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是哪五种粮食(“五谷丰登”中的“五谷”是指哪五类食物?古人的日常食物是什么)
“五谷丰登”中的“五谷”是指哪五类食物?古人的日常食物是什么
唐代大诗人李绅曾写过《悯农·二首》,其中就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诗句。“粟”是谷子的别称将其去壳之后就叫小米。作为古代社会中北方地区,十分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曾在历史发展中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历史上的农业大国,可谓从立国之始就以农业作为立国之本。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的“刀耕火种”,是目前我国可考最早的农业经营方式。这种农业模式实际上主要以开荒拓地为特色,可以说“刀耕火种”就是我国农业最基本的雏形。
但由于“刀耕火种”的主要特色是“迁移”,。这种农业模式有点类似于,游牧民族的“逐水草迁徙”生存方式。所以后世人又将其称为“迁移农业”。之所以出现这种比较独特的农业模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生产力过于低下。
通过“刀耕火种”可以明确一件事情,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人们已经逐渐,脱离了采摘与狩猎等基本生存方式。而是将生存重心逐渐转变为,以原始农业为契机的农业生存模式。至此农业文明开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孕育、发芽、、结果。
笔者认为“刀耕火种”时代,人们所以依赖的主要农作物中,就已经出现了后世人记载的“五谷”。只不过当时可能还有其他称呼,但从农作物发展角度来看,从“五谷”诞生之后就从未离开过***人的餐桌。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曾记载过这样一句话:“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大意为富有四海的君王最大的财富就是人民,而粮食才是老百姓的生活根本。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只有粮食极大丰富之后,老百姓才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这样***才能更加稳定而一国之君才能高枕无忧。所以笔者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君王、***、人民、粮食,其实是层层递进互为因果的关系。简单说的就是老百姓吃不饱,就极有可能动摇国本。
1.五种谷物,所指不一
老百姓赖以生存的粮食种类有很多,但是笼统来说基本上都可以用“五谷”代称。所谓“五谷”一般指稻、菽、稷、麦、豆。当然五谷中的每一种谷物具体所指不一,随着时代发展五谷逐渐成为粮食的专属名词。
从农业产生伊始我国古代先民,就已经从劳动实践中获得了种植五谷的技术。由于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所以“五谷”中最开始并没有“稻”。根据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可以得知“麻”才是最原始的五谷成员。
而生长在南方地区的“稻”,应该是在“麻、黍、稷、麦、豆”,之后出现的粮食作物。虽然随着时间推移北方也开始种稻,并且“稻”最终也跻身于“五谷”之列。但由于这种农作物的习性限制,所以只能在南方大面积播种。
这一点可以从《周礼·天官·疾医》中找到答案:“以五味、五谷、五*养其病。”这段记载中所说的“五谷实际上,就是郑玄所说的“麻、黍、稷、麦、豆”。
所以可以肯定的说周朝时期,“稻”并未得到大面积推广,也不曾作为主要粮食作物播种。
2.“五谷”之争,源于农业进步
(1)“五谷”与民生
“五谷”作为古代人餐桌上的重要粮食作物,从开始出现一直到现代社会,可以说一直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先秦时期,“五谷”是否丰富直接决定了老百姓的生死,甚至可以决定一个***的存亡。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老百姓靠天吃饭辛勤耕种“五谷”,他们最期盼的就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简单的说就是“稻、菽、稷、麦、豆”等农作物产量提升。这样不仅***有粮可征农民也有果腹之食。
(2)“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据《六韬·龙韬·立将》记载:“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登,社稷安宁。”
这段记载的大意就是遇到风调雨顺的时节,不仅粮食可以获得大丰收,而且***也会更加安定。这其实就是“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的重要注解。
但是想要“五谷丰登”需要实现很多综合因素。“食以安为先”其实说的就是,要想让粮食够吃或者说丰收,首先政*就要特别稳定,内部环境也应该特别安宁。同时还需要有一个好年成,这样老百姓才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不断耕种庄稼并增产增收。
笔者认为由于受到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制约。再加上土地耕种面积有限,以及农民人口数量并未达到预期,所以先秦时期的农业发展并不顺利。
绝大多数情况下粮食储量,都远远不够整个***的食用量。尤其是统治阶级的苛捐杂税过多,所以大多数老百姓都吃不饱,遇到灾荒之年甚至会是会因食不果腹而饿死者众多。
1.从“百谷”到“五谷”
《诗经》是先秦时期的一部经典诗歌典籍,这部诗歌总集中记录了很多,当时的社会现象与现实生活。上至周天子下至黎民百姓可谓无所不有。《诗经·豳风·七月》中曾写道:“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这句诗歌中所说的“百谷”,其实与后来的“五谷”如出一辙。
除了《诗经》之外《书经》、《论语》等,古代典籍中也仅有“百谷”之说。从“百谷”到“五谷”,中间到底经历了什么呢?难道先秦时期的农作物种类,要比后世社会中的种类多吗?笔者认为事实并非如此。
***自古就有“九州”之说,但如果从实际地理区域来说远远不止“九州”。所以“百谷”实际上只是一个虚指。大概意思应该与“五谷”类似,因为所谓的“五谷”,也并非只有“稻、菽、稷、麦、豆”等农作物。
但可以明确的是“稻、菽、稷、麦、豆”,应该是当时社五种比较重要的粮食作物。相比较与其他农作物来说,“五谷”的产量或者说比例应该更高。亦或是当时古代先民们,对“五谷”的食用率比较高。
2.关于“五谷”的记载
关于“五谷”的记述始于汉代,而且多为东汉时期的儒家学者所著。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谷,百谷之总名。从禾谷声。百谷者,稻粱菽各二十;蔬果助谷各二十也”。从这段记载中可以了解到,“百谷”确实存在过但也未必如此明确。
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就创作了很多与农业有关的书籍。他对“五谷”的看法就比较明确,即“五谷,麻、黍、稷、麦、豆也”;而东汉末年画家、经学家赵歧,则说:“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这说明“五谷”也是虚指而已。
笔者认为如果将两种关于“五谷”的记述融为一体。所谓的“五谷”就会变成“六谷”。即“麻、稻、黍、稷、麦、豆”。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五谷”还是“六谷”,其实对人们食用者来说都没有任何影响。
3.“五谷”
“五谷”中的稻就是现代社会中比较常见的水稻;“菽”则是豆类的总称。《说文解字》记载:“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稷,齌也。五谷之长”,是我国最古老的食用作物之一,粟、高粱、不粘的黍皆为稷。
麦本义为麦子泛指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麻”的种类其实有很多,“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黍”亦称“稷”、“糜子”。古代的“黍”专指黍子。这种农作物的果实可以煮饭,或者酿酒、做糕等。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从“刀耕火种”时期开始,在古代社会中的先民就已经吃上了“五谷”。虽然当时也有南北地域的饮食差异,但是对于“五谷”的认知,也基本上大同小异。只不过被方农民很少能吃到比较珍贵的稻米而已。
而生活在江南鱼米之乡的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对稻米的依赖其实十分强烈。但由于当时道路的产量比较少,所以只能供给王公贵族或者达官贵人食用。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现代社会中的“有机大米”,只有生活在原产地的人民才有机会吃到。
1.五谷乃古人主食
生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民或者是普通城邑居民。他们的饮食状态与当时的习俗,以及社会中的粮食、蔬菜,或其他食物种类息息相关。富裕家庭的餐桌上不仅有可以饱餐的粮食,同时还有一些味道鲜美的小菜。笔者猜想芥菜应该是当时的家常菜。
因为在很多先秦的史料中,都不止一次的提到过芥菜。但是芥菜往往都是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实际上当时社会中已经出现了水果,比如,梨、橘、柚、桔、柚、桃等。老百姓家庭基本上都是在盛产时节去野外采摘,只有富贵人家才有钱买水果。
2.五谷熟而民人育
基本上在清朝以前狗肉与猪肉,是当时社会中比较常见的肉类食品。老百姓虽然不能经常吃肉,但是在逢年过节之时也会购买并烹制肉菜。而穷苦人家基本上都以吃饱为主,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现“挑食”的现象。
笔者认为古代社会中的“五谷”,其实就是所有人得以果腹的主食。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皆以“五谷”为食。
而且据《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从这句话中可以得知“五谷”,是古代农民耕种出来的粮食,所以肯定会成为他们餐桌上的重要粮食作物。
“五谷”作为安民、立国之本,从古至今一直都深受统治者的重视。尤其是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比较低,一旦遇到灾年就很容易出现粮食欠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之下就很容易出现暴动。所以笔者认为只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证***长治久安。
五谷杂粮是哪5种粮食
我们常说的五谷杂粮其实就是稻谷、麦子、大豆、玉米和薯类五种粮食种类。作为人们的主食之一,它们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并且其所含有的各种微量元素,使其对于人体的健康也有着不同的功效与作用。一、五种五谷杂粮我们常说“五谷丰登”希望粮食丰收,并且知道多吃五谷杂粮对于身体健康十分有好处。可是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五谷杂粮是哪5种,其实五谷就是指我们常见的稻谷、麦子、大豆、玉米和薯类五种粮食种类。当然,关于五谷的定义还有很多,有人说是“稻、黍、稷、麦、菽”,有人说是“悬、藤、根、角、穗”五种作物,还有人认为五谷杂粮就是泛指所有的粮食作物,是粮食的统称,但正经说来五谷杂粮还是以下五种粮食。二、5种五谷杂粮的作用1、稻谷稻谷其实也就是水稻,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将其采收以后进行加工处理,就是我们常吃的大米,是“五谷之首”。大米可以很好的补中益气,起到养脾健胃和滋阴润肺的良好作用,适合用来煮粥养生。2、麦子麦子也是一种人类的主食,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种植,可以磨粉后制作面包等食物,还可以发酵制作啤酒。麦子也有很好的养心安神、益气止汗的功效,其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可以很好的补充人体营养。3、大豆大豆,古时称它为菽,蕴含着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多被用来做成豆制品食用。大豆中的营养成分全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还有多种膳食纤维,可以很好的降低胆固醇,并且养胃减脂,促进人体消化吸收。4、玉米黍其实就是玉米,也是五谷杂粮中的一种,被称作是长寿食品。在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不仅可以补充人体所需营养,其中所含有的谷胱甘肽,还能起到很好的抗癌防癌效果。5、薯类薯类粮食主要是指那些块茎作物,例如红薯、马铃薯等。薯类作物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并且具有很好的清肠润肠的效果。在薯类中所含有的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还能起到很好的抗癌作用,是十分有益身体健康的作物。
五谷指那五种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腾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现在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高粱、大豆、玉米,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
五谷是哪五种粮食啊?
五谷包括稻一一水稻,也就是大米。黍,黄米,稷一一谷子,小米,麦,小麦,豆,一大豆等五谷,也有的指大豆,小豆,玉米,小麦,水稻等等,不尽相同,它是我国芬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正所谓五谷丰登,让人们都有饭吃,每一年风调雨顺,粮食有好的收成,不饿肚子,过上幸福的生活。
五谷都有啥?
稻(dào)、黍(shǔ)、稷(jì)、麦(mài)、菽(shū)、麻(má)
平常俗称的“五谷”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冇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冇代经冇济文冇化中冇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冇方,而北冇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稻(学名:Oryza sativa L.)通称水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无毛、松弛;叶舌披针形;叶片线状披针形,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圆锥花序大型疏展,棱粗糙;小穗含1成熟花;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锥刺状;两侧孕冇性冇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冇乳冇状突冇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先端尖而无喙;雄蕊花*长2-3毫米。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胚比约为颖果长的1/4。
稻是亚冇洲热冇带广泛种植的重要谷物,中冇国冇南冇方为主要产稻区,北冇方各冇省均有栽冇种。种下主要分为2亚种,籼稻与粳稻。亚种下包括栽冇培品种极多。以成冇熟颖果入冇*。味甘,温。和中消食,健脾开胃。
黍(拼音:shǔ)是汉冇语通用规冇范二级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散开了穗的成冇熟的黍的形象。该字形有的加“水”,大概是表示需要用水冇灌冇溉。黍是一种粮食作物,与稻类相似,俗称黄米。
稷(拼音:jì)是汉语二级通用规冇范汉字。此字始见于战冇国冇文冇字,产生时代可能更早。稷本义是一种粮食作物,但具体所指说法不一,一说为谷子,一说为高粱,一说为不粘的黍。稷在古冇代是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当作百谷之长。稷由百谷之长演变为五谷之神,和土神合称“社稷”,后成为国冇家的代冇称。
麦,拼音:mài,是汉语通用规冇范一级字,形声字兼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来,从夂,为来字的分化字。本义是指到来,后到来之义反而用本当小麦讲的来来表示。麦子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有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等。子冇实冇主要作粮食或作冇精冇饲冇料、酿冇酒、制饴糖等。秆可用于编织或造纸。麦也是汉字部首之一。
菽是一个汉字,读作shū。篆文写作“尗”,意思是像豆类生长的样子。后写作“菽”,成了形声字,“(草)”为形旁,“叔”为声旁。“菽”为豆类的总称。
麻(杂粮)
麻是我冇国冇古冇老的农作物之一,因其籽可以充饥,所以被列为谷物,为五谷之一。后来虽从主食领域中退出,但仍长期沿用为秋冇祭仪冇式上
麻主要是用来农冇作生冇产的,麻子,可以吃,就象炒黄豆一样的吃法,比绿豆略微小点,主要用来榨油,油淡绿色,是很好的食用油。它的茎皮,经沤制可以做绳子(麻绳),麻冇衣,麻纸等,很耐用。去皮后的茎,可以当柴烧,可以盖房子,有点木质的感觉,皮与杆经提冇炼纤冇维,可以做宣纸等各种高冇档纸。
五谷杂粮中的五谷是哪五种粮食?
我们酒店五谷杂粮:玉米.蓝瓜.芋头.苕花生
世界粮食日▏五谷丰登中的五谷,到底是哪几种谷物?
今天(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一个起始于1981年,为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而存在的节日。
对于***这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农业大国来说,“五谷丰登”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对富足生活的美好向往。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来聊一聊“五谷丰登”说的究竟是哪五谷。
传统五谷在历史上有两种主流说法,⼀种是《周礼》中记载的“麻、黍、稷、麦、菽”,另⼀种则是《孟子》中记载的“稻、黍、稷、麦、菽”。
稻
“稻”指水稻,加工去壳后就是我们熟悉的大米。南方称其为籼米,北方称为粳米。
如今,水稻已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被种植在除南极洲外的所有大陆,为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提供主要食物。
而这种作物最早是在***被驯化的。
目前,江西万年的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以及湖南道县的玉蟾岩遗址中已经发现了距今1.2万年的水稻遗存。
而浙江浦江的上山遗址中浮选出的炭化稻米,据碳十四测定,距今也有1万年的历史。
不过早期的水稻并不是人们的主要粮食。
水稻的重要性从唐朝时起才逐渐凸显,并且直到明清时期,才成为粮食作物中的绝对主角。
麻
“麻”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古文献中的“麻”,是桑科一年生草本作物,又称火麻、汉麻等。因为麻籽可以充饥,所以也被列为五谷之一。
我国发现的较早的大麻实物遗存,出土于甘肃省东乡县林家遗址,属于马家窑文化。这说明在***麻的栽培至少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
麻的籽实曾是黄河周边地区的主要粮食。从《诗经》中“粟苴(麻的古称)菽麦”的排序来看,它在当时的地位仅次于粟。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麻更适合编织衣物,它在粮食界的地位便逐渐被小麦取代,并最终退出了五谷的行列。
不过直到今天,麻的籽实依然以零食的方式活跃在西北的一些地区。
黍与稷
稷的学名是粟,俗称谷子;黍的学名就是黍,也称糜子。
由于这两种谷物的籽粒都非常细小,所以又被统称为小米。
目前,出自北京门头沟的东胡林遗址的栽培小米,距今已有9000到10000年历史,是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小米籽粒。
另外,在内蒙古赤峰敖汉旗的兴隆沟遗址,也出土过距今约8000年的小米,以炭化黍粒为主。
其他重要发现还有陕西西安的鱼化寨遗址,这是一处仰韶文化的聚落遗址,年代在距今5500至7000年间,这处遗址中曾出土了数万粒炭化粟粒和黍粒。
黍因其生产期短、耐旱,竞争力强,种植最早,是古代黄河流域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不过因为黍不好消化,现在人们已不用其作为主食。
但在北方人的食谱中,黄馍馍、年糕、粘豆包这些食物中,依旧能看到黍的身影。
“稷”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黄色的小米,原产于***。
小米具有抗旱耐热,生长期短,产量高、品质好的特点,在商周时期便逐渐取代黍,成为了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稷在西周时被尊为五谷之长,与社并祭,合称“社稷”,因古时君主都要祭祀社稷,所以“社稷”后来被用于指代***。
另外,“黄粱一梦”中的黄粱,指的也是稷。
菽
别看“菽”只有一个字,它的背后却是⼀个大家族。
菽是⾖类的总称,无论是黄豆、绿豆还是赤豆,在古代都叫菽,但一般而言,菽指“大豆”。
菽同样起源于***,目前可认定的最早的栽培大豆出土于河南舞阳的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
在我国,大豆不仅可以直接食用,人们还创造了豆浆、豆腐等食物以及酱油等调味品。
麦
“麦”是我国北方地区的常见作物,也是目前全世界产量第二高的农作物,地位仅次于水稻。
之所以最后讲麦,是因为“五谷”之中只有小麦起源于西亚,而不是***。
关于小麦传入***的时间,根据文字记载,可追溯到3200年前的殷商时期。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曾出现有“告麦”、“食麦”,另外《诗经·周颂》中“贻我来牟”的“来”,就是麦子的意思。
不过,目前通过植物考古发现,小麦传入***的时间实际要更早一些。位于**西北角的通天洞遗址中出土的小麦,测年数据达到了距今5000年。
小麦传入***的时间虽早,但迟至两汉时期仍然没有取代小米成为北方的主体农作物。
这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
其一,东亚地区的春季普遍缺少雨水,不利于小麦生长期中的拔节和灌浆;夏季又降雨频繁,影响了小麦的成熟和收获。
所以,要想大规模种植小麦,首先要有成熟的灌溉系统。
其二,***古代的饮食习惯是粒食传统,而整粒蒸煮的小麦不仅不容易消化,而且口感很差,难以下咽。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大概在两汉之交,我国的先民才逐渐接受和掌握了磨面粉以及面食加工做法,至此小麦才正式成为了***北方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粮食作物。
面食的出现还为***的美食文化贡献了一个新词--饼。
东汉时期,人们用“饼”来指代面食,例如放入沸水中煮的叫“汤饼”,差不多就是现在的面条;用蒸笼蒸的称作“炊饼”,也就是现在的馒头;用火烤的则叫做“烧饼”。
今天的五谷
今天,五谷的定义逐渐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另一方面,玉米、⻢铃薯、红薯等新作物的传入,让***的粮食队伍日益庞大。
如今我们说的五谷,已经不再是指五种粮食,而是谷类粮食的统称。“五”作为虚数,指的是众多的谷类作物。
在这个世界粮食日,让我们认真了解粮食,让每一粒粮食都得到应有的尊重。
这样才能好好端牢***饭碗。
THEEND
五谷是哪五个?
指的是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这五种粮食种类。
1、稻谷
稻谷其实也就是水稻,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将其采收以后进行加工处理,就是我们常吃的大米,是“五谷之首”。大米可以很好的补中益气,起到养脾健胃和滋阴润肺的良好作用,适合用来煮粥养生。另外我国是稻作历史最悠久、水稻遗传资源最丰富的***之一,位于湖南道县寿雁镇玉蟾岩遗址出土的古栽培稻标本证实,***的稻作栽培已有1.4万年以上的历史,是已知的世界栽培稻起源地。
‘五谷杂粮’具体指的是哪五种食物?
经常听人说吃粗粮不仅对身体有好处,而且还有减肥的效果!粗粮我们平时也叫五谷杂粮,那么五谷杂粮具体指的是哪几种食物?能经常吃吗?
实际上我们经常所说的“五谷杂粮”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这五种谷物在古代和现在、地理上的不同以及不同区域的说法都不尽相同的!如今的五谷一般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同时也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而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所以五谷也是粮食作物的统称。
而在古代,玉米和薯类都还没传入我国,所以不同时期、领域叫法也不一样!在《黄帝内经》中,五谷被称之为:“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在《孟子滕文公》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再而后便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五谷泛指五类作物,即“悬、藤、根、角、穗”。
食用五谷杂粮可加速身体排***五谷杂粮含丰富的铁和镁,铁和镁可加强身体能量,加速体内废物的排除。另外,五谷杂粮中所含的膳食纤维在肠道内不易被消化,还可吸附小分子,促进食物残渣或***素沿肠道下行,达到排***的效果,其所含的维生素E则可以帮助血液循环,加速排***的作用。所以时不时吃点杂粮粗粮也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哦!
五谷指的是哪五种粮食
1、指的是豆、小麦、粟、黍、稻。2、五谷的理念在不断的变化,其实所谓的五谷实际是对粮食的一个总称而已,一般南方地区多以稻为主,而北方地区多以麦为主。古代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外一种指的是麻、黍、稷、麦、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