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近一年涨幅超50咋样算收益(科创50年内上涨近20%,如何看待当下的科创板?|焦点)
科创50年内上涨近20%,如何看待当下的科创板?|焦点
一个宏大故事的开端,往往会在一些不经意的地方,留下草蛇灰线的伏笔。
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上市,上交所科创板市场正式启幕。在大洋彼岸,美国时间的2019年7月22日,微软宣布向OpenAI投资10亿美元研发通用人工智能,ChatGPT的诞生由此开始。
当下,GPT-4的进步让世人惊讶,而在科创板上市的500余家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超200家,占比超4成,亦成为科创的绝对主力。
在技术爆发的背景下,今年以来科创板表现亮眼,科创50指数涨幅近20%,较沪深300指数的6%,大幅领先。连续上涨往往意味着波动加大,伴随市场回调与市场噪音,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当下科创板的位置,如何理解人工智能引领的TMT行情?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4.10
01
信创企业占比高
估值仍处较低区间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科创板上市企业已超过500家,在产业分布上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医*,高度契合了人工智能、国产替代、能源革命的时代方向。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04.10
从估值的角度看,即便经过一季度的上涨后,科创板的整体估值依然不算高,以科创50为例。其动态市盈率为38.96,自上市以来的历史分位为35.05%,处在上市以来的相对中低位。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04.10
如果我们放大到科创板的整体,其动态市盈率也仅为41.22,历史分位仅为33.14%,也属于历史相对低位。从市场底部估值来看,2022年4月26日科创板整体法下(剔除负值)PE-TTM为31倍,12月23日为35倍,接近创业板2012年底(29倍)、2018年底(28倍)两大市场底下估值水平。
数据来源:iFind,截至2023.04.10
02
7成公司营收增长
景气度提升
从盈利的视角看,从当前已披露业绩来看,剔除47家未盈利上市企业后,板块整体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增幅分别为30%、13%和14%。其中,科创板七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76家公司营业收入增幅超过50%,超四成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超八公司实现盈利,近五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79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50%,其中41家公司净利润翻番。
在未来的盈利预测方面,以科创50指数为例,浙商证券研报显示,从盈利增速来看,整体法下,根据截至2023年4月6日的Wind一致盈利预测,测算得科创板23年和24年分别为62%、40%,而科创50则分别为22%、27%,较其他板块盈利优势突显。
分行业来看,结合Wind一致盈利预测,整体法下,剔除公司数量小于5个的行业后,科创板各行业的23年和24年盈利增速多在30%以上。
03
机构资金关注
公募基金逐季加仓
优秀科创企业的成长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以公募基金为例,如果以季度为单位,从2021年-2022年,罗列8个季度的公募基金持仓比例,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加仓趋势。
2022年4季度公募基金配置比例为7.92%,3季度为7.05%,2季度为5.29%,1季度为5.06%,在2021年1季度,公募基金配置比例仅为2.76%。
数据来源:iFind
在海外资金方面,截至今年4月10日,陆股通科创板配置比例也升至2.41%,一年前这一比例仅为1.15%。
从政策面来看,数字经济是今年政策的重点,包括《“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数字**建设的指导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规划》等文件陆续发布。
此外,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也通过了包含“组建国家数据*”,“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内容的《***机构改革方案》。
嘉实基金大科技研究总监王贵重认为,从预期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有效带动投资提质增效。我国需要通过数字手段提升各行业生产效率、从单纯的依赖土地、资本发展向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转变。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成为共识,数字经济有望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3将是信创政策+订单双重确定性之下的加速放量之年。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因为科创板相对风险较大,我们需要识别前瞻性的产业或具备先发优势的公司,并关注市场数据和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我们可以选择优秀的基金公司来为我们服务,提供更专业、更及时、更切实的咨询和建议。
大家都在看
*基金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
怎样计算基金收益
1.收益=赎回时拿到的钱-投入本金。赎回时拿到的钱=份额*赎回时的净值-赎回费2.新基金的认购费:1.2%~2%不等。老基金的申购费:1.5%,新基金的申购普遍在2%~5%不等。以1.5%为例。净认、申购金额=认购金额/(1+认购费率)认、申购费用=净认购金额×认购费率认、申购份额=(认购金额-认购费用)/基金份额面值赎回费率是0.5%赎回费=份额*净值*0.5%最后你能拿回的钱=份额*净值-赎回费网银的打折也是在银行和基金公司签订合同后才有效,不是一直有的。赎回费不是所有的基金都是按时间递减的,如广发小盘,其赎回费一直是0.5%。目前通行的是:小于1年为0.5%大于1年小于2年为0.25%2年以上为01年以365天为基准。基金申购计算公式为:申购费用=申购金额×申购费率。申购份额=申购金额÷(1+申购费用)÷申请日基金单位净值。基金赎回计算公式为:赎回费=赎回份额×赎回当日基金单位净值×赎回费率。
重磅来了!最牛基金一季度收益逼近50%,顶流基金经理这样看后市
最牛大赚65%!这20多只基金今年回报超50%,怎么做到的?
中国基金报 安曼
昨晚,一篇名叫“溜溜”的基金经理写的《十年投资回顾,兼谈我为什么看4000点》刷爆基金圈。
基金君最新查询了今年牛市中基金的业绩,主投A股的基金今年平均已赚20%以上,尽管比创业板指数涨幅低了很多,但相比上证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涨幅很接近。
其中一批牛基把握住市场热点,并且保持较高股票仓位,截至3月12日,20多只公募基金已经大赚50%以上,其中最高涨幅约65%。
这只基金赚了65%
虽然创业板今天创下5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但是此前却是一路高歌猛进。截止到3月12日,上证综指上涨22.71%,深证综指上涨35.93%,创业板的涨幅最大,上涨41.81%。
以创业板41.81%的涨幅为参考,共有137只偏股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跑赢该涨幅,其中有25只涨幅超过50%。
银华基金和前海开源基金在其中表现非常抢眼。银华内需精选以64.87%的涨幅暂时领先。
这只基金是一只交易所上市产品,年初时最低价格只有1.075元,到了前几天最高暴涨到1.9元以上,价格阶段最高涨幅近80%,比净值涨幅还高。
银华内需精选基金经理刘辉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习惯的投资周期是1到3年,一般不参与短期交易,个股涨幅大小不是我投资决策中的关注点。今年的核心方向是‘农业大年,科技元年’,我们今年会坚持在农业、科技产业链中进行投资,当然也会在适当时机增配消费股作为基础配置。”
这只基金所重点投资的农业、科技板块都是春节以来轮番大涨的行业。
今天农业股大跌之后,该基金重仓的还有2只股票今年以来暴涨200%以上,另有一批赚了100%,或60%到82%的股票。
这些主动偏股基金也赚了50%以上
截止到3月12日,混合型基金的表现最为优异,共有16只基金涨幅超过50%。
(数据截止到3月12日)
国泰融安多策略、工银瑞信主题策略、金鹰主题优势,前海开源国家比较优势、前海开源恒远、工银瑞信中小盘成长这几只基金赚了55%到57%之间,业绩仅次于银华内需。
国泰融安多策略、金鹰主题优势、工银瑞信主题策略和工银瑞信中小盘成长都重仓了多只猪肉或农业股,这些核心重仓股今年以来少则暴涨100%,多则暴涨200%甚至300%左右,带动基金业绩领先。
在赚50%以上的基金中,前海开源旗下的6只基金进入榜单。
从2018年四季报来看,前海开源旗下的基金中前十大重仓股中以券商股为首。
而在在这一轮估值修复过程中,券商显然充当了“排头兵”。
除了重仓券商板块(非银金融),从2018年四季报来看,前海开源旗下基金加仓主要集中在非银金融、黄金、农业、电子、计算机、通信及国防军工这七大行业(申万一级行业分类)。
2018年10月18日,上证指数创当年内新低,收盘2486点,跌至2500点下方,据Wind数据,这7大行业自2018年10月19日至2019年3月12日平均涨幅超28%,四季度提前加仓的前海开源旗下基金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主动股票型基金中,今年以来也有一批产品业绩增长超过50%,包括了银华农业产业和前海开源再融资主题精选。
(数据截止3月12日)
银华农业产业股票基金重点投资于农业产业中具有长期稳定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从2018年四季度披露的报告中可以看出,该只基金同样重点布*了农林牧渔、食品饮料两个板块。截止3月12日,农林牧渔板块和食品饮料板块各上涨57.30%和24.76%。
前海开源再融资主题精选本主要持有符合再融资主题、成长性和估值匹配、业绩增长确定性高的个股。2018年10月,市场低迷,前海开源基金率先喊出“棋*明朗,全面加仓”,并在去年四季度顶住市场压力,成功实现左侧建仓。
IT和人工智能指数基金暴涨50%
指数型基金中,被动型基金的表现优于增强指数型基金,共有7只基金涨幅超过50%。其中,以中证500为基金标的的基金几乎包揽了指数基金涨幅前十名的榜单。
(数据截止3月12日)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A股市场的核心中盘指数和金融期货市场上仅有的中盘标的,中证500覆盖沪深两市500家成长蓝筹公司,成分股近半数为民营企业,占指数权重44%;主要覆盖医*生物、化工、计算机和电子等行业,多为新经济行业,行业分布齐全,覆盖面广,权重分散,成长属性突出。
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基金经理孙伟在南方基金的春季投资策略会上曾表示,开年以来,支持民企的政策空前多样和密集。随着多项利好民企发展的政策落地,中证500有望长期受益。在此背景下,复制效果上具有明显优势的ETF将会是投资者参与其中的较好选择。
展望2019年走势,孙伟认为,虽然受世界经济周期趋于下行等负面因素影响,2019年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但全面降准信号已出,并购重组政策逐渐放松,科创板推出在即,中小市值企业或将释放较大成长弹性,中证500或有望迎来春天。
附:《十年投资回顾,兼谈我为什么看4000点》
牛市来了,机构投资者的拜访也多了。最近总被问:“你的投资风格到底是怎么样的?”我想了想,我还真没啥风格。这也许是我营销中的一个硬伤吧。于是整理了一下自己投资历史中的风格变迁,不知不觉,写了3000多字,可见苦难有多深重。本文是我投资生涯的流水账,只对4000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直接拉到文末,不过未必是你想要的答案哦!
到今年三月十八日,我做基金经理就十一年了。
说起来,年头长也未必就算什么可炫耀的资本,就像《射雕》里黄蓉说的,“一把年纪活在了狗身上。”我并不是一个优秀的投资者,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笨拙而迟钝的。但是,如同大多数平凡的人一样,即使生活一再论证了自己**的本质,还不是一样要继续**地活下去。今天,我就叨叨自己过去十一年磕磕跘跘的投资经历吧。
2008年3月,我投资生涯的起点,正是一轮梦幻般牛市的终点。彼时市场已有不小的下跌,但超级牛市遗留下的投资风格依然大行其道,市场上基本是自下而上的选股模式,鲜有自上而下的宏观配置套路。
而此时入行的我,却被当时那几个在金融风暴中大赚特赚的宏观对冲基金吸引,立志要利用自己的经济学功底,学习自上而下的宏观配置模式,走出自己的风格。
所谓宏观配置,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经济周期、产业趋势与政策、货币流动性、经济政策等。这些东西在书上看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要知道,经济学是一个研究人的学科,而不同的人在信息深度、学术水平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你认为应当实施的经济政策,凭什么官员们就一定会实施?即便政策大方向确立了,不同部委会不会有不同的思路和行为模式?会不会相互掣肘?
所以做政策分析的宏观策略一贯被打脸。今年年初,某司策略在众人的嘲笑声中为自己去年的策略辩白了一句:“这让大家知道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在年初有怎样的憧憬,在年底又有怎样的失落。”这句话说得很漂亮,一下就把锅甩给了那些手握重权又不懂经济学的SB。
但是,这段话也充分说明了,首席策略师依然没有看清楚自己的地位。大券商的首席当然不是普通人,但终究不过是一根金融屌丝,打你还用挑日子吗?如同当年的我一样,忽略了学术知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巨大差异,不挨打才见鬼了。
我说到他并不是鄙视他,因为我曾经错得更多。我只是觉得,他和很多市场上拿着高薪的策略分析师一样,与现实世界还隔了很远。当然,有些人也可能永远都无法成熟,无法理解现实世界的运行方式。顺便说一句,这样的人还挺多。
2008年的我,刚开始因为看空而顺风顺水。到了4月底,市场临近3000点,饱受次贷危机肆虐的美国也早开始了政策放松,我分析了各种迹象后,觉得国内的政策也必须要转向了,否则会有经济失速的风险。恰巧,一位高官视察了市场后,发表了一句著名的喊话,市场应声暴涨。我更觉得自己颇有远见。没想到,仅仅过了三天,央行大幅提高存准1个点,证监会放行大盘股IPO。神仙打架,韭菜遭殃,市场再度暴跌,一路向2000点杀去。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经济瞬间失速,手忙脚乱中,四万亿大杀器祭出,并铸就了此后经济政策研究中的一个绕不开的前缘。
政策的对或错,其实已经没必要分辨了。反正我是输了。而我也终于认识到,把握政策其实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庙堂之上也未必真懂经济,理性人分析不如打听消息。所以在A股市场里,你一定要乖,要听爸爸的话,而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爸爸到底想怎么做、会怎么做。
被过于偏激的宏观配置打脸后,我的操作开始向指数化龟缩。从海外的经验来看,主动型基金并不会比指数基金表现得更好,那么我先向指数靠拢,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行业比较、龙头筛选、配置优化,也许是一种出路吧?
可是,这一次的转变的效果更糟。因为指数有代表大盘的沪深300指数,也有代表小盘的中证500指数,选择谁来做对标,差异可大了去了。
2009年,正是小盘股超越大盘股的起点,这一种风格差异延续了整整两年。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大放异彩,勾兑、抱团、锁仓、坐庄成了最好的投资模式。而不善于与人交往的我,守在价值股里,业绩一年不如一年。
苦闷之余,倔强的我并没有放弃节操去追逐高估值的小票,而是想从宏观配置转向重点行业配置。我觉得,宏观太复杂,微观太混乱,也许中观的行业角度能更好的实现专业研究与实际操作的结合。于是在2010年底,我看中了黄金。
2011年,我以极大的行业偏离度配置了黄金股。这一年,黄金如我所愿地从1300美元上涨到了1900美元。然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A股市场里的黄金股却始终没有跑出超额收益,全年跌幅和上证指数相差无几。但这一年由于小盘股暴跌,我终于尴尬地以下跌21%的业绩进入了行业排名前1/4。
这一并不算成功的经历给了我一个错误的指引,2012年底,当我试图要重新用重仓行业的策略来改变命运时,我选中了风雨飘摇中的白酒。
当时的白酒已经在塑化剂和反腐的双重打击下暴跌了一轮。而我却觉得那些优秀的产品,并不会因为个别劣质产品,或是某个特定群体一时的限制消费,而改变价值。更何况,这种运动式的消费限制终将过去,现在正是长期配置的好时机。
然而,就在我萌生退意的时候,2013年下半年,我司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因故离职。我不想在这个时候给领导再添麻烦,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坚持下去。但是,坚持做下去可以,难道还要走过去的老路吗?如果转型自下而上,不擅长勾兑的我又能做好吗?
绝地之中,我最终选择了行为金融学(看图就说看图,别美化自己!)的助力。渐渐的,我融合出一套结合了量化、技术分析、基本面筛选、分散组合的套路,建立了一种既有趋势,也有选股的混合型投资策略。2014年到2016年,我终于靠着这一策略连续三年进入了市场的前1/3。
就在我头脑发热,自以为终于掌握了从股市ATM里提款的密码之时,2017年再度给了我一盆冷水。这一年,累积多年的大小盘风格强劲反转。全年在指数上涨的同时,近八成的股票下跌。我的分散策略完全没法对冲风险,而看空大势又让我一次次错失追高大盘股的机会,最终只能黯然败落,也再次验证了:没有一种策略是永远适合这个市场的。
经历了这次惨烈的滑铁卢后,我问自己:“五年前我可以推翻自己的一切模式,重新建立新的方法,现在的我就不可以了吗?”于是在2018年,我再度转向宏观配置思路,这一次,与当年刚刚开始学习投资时,已过去了整整十年。
虽然方法没有什么太多改进,但十年历经的沧桑却让我成熟了不少。对于爸爸们想怎样、会怎样的哲学问题,似乎也更接近真实世界了些。这一年,我职业生涯中第三次大幅度集中配置于特定行业,这一次,看空大势的我选择了高防御的银行板块。上半年,这一选择严重落后于市场,但我依然在一片质疑中扛了下来。三季度,我的判断终于验证,银行股巨大的超额收益一下子扭转了的业绩。
2018年10月,市场跌破2500点。此时的我决定全面转向多头。我在各种质疑声中,把银行股全部换成了券商、医*、基建等几个板块(以上操作已在基金年报中披露),虽然医*股正巧赶上了医保集中采购的黑天鹅,为2018年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操作风格的转换已经全面展开。
猪年伊始,市场狂奔走牛,我也不断加速推进操作模式的转换,又重拾起趋势加选股的混合策略。但在两个月疯狂的抢钱行情后,我却在赚钱的喜悦中愈发焦虑不安。会不会有调整?到底什么时候减仓?改变策略的时机对吗?对坐过山车的恐惧在牛市初期支配着我的神经,忍不住就想要卖票跑路。为了避免犯错误,我决定多出去看看,少在公司里做交易。
前段时间在成都调研,抽空去了文殊院,正好看到一扇牌匾上写着:“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不生”,颇有些感触。执着于业绩与收益时,常被市场的情绪裹挟,怎么可能做出智慧的投资决策?跳脱于市场噪音的觉醒才是智慧的来源,而这种觉醒则是产生于不执着于胜负的自在之心啊!
投资十一年,愚钝如我,从来没有融入主流、享受高光的时刻。但是,我感谢过去笨拙的自己,孤独地走在自己的路上,没有与人合谋过,也没有做过昧着良心的事。做对做错其实有什么关系?只要能知足常乐、无愧于心,不就足够了吗?未来的日子里,我的投资模式可能还会有不断的演进,还是会没有固定的风格,但生生之中,依然希望自己能够不忘不生。
或许,乔布斯的那句话,于我而言,应该改成Staycontent,stayfoolish。
好了,最后来说说我为啥去年底就看4000点。这个嘛,是我多年和卖方小伙伴们打交道的心得:用嘴下注的人,说错了不用负责任,说对了可以吹一辈子,既然如此,干嘛不吹得大一点?
基金报读者都在看
猝不及防!机构刚杀入创业板一哥,就被埋:昨天涨停今跌停!更有创业板指暴跌4.5%
1年赚12亿却要分红25亿,大股东直接拿走20亿!监管关注函来了
加杠杆炒股凶猛!融资盘激增1663亿,最受宠是谁?券商称这三类A股100度"沸腾了"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好看”行不行!!!
买的基金涨幅了钱怎么算
卖出就可以看到了
基金收益如何计算?
1.收益一样,虽然一个份额多,一个份额少,但是如果同样涨1%,1元的基金是10.1元,2元的基金委2.02元,都是涨1%,如果都是10000元,涨1%就是都涨了100元。2.这个题也一样,都是涨2%,这种涨幅是百分比形式的,所以都是根据你的本金来算。不管你在什么价格买,涨2%赚的钱就是一样。
基金怎么算年化收益率?基金涨跌幅怎么算年化收益率 - 东方君基金网
我们一直在强调定投基金一定要给自己设置一个止盈线,但如何计算投资收益率呢?
其实,定投的投资收益率真正要计算,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不像一次性投资。比如说,我今年1月1号投资了10万块钱到一个理财产品上面,然后过了一年之后,我所收到的本利和为11万。这样我是可以很快算出今年的收益率为10%的。
但定投要计算收益率是不能这么算的,因为定投每一期的资金在一个固定时段内,参与投资的时长和期限是不一样的。同样以一年为例,如果是每个月扣款,你会发现你在第一个月扣款的那一笔资金会参与市场投资12个月,第二月扣款的资金参与市场投资11个月,以此类推,你在12月投资进去的资金只会参与一个月的投资。
因此,如果要精确的计算定投的精确收益率,我们会用到比较复杂的财务公式,比如说FV,中值,PV,限值,PMT,年金以及IRR内部收益等财务方面的函数公式。很多人对这些是不懂的,虽然有些人知道这些函数公式在Excel里面可以调用,但是如果为了做定投而去学习相关函数的使用和公式的编制技巧,很多人一定连定投都不愿做了。
这里就要说到投资纪律,为什么投资纪律要易于执行?因为如果要不断地花精力和时间去计算和确定数字,那这个投资纪律就没办法被执行到底。所以站在普通人的投资角度,真的没有必要去纠结定投精确的年化收益率,我们可以非常粗略地用一次性投资的方式来计算定投的大概回报。
举个例子,如果你定投12期,每月扣款一次,一年之后,你看看账户里的本利和跟你这一年投入的所有本金相比,到底盈利是百分之多少。如果这个值达到了你所设定的10%或者15%的年化收益率,就直接做赎回。
如果你投了一年没有到这个值,继续再投一年,或者坚持投到了第三年,而你设定的止盈率是10%的话,那么第二年底,请看下账户里面的本利和跟你这两年投入的本金相比,是不是有20%的收益,如果是,我们就可以简单地认为它到了你所设定的止盈线了。
如果是三年,只要看我的本利和是不是比三年总投入的本金多了30%的盈利,如果是的话,那我就假定它已经达到了所设定的年化10%的止盈线。以此类推。
这样,相信大家应该清楚如何去计算自己的收益率了。不要去纠结数据是否非常精准,重要的是,必须要有达到目标收益率就止盈的意识和全额赎回的动作,这样你的高点赎回和低位的补仓,才能真正让定投帮你转到丰厚的收益,这才是真正正确的定投操作方法。
年华收益率是平均收益率,是单利。比如银行存款,五年期的定期,年化利率5%,意思就是5✘5=25%的总收益。
复合年化收益率是复利计息,以年为单位的复利。比如一万元,以10%的复合年化收益率,第一年1000元的利息就会变成第二年的本金1.1万,俗称驴打滚……
最新长期业绩榜单来了,3年、5年、10年、15年:最牛基金全在这! - 知乎
在2021年极致的结构性行情中,基金投资难,基民赚钱也难。
不过,拉长投资期限,从更长期的视角来看,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仍以明显的超额收益,为投资者贡献了长期不俗的投资回报。
基金君从3年、5年、10年、15年等中长期盘点主动权益类基金的投资业绩,既看到了国投瑞银、农银汇理、汇丰晋信基金的3年接近5倍基,也看到五年期冯明远、赵诣、周蔚文等人的亮眼表现;既有交银施罗德基金的十年十倍基,也有华夏、富国、嘉实、博时等“老十家”公募,以及银华、兴证全球、景顺长城基金等旗下基金“领跑”近15年业绩排行榜。
公募基金以长期优异的投资回报,为市场交上了一份靓丽的“答卷”,穿越A股多轮的牛熊周期,最高创造了15年1553.21%的投资回报。
过去的三年,是基金大火的三年,从2019年初熊市底部反弹,到2021年收官,伴随着A股市场中科技、医*、消费、高端制造、周期、新能源等板块的轮番表现,大小盘市场的风格切换,公募基金整体仍然斩获不错的投资回报。
对比主流指数和基金的投资业绩,近三年中,上证综指涨幅46%,沪深300、中证500也分别有超过60%、70%的涨幅,涨幅最大的主流指数为创业板指,近三年涨幅高达165.7%。
与主流指数的亮眼表现相比,主动权益类基金的业绩毫不逊色。以持股仓位最高的主动股票型基金为例,该类基金一般持股仓位保持在8成以上,近三年282只(份额合并计算)主动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高达177%,超过了各类主流大盘指数的涨幅。
平均持股仓位在60%-90%的偏股型基金,平均也斩获159%的投资收益;另外,主动权益类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同期回报,也分别超过130%、120%,赚钱效应也战胜了多数的主流大盘指数。
从单只基金的业绩榜单看,近三年收益率最高的,是施成管理的国投瑞银进宝,三年投资业绩达到498.2%,三年接近翻五倍,摘得三年期主动权益类冠军基金。
另外,赵诣管理的农银汇理研究精选、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智造先锋,以及赵诣和邢军亮合作管理的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近三年投资回报都在450%以上,赚钱效应非常显著。
此外,王鹏管理的泰达宏利转型机遇、孙浩中的信诚中小盘等多只基金,也实现了3年4倍以上的回报。
从更长的投资期限来看,近五年A股市场,经历了2017年“漂亮50”行情,2018年的熊市,以及2019年-2020年的科技、消费、医*行情,再经过2021年的新能源、周期股行情,市场风格的频繁切换中,上证综指涨幅为17%,创业板指为主流指数中最高,达到69%。
而持股仓位最高的主动股票型基金,近五年的平均收益率高达139%,偏股混合基金为129%,主动权益类基金、混合型基金的同期平均回报也都超过100%,超额收益非常可观。
从近五年的投资榜单看,冯明远管理的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收益率高达427%,为近五年的冠军基金。赵诣的农银汇理工业4.0,同期回报也超过400%,赚钱效应颇为可观。
刘伟伟和周蔚文合作管理的中欧明睿新常态,近五年回报为362%,陆彬管理的汇丰晋信智造先锋、唐晓斌和杨冬掌舵的广发多因子等多只基金,也都实现了5年翻三倍,获取了优秀的超额收益。
从十年期的长期维度看,基金的赚钱效应更为明显。
十年前的2012年1月1日,沪指点位还是2148点,十年间沪指上涨了1500点,涨幅为65.49%,但最牛的公募基金已经在漫长的十年时光里,积累了大量的收益,并诞生了十年十倍的基金。
数据显示,最近的十年间,刘鹏管理的交银先进制造大赚1056.44%,是近十年唯一的10倍基金。
郑巍山管理的银河创新成长、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等多只基金,也获得了10年8倍以上的涨幅,包含交银施罗德基金的杨金金、上投摩根基金的杜猛、易方达基金陈皓、景顺长城刘彦春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都跻身近十年前30强榜单,展现了较强的长期回报能力。
如果从更长期的视角看,在过往的15年中,2007年1月1日,沪指点位仅有2700点,至今涨幅也只有36%。然而,从2007年至今,历经过2007-2008年、2015年两轮牛熊大转换,在股市的大幅震荡中,部分绩优基金仍然穿越牛熊周期,斩获了不错的长期回报。
数据显示,陈伟彦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以1553.21%的回报,位居近15年公募主动权益类基金冠军,年化回报达到20.55%。张啸伟的富国天合稳健优选,焦巍的银华富裕主题,都实现了15年10倍的业绩增长。
此外,童兰、董理、谢治宇共同管理的兴全趋势投资,归凯管理的嘉实增长,刘彦春管理的景顺长城鼎益,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等,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知名产品,都进入近15年的赚钱榜单,基金的长期赚钱效应非常显著。
针对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长期亮眼表现,北京一位权益基金经理表示,公募基金在漫长的投资期限中,用较好的长期投资业绩证明了专业投资的价值。在他看来,公募基金在投研上有三大优势,一是公募基金有专业化的投研团队,以深度研究发掘和创造投资价值;二是公募投资有组合管理、风险控制和合规要求,由于较好的风控能力,比普通投资者更能在高波动的市场持续生存下去;三是基金管理透明,运作规范,叠加独立托管制度和严格的监管要求,都有利于保护持有人的根本利益。
“不过,‘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也是行业发展的痛点。”该基金经理表示,由于普通投资者不恰当的择时,容易在市场相对高点买入,相对低点卖出,很难获得基金长周期运作带来的长期回报。而随着近年来持有期基金等产品形式、基金投顾等服务,以及市场不断宣传长期投资的理念,未来公募基金会提供更多低回撤、投资者体验良好的产品,力争“所见即所得”,帮助投资者获得更好的长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