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基金行情(2020年私募证券基金规模及业绩情况统计)

2020年私募证券基金规模及业绩情况统计

截至2020年11月底,存续私募证券基金5.23万只,较上月增长1403只,存续规模3.74万亿元,较上月增长620.58亿元。

关于私募管理人,备案情况方面,截至11月底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合计8908家,较上月增加40家。

资产规模分布情况方面,截至12月底,101家私募管理人的资产规模超过五十亿元,与上个月的基金管理人数量相同;147家私募管理人的资产规模在二十亿至五十亿元区间内,较上月末减少1家。,截至12月底,同时满足机构类型为证券类私募管理人和管理产品类型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主的管理人中,已有69家管理人的规模超过100亿元。

多数私募证券基金采用股票多头策略。根据朝阳永续,截至2020年12月底,基金产品中有4.05万只产品采用股票多头策略,数量占比约79.81%。私募证券基金采用较多的其他策略包括管理期货(1876只)、多策略(1782只)和债券基金(1380只)等。分策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占比统计

2020年整体而言,私募基金平均取得31.09%的收益。区分投资策略后进行比较,股票多头策略、管理期货策略、事件驱动策略和宏观策略的平均收益率均突破了30%,分别实现了32.37%、40.94%、42.82%和36.85%的平均收益。

最新!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情况大数据(截至10月16日)

近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启动103个项目,其中有88个项目已结束申报,23个项目公示了初审结果,22个项目公示了最终评审结果(项目批准通知)。

为了方便大家充分了解各项目情况,动源君将已启动项目从资助强度、申报截止时间、发布部门、发布日期、申报状态五个方面将近期发布的基金指南情况做了汇总,数据均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供读者参考。

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情况

(截至10月16日)

序号

项目名称

发布部门

发布时间

资助强度

申报截止时间

申报状态

1

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10月13日

2020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3项左右,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为920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4项左右,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为400万元/项。

11月16日16时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2020年度项目

地球科学部

9月28日

11月5日16时

3

政策*2020年专项项目“科研项目评审专家信誉管理机制研究”

政策*法规处

9月28日

本专项项目拟择优资助1项,资助金额不超过40万元。

10月30日16时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

9月22日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50万元/项(直接费用),俄方资助强度不超过800万卢布/项。

11月10日16时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高速铁路基础研究联合基金2020年度项目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9月23日

2020年度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约11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30万元/项。

10月26日16时

6

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

管理科学部

9月23日

2020年度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5项左右,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130万元/项;拟资助培育项目10项左右,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20万元/项。

10月26日16时

7

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

医学科学部

9月23日

2020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约20项,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约为60-80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约7项,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

10月26日16时

8

空间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

信息科学部

9月23日

2020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2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100万元/项和300万元/项,

10月26日16时

9

第二代量子体系的构筑和操控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指南

数理科学部

9月23日

2020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5项左右,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80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7项左右,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350万元/项。

10月26日16时

10

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

地球科学部

9月23日

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3400万元

10月26日16时

11

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

信息科学部

9月23日

2020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0项左右,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80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5项左右,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

10月26日16时

12

“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9月23日

2020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6项,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约为 80 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9项,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约为 300万元/项。

10月26日16时

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新西兰健康研究理事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作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

9月16日

中方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经费不超过150万元/项,新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35万新西兰元/项。

12月9日16时

14

碳基能源转化利用的催化科学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

化学科学部

2020年9月9日

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1000-1500万元/项(由指导专家和评审专家组根据评议情况确定资助额度).

10月13日16时

15

多相反应过程中的介尺度机制及调控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

化学科学部

2020年9月9日

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1000-1500万元/项。

10月13日16时

16

团簇构造、功能及多级演化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

化学科学部

2020年9月9日

2020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25-35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80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5-7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300-400万元/项,。

10月13日16时

17

大气细颗粒物的毒理与健康效应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

化学科学部

2020年9月9日

2020年度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2-3项,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200-300万元/项;拟资助集成项目2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为1200-1500万元/项.

10月13日16时

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芬兰科学院合作交流项目

国际合作*

2020年9月4日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0万元/项

9月30日16时

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2020年度第3期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契约化管理模式研究》

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

2020年9月1日

不超过60万元

10月8日16时

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2020年度第2期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诚信教育读本》

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

2020年9月1日

不超过60万元

10月8日16时

21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指南——材料与结构内部全场力学参数精细测量技术与表征方法

数学物理科学部

2020年8月21日

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350万元/项左右。

9月25日16时

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管理与经济科学新理论方法和新范式项目

管理科学部

2020年8月19日

资助期限一般为1-3年,资助强度一般不超过100万元/年

10月9日16时

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合作研究项目

数理科学部

2020年8月10日

领域一:拟资助项数为不超过7项,计划每项资助经费500-1000万元人民币(直接费用)。领域二:拟资助1项,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直接费用)。

9月18日16时

24

面向发动机的湍流燃烧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2020年8月4日

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共1500万元/项

9月11日16时

25

航天先进制造技术研究联合基金2020年项目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2020年8月4日

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800万元/项

9月20日16时

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白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保加利亚国家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

2020年7月31日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50万元/项(直接费用),白方资助强度不超过24万卢布/项,保方资助强度不超过20万列弗/项。

9月15日16时

初审公布

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深时地球科学知识图谱与知识演化研究项目

地球科学部

2020年7月27日

每个资助方向计划资助1项,平均资助强度500万元/项,资助经费总强度为3000万元。

9月4日24时

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用机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0年7月22日

地球科学部受理的专项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为1500万元/项,管理科学部受理的专项项目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为800万元/项。

8月28日9时

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传染病的生态学与演进”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

国际合作*

2020年7月20日

合作研究项目:中方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经费不超过450万元,美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250万美元/项;合作交流项目:中方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经费不超过100万元,美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50万美元/项。

11月19日16时

30

器官衰老与器官退行性变化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

医学科学部

2020年7月17日

2020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5-20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60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2-4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250万元/项。拟资助集成项目2-4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400万元/项。

8月28日16时

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青年学者论坛项目指南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2020年7月10日

内地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费用不超过20万元/项,本项目无间接费用。

8月26日16时

初审公布

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金砖国家科技和创新框架计划合作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

2020年7月1日

2020年计划资助合作研究项目8项左右,NSFC对每个项目提供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直接费用的经费资助。

8月21日16时

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瑞典科研与教育国际合作基金会合作交流项目

国际合作*

2020年7月1日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40万元/项(本项目无间接费用),瑞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60万瑞典克朗/项。

9月4日16时

34

战略性关键金属超常富集成矿动力学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

地球科学部

2020年6月29日

2020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0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70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10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310万元/项。

8月10日16时

35

组织器官区域免疫特性与疾病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

医学科学部

2020年6月29日

2020年度拟资助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180万元/项

7月31日16时

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挪威研究理事会合作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

2020年6月24日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200万元/项(直接费用)。挪方资助强度为400-500万克朗/项。

9月2日16时

初审公布

37

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2020年度第1期专项项目《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及警示教育研究》

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

2020年6月23日

本专项项目拟择优资助1项,资助金额不超过90万元,资助期限为16个月。

7月31日16时

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瑞典研究理事会合作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

2020年6月22日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300万元/项(直接费用),包括研究经费和国际合作交流费用。瑞方资助强度为900万克朗/项。计划资助不超过4个合作研究项目。

8月11日16时

初审公布

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

2020年6月16日

中方资助强度不超过150万元/项(直接费用),包括研究经费和国际合作交流费用。俄方资助强度为1200至1800万卢布/项。计划资助不超过20个合作研究项目。

7月31日16时

初审公布

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财团法人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联合资助合作研究项目

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2020年6月15日

中国大陆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费用不超过170万元(请注意:直接费用大于170万元的申请将不予受理)

8月14日16时

初审公布

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土耳其科学技术研究理事会合作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

2020年6月12日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50万元/项(直接费用),包括研究经费和国际合作交流费用。土方资助强度为72**拉/项。

8月7日16时

初审公布

42

肿瘤演进与诊疗的分子功能可视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

医学科学部

2020年6月2日

2020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60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将根据申请情况和申请项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

7月31日16时

43

后摩尔时代新器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2020年度项目

信息科学部

2020年5月27日

2020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0项左右,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80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

6月30日16时

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

2020年5月15日

2020年计划资助合作研究项目4项左右,NSFC对每个项目提供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直接费用的经费资助(请注意:直接费用大于200万元的申请将不予受理),其中包括研究经费和合作交流经费等。NRF向韩国科学家提供相应的资助经费。

6月30日下午16时

初审公布

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埃及科学研究技术院合作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

2020年5月11日

2020年计划资助合作研究项目6项左右,NSFC对每个项目提供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直接费用的经费资助(请注意:直接费用大于200万元的申请将不予受理),其中包括研究经费和合作交流经费等。ASRT向埃及科学家提供相应的资助经费。

7月10日下午16时

初审公布

46

中德科学中心新型冠状病毒中德合作研究应急专项项目

中德科学中心

2020年5月7日

中德双方总经费不超过150万元人民币(或等额的欧元)/项。

7月7日下午18时

批准通知

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巴基斯坦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

2020年4月22日

2020年计划资助合作研究项目10项左右,NSFC对每个项目提供200万元人民币直接费用的经费资助(请注意:直接费用大于200万元将不予受理),其中包括研究经费和合作交流经费等。PSF向巴基斯坦科学家提供相应的资助经费。

6月1日下午16时

初审公布

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双边研讨会项目

国际合作*

2020年4月21日

中方的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5万元/项,本项目无间接费用。

6月12日16时

初审公布

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合作交流项目

国际合作*

2020年4月21日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5万元/项。俄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50万卢布/项。

7月8日16时

初审公布

50

特提斯地球动力系统重大研究计划

地球科学部

2020年4月14日

2020年度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10项,资助期限为4年,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330万元/项;2021年1月1日-2024年12月31日”;拟资助集成项目1项,资助期限为4年,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600万元/项。

5月15日16时

51

焦虑障碍发病机制及临床转化研究重大项目

医学科学部

2020年4月13日

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2000万元/项

5月20日16时

52

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重大研究计划

地球科学部

2020年4月13日

2020年度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13项左右,资助期限为4年,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一般不超过300万元/项;

6月5日16时

53

面向因抗击疫情延误申请的科研人员定向开放的项目申请

2020年4月3日

5月20日16时

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德国优秀青年学者基金项目

中德科学中心

2020年4月3日

短期:中德之间往返1次的国际旅费、国内旅费和食宿费用;长期:不多于3次的中德之间往返国际旅费、国内旅费、食宿费用和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的研究费用。

随时受理,但至少在项目开始前五个月提交

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指南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项目——面向复杂对象的人工智能理论基础研究项目

信息科学部;信息科学部

2020年4月2日

资助期限一般为1-3年,资助强度一般不超过100万元/年,资助项目数不超过10项。申请人可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实事求是地选择资助期限和提出资金需求。

6月5日16时

5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2020年度项目指南(第二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

2020年4月1日

生物与农业领域: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环境与生态领域: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能源与化工领域: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新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重点支持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电子信息领域:重点支持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人口与健康领域:重点支持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260万元/项;

5月20日16时

5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捷克科学院合作交流项目

国际合作*

2020年4月1日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0万元/项。

5月28日16时

初审公布

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意大利国家研究理事会合作交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20年3月18日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0万元/项。CNR每年每项资助强度不超过1万欧元。

6月16日16时

初审公布

5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20年3月16日

2020年资助的合作研究项目数量为4项左右。NSFC对每个项目提供300万元人民币直接费用的经费资助,其中包括研究经费和合作交流经费等。

4月30日16时

初审公布

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20年3月16日

2020年资助的合作研究项目数量为12项左右,NSFC对每个项目提供200万元人民币直接费用的经费资助(请注意:直接费用大于200万元的申请将不予受理),包括研究经费和合作交流经费等。

4月30日16时

初审公布

61

数学物理科学部关于2020年度第一期专项项目(科技活动项目)

2020年3月16日

4月30日16时

6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新西兰健康研究理事会生物医学合作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20年3月12日

合作研究项目:中方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经费不超过300万元/项,新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70万新西兰元/项;青年学者合作研究项目:中方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经费不超过50万元/项,新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0.50万新西兰元/项。

5月27日16时

初审公布

63

重大疫情的环境安全与次生风险防控重大项目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2020年3月6日

申请人申请的直接费用预算不得超过2000万元/项

4月20日16时

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比利时弗兰德研究基金会、比利时法语区基础研究基金会合作交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20年3月5日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0万元/项。FWO资助强度为每年总共不超过7周的出访及接待费用,FNRS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5万欧元/项。

5月28日16时

初审公布

65

水圈微生物驱动地球元素循环的机制重大研究计划

生命科学交叉融合科学处

2020年2月25日

2020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0-15项,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约为80-100万元/项

4月20日16时

66

细胞器互作网络及其功能研究重大研究计划

生命科学部生物学二处

2020年2月25日

4月20日16时

67

多层次手性物质的精准构筑重大研究计划

化学科学部一处

2020年2月25日

2020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20-25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为80-100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4-6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为300-400万元/项。

4月20日16时

68

生物大分子动态修饰与化学干预重大研究计划

化学科学部四处化学生物学学科

2020年2月25日

2020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0-20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70-90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3-5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250-350万元/项。

4月20日16时

69

主要农作物产量性状的遗传网络解析重大研究计划

生命科学部农学与食品科学处

2020年2月25日

2020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2项,资助期限为1年,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500万元/项。

4月20日16时

70

糖脂代谢的时空网络调控重大研究计划

生命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

2020年2月25日

2020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20-25项,资助期限为3年,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80-100万元/项;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6-10项,资助期限为4年,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250-350万元/项。

4月20日16时

7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卫星科学研究联合基金

数理科学部

2020年2月25日

培育项目直接费用平均资助强度约为60万元/项。

4月20日16时

72

“新冠肺炎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治理及影响”专项项目

管理科学部三处

2020年2月24日

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50-80万元/项

3月20日16时

73

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补充项目

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工程科学二处

2020年2月17日

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300万元/项。

5月20日16时

7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2020年度中德合作交流项目

2020年2月10日

5月8日18时

7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欧盟委员会环境生物技术合作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20年2月7日

项目总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500万元/项(直接费用),而且每个课题的资助强度为不超过500万元/项(直接费用),包括研究经费和国际合作交流费用。

6月19日16时

批准通知

7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欧盟委员会“中欧人才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20年2月7日

资助强度为不超过3万元/项,仅限经费预算表格中的第9项“差旅/会议/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栏,无间接费用,主要用于中国研究人员访欧的国际旅费(机票为经济舱)。中国研究人员赴欧期间的日常生活费用与研究经费由欧盟项目团队支付。

5月21日16时

批准通知

77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溯源、致病及防治的基础研究”专项项目

生命科学部、医学科学部

2020年1月22日

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150万元/项。

2月6日16时

7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关于2020年度第1期专项项目(科技活动项目)

地球科学部

2020年1月20日

“会议培训类”项目总经费(直接费用)约200万元,本期拟资助20项;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中国科学家发起并主导的会议或培训活动。“科学传播类”项目总经费(直接费用)约150万,本期拟资助10项。“战略研究类”项目总经费(直接费用)400万元,本期拟资助10项。

4月10日16时

79

面上项目

2020年1月14日

4月20日16时

批准通知

80

重点项目

2020年1月14日

4月20日16时

批准通知

81

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2020年1月14日

4月20日16时

批准通知

8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20年1月14日

4月20日16时

批准通知

83

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2020年1月14日

4月20日16时

批准通知

84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20年1月14日

4月20日16时

批准通知

8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020年1月14日

4月20日16时

批准通知

86

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2020年1月14日

4月20日16时

批准通知

87

基础科学中心项目

2020年1月14日

4月20日16时

批准通知

88

国际(地区)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

2020年1月14日

4月20日16时

批准通知

89

联合基金项目

2020年1月14日

4月20日16时

批准通知

90

数学天元基金项目

2020年1月14日

4月20日16时

批准通知

91

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2020年1月14日

4月20日16时

批准通知

92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19年12月20日

专家推荐类原创项目资助期限一般为1-3年,资助强度一般不超过100万元/年。申请人可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实事求是地选择资助期限和提出资金需求;指南引导类原创项目资助期限和资助强度由项目指南确定。

2月21日16时

9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2019年12月18日

中国内地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费用不超过100万元(请注意:直接费用大于100万元的申请将不予受理)

2月14日16时

初审公布

9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联合科研资助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港澳台事务办公室

2019年12月18日

中国内地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费用不超过200万元(请注意:直接费用大于200万元的申请将不予受理)

2月14日16时

批准通知

9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韩国国家研究基金会合作与交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19年12月16日

对于合作交流项目,NSFC将向中方申请人提供中方科学家访问韩国的双程旅费和韩方科学家来华访问的生活费及访华期间必要的城市间交通费,NRF将向韩方申请人提供韩方科学家访问中国的双程旅费和中方科学家访问韩国的生活费及必要的城市间交通费。NSFC向每个项目的中方申请人提供15万元人民币的专项经费资助,用于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方申请人应据此与韩方合作伙伴共同商定互访交流计划。对于双边学术研讨会项目,会议地点所在国资助机构(NSFC或NRF)将提供双方参会人员的食宿和举办会议的相关费用(包括场地租用、论文集印刷等);参会人员的国际旅费将由派出方的资助机构(NRF或NSFC)提供。

2月14日16时

批准通知

9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生物多样性合作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19年12月11日

中方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经费不超过300万元,其中包括研究经费和用于资助中方研究人员开展交流活动的国际旅费(机票为经济舱)、国外生活费和其他与交流活动密切相关的费用。美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200万美元/项,其中包括研究经费和用于资助美方研究人员开展交流活动的国际旅费、国外生活费和其他与交流活动密切相关的费用。

4月20日16时

批准通知

9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德国研究联合会合作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19年12月2日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300万元/项(直接费用),包括研究经费和国际合作交流费用。

2月12日16时

初审公布

9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食品、能源、水”系统关联合作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19年11月21日

中方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经费不超过300万元,其中包括研究经费和用于资助中方研究人员开展交流活动的国际旅费(机票为经济舱)、国外生活费和其他与交流活动密切相关的费用。美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50万美元/项,其中包括研究经费和用于资助美方研究人员开展交流活动的国际旅费、国外生活费和其他与交流活动密切相关的费用。

2月28日16时

初审公布

9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科学基金会合作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19年11月18日

中方每个项目提供200万元人民币直接费用的经费资助(请注意:直接费用大于200万元的申请将不予受理),其中包括研究经费和合作交流经费等。ISF向以方科学家提供对等的资助经费。

1月17日16时

初审公布

100

2020年度中日韩前瞻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19年11月15日

中方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经费不超过400万元,其中包括研究经费和用于资助中方研究人员开展交流活动的国际旅费(机票为经济舱)、国外生活费和其他与交流活动密切相关的费用。

1月17日16时

初审公布

1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皇家学会、英国医学科学院人才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19年10月10日

1.自然科学领域:中方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经费不超过30万元/项,其中包括研究经费和用于资助中方研究人员开展交流活动的国际旅费(机票为经济舱)、国外生活费和其他与交流活动密切相关的费用。2.医学领域:中方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直接经费不超过50万元/项,其中包括研究经费和用于资助中方研究人员开展交流活动的国际旅费(机票为经济舱)、国外生活费和其他与交流活动密切相关的费用。3.英国皇家学会与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资助自然科学领域人才项目,英国医学科学院与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资助医学领域人才项目。英方对获批准项目的资助强度为每年不超过3.7万英镑/项,其中包括中方申请人的工资增补费、研究支持经费、培训费和国际合作交流费用等,详情请见英方项目指南。

2019年11月12日

批准通知

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皇家学会合作交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19年8月7日

中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0万元/项。英方资助强度为不超过1.2万英镑/项。

2019年9月25日

批准通知

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日本学术振兴会合作与交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

2019年7月1日

NSFC向每个项目的中方申请人提供20万元人民币的专项经费资助,用于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中方申请人应据此与日方合作伙伴共同商定互访交流计划。

2019年9月4日

批准通知

来源:锐动源编辑部

编辑:种  瑞

审核:李建荣

2020根支付宝银行基金为什来自么老是不上涨?

2020年虽然指数没有怎么上涨,但是许多基金净值已经创出近期新高,不过银行类基金似乎不温不火,这主要还是市场热点不在金融股这一方面,股票型基金涨跌和股市有很大关系,而现在市场普遍不看好银行股的业绩和后市行情,自然就没有人去购买,没人买就不会上涨,大家普遍看好新能源,新兴产业等高科技股票,不过随着市场热点的轮动,我想银行可能会有机会吧,以上只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需谨慎,祝你投资顺利天天开心

中国基金行情现在怎么样?

一般般.不好也不坏

【协会报告】2020年私募基金统计分析简报

图1-1自主发行类私募基金资金来源分布(亿元,占比)

顾问管理类私募基金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末,正在运作的顾问管理类产品共有2961只,规模合计5958.36亿元,较2019年分别增长8.8%和18.6%,增幅主要由信托计划、期货资管、保险资管贡献,而基金及子公司专户、证券资管规模显著下降。产品类型为信托计划的顾问管理类产品最多,只数为1872只,规模为3989.24亿元,在顾问管理类产品中的占比分别为63.2%和67.0%。

私募基金成长为资本市场重要机构投资者。2020年股票市场整体上扬,市场情绪积极,私募基金持有股票(含定增)规模大幅增加,年末存量达3.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1%;私募基金持有境内债券规模小幅增加,年末规模达3909.16亿元,同比增长8.2%。

私募基金已成为我国直接融资体系的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末,私募基金累计投资于境内未上市未挂牌企业股权、新三板企业股权和再融资投资案例数量达13.92万个(未剔重),为实体经济形成股权资本金8.40万亿元。在投资产中,股类资产配置占比过半,未上市未挂牌企业股权资产占股类资产的62.5%。2020年全年,私募基金投向境内未上市未挂牌企业股权的本金新增7020亿元,相当于同期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2.0%,有力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增长。

私募基金为新经济提供了宝贵的资本金。截至2020年末,私募基金在投境内未上市未挂牌股权项目中,互联网等计算机运用、机械制造等工业资本品、原材料、医*生物、医疗器械与服务、半导体等产业升级及新经济代表领域在投案例数量6.67万个,在投本金3.51万亿元,为推动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1-2私募基金投向资产分布(占比)

截至2020年末,自主发行且正在运作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51363只(含FOF),较2019年末增加12692只,同比增长32.8%;规模合计为3.70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16435.25亿元,同比增长79.8%;平均单只基金规模为7207.70万元,较2019年末增加1884.42万元,同比增长35.4%。

图2-1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数量变化

图2-2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变化

2020年当年新备案私募证券投资基金20079只(含FOF),较2019年增长7035只,同比增长53.9%;备案规模4289.97亿元,较2019年规模增长2543.16亿元,同比增长146.0%。

新备案规模上涨主要由股票类基金和混合类基金贡献,固定收益类产品新备规模下降。股票类基金募集规模1569.93亿元,同比大涨249.0%,占全部私募证券基金募集总规模的36.6%;混合类基金募集规模1277.80亿元,同比增长40.9%,占全部私募证券基金募集规模的29.8%;固定收益类基金募集规模237.61亿元,同比下降26.5%。

2020年量化基金规模大幅增长。截至2020年末,共有量化/对冲策略基金13465只(含FOF),规模合计6999.87亿元,分别占自主发行类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总只数和总规模的26.2%和18.9%,较2019年分别增长26.2%和66.5%。2020年量化基金新备案规模318.69亿元,同比增长365.0%。

截至2020年末,正在运作的顾问管理类产品共有2961只,规模合计5958.36亿元,较2019年增长18.6%,增幅主要由信托计划、期货资管、保险资管贡献,而基金及子公司专户、证券资管规模显著下降。2020年新备案顾问管理类产品896只,规模1224.48亿元,同比增长100.8%。

 截至2020年末,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各类型投资者中,居民投资者[6]数量占比达87.8%,私募证券基金净资产中,居民持有1.71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89.8%,在私募证券基金净资产中占比46.0%,同比增加2.56个百分点;各类资管计划[7]数量占比为8.2%,在私募证券基金净资产中占比37.4%;企业投资者[8]数量占比4.0%,在私募证券基金净资产中出资额6100.89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23.7%,相关资金占比达16.4%,占比减少7.38个百分点。

私募证券管理人普遍增加股票资产配比,减少债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稳健性资产配比。截至2020年末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股票规模1.74万亿元,较2019末增长113.7%;持有债券规模2366.83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24.3%。

截至2020年末,私募基金投向资管产品的规模1.18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73.7%,其中投向私募基金产品规模最大(主要是FOF),规模达9755.17亿元,同比增长99.0%,增长最快;投向保险资管、证券资管规模下降。

截至2020年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含FOF)29402只,较2019年末增长3.3%,基金规模9.87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1.3%。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规模增幅明显下降,2020年下半年疫情得到较好控制,规模增幅有所上升。

从产品类型来看,多数私募股权基金只进行一般性股权投资(在协会备案股权基金产品类型为“其他基金”),数量与规模同比增长5.0%和16.5%,在全部私募股权基金中占比均为最高,分别为67.3%和56.8%,与2019年相比占比略有提升。

截至2020年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合伙型基金数量和规模占比最高,分别为77.2%和79.7%。从平均规模看,公司型基金平均规模最大,达19.71亿元。

与2019年末相比,合伙型基金数量占比上升4.09个百分点,契约型基金、公司型基金的数量占比分别下降3.02和0.03个百分点;从管理规模上看,公司型基金规模占比上升0.66个百分点,契约型基金和合伙型基金规模占比分别下降1.92个百分点和上升1.30个百分点。

受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叠加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当年新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数量及规模较2019年继续下降,行业募资环境进一步趋冷。2020年当年新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3860只,较2019年同比下降4.3%;新备案规模4705.37亿元,较2019年减少1340.37亿元,同比下降22.2%。

截至2020年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各类投资者合计出资9.42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6836.41亿元,同比增长7.8%;所涉投资者36.81万个,较2019年末减少15631个,同比下降4.1%。从年末存量私募基金投资者的出资金额和数量变化情况来看,2019年末存量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者在2020年出资减少2500.92亿元,所涉投资者数量减少5.42万个。

截至2020年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主要出资方为机构投资者,出资金额8.17万亿元,出资占比达86.7%。其中,企业投资者数量占比16.7%,但出资规模占比达56.2%;各类资管产品(含母基金)作为出资者数量占比仅为3.9%,但出资规模占比达30.6%。2020年当年,新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机构投资者出资比例为83.9%,较2019年下降5.3个百分点。

3.全部由机构投资者出资的基金规模占比超过八成,平均规模是自然人100%出资基金的14倍

截至2020年末,41.1%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全部由机构投资者出资,占全部私募股权基金规模的81.9%;15.2%的基金全部由自然人投资者出资,基金规模占比仅为2.0%。2020年当年备案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52.2%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均由机构投资者出资,规模占比达78.1%;13.6%的基金全部由自然人投资者出资,规模占比仅为4.1%。

从单只基金规模看,由机构投资者100%出资的基金平均规模6.7亿元;自然人投资者100%出资的基金平均规模0.5亿元。

1.投资案例数量和金额整体上涨

截至2020年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投案例55383个,在投本金6.26万亿元,较2019年末分别增长7.7%和8.7%。当年新增投资案例金额结束两年下降趋势,2020年新增投资案例11362个,同比增长10.0%;投资金额1.18万亿元,同比增长4.4%。

2.私募股权基金投向中小、高新、初创科技型企业增幅明显

截至2020年末,中小企业在投案例32115个,同比增长6.0%,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有在投案例的58.0%;在投金额1.53万亿元,同比增长6.7%,占所有私募股权在投规模的24.4%。2020年当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新增投资案例中属于中小企业的案例5780个,同比增长0.1%,占新增投资案例数量的50.9%;投资金额2828.69亿元,同比增长6.2%,占新增投资规模的24.0%。

截至2020年末,高新技术企业在投案例19181个,在投金额1.2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3%和13.5%,在全部在投案例中的占比分别为34.6%和19.6%。2020年当年新增投资中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案例4277个,投资金额2841.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6%和15.5%。

截至2020年末,初创科技型企业在投案例5179个,在投金额1242.78亿元,同比增长25.7%和34.2%,在全部在投案例中的占比分别为9.4%和2.0%。2020年当年新增投资中属于初创科技型企业的案例1473个,投资金额385.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7%和22.6%。

3.投资区域聚集于东部地区

从在投案例地域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末,在投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合计36198个,占在投案例总数量的65.4%;在投金额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合计3.22万亿元,占在投金额总数的51.4%。

2020年当年新增投资中,在投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是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数量合计7170个,占2020年新增投资案例数量的63.1%;投资金额排名前五的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投资金额合计6794.01亿元,占2020年新增投资金额的57.7%。

4.基金投资案例行业分布情况

从在投案例数量行业分布看,前五大行业分别为“计算机运用”、“资本品”、“医*生物”、“医疗器械与服务”和“原材料”,各行业在投案例数量分别为13129个、6634个、3919个、3611个和3250个,占比分别为23.7%、12.0%、7.1%、6.5%和5.9%。

从在投金额行业分布看,前五大行业分别为“资本品”、“房地产”、“计算机运用”、“交通运输”和“其他金融”,各行业在投金额分别为9404.85亿元、8430.07亿元、5725.58亿元、5384.53亿元和4278.88亿元,占比分别为15.0%、13.5%、9.1%、8.6%和6.8%。

2020年当年新增投资中,投资案例数量前五大行业为“计算机运用”、“资本品”、“医*生物”、“房地产”和“半导体”,数量占比分别为17.8%、11.8%、9.5%、8.8%和8.6%;投资金额前五大行业为“房地产”、“资本品”、“半导体”、“计算机运用”和“公用事业”,投资金额占比分别为20.3%、11.9%、10.3%、8.7%和6.4%。

1.基金投资案例退出总体情况

截至2020年末,已进行季度更新、完成运行监测表填报且正在运作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案例共退出15968个,发生退出行为32713次,实际退出金额1.83万亿元,平均投资期限36.65个月。其中,完全退出的案例10165个,发生退出行为17102次,实际退出金额1.21万亿元,平均投资期限37.12个月。

2020年当年新增退出案例6135个,发生退出行为9857次,实际退出金额6521.14亿元,平均投资期限39.91个月。其中,完全退出的案例3114个,发生退出行为4310次,实际退出金额3890.67亿元,平均投资期限40.65个月。

2.基金投资案例退出方式分布情况

从退出次数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方式主要为协议转让、企业回购、被投企业分红,上述方式合计占所有退出次数的64.5%。

从单次退出的实际退出金额看,“境内上市(除IPO)”[10]、“境内IPO”、“境外上市”和“整体收购”领先于其他退出方式,平均实际退出金额分别为2.60亿元、2.42亿元、2.41亿元和1.13亿元。

2020年当年新增退出案例通过“协议转让”和“企业回购”方式发生的退出行为较多,占所有退出数量的58.2%,退出本金占比达61.4%,实际退出金额占比52.0%。其中通过“协议转让”发生的退出行为3517次,实际退出金额2391.16亿元;通过“企业回购”发生的退出行为2223次,实际退出金额1001.66亿元。

3.基金投资案例退出地域分布情况

截至2020年末,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案例退出的地域分布来看,退出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苏,退出案例数量合计10169个,数量占比63.7%;案例实际退出金额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和浙江,实际退出金额1.07万亿元,实际退出金额占比58.7%。

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2020年当年新增退出案例的地域分布来看,退出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和江苏,退出案例数量合计3809个,数量占比62.1%;案例实际退出金额排名前五的地区为上海、广东、北京、浙江和江苏,实际退出金额合计3976.95亿元,实际退出金额占比61.0%。

4.基金投资案例退出行业分布情况

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案例的行业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末,前五大行业为“计算机运用”、“资本品”、“房地产”、“原材料”和“医*生物”,各行业退出案例数量分别为3312个、2074个、1147个、1137个和997个,合计8667个;数量占比分别为20.7%、13.0%、7.2%、7.1%和6.2%,合计占比54.3%。

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案例实际退出金额的行业分布来看,前五大行业分别为“房地产”、“资本品”、“计算机运用”、“其他金融”和“半导体”,实际退出金额合计9484.89亿元;占比分别为18.3%、11.9%、8.6%、7.3%和5.7%,合计占比51.8%。

2020年当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新增退出案例中,退出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行业为“计算机运用”、“资本品”、“房地产”、“原材料”和“医*生物”,各行业退出案例数量分别为1146个、756个、684个、399个和381个,合计占比54.9%;实际退出金额前五大行业为“房地产”、“资本品”、“半导体”、“计算机运用”和“其他金融”,各行业实际退出金额分别为1390.09亿元、953.72亿元、689.35亿元、479.69亿元和376.18亿元,合计占比59.6%。

5.已退出案例投资周期情况

截至2020年末,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退出案例中,投资周期为两年(含)至四年的案例数量和实际退出金额均最多,占比分别为36.7%和42.7%。持有时间为七年(含)以上的退出案例数量及实际退出金额均为最少。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全退出的投资案例中,持有时间为两年(含)至四年的案例数量和实际退出金额均最多,占比分别为35.7%和39.6%。持有时间为七年(含)以上的退出案例数量及实际退出金额均为最少。

2020年当年新增的退出案例,持有时间为两年(含)至四年的案例数量和实际退出金额均最多,占比分别为38.8%和48.9%。其中完全退出的案例中,持有时间为两年(含)至四年的案例数量和实际退出金额同样最多,占比分别为37.4%和46.9%。

1.创投基金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

截至2020年末,已备案创业投资基金10398只,较2019年末增长30.3%;基金规模为1.69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39.8%;平均每只基金的规模约为1.63亿元。

2.新备案创投基金数量及规模大幅增长

2020年当年,创业投资基金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新备案创业投资基金2623只,备案规模1687.99亿元,占当年新备案各类型私募基金的比例为9.9%和15.8%,较2019年同比增长40.9%和47.3%。

1.创投基金投资者出资持续增长,当年新备案基金投资者出资占2020年末新增资金六成以上

截至2020年末,创业投资基金各类投资者合计出资1.50万亿元,较2019末增加4039.95亿元,同比增长36.9%;所涉投资者9.13万个,较2019末增加24856个,同比增长37.4%。从年末存量私募基金投资者的出资金额和数量变化情况来看,2019年末存量创业投资基金在2020年投资者出资增加1369.50亿元,所涉投资者数量增加1338个。2020年新备案基金截至年末投资者合计出资2670.45亿元,所涉投资者23518个。

2.机构投资者是创业投资基金主要资金来源

截至2020年末,创业投资基金中,机构投资者出资金额最大,出资规模1.11万元,出资占比74.11%。其中企业投资者数量占比28.5%,相关资金占比达49.2%;资管计划投资者数量占比仅为6.7%,相关资金占比达24.9%。创业投资基金出资者继续呈现机构化、专业化发展趋势。

3.全部由机构投资者出资的基金规模占比超过五成,平均规模是自然人100%出资基金的近8倍

截至2020年末,34.5%的创业投资基金全部由机构投资者出资,占全部创业投资基金规模的56.9%;2020年新备案的创业投资基金中,34.4%的创业投资基金均由机构投资者出资,占新备案规模的56.3%。

从单只基金的规模看,由机构投资者100%出资的基金平均规模达2.69亿元。自然人投资者100%出资的基金平均规模0.34亿元。

1.投资案例数量和金额大幅上涨

截至2020年末,创业投资基金在投案例43003个,在投本金9476.20亿元,较2019年末分别增长23.5%和39.3%。2020年当年创业投资新增投资案例数量及投资金额大幅增长。新增投资案例10268个,同比增长41.1%;投资金额2715.06亿元,同比增长77.0%。

2.基金新增投资投向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初创科技型企业大幅上升

截至2020年末,中小企业在案例数量32203个,同比增长19.2%,占创投基金在投案例的74.9%;在投金额4586.7亿元,同比增长32.4%,占创投基金在投规模的50.1%。2020年当年,创业投资基金新增投资案例中属于中小企业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分别为6835个和1224.0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7%和57.1%。

截至2020年末,高新技术企业的在投案例数量18130个,同比增长37.2%,占创投基金在投案例的42.2%,在投金额4125.3亿元,同比增长53.7%,占创投基金在投规模的43.5%。2020年当年,创业投资基金新增投资案例中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分别为4976个和1343.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2%和110.4%。

截至2020年末,初创科技型企业的在投案例数量9554个,同比增长35.7%,占创投基金在投案例数量的22.2%;在投金额1214.75亿元,同比增长59.4%,占创投基金在投案例规模的13.3%。2020年当年,创业投资基金新增投资案例中属于初创科技型企业的案例数量和投资金额分别为2798个和445.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7%和72.0%。

3.创投基金主要投向东部地区

从在投案例地域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末,投资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合计32507个,占案例总数量的75.6%;投资案例在投金额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合计6529.52亿元,占在投金额总数的71.4%。

2020年当年新增投资中,在投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主要集中于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合计7837个,占2020年新增投资案例数量的76.3%;投资金额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合计1993.27亿元,占2020年新增投资金额的73.4%。

4.创投基金五成以上资金投向国家重点支持行业

从在投案例数量的行业分布看,截至2020年末,前五大行业为“计算机运用”、“机械制造等工业资本品”、“医*生物”、“医疗器械与服务”和“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各行业在投案例数量分别为15009个、4794个、3444个、3171个和2503个,数量合计28921个,占比67.3%。

从在投金额行业分布看,前五大行业分别为“计算机运用”、“资本品”、“医*生物”、“医疗器械与服务”和“半导体”,各行业在投金额分别为2145.28亿元、1101.05亿元、826.38亿元、678.99亿元和626.14亿元,在投金额合计5377.84亿元,占比58.8%。

2020年当年新增投资中,投资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行业为“计算机运用”、“医*生物”、“资本品”、“半导体”和“医疗器械与服务”,各行业投资案例数量分别为2911个、1300个、1188个、955个和878个,数量合计7232个,占比70.4%;投资金额前五大行业为“计算机运用”、“半导体”、“资本品”、“医*生物”和“医疗器械与服务”,各行业投资金额分别为525.18亿元、363.55亿元、348.83亿元、318.72亿元和211.68亿元,投资金额合计1767.97亿元,占比65.1%。

(四)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案例退出情况

1.存续基金投资案例退出情况

截至2020年末,已进行季度更新、完成运行监测表填报且正在运作的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案例退出共10740个,发生退出行为17362次,实际退出金额3747.77亿元,平均投资期限41.69个月。其中,完全退出案例7436个,发生退出行为10725次,实际退出金额2796.97亿元;平均投资期限39.91个月。

(1)存续基金投资案例退出方式分布情况

截至2020年末,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案例退出方式,从退出次数来看主要为“协议转让”、“企业回购”、“被投企业分红”和“新三板挂牌”,上述方式合计占所有退出次数的78.0%;从实际退出金额来看,“境内IPO”、“协议转让”、“企业回购”实际退出金额占比较高,达85.2%。

(2)存续基金投资案例退出地域分布情况

截至2020年末,从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案例退出的地域分布来看,退出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退出案例数量合计7703个,数量占比71.7%;案例实际退出金额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北京、广东、江苏、上海和浙江,实际退出金额合计2439.13亿元,实际退出金额占比65.1%。

(3)存续基金投资案例退出行业分布情况

从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案例数量的行业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末,前五大行业为“计算机运用”、“资本品”、“原材料”、“医*生物”和“医疗器械与服务”,各行业退出案例数量分别为3440个、1468个、797个、778个和618个,数量合计7101个,占比65.9%。

从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案例实际退出金额的行业分布来看,前五大行业分别为“计算机运用”、“资本品”、“医*生物”、“原材料”和“医疗器械与服务”,各行业实际退出金额分别为687.32亿元、499.60亿元、401.05亿元、338.19亿元和277.85亿元,实际退出金额合计2204.01亿元,占比58.8%。

(4)存续基金投资案例退出所涉持有期限情况

截至2020年末,创业投资基金投资案例在退出时,持有时间为两年(含)至四年的案例数量最多,占所有退出案例的比例分别为33.4%;持有时间为四年(含)至七年的实际退出金额最多,占比34.4%。其中,创业投资基金完全退出的投资案例中,持有时间为两年(含)至四年的案例数量最多,占所有退出案例的比例分别为32.9%;持有时间为四年(含)至七年的实际退出金额最多,占比33.8%。

2.已清算基金投资案例退出情况

截至2020年末,在资产管理业务综合报送平台完成清算情况表填报的已清算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案例635个,发生退出行为948次,实际退出金额387.07亿元;平均投资期限37.10个月。

3.当年新增退出案例情况

2020年当年创业投资基金新增退出案例3616个,发生退出行为5105次,实际退出金额982.56亿元;退出案例的平均投资期限44.06个月。其中,完全退出案例2132个,发生退出行为2816次,实际退出金额632.68亿元;退出案例的平均回报率94.9%,平均投资期限40.54个月。

从相关退出案例的退出方式来看,主要为“协议转让”、“企业回购”和“新三板挂牌”,上述方式占所有退出次数的76.9%;从实际退出金额来看,“协议转让”、“境内IPO”和“企业回购”实际退出金额占比较高,合计占比达85.3%。

从相关退出案例的地域分布来看,退出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地区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退出案例数量合计2563个,数量占比70.9%;案例实际退出金额排名前五的地区为上海、江苏、北京、湖北和浙江,实际退出金额合计627.04亿元,实际退出金额占比63.8%。

从相关退出案例的行业分布来看,退出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行业为“计算机运用”、“资本品”、“医*生物”、“原材料”和“医疗器械与服务”,各行业退出案例数量分别为1127个、462个、289个、257个和234个,数量合计2369个,占比65.5%;实际退出金额前五大行业为“计算机运用”、“通信设备”、“医*生物”、“医疗器械与服务”和“资本品”,各行业实际退出金额分别为171.04亿元、105.56亿元、93.23亿元、88.82亿元和71.71亿元,实际退出金额合计530.36亿元,占比54.0%。

从相关案例退出所涉持有期限来看,持有时间为两年(含)至四年的案例数量和实际退出金额最多,占新增退出案例的比例分别为31.9%和27.9%。其中,完全退出的案例中,持有时间为两年(含)至四年的案例数量和实际退出金额最多,占新增退出案例的比例分别为29.9%和28.5%。

(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发展情况

在流动性宽松和A股结构化行情的大背景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大幅增长。存续登记管理人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8908家,较2019年末增加51家,同比增长0.6%;存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53761只,较2019年末增加13175只,同比增长32.5%;管理基金规模4.32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1.77万亿元,同比增长69.2%。2020年当年新登记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431家,较2019年增长51.2%,占当年新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总数量的37.5%。

1.小微型管理人众多,行业集中度更加突出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众多,管理规模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差巨大,分化趋势明显,较少的头部机构拥有较大管理规模,多数管理人管理规模较小,呈现显著的长尾特征。截至2020年末,有实际管理规模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为7904家[11],其中管理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家数占比61.1%;平均管理规模5.47亿元,中位数为2685.72万元。管理规模在百亿元以上的机构72家,管理规模2.23万亿元,占全行业管理规模的51.7%。

2.存量及新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以民营为主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以民营为主,民营机构数量及管理规模最大,国营机构平均管理规模最大。从控股类型[12]机构数量及规模来看,自然人及其所控制民营企业控股的管理人数量最多,共计8542家,占比96.9%,管理规模4.08万亿元,占比94.7%;国有控股管理人平均管理规模最大,为10.71亿。2020年当年登记且截至年末未注销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自然人及其所控制民营企业控股的管理人数量占比98.5%,上升5.52个百分点。 

3.管理人区域分布集中在东部省市

截至2020年末,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注册地前五大证监辖区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广东、浙江,管理人数量合计7034家,占全国所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79.0%,较2019年末降低0.88个百分点。办公地在上海、深圳、北京、广东、浙江五大辖区内共有6762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占全国所有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的75.9%,较2019年末下降0.17个百分点。

4.管理人高管以80后为主

从高管年龄分布来看,无论是存量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高管,还是2020年当年新登记管理人的高管,年龄集中在30-39岁,“80后”一代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高管的主力军。 

5.高管人员的学历与管理规模正相关

截至2020年末,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86.3%高管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从管理规模分布来看,管理规模50亿元以上的高管人员学历硕士及以上的占比最高,达67.9%,凸显行业专业性。

6.高管从业10年以上者占比超七成

截至2020年末,不低于10年从业经验的高管人数占比77.3%,比2019年末占比上升2.99个百分点。管理人的管理规模越大,高管从业年限越长,呈正相关关系。管理规模50亿元的管理人高管从业年限集中在10年以上,占比达83.1%。

(二)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发展情况

截至2020年末,协会已登记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4986家,较2019年末增加104家,同比增长0.7%。管理私募基金40261只,较2019年末增加3053只,同比增长8.2%;管理基金规模11.64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4.0%。2020年当年新登记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709家,占当年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总数的61.8%;与2019年相比,新登记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减少83家,同比下降10.5%。

截至2020年末,有在管基金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中,小型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仍占多数,51.9%的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在1亿元以下。2020年情况有所好转,管理基金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10063家,占比达63.6%,较2019年占比下降16.19个百分点。

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规模的行业集中度较高,其中行业排名前20的管理人管理规模占比12.7%,较2019年末上升0.07个百分点;行业排名前20%的管理人管理规模占比达90.3%,较2019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

从控股类型[13]来看,存量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中,自然人及其所控制民营企业控股的管理人数量最多,有11741家,占比79.4%;国有控股管理人平均管理规模最大,平均管理规模20.06亿元。

2020年当年登记备案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控股类型主要为自然人及其所控制民营企业控股,达444家,占比62.6%;此外控股类型为国有控股的管理人201家,外商控股管理人29家,社团集体控股私募基金管理人2家,其他(控股主体性质不明或无控股主体)管理人33家。

截至2020年末,注册地在北京、深圳、上海、浙江、广东五大辖区的管理人数量合计9726家,占比64.9%;管理人数量排名前10的辖区合计有12161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占比81.2%。从各辖区内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来看,注册地在北京、上海、深圳、江苏、广东五大辖区内的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合计7.76万亿元,占比66.6%;排名前10的辖区内机构管理规模合计9.66万亿元,占比83.0%。

截至2020年末,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中,办公地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广东五大辖区的管理人数量合计10446家,占比69.7%;管理人数量排名前十的辖区合计有12415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占比82.8%。从各辖区内管理人管理的基金规模来看,办公地在北京、上海、深圳、广东、江苏五大辖区的管理人管理规模合计9.07万亿元,占比77.9%;排名前十的辖区内管理人管理规模合计10.16万亿元,占比87.3%。

5.管理人高管人员以“7080后”为主,最高学历本科及以上为主

从高管年龄分布来看,截至2020年末,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高管年龄主要集中在30至50(不含)岁,占比76.8%,其中年龄在30至40(不含)岁的青壮年人士,成为私募股权、创业投资从业的中坚力量,占全部高管数量的比例达41.9%。2020年当年登记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高管年龄也集中在30至50(不含)岁,占比82.3%,其中年龄在30至40(不含)岁的青壮年人士,占全部高管数量的48.1%。

从高管最高学历来看,截至2020年末,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高管普遍学历背景良好,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为35941人,占比92.3%,其中硕博占比为49.0%。2020年当年登记的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中,最高学历为本科及以上的高管数量占比达96.6%,其中硕博占比为48.9%。

[1]本报告所统计年末私募基金相关规模数据,均已根据管理人当年第四季度报送数据进行更新,与相应时点的月度规模数据有所不同。本报告所统计基金数量和基金规模,均指截至统计时点正在运作的基金数量及规模,不含已清盘基金数据。管理人管理规模和基金规模以相关管理人填报的基金运行表中期末净资产为准;若相关基金新设立且暂未更新运行表,以基金募集资金规模为准。

[2]本报告所统计投资者人数及出资额,基于基金直接投资者(一级投资者)统计,不包含顾问管理类产品投资者。合伙型、公司型基金的投资者出资额取其实缴出资额,契约型基金的投资者出资额取其持有的基金份额乘以同期末基金单位净值。

[3]企业投资者出资包含境内法人机构(公司等)、境内非法人机构(一般合伙企业等)在已备案私募基金中的出资额,以及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基金中的跟投金额。

[4]保险资金包括保险公司自有资金及保险资管产品出资。

[5]顾问管理类产品无投资者数据,本报告投资者分析仅指自主发行类产品

[6]本报告中居民包含自然人(非员工跟投)和自然人(员工跟投)。

[7]本报告中资管计划投资者包含私募基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计划、保险资产管理计划、商业银行理财产品。

[8]本报告中企业投资者包含境内法人机构(公司等)、境内非法人机构(一般合伙企业等)、管理人跟投。

[10]“境内上市(除IPO)“包括“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股票协议转让”和“股票大宗交易”。

[11]此处管理规模为0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未统计在内。

[12]有96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未填报“控股类型”信息,统计中予以剔除。

[13]截至统计时点,仍有193家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未补充填报“控股类型”信息,为更好分析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控股类型分布情况,将193个空字段进行剔除。

买基金走势如何?

截止2008年基金都可以买走势相当好```

医*基金未来走势如何?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此问题要分两个问题来回答,一个是未来长期走势,一个是短期走势,下面来逐一回答。

一、医*基金长期走势向好

无疑医*未来的长期走势肯定是一路向上的走势,因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人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诉求会越来越多,因此,相关的医*类公司的业绩会有很好的发展,因而投资医*类的主题基金也能取得很好的收益,即长期走势向好。

二、医*类基金短期将面临调整

自2019年一月初开始以来,医*行业指数上涨了60%左右,上涨不少。在今年1月份由于国内新冠疫情影响,医*类股票持续上涨,3月份开始欧美等国家发生大面积的感染,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欧美疫情初步得到控制。经过连续的医*产品和指数上涨,调整的风险也在逐步积聚。任何股票都逃不脱涨多了要跌、跌多了要涨的节奏。医*指数前期涨幅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