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指数成分股什么意思(深证100指数成分股的选取主要考察A股上市公司的()。)

深证100指数成分股的选取主要考察A股上市公司的()。

B,D解析:深证100指数成分股的选取主要考察A股上市公司流通市值和成交金额两项指标,若从在深交所上市的股票中选取100只A股作为成分股,以成分股的可流通A股数为权数,则采用派许综合法编制。

【济安独家】腾讯济安价值100A股指数第十五期成分股更新

济安金信(www.jajx.com)是一家具有软件设计开发、金融工程研究与评估咨询能力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金融工程、风险管理、财务分析预警、证券投资分析、基金分析与综合评价、FOF等高端金融应用软件研发。

TOP

腾讯济安价值100A股指数

腾讯济安价值100A股指数(000847),简称腾讯济安指数。2020年6月12日,第十四阶段结束,报收于2247.31点,成立七年累计涨幅124.73%。指数长期以来表现优异且稳定,最大回撤率小、稳步上涨是该指数的特点之一。同期,上证指数累计涨幅27.9%,深证成指累计涨幅21.69%

腾讯济安指数七年区间走势图

截止至2020年6月12日,第十四阶段结束,指数跨越牛熊,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在牛市突显出优秀的进取心;在熊市则具备良好的防御性。

最新成分股

2020年6月15日,腾讯济安指数调整成分股,本期成分股与上期调整幅度较大。

国标一级行业分类如下:

国标二级行业分类如下:

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如下:

申万二级行业分类如下:

本期腾讯济安成分股行业分类如下:

成分股名称及代码

指数简介

腾讯济安价值100A股指数(000847)是由腾讯倡导、济安金信设计、中证指数公司发行的权威指数。腾讯济安指数是国内第一家由互联网媒体主导发布的证券市场指数,可以在交易行情软件中查询。

腾讯济安指数发布,其旨在基于价值投资的理念,利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成果,借助业内专家的集体智慧,寻找中国A股市场的价值洼地。

腾讯济安指数于2013年5月18日发布,2013年11月18日在上交所挂牌。基期为2013年5月18日,基点1000点,成份股100只,每半年调整成分股。指数发布以来,七年时间涨幅超过120%,表现突出,稳稳跑赢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中小板指等主要指数。

同时,在世界范围,腾讯济安指数表现超越大部分世界主要指数(上证指数,标普500,道琼斯指数,日经,恒生指数,英国富时100,法国CAC40,德国DAX指数等)

腾讯济安价值100指数旨在发掘市场中的价值低估个股组合,形成“黑马”指数。该指数既可以作为基金指数化投资标的,又可以作为普通投资者的“股票池”。腾安价值100指数成份股全部公开,普通投资者也可以参考。

稳步上涨

独特的指数编制方式,使得每期调整成份股时都会选入当期市场低估程度最高的股票。自2013年5月18日发布以来,截止至2020年6月12日第十四期结束,腾讯济安指数涨幅高达124.73%,同期上证指数涨27.9%,深证成指涨21.69%,沪深300指数涨54.44%,中小板指数涨50.03%。

指数优势

腾讯济安指数并非传统意义的市场指数,以济安定价的价值偏离率作为基准,再通过派许法进行指数计算,因此腾讯济安指数的设计编制方法可谓创新之举。

指数旨在发掘市场价值洼地,100只成份股完全公开透明,每年6月和12月调整,具有较强的投资指导意义。腾安指数每期成份股都会选入当期市场低估程度最多的股票,剔除掉近期涨幅过大的个股,所以指数发布以来表现优异,回撤率小,持续稳步上涨。

保持估值获长利

腾讯济安指数主动调整成份股可有效降低持续上涨所积聚的风险,其特殊的指数编制方法保证了指数的估值水平始终处于合理区间。半年一次的成份股调整,使得高估值股票被剔除,继续挖掘市场中价值被估值的股票,保证了指数上涨的持续性和市场下跌时的最小回撤。

选股核心-济安定价

济安定价:济安定价是基于内在价值、绝对价值、相对价值、市场博弈与反身性原理等定价模型,依据杨健教授创立的M2M启发式定价理论,通过模糊聚类、多元回归、遗传算法、小波变换等一系列数学工具,动态评估不同市场、行业、地域的股票价值。济安定价是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股票质押业务基准。

·END·

234只a股成份股是什么意思

a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普通股票。它是由我同境内的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组织或个人(不含台、港、澳投资者)以人民币认购和交易的投资品种。2.b股的正式名称是人民币特种股票。它是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买卖,在境内(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它的投资人限于: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人。其实a,b股的最主要区别是:a股是人民币发行,它属于高度投机,股民都是慈善家,不需要现金回报,庄家和上市公司合伙操纵股价,炒高了就玩送股拆细游戏忽悠股民,长线持股做股东那是最大是傻瓜!b股是以美元或港币发行的股票,股东都是精明的投资者,没有现金回报那是万万不行的,像佛照明你a股股东要10送3股,我b股股东是不和你玩这种开水冲牛奶的游戏,他们是要现金回报的,那就按10送3股折成现金派送吧,所以b股股价无论你怎么样炒作,在高位是没有人会做傻瓜的,像洛阳玻璃在香港只有0.83元的股价,在a股那是七八元都有人买啊,这就是最大的区别啦!

MSCI来自中国A股指数的成份股360问答有哪些?

MSCI中国A股指数的成份股有中国远洋和成飞集成。  MSCI中国指数系列由一系列国家指数、综合指数、境内以及非境内指数组成,主要针对中国市场上的国际和境内投资者,包括QDII*和QFII*牌照持有人。MSCI中国指数系列中包括:  旗舰MSCI中国A股指数MSCI大中华指数,提供堪称整个中国投资空间的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涵盖了A股、H股、B股、红筹股和私企股类型,以及在香港上市的本地股;MSCI金龙A指数,包括所有中国股票类型、香港股票和台湾股票MSCI中国A股IMI指数。MSCI中国A股IMI指数旨在成为股票表现基准,为目前众多投资A股市场的投资者提供参考。另外MSCI还针对MSCI中国A股IMI指数提供相应的风格指数及行业板块指数。MSCI中国指数和MSCI香港指数。MSCI中国指数和MSCI香港指数是按照MSCI全球可投资市场指数(GIMI)编制方法所编制的。MSCI中国指数是MSCI新兴国家指数的一部分。MSCI香港指数是MSCI发达国家指数的一部分。

思考菌|创业板指数成分股调整的神操作;为什么A股总是坐过山车?

A股的指数总是坐过山车,大涨之后就是大跌,几年轮回一次,总是无法长牛;称其为“A”股不是没有道理。表象原因之一,就是成分股的调整方式太奇葩。我们拿2022年创业板的两次成分股调整举例,看看是怎么调整的吧。

2022/6/13成分股调整:大面积剔除TMT,纳入新能源和制造业相关

2022/12/12成分股调整:继续剔除TMT,继续纳入新能源和制造业相关

之前几年的成分股调整画风也类似,就不多罗列了。整体偏右侧、偏动量;市值大、涨的好的加进来,跌的多的踢出去,类似一个简易的右侧景气度跟随策略。其它指数如500、1000等也类似。

当然这也不全是调整指数这些人的锅。归根结底还是产业和宏观的问题:高景气的行业总是持续几年就不行了,想做它们的朋友却被往往被渣;之前的房地产和家电家居建材产业链;再往后的白酒医疗、互联网、教育;再往后后的新能源等等,行业最景气的时候往往也是增速到顶或二阶导到顶的时候。

所以说A股总是坐过山车、高景气行业总是无法持续、在信仰最强的时候上车几乎等同于在最顶部接盘...等等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是宏观层面的问题。之前的文章有展开分析过这点,本文就不多赘述了。

总之,“做多国运”是个有意思的话题。“指数增强”也是个很有意思的策略。

【突然想思考】

扫码关注,一起用更多视角看市场

节选一些之前的文章:

思考菌|2019年TMT行情的背景和顺序-今年能否重现?

思考菌|经济越不确定,债券越确定。市场真的在交易“弱复苏”么?

思考菌|集中度导致的高回撤、低夏普是主观股票策略的最大硬伤

思考菌|2023年和2019年的A股:几个相似点和不同点

思考菌| ST跌停、银行涨停。“市盈率”反杀“市梦率”的高潮

思考菌|“中特估”的本质是资金从“成长风格”向“大盘价值”风格回笼,也是阶段性的避险

思考菌|新能源4月26号的反弹-成交量和逻辑能否构成反转?

思考菌|又一个魔幻的4月:剧烈的预期博弈进行时

思考菌|刺穿AI的泡沫,行情向基本面回归;宁王今天打赢了,不过今后的主线真会变么?

思考菌|低迷时卧薪尝胆,风光时未雨绸缪

思考菌|如何思考“抄底”?什么底不能抄?

思考菌|定义清楚每笔投资的周期很重要

思考菌|我们为什么而开心、为什么而不开心?献给此时此刻不开心的人

思考菌|一年前:新能源的人声鼎沸处,TMT的无人问津时

思考菌|一季度有超强主线,为什么量化超额弱了?

思考菌|拿DCF炒A股到底稳不稳妥?对于近期主观基金又扛不住了的一些感想

思考菌|新高,简单更新下。说一下近期的看法

思考菌|宏观上很多事情到了关键的节骨眼

思考菌|主观的弹性高于量化,但量化的持有体验优于主观(长文)

思考菌|生于盛世,还是死于盛世

思考菌|CTA:一段现象级的行情,诞生一批现象级的产品

思考菌|财富管理的认知边界和能力边界

思考菌|Beta星系的宏观星际迷航

思考菌|不同的行业、相似的周期:当前的信创vs2020年底的锂矿

思考菌|科技行业的数九寒冬vs矿老板富到流油的炎炎夏日,预示着什么?

思考君|逆向投资:底部的科技股,性价比有多高?

思考菌|盘整如期而至,接下来有哪些风险?

思考菌|预期也有保质期;港股反弹最猛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

思考菌|主观和量化,时代的alphavs时刻的alpha

思考菌|开门红;哪些方向有机会成为新的主线?

思考菌|2022年,回首向来萧瑟处

思考菌|当前的市场和2018年底有哪些差异?市场在交易什么逻辑?

思考菌|吉姆·罗杰斯30年前的一篇深度访谈纪要:极富热爱和思维纵深的宏观投资者

思考菌|突破形态的重要意义;和基本面相互确认的突破更完美

思考菌|不胜唏嘘。某私募10月刚跌破平仓线被清盘,11月重仓股就直线起飞了

思考菌|美国10月通胀显著低于预期:关键性的拐点;风险资产的苦尽甘来

思考菌|中概互联的性价比天平何时倾斜回来

思考菌|美元和美债的Delta已经创本世纪之最;当前的宏观环境只能参考1980s

思考君|主观股票基金和量化选股基金的差异有哪些?二者能否互补?(万字)

汇丰晋信恒生a股行业指数是什么样的基金

首只恒生A股行业龙头指数基金——汇丰晋信恒生A股行业龙头指数基金,就以其独特的跟踪标的吸引着投资者的关注。恒生A股行业龙头指数由香港恒生指数公司于2009年推出,汇丰晋信是首家获得授权开发挂钩该指数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恒生A股行业龙头指数的成份股范围覆盖沪深两市,其在编制时,首先对沪深两市所有A股(除创业板、ST/*ST或S股之外)进行动性检测,形成300只股票的备选成份股。然后将这300只股票划分成11种恒生一级行业,并按过去一年平均总市值、过去两年平均净盈利、过去两年平均收入将这些成份股在各自一级行业中分别排名。最后对这些成份股分别给予50%、30%、20%的权重加和后做出综合排名,并挑选每个行业排名前五的股票形成最终最多55只成份股。“恒生A股行业龙头指数编制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挑选成份股时除了考虑市值,还将公司收入和净盈利也作为考虑因素。”业内专家表示,“结合了净盈利、收入的三因素选股模式,能避免仅考虑市值因素进行选股所产生的偏颇,能使得指数成份股结构更合理,所属行业比重分布更均衡,质地也更为优良。”资料显示,恒生A股行业龙头指数的成份股中包含了中石化、交通银行等业绩增长预期良好,对同行业其他股票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优质龙头股。在成份股所属行业分布上,金融、地产行业所占比重较大,消费、服务等行业也占有一定比重。这种成份股结构,使得该指数表现出了优秀的历史业绩。Wind数据显示,2005年7月1日至2012年1月31日,该指数实现了160%的累计收益率,超越内地主大市值指数上证50指数、中证100指数、上证综指同期133%、158%、117%的累计收益率。

msci指数a股成份股228只中有000018吗

MSCI没有包含000018

什么是沪深300成分股

构成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又称之为样本股,它们是从沪深两市共同筛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300只股票。每年这些成分股会进行一些调整,既有吸纳补入的,也有淘汰出*的。

MSCl明晟调整A股指数成份股什么意思

明晟指数暂时未把中国a股纳入

A股“熊”了15年是投资者的误解,成分股指数的结构性牛市值得期待

编者荐语:

注册制后,A股上市公司家数现已突破5000家,并以每年500家左右速度增加。往后,A股的全面牛市或许并不容易出现,结构性牛市值得期待

《证券市场周刊》创刊于1992年,我们的读者主要为职业投资人和机构投资人,内容以专业的分析和深度报道见长。

特约|陈建德

近来,伴随着市场震荡,A股似乎再次陷入了3000点保卫战的“魔咒”。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关口,守卫3000点的心理意义似乎也大过实际意义。不少投资者甚至依据现在上证指数还和2007年时的点位一样,得出中国股市不能投资的结论。在笔者看来,这是存在很大误区的。

A股并非真的“熊”了15年

不少指数因分红而被低估

如果说以指数是否创上一轮牛市的高点而论是否是真正的牛市,那么上证指数的确是从2007年一直熊到现在,因为2015年上证指数最高点仅5178点,低于2007年最高点的6124点。

那么,实际情况是这样吗?中国股市真的熊了15年了吗?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再看其他几个指数。沪深300指数:2007年最高点5891点,2021年最高点5930点,已创新高;中证500指数:2007年最高点5178点,2015年最高点11616点,不仅创新高,还涨了1倍多;中证1000:2007年最高点是4675点,2015年最高点是15086,2015年点数比2007年涨了2倍多。以表1为例,各指数表现情况不一。所以,笼统地说中国股市熊了15年是不客观的。

事实上,上面的指数结果是被低估的,比如由于分红而被低估的指数。因为指数是不考虑分红派息的,如果一只股票昨天收盘价是每股10元,今天分红到账,每股0.20元,并且今天是除息日,假设今天不涨不跌,于投资者而言,其持仓还是10元(9.8的除息后的价格+0.20元的分红(不考虑股息税))。但是,此时指数其实是按该股9.8元来计算,相对于前一天,该股跌了0.20元即2%。保守假设上证指数每年的股息率是1.0%,那么这15年大概有15%的派息没有计入到指数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上证指数未能创新高?而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则都已创新高了呢?

指数分类与计算方法不同

综合性指数与成分股指数存差异

这需要从指数的分类与计算方法上进行分析。

我们的证券指数分为两种,一种叫综合性指数,是指全市场所有公司都纳入到指数里计算,比如上证指数就是上证综合指数,是将所有在上海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在一家公司上市后第11天计入指数。

一种叫成分股指数,是指并不是选取全市场所有个股都纳入指数,而只是根据计算标准,选取其中的一部分个股计入指数里,并且根据一定的周期,比如每季度或每半年,对该成分股指数的成分股进行一定的调整。目前,大部分的指数是成分股指数,比如上文提及的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以及创业板指数(上述分析中,因创业板2009年才开市,所以并未比较分析)。另外,包括国际上的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指数等都是成分股指数。

总结来讲,综合股指数和成分股指数有三大区别。除了前面提到的问题,即是否包括全部个股。

还包括另一大问题,即纳入指数的时间。上证指数是新股上市后第11天纳入指数,而新股上市初期,经常会有股票炒作现象,而后则不断下跌,所以,新股不断纳入上证指数拉低了上证指数。比如,2007年上市的中石油,上市最初10天大概是40元左右,但现在仅5元左右,极大地拖累了指数。而成分股指数一般是每半年左右才调整一次,不存在这个因素。

最后,是否有对成分股进行调整。上证指数是根据新上市或者退市调整指数作为计算依据,而成分股指数是每半年左右调整部分成分股,所以成分股指数是有优胜劣汰的。

比如沪深300指数是根据流动性和市值规模从沪深两市中选取300只A股股票作为成分股,其样本空间为剔除如下股票后的A股股票:上市时间不足一个季度的股票(大市值股票可以例外)、暂停上市股票、经营状况异常或最近财务出现严重亏损的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异常明显受操纵的股票、其他经专家委员会认为应剔除的股票。

也就是说,指数是把每半年里涨得比较好的一些标的调进指数,有助于指数流入新鲜的血液,由于标的上涨具有趋势性,新调入的个股此后继续上涨概率较高,对于指数具有推动作用。同样的,下跌一般也具有趋势性,每半年把跌得多的一些标的调出指数,也可以使得这些在下跌趋势中的个股后面的下跌不再对指数形成负面影响。

后市难有全面普涨的“疯牛”行情

期待成分股指数的结构性牛市

接下来,笔者将分析2016年以来的几大指数表现。

以表2为例,上证指数的波幅明显小于其他几大成分股指数。那么,对于后市,我们应当如何预期呢?

很多人期待如同2007年或2015年那种的不论什么股票、不分质地全面上涨的牛市。但是,笔者认为,后市A股很难有类似2007年那种全面上涨的牛市,更多的则是结构性牛市。

之所以不容易有全面普涨的牛市,原因在于:第一,新股大量不断上市。如前文所言,现在股票的供给量大大增加,特别是在注册制以后,以每年四五百家左右的速度增长,每年增加供给的股票市值很多。以深市为例分析,截至2022年11月14日,深圳市场共有2756家左右的上市公司,总市值32.79万亿,平均一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是118亿。也就是说,一年的新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将有5-6万亿左右,而且这样的供给量年年增加,着实不少。

第二,货币政策并未非常宽松。2015年的牛市,很重要的一大原因是放水牛、杠杆牛。而近几年以来,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态度非常明确且始终如一,不搞大水漫灌,即使在新冠疫情对经济影响很大的2020年,也坚决把住货币的总闸门,没有大规模放水。所以,在未来的年份里,预计央行总体仍然不会执行大水漫灌的货币政策。那么,全面的“水牛”市发生的概率也就大大下降。

第三,各行业利润增速高低不等。我国国民经济增速逐渐下降,很难再出现像2007年那样的经济快速增长、各行业利润都普遍快速增长的情况。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是14.2%,2014年是7.4%,2019年是6%,今年前三季度是3.9%。我国经济体量已较大,以后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缓慢且有些下降。

第四,机构投资者增加且偏理性。最近几年,机构投资者快速增加,不论是国内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还是外资的规模与占比都在不断增加。机构投资者总体上更偏理性,更注重于公司的基本面研究,对于基本面差的公司,机构投资者配置上总体上较少,这将使得没有基本面业绩支撑的公司,即使在较好的市场环境里,也较难大涨。

(作者系天朗资产管理总经理。本文已刊发于11月19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更多原创报道点击链接查看:

聚焦IPO | IPO估值 | 公司透析 | 机构广角镜 | 一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