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再次上市时间(马云失去控制权,蚂蚁集团上市再次迎来希望?)
马云失去控制权,蚂蚁集团上市再次迎来希望?
2020年10月24日,马云在上海外滩金融峰会上炮轰中国金融体系,导致蚂蚁集团(彼时还叫蚂蚁金服)在上市前夜被叫停,至此开启了长达两年多的整改运动。在过去的2022年,蚂蚁集团发生了一系列动作,但似乎都没有达到监管层的要求,直到1月7日,蚂蚁集团发布重磅公告,马云彻底失去控制权,蚂蚁再次上市的希望被外解读为越来越明朗化。
01
马云失去的不仅仅是投票权
1月7日,蚂蚁发布了一份公告,这份公告堪称石破天惊,信息量巨大。首先解读其中最核心的股权结构以及投票权内容。
公告称,“本次调整的核心是蚂蚁集团主要股东投票权的变化,从马云先生及其一致行动人共同行使股份表决权,到包括蚂蚁集团管理层、员工代表和创始人马云先生在内的10名自然人分别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另外,马云在蚂蚁集团的经济利益没有变化,对蚂蚁的投票权将与他作为杭州君瀚的自然人股东、在蚂蚁集团享有的经济利益相匹配。
但事实上,股权调整之后,对于原来的实际控制人马云来说,失去的并不仅仅是“话语权”。对蚂蚁集团公告所声称的“马云在蚂蚁集团的经济利益没有变化”可能要打上一个问号。
在这次调整之前,马云持有杭州云铂34%的股份,杭州云铂同时100%控制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两家公司。而杭州君瀚持有蚂蚁集团31.04%的股份,杭州君澳持有蚂蚁集团22.42%的股份。如此计算下来,马云实际持有蚂蚁集团的股份是:0.34*0.3104+0.34*0.2242=18.176%
那么,在股权变更之前,马云为什么会拥有媒体所披露的对蚂蚁集团53%的表决权?主要来自于杭州云铂投资咨询公司的其他三位股东井贤栋、胡晓明、蒋芳跟马云是“一致行动人”,也就是说,这三人在对蚂蚁集团的经营事件表决上,都听马云的。这就意味着在表决权上,马云100%控制杭州云铂,这样通过杭州云铂再控制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马云在蚂蚁集团的表决权占比就是:100%*0.3104+100%*0.2242=53.46%。所以蚂蚁集团剩下的股东合计持股46.54%,不足半数,就没有话语权。
股权调整之后,马云彻底退出了杭州云铂,持有新公司杭州星滔20%的股份,而杭州星滔100%控制杭州君瀚,杭州君瀚依然持有蚂蚁集团31.04%的股份。这样计算下来,马云实际持有蚂蚁集团6.208%的股份。马云对蚂蚁集团的实际持股从原来的18.176%降低到了6.208%,相当于马云让出了近12%的股份,至少从股权比例上看是如此。
新出现在蚂蚁集团股东公司杭州星滔的另外四名自然人股东分别为:韩歆毅、张或、黄辰立、周芸;杭州云铂的五位股东分别为井贤栋、邵晓锋、倪行军、赵颖、吴敏芝。外界对这九人中大部分人的来历知之不多。但网络搜索依然可以发现,他们多数一直为阿里或蚂蚁集团高管。比如倪行军现任蚂蚁集团CTO,蚂蚁集团旗下支付宝事业群总裁,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张或现为阿里健康非执行董事、蚂蚁保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吴敏芝2000年就加入阿里巴巴,2017年担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客户官,2021年8月退出阿里合伙人位置,加入蚂蚁集团,担任资深副总裁、副首席人才官;黄辰立,据爱企查显示,为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北京虎嗅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监事。而恒生电子的母公司恒生集团在2014年被阿里100%收购。
公告强调,马云跟其他持股人不再是一致行动人关系,但事实上,对马云来说,从2020年退隐至今,明面上早已不再决定阿里和蚂蚁的日常经营,失去表决权已无关痛痒,但对失去了蚂蚁的大量持股,可能才是真正的利益损失。
02
蚂蚁集团谁说了算
当蚂蚁的股权变得分散,而且股东与股东之间不存在一致行动人关系时,股东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的干预能力就大大降低。公司的经营权就最大程度地落到了董事会的身上。
此次公告还表示:目前董事会八名董事中包含四名独立董事,独董占比提升至50%,下设包括风险管理与消费者权益保障委员会、ESG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内的六个专门委员会。在此基础上,计划继续引入第五名独立董事,实现董事会中独立董事过半数。
在再次引入一名新独立董事之前,目前蚂蚁集团的董事会是这样的“2+2+4”结构:2名执行董事、分别为井贤栋(董事长)、韩歆毅;2名非执行董事/股东代表董事,分别为蔡崇信、程立;4名独立董事,分别为郝荃、黄益平、杨小蕾、史美伦。
井贤栋
四名独立董事是蚂蚁集团外部的社会知名人士,可以很好地起到对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们的制衡作用。而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都是蚂蚁集团本身的高管,甚至是股东利益的代表人。如果将独立董事数量从四人增加到五人,大于执行董事和非执行董事的总数,则进一步削弱了股东及蚂蚁集团本身高管们的影响力。
被媒体关注的是,2022年6月1日,蚂蚁集团官网更新了管理团队信息,新增杨小蕾和史美伦担任独立董事。杨小蕾是恒丰银行独立董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史美伦现任香港交易所董事会**,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有金融界“铁娘子”之称。2001年至2004年,她还曾担任中国证监会副**,被称为“是少有精通中港两地金融市场的精英”。
在当时,蚂蚁集团聘请具有高度官方背景的证监会官员进入公司成为独立董事,进一步被解读为公司内部治理规范化透明化,为上市打下基础。
03
蚂蚁消金增资扩股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对于蚂蚁集团的感知,来自于四大产品:支付宝、余额宝、花呗和借呗。在2020年马云那一通讲话之后,马老师的形象彻底颠覆,尤其是花呗和借呗,被视为鼓励年轻人过度消费,马云也从创新英雄变成了“万恶的资本家”。
所以,蚂蚁集团旗下,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蚂蚁消金”)是很重要的核心业务板块公司。为了提升蚂蚁消金的抗风险能力,在2022年12月份,蚂蚁消金进行了增资扩股。
2022年12月30日,重庆银保监*同意蚂蚁消金将注册资本由8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185亿元人民币,同意杭州金投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杭金数科)、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入股蚂蚁消金。上述增加注册资本并调整股权结构后,蚂蚁消金的股东变为12家,蚂蚁集团仍持股50%,杭金数科持股10%。
高达105亿元资金注入意味着,蚂蚁消金将超过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100亿元的注册资本,成为行业第一。蚂蚁消金增资落地,意味着蚂蚁集团整改迎来新进展。
蚂蚁消金于2020年9月获批筹建,2021年6月3日获批开业,注册资本金为80亿元。用于有序承接蚂蚁集团旗下两家小贷公司中符合监管规定的消费信贷业务。2022年前三季度,蚂蚁消金营收32.09亿元,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前三季度的净利润为3.86亿元,较2021年实现扭亏为盈。蚂蚁消金此次增资后的第二大股东——杭金数科实控人为杭州市人民**。而农信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为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2021年4月12日,蚂蚁集团发文称,将整体申设金融控股公司;申设个人征信公司;将“借呗”“花呗”全部纳入消费金融公司,依法合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等。市场普遍认为金控牌照获取、征信牌照获取,以及消费金融整改是蚂蚁集团整改的三大核心方向。
2021年11月,蚂蚁集团启动了品牌隔离,原本所属蚂蚁旗下的“花呗”和“借呗”成为蚂蚁消费金融旗下信贷产品,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发放的消费信贷品牌隔离为“信用贷”和“信用购”。
也有一些市场人士担忧:185亿元的资本金能否支撑蚂蚁消金庞大的信贷规模?蚂蚁集团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上半年,蚂蚁集团的微贷科技平台促成的信贷余额达2.15万亿元。其中,1.73万亿为消费贷款,通过旗下两家小贷公司:重庆市蚂蚁小微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花呗”的运营主体)、重庆市蚂蚁商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借呗”的运营主体)与金融机构合作发放。若按照13倍的杠杆倍数计算,增资完成后,蚂蚁消金最多能承接近2400亿元的自营信贷业务,或者8000亿元左右的联合贷款业务——这与1.73万亿还有不小差距。
04
与阿里进一步切割
从去年开始,蚂蚁集团便开始与阿里有意识地切割。这次蚂蚁的公告也特别说明“蚂蚁集团相关管理层成员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强化与股东阿里巴巴集团的隔离。”
早在前年,蚂蚁与阿里的分割就已经开始:阿里员工要想转岗去蚂蚁,需要先离职再入职;2021年底,蚂蚁集团停止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向阿里巴巴支付年费。2022年,阿里的财报中显示,9名蚂蚁集团高管不再担任阿里合伙人。阿里在2022财年年报里就表示,马云计划逐渐减少他在蚂蚁集团的直接及间接经济利益。去年,阿里还上线服务跨境贸易收付及汇兑的Alibaba.comPay,和支付宝国际版竞争。
2022年8月份,阿里巴巴宣布与蚂蚁集团终止《数据共享协议》。
但事实上,阿里和蚂蚁始终存在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这两家公司同为马云一手创办,到目前为止,马云依然是阿里和蚂蚁单一最大的自然人股东。另一方面,即使当下的蚂蚁股权进行了巨大的调整,但其新增的十位股东,要么曾经是阿里系的老人,要么是蚂蚁集团现任高管,均可视作曾经马云的部下甚至是马云一手提携起来的。
05
蚂蚁值多少钱
蚂蚁一度是资本市场的最大香饽饽。在2020年上市前夕,蚂蚁估值就一度高达2000亿美金,据称是当时规模最大的IPO。而且其中不乏大量国字号的投资人。
早在2015年8月,蚂蚁集团获得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中国人寿、人保资本、中邮资本、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金浦投资、春华资本、国开金融、云锋基金等12家机构的A轮融资,额度约18.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亿元),投后估值近3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600亿元)。
2016年4月,由建信信托和中投海外领投、中国人寿、人保资本、中邮资本、易方达基金等14家机构跟投的蚂蚁集团完成了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1亿元)的B轮融资,募资额度翻了一倍,估值约7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900亿元)。
2018年6月22日,蚂蚁集团宣布完成1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0亿元)C轮融资。此时,蚂蚁集团估值已高达1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2万亿元),成为万亿超级独角兽。
2020年7月蚂蚁金服正式更名为蚂蚁集团,同年8月25日,蚂蚁集团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提交了IPO申请,10月中旬,蚂蚁集团在科创板顺利过会,当时的估值约2500亿美元。距离其登陆IPO前半个月时间,投行又提高了蚂蚁集团的估值预期,认为其将达3800-4600亿美元。
据称,当时蚂蚁IPO顺利过会,蚂蚁集团大楼内一片欢呼声,据说那是所有蚂蚁员工“实现财富自由”的欢呼。但后来,众所周知的原因,财富自由的梦想破灭了。
从2021年开始,包括美国共同基金巨头富达投资、贝莱德(BlackRock)、普徕士均下调了蚂蚁集团的估值。最为悲观的则是富达投资,最新估值700亿美元,较巅峰期蒸发7成。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2021年6月份富达投资将蚂蚁集团估值下调至780亿美元后,2022年5月底,又一次下调蚂蚁集团估值至700亿美元。与富达投资在蚂蚁集团计划上市前给予的2350亿美元估值相比,新一期估值缩水7成。富达投资是2018年6月22日入股蚂蚁集团C轮的一小众全球投资者之一。
下调蚂蚁集团估值的机构还包括贝莱德和普徕士。其中,参与蚂蚁集团C轮的投资方贝莱德最为乐观,在2022年3月份对蚂蚁集团的估值从2021年的1740亿美元下调至1510亿美元,下调13%;普徕士下调的估值幅度也不低,在2022年5月其对蚂蚁集团的估值由2021年的1890亿美元下调至1120亿美元,下调幅度约40%。
但是即便如此,蚂蚁集团依然是国内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如果按1200亿美元市值,蚂蚁的身价也超过8200亿人民币。
06
蚂蚁需要更安全和透明的公司治理
作为国内最大的金融机构,蚂蚁关乎巨大的金融安全,而且其旗下的大量产品比如消费贷和信用贷涉及到巨大的杠杆。如果蚂蚁成为一人独掌的金融科技巨头,内部治理结构不透明,经营决策权力高度集中,必然在社会面和金融系统存在巨大的不稳定性。
此次蚂蚁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重大调整,是向监管层要求方向上的巨大进步。
未来蚂蚁到底能否在金融与数据安全框架下实现稳步增长,值得大家持续关注!
参考资料:
1、中国新闻周刊,洛洋,《蚂蚁集团离重启上市还有多远?》,2023年1月5日
2、中国企业家杂志,邓双琳,《暂停上市584天,蚂蚁集团整改怎样了》,2022年6月10日
最新话题:元旦出门,实地看看消费
欢迎关注“首席商业评论”视频号留言讨论!
全球最大IPO停摆后传:蚂蚁集团重新上市时间表与艰难的价值重估
导读:蚂蚁重启上市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决定其IPO从头来过进度的关键因素是小贷新规何时落地。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张赛男,满乐,实习生杜薇
编 辑丨巫燕玲
图/视觉中国
蚂蚁集团暂缓上市之后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仍然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面对这一全球最大IPO的停摆,无论是对于蚂蚁集团亦或是投资者而言,眼下最要紧的莫过于两件事:什么时候能够上市?重启上市后蚂蚁还值不值2.1万亿?
据媒体报道,在蚂蚁集团宣布暂缓A股和H股上市的11月3日当晚,蚂蚁集团执行董事长井贤栋连夜召集中层以上高管召开紧急会议,在会议上透露,蚂蚁IPO重启保守估计至少需要半年左右。
但对蚂蚁“半年”内完成重新上市的预判,业内并不乐观。多位市场人士认为,蚂蚁重启上市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决定其IPO从头来过进度的关键因素是小贷新规何时落地。
除此之外,蚂蚁集团暂缓IPO之后,重新估值几乎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蚂蚁集团市值最终会缩水到何种地步、是否会出现断崖式跳水成为业内持续关注的重大焦点。
复盘全球最大IPO搁浅
从IPO流程上看,蚂蚁集团已经走到了上市前的最后一步。11月3日,当日在上交所交易大厅内,蚂蚁集团上市物料已安排妥当,各大媒体也开始着手蚂蚁上市专题。
万事俱备,东风没有如期吹至。
11月3日晚间,上市前夜,原定11月5日蚂蚁集团的IPO被上交所公告紧急叫停。复盘来看,期间蚂蚁战配基金是否违规引发的舆论风波,或是导致最终停摆的“蝴蝶翅膀”。
8月25日晚,上交所受理了蚂蚁集团的科创板IPO申请,与此同时,蚂蚁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标志着这个科技金融巨头的沪港两地上市之路正式开启。
参照中芯国际的科创板仅用29天IPO审核时间,彼时有业内人士预计,蚂蚁集团最快将于10月20日前后挂牌上市。
9月18日,蚂蚁集团科创板IPO过会,并于9月22日提交注册。此时,蚂蚁集团的IPO进度比最初市场预期稍晚了一周左右。如果注册顺利,蚂蚁集团挂牌上市的时间点还是可以赶在小贷新规发布之前。
但在提交注册近1个月后,蚂蚁集团科创板IPO仍迟迟未见新的进展。
有接近监管人士曾向记者透露,“证监会在注册环节卡了蚂蚁一下。”不过,该人士并未向记者透露原因。
但在10月中旬,有媒体报道称,蚂蚁因战配基金违反金融监管规定而被推迟IPO。争议焦点主要是,作为IPO主体的蚂蚁集团与独家代销蚂蚁战配基金的子公司蚂蚁基金销售公司是否存在利益冲突,蚂蚁集团是否承销了自己的IPO。
彼时,有券商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蚂蚁在此次基金销售过程中比较明显的问题是,排他式的代销合作不够公平,风险提示不够充分。
对此,蚂蚁集团发言人回应称,蚂蚁的上市流程正在两地有序推进,没有预设的时间表,任何关于时间表的猜测都没有事实依据。
无论此间经历了何种风波,时间来到10月21日,证监会还是同意了蚂蚁集团首发注册。此时蚂蚁的IPO进度已经比最初市场预期晚了一个月。因此,蚂蚁撞上了“金融科技监管环境”的变化。
从A股历史上看,完成发行缴款又被叫停并退还新股申购资金的案例并不多,除了“股灾”期间的10只股票,A股市场至少有三宗类似案例:
2008年被质疑财务造假的宁波立立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因专利被质疑失效的苏州恒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末被曝出涉嫌虚增营收的黄酒企业胜景山河。
这些案例的结*颇为曲折。2008年之后,宁波立立经过一系列的股权转让后,变身为立昂微,于今年9月11日登陆了科创板。
苏州恒久于2010年1月22日IPO过会,3月18日,被监管部门要求就媒体报道的专利权终止问题进行核查,公司股票暂缓上市。2010年6月,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否决了苏州恒久的IPO申请。在长达6年之后,苏州恒久选择“另谋出路”,于2016年8月12日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上市交易。
胜景山河则在2010年12月17日离公司挂牌交易还有半小时的时候,被宣告暂缓上市。证监会的最终核查报告认定,胜景山河招股书对其客户和存货披露存在问题,5.8亿元融资款连同利息悉数退回。此后未见与胜景山河IPO有关的公开消息。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案例多为因财务造假被叫停,蚂蚁集团被暂停的性质与上述案例大不相同。
重启上市关键点:小贷新规何时落地?
根据11月3日上交所公告,蚂蚁集团暂缓IPO的原因之一是公司报告所处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等重大事项。
此前一天的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下发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互联网小贷及联合贷款业务提出更高的指标要求。与此同时,新规也给蚂蚁集团跨省经营、贷款金额带来了直接限制,公司联合贷款等业务也因此产生了明显的资本金缺口。
“蚂蚁集团暂缓上市公告中所提到的‘金融科技监管环境发生变化’,指的正是小贷新规”,有接近蚂蚁集团上市项目的投行人士表示,从规则上看,证监会作出注册决定后至股票上市交易前,发生像“监管环境变化”这样的重大事件,交易所也有权要求蚂蚁集团暂缓上市。
暂缓之后随即面临重启的问题。
“重新上市推迟半年左右”,这是蚂蚁集团公布IPO暂缓消息后,井贤栋召集内部中高管召开紧急会议给出的保守预测。
但在业内看来,这样的保守预测并不“保守”。其中的决定性关键因素在于小贷新规落地时间的不确定性。
“半年重新上市已经是最理想、最快的情况了。目前影响其上市的小贷新规还在征求意见阶段,蚂蚁如能进行实质的上市操作也需要等待新规落地,并和监管进行沟通之后。”有北京地区资深投行人士表示。
一位金融科技领域分析人士明确向记者表示,“(蚂蚁)要等小贷新规正式稿出来以后才能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小贷新规意见稿的反馈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2日,而正式稿的出台时间尚无定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暂缓发行后,蚂蚁集团仍处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同意批复的有效期内,有效期为12个月。6个月重新上市略显仓促,1年的时间又是否足够呢?
“蚂蚁的项目进行到这一阶段,已经不是从业务逻辑上可以预测的了”。华南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正常而言,应该要补充专项说明,论证是否符合新规,新规落地对公司业务的影响等。
“现在不是补充专项说明就能解决的”,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需要充分论证现有模式是否符合监管精神,目前应该是不符合的,那么就需要调整模式,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文件调整,让新的业务模式能够符合监管要求。这还需要央行确认,并不是自己说合规了就合规了。最后还得去测算新业务模式调整对资本金的需求,对业务增长的影响等,调整信披”。
而据上述资深投行人士介绍,在获得监管认可后,蚂蚁集团还需等待小贷新规落地,如果新规和征求意见稿没有实质差异,经主管部门确认经营合规后,就可以启动重新上市的程序。具体先由交易所上市委审核同意,再启动询价和发行流程。
“很难预判,但总的来说12个月并不充裕。”该投行人士称。
王骥跃则表示,从监管的各种表态来看,蚂蚁应该依然还是在科创板继续上市。“归根到底,蚂蚁还是个科技公司,是标杆,只是要规范”。
艰难的估值重构
在业内看来,小贷新规征求意见稿对蚂蚁影响最大的一条是: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
而蚂蚁平台促成的1.7万亿元信贷余额中,由公司的金融机构合作伙伴进行实际放款或已实现资产证券化的比例合计约为98%,由公司之子公司(主要是蚂蚁商城与蚂蚁小微)直接提供信贷服务的表内贷款占比约为2%。
这对40%的营收来自微贷科技平台的蚂蚁来说,影响不容小觑。
由此,剔除消费贷业务或者补充资本金成为蚂蚁重启上市的两条可能路径。
“个人觉得有两条路,一是拆除信贷业务后实现上市,二是补充资本金比照银行估值上市”。但上述北京地区资深投行人士表示,“两条路都对蚂蚁而言并不划算,拆除信贷业务后的蚂蚁就丧失了核心业务,估值必然大降。如果补充资本金,那就是‘流血上市’,估值也比照银行大幅降低”。
不妨分别探讨两种路径下蚂蚁可能的估值变化。
此前,蚂蚁集团一直强调其科技属性,淡化其金融属性;在市场估值与类比中,也是与科技公司类比。蚂蚁集团最终A股发行价确定为每股68.8元,每股收益按照2019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除以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时发行后总股本计算,对应的市盈率是153.69倍。
如果剔除信贷业务,支付业务将成为核心业务。美国专注于支付的贝宝(PayPal,PYPL)当前的市盈率当前在67倍。以此对标,即便不考虑剔除的信贷业务,蚂蚁的估值也将下降45%左右。
前述金融科技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蚂蚁微贷业务在2020年中期数据就贡献了它52%的净利润,如果要把这部分剔除,那基本上只剩支付业务,理财、保险的利润贡献还比较小。未来上市仍是要看监管部门对其态度,其后期业务整改及增资的情况能不能达到监管要求,还有各项业务资格取得的情况,都需要拭目以待。”
如果选择第二条路,据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测算,在小贷新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的约束下,蚂蚁集团若想维持约1.8万亿元联合贷款的规模,至少需要5400亿元的表内贷款和1700亿元的ABS。
而根据表内贷款最多5倍杠杆原则,蚂蚁商城和蚂蚁小微资本金总和需要扩充至1400亿元。目前两者的资本金仅为176亿元和182亿元,共计358亿元。这意味着蚂蚁集团需要补充的资本金至少在千亿以上。
一旦补充资本金,估值逻辑也将随之调整。
伯恩斯坦(Bernstein)驻新加坡分析师凯文·奎克(KevinKwek)表示:“当蚂蚁集团上市时,投资者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将其视为一家科技公司,因为它将不再坚持轻资产运营模式,增长预期也可能更低。考虑到监管方面的挑战,可能会出现较之前估值有所折让的情况。”
川财证券指出,当前A股金融公司整体估值远低于科技公司,其中银行板块市盈率、市净率分别为7.0倍、0.68倍,部分银行的市净率甚至低于0.5倍,远不及蚂蚁集团153.69倍的静态发行市盈率。
Wind最新数据显示,银行股中相对高估值的招商银行PB可以达到1.75倍。如果按照蚂蚁集团当前发行价计算,市净率将接近9倍。一旦对标金融板块估值方法,蚂蚁集团的估值将大幅缩水。
据晨星公司分析师谭嘉萍表示,如果蚂蚁金服IPO前的市净率下降到顶级全球银行的水平,则其估值可能会面临25%-50%的下降。这意味着其估值可能被削减约1400亿美元(超9000亿元人民币)。“目前蚂蚁的股票价格是其账面价值的4.4倍,而在上述顶级全球银行中是2倍。”
对照在美股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或许是更为科学的办法,该公司于10月30日登陆美股,发行市盈率接近14倍,但也远低于蚂蚁集团的市盈率。不过,从中长期来看,蚂蚁集团的科技公司属性将会更确定,对照的估值水平还是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本期编辑陈思
百万读者都在看……
“双11买了套房!”秒杀价最低19.8万、特价房5-7折...百万套房源线上开卖!购房者能获益多少?
朱光耀:全球面临八大不确定性,需以稳定性战胜不确定性(附实录)
专访郑永年教授:拜登对华政策的可预期性将会有所提升
蚂蚁集团正寻求“二次上市”,作为一个老百姓,你赞同吗?
难道,借呗,花呗,让年轻人 提前消费是好的?到最后,存款都没有,房子首付也没有,孩子都不敢生,没有钱了。蚂蚁集团的打造是成功的,有没有必要非要上市呢?蚂蚁集团股东未必是为了上市套现,所以可以顺其自然。
这些富豪有钱了跑路移动,转移资产,去国外享福,不值得提倡。万恶的资本家呀,别再信马云的,我对钱不感兴趣,一边又想圈更多更多的钱。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人是鬼,时间久了你就看清楚了。
虽然外企是阿里的第一大股东,但是外企的占股并没有一半以上,而且阿里其他股东的股份相加起来还是大于外企的,所以蚂蚁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并不是外企。升米恩,斗米仇。免费让用一个月;急用的时候,贷款又方便。自己管不住自己怪别人!也不用得红眼病,是否上市,取决于利益的重新分配,这点都看不出来好好地跪下吧。
房贷,车贷,像支付宝啊,微信啊,这些都是便民的,至于说对实体业造成了冲击,那是他活该,咱就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在美团上点一杯奶茶,和在店里去买一杯奶茶,相差好几块,那么请问我为什么要去店里消费呢?
就这大环境实体店要崛起很难,实体店要崛起很厉害,我们年轻人不会砍价,没法和他们斗智斗勇,自然就被抛弃了,如果能多一份真实,渐渐的能好起来,但是实体店觉得花费高坑一个是一个,自然就把自己做臭了。
蚂蚁的烂账风险挺大,否则,国家不可能临上市的前一天终止它上市,像小贷的爱钱进,集资诈骗几百亿,按蚂蚁的体量,烂账是几十倍有点瞎说,得是它的十多倍吧,门槛越低,套路的年轻人越多,一但被坑的无偿还能力,几千的负债都可能滚到几万,甚至滚到几十万的负债,被坑倾家荡产了,就是把被坑的打死,也还不上啊,哪有那么多卖得起房子,卖的起土地的啊。
现在股票从93年到13这20年的牛市行情基本走完很多上市公司和企业失去原有的价值不能再给股民们带来想要的财富了是吗?
不是,一些生不逢时的个股(挺多的,主要是大市值股票)、受政策导向利好的个股、重组题材的个股会给股民财富。另外,当这波熊市走完,一波新的牛市诞生,股市会给股民再次带来可以想象的财富。
蚂蚁金服最大股东是谁?
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最大股东是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最初股东是杭州君瀚和杭州君澳两家有限合伙企业(由马云掌握),经过A/B两轮融资后,迄今蚂蚁金服已经引入包括社保基因、中投海外、建信信托、国开金融、四大保险公司(人寿/人保/太保/新华)等在内的国有股东。根据媒体披露的信息,在A/B轮融资过程中,社保基因/中投海外投资比例分别达到5%/3%(当轮投后),是占比最高的外部股东。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2013年3月支付宝的母公司宣布将以其为主体筹建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小微金融成为蚂蚁金服的前身。2020年7月蚂蚁金服正式更名为蚂蚁集团。蚂蚁集团以“让信用等于财富”为愿景,致力于打造开放的生态系统,通过“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助力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加速迈向“互联网+”,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依靠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为中国践行普惠金融的重要实践。蚂蚁金服旗下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蚂蚁金融云、蚂蚁达客等子业务板块。蚂蚁金服旗下的支付宝,是以每个人为中心,以实名和信任为基础的生活平台。自2004年成立以来,截止2015年底,支付宝已经与超过200家金融机构达成了合作,为近千万小微商户提供支付服务,拓展的服务场景也不断增加。多年以来,支付宝得到了更多用户的喜爱,截止2015年底,已经拥有超过4亿实名用户,为370座城市提供综合服务超过4000项。2020年7月20日,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宣布,启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10月20日消息,蚂蚁初步计划于27日至30日招股,拟在11月6日A+H股同步挂牌。
股份有限公司再次发行股份有个限制
1.转让方式的限制 《公司法》第140条规定,记名股票,由股东以背书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转让。如果违反该规定而转让股票,应属无效:无记名股票的转让则采取交付主义,即股东将该股票交付给受让人后既发生转让的效力。一般来说,上市交易的股票即属此类。 2.转让场所的限制 《公司法》第139条规定,股东转让其股份,应当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或者按照***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 3.对特定人股份转让的限制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形: (1)发起人股份转让的限制。《公司法》第142条第1款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该款规定为了避免“职业发起,投机牟利”。如果违反该规定,转让无效。 (2)对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股份转让的限制:《公司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向公司申报所持有的本公司的股份及其变动情况,在任职期司每年转让的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所持本公司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交易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上述人员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公司章程可以对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转让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作出其他限制性规定。 (3)公司收购自己股份的限制。根据《公司法》第143条第1款的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①减少公司注册资本;②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③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④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
马云“退出”后,何时上市?蚂蚁集团独家回应…
Fintech圈子系北京商报旗下新媒体,聚焦金融科技领域的大事小事新鲜事,洞悉时下热点、政策及未来商业模式。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咱一起聊聊金融这点事儿。
全文共4406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新年伊始,蚂蚁集团又刷屏了,这次是因为股东投票权调整。
根据蚂蚁集团最新官宣来看,本次调整的核心变化是:马云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投票权由此前的53.46%,调整为包括马云、蚂蚁高管、员工代表等在内的10名自然人分别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通过这一调整,马云的表决权下降到了6.208%。
这也是市场最关注的点,因此调整,马云不再拥有蚂蚁集团的实际控制权,如今,蚂蚁集团也不再有实际控制人。除此之外,蚂蚁集团在董事会和股东层面还有一系列升级举措,包括引入第五名独立董事,强化与股东阿里巴巴集团的隔离等。蚂蚁集团称,这些调整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有利于公司行稳致远。
然而,市场热议不仅于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从近年来的系列整改和调整来看,蚂蚁集团正在为重启IPO铺路,“进化”后的蚂蚁,上市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对于上市,1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独家了解到,蚂蚁有关人士回应,目前蚂蚁仍专注于整改和业务升级,没有启动上市的计划。
调整:再无实际控制人
1月7日,蚂蚁集团一则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让大半个金融市场炸开了锅。
重磅关注点主要在股东层面。蚂蚁集团主要股东及相关受益人拟对蚂蚁集团股东上层结构进行调整,最大的变化是不再有单一控制“联合体”。此前,马云及井贤栋、胡晓明、蒋芳等一致行动人共同行使股份表决权,马云能够实际支配云铂投资股东会、行使蚂蚁集团股东权利相关事项的表决结果,进而间接控制蚂蚁集团53.46%股份的表决权。
图片来源:蚂蚁集团官网截图
而调整后,一致行动协议终止,蚂蚁集团各主要股东彼此独立行使股份表决权,且无一致行动关系。北京商报记者根据调整完成后蚂蚁集团的股权结构计算,马云表决权由53.46%降为6.2%,亦不再为蚂蚁集团实控人。
图片来源:蚂蚁集团官网截图
另在董事会方面,蚂蚁集团目前董事会八名董事中已经包含四名独立董事(达到半数),并在此基础上计划继续引入第五名独立董事,实现董事会中独立董事过半数。根据蚂蚁官网披露,目前其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长井贤栋、执行董事韩歆毅、非执行董事蔡崇信、程立,另外四名独立董事则为郝荃、黄益平、杨小蕾和史美伦。
图片来源:蚂蚁集团官网截图
同时,蚂蚁集团相关管理层成员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此举也再次强化了与股东阿里巴巴集团的隔离。
对于此次调整,蚂蚁集团表示,“主要是为进一步适应现代公司治理体系的要求,推动股东投票权与其经济利益相匹配”。
“蚂蚁集团原有股权架构是早年为实现员工持股所做的阶段性安排,本次调整也符合公司决策管理的实际情况。”蚂蚁集团称,调整完成后,将不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股东单一或共同控制蚂蚁集团的情形,蚂蚁集团的股份表决权将更加透明且分散,另外,本次调整不会对蚂蚁集团及下属公司的日常经营造成影响。
北京商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马云多年来其实一直在考虑通过降低投票权放弃对蚂蚁集团的控制权,但这一计划一直没有实施,主要是不希望相关变化影响蚂蚁集团上市,而遇上“蚂蚁上市暂缓事件”后,也得以契机进行相应调整。
“此次股权调整是程序上的补充,”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同样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马云早已公开宣布退休,如果相关的控制权不变更,那么蚂蚁集团在经营过程中就会出现群龙无首的*面,或者内部管理系统会出现混乱。所以此次只是程序上的补充,一方面落实马云退休这个既成事实,另一方面是理顺蚂蚁集团的股权属性,让股权结构更加清晰。
在盘和林看来,马云原先控制蚂蚁集团的方式并非股权控制,而是表决权控制,或者说蚂蚁集团是同股不同权的企业,马云虽然有控制权,但控制权中占比较大的是表决权。此类企业理顺控制权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收回表决权授权,取消一致行动人,调整控股合伙企业控制权结构即可以实现,所以此次控制权调整对马云和蚂蚁集团来说都影响甚微,马云退休后,蚂蚁集团控制权得以平稳过渡。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同样指出,蚂蚁集团这一系列调整是近年来国内龙头企业持续优化公司治理,在组织结构上顺势调整的一个缩影。一方面看,马云退出实控人与其近期辞任各类“头衔”的举动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另一方面看,股权架构调整后的公司经营将更加透明,且经营管理层的独立性有所增强。
回应:没有启动上市计划
对于蚂蚁集团此次调整,引发市场更为关注的点是,是否在为重启上市做准备?
自2020年11月上市前夕临门生变后,蚂蚁集团不管是业务层面还是人员层面就开启了一系列浩浩荡荡的调整动作,包括动刀“花借”进行品牌隔离、关闭互助平台“相互宝”、支付宝与网商银行进行切割、成立蚂蚁消费金融大举增资等。
另外蚂蚁集团人员也在逐渐从阿里脱钩,除此前宣布退休的部分成员外,来自蚂蚁集团管理层的相关成员中,包括井贤栋、倪行军、曾松柏、彭翼捷等也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强化了与股东阿里巴巴集团的隔离。
尤其是现任港交所**的金融圈“铁娘子”史美伦加持后,一度让业内解读为推动蚂蚁集团重启IPO的重要信号,有人甚至认为,史美伦出任蚂蚁集团独董,也意味着香港极有可能成为蚂蚁集团IPO的目的地之一。
不过,这些猜测都曾在2022年6月遭到证监会和蚂蚁集团的双双否认。当时,针对网络传言中国证监会成立工作组评估蚂蚁集团重启上市一事,证监会辟谣称,“没有进行这方面的评估和研究工作,但支持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与此同时,蚂蚁集团亦发布公告称,正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专注落实整改工作,没有启动IPO的计划。
时隔半年,蚂蚁集团重大调整再次引发业内对其重启上市的猜测。1月8日,对于这一问题,蚂蚁有关人士独家向北京商报记者给出了回应,仍是“目前蚂蚁仍专注于整改和业务升级,没有启动上市的计划”。
未启动上市计划或主要因为相应整改和规则限制。北京商报记者多方了解到,根据各大交易所相关上市规则,发行人申报时需满足实际控制人在对应年限内未发生变更的硬性条件(A股主板需要三年,A股科创板、创业板为两年,港股为一年)。
也就是说,若计算蚂蚁集团的上市时间表,最早也要在一年时间以后。
不过,上海久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许峰指出,“虽然实控人变更对上市会有重大影响,但是否可能通过一定渠道走特批值得关注,很多问题是可以通过解释来解决的,可以重点关注蚂蚁后续的解释以及监管如何批准的问题”。
整改:业内预测下步将申请金控
在业内看来,蚂蚁上市,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不过,一大必要条件就是完成整改。
“考虑国际形势和近期监管表态,除了国内市场外,也不完全排除蚂蚁集团海外上市的可能,不过,从时间点来看,今年上市尤其是近期重启上市确实不太可能。”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蚂蚁集团近期多个举动更应该是整改的一部分,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也是和国际接轨的体现,多投票权的公司结构实际上更加稳定,将有利于蚂蚁集团的长期发展。
在调整股东投票权前不久,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作为蚂蚁集团整改的重要环节,蚂蚁消费金融增资扩股方案历时一年尘埃落定。根据重庆银保监*官网近日发布的批复,同意蚂蚁消费金融将注册资本由80亿元人民币增加至185亿元人民币。同时该批复还表示,同意杭州金投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传化智联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入股蚂蚁消费金融。
除了蚂蚁层面的动作外,最新监管层面亦有新动态。根据新华社1月7日消息,人民银行**书记、银保监会**郭树清表示,14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经基本完成,少数遗留问题也正在抓紧解决。后续将实行常态化监管,鼓励平台企业合规经营,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另证监会层面也在不久前提出,要推动企业境外上市制度改革落地实施,加快平台企业境外上市“绿灯”案例落地。
在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看来,上市对于蚂蚁集团的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国际竞争力非常重要,重启上市还有赖于其整改的彻底完成和自身业务的稳定表现,以及市场的契机等。
结合目前整改来看,蚂蚁集团在金融与科技业务的梳理、金融业务持牌经营、公司治理、支付等业务回归本源等方面,都取得关键进展,“接下来的重要一步可能是申请成立金融控股公司”,于百程说道。
除了金控外,蚂蚁多个整改项中还有悬而未定的征信牌照。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自2021年11月央行宣布受理钱塘征信有限公司(筹)(以下简称“钱塘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后,至今已经1年有余,但未再有进一步进展。
“虽然14家平台整改进入尾声,但还需要一个扫尾的过程。蚂蚁集团整改也是,除了推进公司治理,后续金控、个人征信等牌照落定也仍需时间。”王蓬博指出。
苏筱芮认为,蚂蚁集团的整改仍在进行当中,待整改基本完成,再结合近期监管提及的涉及平台型企业的“绿灯”举措,预计届时有望重启上市。
“目前这一系列股权结构大调整,是蚂蚁集团真正走向股份制公司的一个核心步骤,推动海内外上市对蚂蚁集团来说有其必要性。”在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首席经济学家付立春看来,系列整改为蚂蚁集团后续上市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但上市仍需要一个过程,要符合各个市场的规则,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整体来看前景可期,蚂蚁集团以后能走的路将会更宽。
马云后撤,蚂蚁向前
蚂蚁长大,马云身退,留给市场的悬念正在一一揭晓。
观察蚂蚁集团后续业务发展,从过去一年公开动作来看,除了推进现有金融业务风险管理和合规整改外,探索数字技术与实体产业的融合,提升服务业数字化、数字科技和国际化业务份额,应是蚂蚁集团未来的发展重心。盘和林认为,后马云时代,蚂蚁集团及其支付宝工具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基础设施,蚂蚁集团将更好地平衡好盈利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当前支付宝等支付工具在中国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所以要避免少数人控制这些关系国计民生命脉的关键金融工具,未来蚂蚁集团不会单纯以盈利为目的。”但盘和林同样认为,未来蚂蚁集团也可能进行IPO上市,上市公司中很多企业都存在无实际控制人的情况,在他看来,无实际控制人的情况适合企业稳定运行,也能在企业内部形成相互制衡和相互监督,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而这些制衡对消费者、对公共利益来说也有好处。
不管何时上市,可以确定的是,后续,凡是金融则归金融,科技归科技,蚂蚁集团发布的ESG可持续发展报告同样梳理了这五大业务主线:数字支付开放平台、数字金融开放平台、服务业数字化经营开放平台、数字科技服务、国际跨境支付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蚂蚁集团的命运,于整个互联网行业而言,亦是最关键的监管风向标。
“总体来看,在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科技的赛道会很长,经过两年多的整改,业务健康度上升,平台经济受到政策支持,蚂蚁集团的未来也会逐渐明确。”于百程如是说道。
央企突然放弃入股“蚂蚁消金”!蚂蚁集团还能上市吗?
我来回答,第一,蚂蚱金服肯定能上市,蚂蚁的发展是会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国家在经济低谷时,更需要蚂蚁金服的消费模式。
第二,蚂蚁集团杠杆率过高是最大的雷,把杠杆率降下来,稳步前进是银行和蚂蚁集团共同的愿望。这是上市的基础,也一定能够解决。
第三,中国信达做为资产管理公司,不是最好的入住蚂蚁集团的企业。后面必定会有更合适的金融机构。例如浙江本地金融机构。。不便多说。
第四,蚂蚁集团做为互联网的领军企业,上市时间,上市规模,对整个证券市场影响很大,国家会很慎重。
现在的调整入主企业,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蚂蚁集团。并且不排除更大的入主企业的投资比例。关注我,私信我。。
蚂蚁金服2022年能上市吗官方?
不能上市。
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蚂蚁集团)起步于2004年成立的支付宝。2013年3月支付宝的母公司宣布将以其为主体筹建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小微金融成为蚂蚁金服的前身。2020年7月蚂蚁金服正式更名为蚂蚁集团。
蚂蚁集团以“让信用等于财富”为愿景,致力于打造开放的生态系统,通过“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助力金融机构和合作伙伴加速迈向“互联网+”,为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蚂蚁金服上市最新消息蚂蚁金服概念股有哪些
金融it概念股有:金证股份(600446)、恒生电子(600570)、新北洋(002376)、银之杰(300085)、东方财富(300059)。金融it概念股龙头股是:金证股份(600446)、恒生电子(600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