名词包含的内容就没那么简单了。

别的不说,我们来看一下基金总资产。

可别以为基金只投股票跟债券,基长贴一张某基金的投资范围给大家感受一下。

基金净值,通常会第一时间预披露在基金公司的APP等直销渠道;如果是在第三方代销平台等待净值更新,那又要等上一段时间了。

而最终确认无误的净值数据,需要走完监管部门的报备流程之后,才能最终呈现在大家面前。

 

如果是普通基金,一般当天晚上就能够披露净值;

但如果是特殊类别的基金,情况就更复杂了。

刚成立的基金都会有几个月的封闭期,封闭期内是无法申赎基金的。

按照相关法规的规定,通常每周只公布一次净值。

看完基金净值的整个核算和披露的过程,大家是不是觉得打开了新世界?

基金单位净值,可能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一个简单的数据,但这个数据直接关系着每一位持有人的切身利益,是一点都马虎不了的。

而且这个数据不是基金公司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不仅要经托管人复核,每年还要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每一步都是公开透明的,大家不用担心自己的资产会被别人侵占。

往期回顾

免责声明: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本文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不构成推荐、要约、要约邀请,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客观冷静,量力而为。基金、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基金、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

基金净值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基金净值的计算工作,每天由托管人(托管银行)在每日收市后计算并公布;开放式基金净值每天公布的是前一天的净值,封闭式基金每周公布一次,一般当周周日即可查到.再说说基金分红:基金分红是为了给投资者回报.对开放式基金还有降低基金净值,使后续申购者觉得便宜,继续申购;也有开放式基金把分红转为份额的,道理都基本一样.封闭式基金分红直接选择分现金,这样可把净值减下来,有助于减小折价率.不管是哪种基金,分红是事先在基金契约中约定好的,只有基金赚钱,才可能分红.一般基金都约定一年至少分红一次,而且当年可分收益的80%---90%要分红.如果基金不赚钱,或净值低于面值,基本无红可分.封闭式基金从2001年后少有分红,就是这个道理,大熊市,基金也难赚钱.如果逼它分红,那就像猪八戒啃猪手---只能自残骨肉了!

基金净值是如何计算来的?

基金资产净值是由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其负债后的余额。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是指基金拥有的所有资产(包括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其他有价证券)在某一时点,按照公允价格计算得出的资产总额;而负债就是基金在运作、融资过程中要支付给他人的各项费用、利息等。单位基金资产净值,就是指每一基金单位所代表的基金资产净值,计算公式为:单位基金资产净值=(总资产-总负债)/基金单位总数之所以一直强调基金净值“要在某一估值时点上,按照公允价格来计算”,是由于基金所拥有的这些资产的市场价格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基金资产净值也随之不断变化。因此,只有每日对单位基金资产净值重新计算,才能及时地反映出它真实的投资价值。(

基金定投中的净值是取扣费当天单位净值还是整月平均单位净值?

定投是按照扣款日当天的净值来计算份额的如果每月4日都大跌的话,你就赚大了,因为你用同样的钱买到了更多的份额

为什么基金的收盘价与当日基金净值不同?

你说的收盘价是在股票软件上的收盘价,可以在股市上买卖的基金。基金的净值是在大盘收盘后,基金公司根据所买的股票的涨跌情况计算出的基金净值。两者是有差别的,不过没有关系的,对你的基金没有任何影响!

谁可以告诉我基金的净值是怎么算出来的呀

基金单位净值,是指每个营业日根据市场收盘价所计算出的基金总资产价值,扣除基金当日之各类成本及费用后,所得到的就是该基金当日之净资产值。除以基金当日所发行在外的单位总数,就是每单位基金净值。也是你要买基金的单价。累计净值是指基金自成立之日起,到现在累计的净值,这中间可能经历了分红,所以累计净值可能比单位净值高。累计净值只表明这支基金历史上给持有人赚过多少钱,表明了基金总体的业绩水平。

基金的净值是怎么算出来的呀?

基金单位净值,是指每个营业日根据市场收盘价所计算出的基金总资产价值,扣除基金当日之各类成本及费用后,所得到的就是该基金当日之净资产值。除以基金当日所发行在外的单位总数,就是每单位基金净值。也是你要买基金的单价。累计净值是指基金自成立之日起,到现在累计的净值,这中间可能经历了分红,所以累计净值可能比单位净值高。累计净值只表明这支基金历史上给持有人赚过多少钱,表明了基金总体的业绩水平。

基金取出是按当天的净值取出吗?

基金取出不是按当天净值取出的,基金3点前赎回第二天到帐按申请赎回的当天计算净值,也就是按赎回基金的前一天而不是赎回当天计算净值,基金3点后赎回第三天到账,基金净值按赎回申请后一天计算净值,也是基金赎回到账前一天计算净值。

买新基金还是老基金?你对基金净值可能有误解

在投资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投资者喜欢买新基金,认为净值低,便宜,就像在买商场打折商品一样让人感觉很划算。因为大家潜意识认为便宜的基金上涨空间大,下跌空间小,反之贵的基金上涨空间就比较小。

那么,基金净值真的越低越好吗?新基金就真的比老基金要好吗?

我们还得先从基金净值讲起

基金单位净值=基金总净值÷基金份额。如果不考虑基金的份额的话,总净值的增加可以让基金单位净值增加。基金挣钱了,其实是基金持有的股票上涨了,基金总净值也跟着增加了,基金单位净值当然也会随之增加。按照这样的逻辑的话,基金经理管理的好的基金,购买的有价证券价格水涨船高,基金单位净值自然也跟着上涨。

举个例子

A基金单位净值是1元,B基金是2元,假设花1000元买基金,都买A你会得到1000份,买B你会得到500份。

今年行情好,两只基金都涨了50%,那么A的单位净值变为1.5元,B变为3元。但是你在两只基金的投资收益是一样的。

投资A的收益=(1.5-1)x1000=500元

投资B的收益=(3-2)x500=500元

所以,基金单位净值越便宜的,涨得空间越大,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其实,基金单位净值的高低和未来收益没有必然的关系,如下图,每一个点代表一只基金,单位净值高未必意味着回报低。基金单位净值是投资者申购赎回基金,获取基金份额的计算依据,不能完全代表基金的好坏,不能决定基金的上涨和下跌,如果基金净值高,只代表过去涨得好,但是和我们未来的投资收益无关,最终决定投资收益的,是买入的金额和基金单位净值涨幅。

数据来源:Wind资讯,统计混合型基金,初始基金净值取2019年12月31日,基金收益率统计区间:2020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01

市场大环境

比如,在2020年年初疫情期间,市场整体资产大幅打折,这时候遍地便宜的基金,如果那时候买入持有到现在,收益应该会非常不错。但在市场偏好的位置买入,即便是基金本身很好,但也可能难逃市场整体偏贵,后续收益可能不会有预期的那么高,甚至存在亏损。

02

基金本身

无论市场整体是否是震荡调整,总会有一部分股票是上涨的,有几只基金是逆势上涨的,所以在挑选基金的时候,主要还是看基金本身如何,看基金经理如何,至于基金净值和基金后续能不能涨没有什么关联性,还有要看基金公司的管理实力如何等等。

人们对新基金的喜爱无可厚非,据wind统计,2020年累计成立新基金1400余只,合计募集规模3.2万亿元,2021年开年以来,各家新基也是发行不断。但是我们刚才也说了,购买时基金净值的高低和基金收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买老基金还是新基金,也有它的门道。

新基金,因为建仓时间比较长,其实比较适合在市场处于低位时买入,这样低位建仓,未来市场上涨时能分享市场上涨的红利。

老基金,已完成建仓,更适合快速参与到市场行情中来,快速分享市场上涨红利。可以看到,2021年开年以来,上涨行情显著,截至1月25日,上证指数近1个月涨幅为6.70%,沪深300近1个月涨幅11.58%。上证指数一度突破3600点。一月末出现一波调整之后,相对而言,这个时候购买偏股型的老基金,是上车最快的机会。

?向左滑动

数据来源:Wind资讯,截至2021-02-01,历史业绩数据仅供参考,不代表管理人的任何承诺保证或未来业绩预测

在个股的选择上,匡伟擅长选择具有长期成长价值的优质个股,盘点金麒麟领先优势2020年四季报公布的前十大重仓股,2020年四季度平均涨幅为30.48%,而同期沪深300指数涨幅为13.60%。

在行业配置上,投资经理匡伟采取相对分散的行业策略,从2020年三季报、四季报公布的十大重仓来看,消费、金融地产、科技、制造业、周期等均有配置。行业配置均衡也是抵御市场结构性风险的一大利器,防止某个行业出现黑天鹅事件,也让投资者能够在收益体验上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高波动。

END

往期推荐

01

●领先优势你问我答,与投资经理匡伟的一次亲密接触

►点击阅读

02

● 心脏总是随着市场坐过山车,我们到底该怎么选基金?

►点击阅读

03

●为什么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还是赔了?

►点击阅读

04

●疯狂掘金——2021真的是港股时代么?

►点击阅读

基金净值0.19!天啊,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