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田和史丹利哪家的肥料好(【年中盘点】2016年上半年十大关键词)
【年中盘点】2016年上半年十大关键词
半年一晃而过,仿佛才刚开始,就走过了一半时间。
有人说今年上半年沉闷,也无风雨也无晴;有人说今年上半年寒冬一直持续,冰雨一直在脸上胡乱地拍。
无论是春天迟迟不来,还是悲观情绪高涨,市场上见惯的都是一张张焦灼的脸。其实“遇冷”这个词已经持续讲了好几年,微利也已经成了新常态,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如何生存?除了下跌,其实市场上也有不少逆势上扬的范本。
或许做企业从来没有高枕无忧的时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正是企业变革与创新的动力所在。有时候,倒下去并不一定是做错了什么,而是没有赶上时代的节拍。但是做得更好,绝对不仅仅是因为赶上了节拍,还因为不屈的精神,坚韧的毅力,以及UP的力量。
我们整理了市场的热词,用焦灼、价格战、涉足农产品、跨界、海外并购、保卫基地市场(增量)、液肥、电商、农村金融服务、机械化服务构成了上半年的关键所在。
今年的市场和往年不同,除了整体经济的压力之外,行业竞争加剧,粮价下跌,农产品价格下跌,让整个行业笼罩在焦灼(胶着)的氛围当中。
就农户而言,种植不赚钱,就选择不种植或者不再投入。受去年玉米狂跌的影响,致使今年5月本该启动的夏玉米市场迟迟未动,很多农户表示到种植的时候再说,也许就不施肥了或者买点单质肥。除了大田,果蔬市场也不乐观,今年苹果、香蕉价格走低,很多农户选择不施肥或者少施肥,甚至砍掉作物的也有。5月,山东烟台砍了10万亩的苹果园的消息喧嚣尘上,了解之后发现事情的真相是,当地果农趁着行情不好的时候换换品种。但是市场风声鹤唳,悲观情绪可见一斑。
对于经销商而言,今年也不很好过,除了同一市场竞争者增多(由于品牌增多,所以代理商变得更多),自身销量减少之外,农民投入减少,肥料价格的下跌(提前备货占资金、占仓库不说,价格还贵)等因素也使他们显得谨慎起来。时至5月,仍有半数经销商没有备货。经销商向记者表示,目前并没有什么好的方式启动市场,到季节再备货。由于企业基地都接近目标市场,所以发货速度快,基本能做到朝发夕至,甚至更快。经销商普遍认为,需肥季节再备货也不会迟。至于届时企业供货不足可能会影响销量的事儿,经销商均认为不可能。也有经销商表示,即便真的供货不足,影响就影响了吧,也比货囤在仓库里好。甚至有经销商在有厂家政策支持其做促销的情况下,选择了拒绝:不要了,并没有什么用。
反应到企业这里,就是上半年会议减少,市场搅动少了。本来提前计划的很多作物的会议,诸如聚焦苹果、香蕉、夏玉米等作物的会议纷纷取消。实属无奈之举,企业方愿意搅动市场,但是农户明显对投入不再感兴趣。很多企业今年都选择了抛弃营销,很多人说,营销已经没有出路了,只做技术。但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真的就好吗?现在哪里还有那么多划时代意义的技术供你挑选、使用?一个老师的种植方法真的放置全国而皆准吗?技术能改变目前市场的焦灼状态吗?
其实无论企业大小,都比较艰难。上市企业要求好看的数字,目前一季度报有喜有忧,有增长有下滑。小企业可能更难过,开工率普遍不高。在保利润和保增长之间撕扯,在多渠道、多品牌和大单品之间博弈,在让农民少投入和多产出之间胶着,这就是目前的写照。
焦灼的是情绪,胶着的是状态。至于后市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其实对今年突如其来的价格战,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料到,因为价格战仿佛只在经销商层面上。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不会让自己的价格乱掉。但是自己革自己的命的时候收获的有可能是竞品的命。
当然价格战也不是谁都能玩的。如果不是行业巨头,发动价格战也没人应战,也不会改变行业的价格体系。
但今年的这场价格战偏偏很多企业都应战了,让人不明觉厉。今年行情不好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企业开始降价,或者推出低价产品。或许是大家都觉得,在某些产品上,还是可以争一争的?用某个产品来带动其他产品的销量?
打价格战的意义已经不用说,现在需要的,就是拿什么样的产品来打价格战?拿一个市场上的优质产品,即,别的企业都做得很好而这个单品在本企业做得不好的。做让利,做惊爆价,做众筹等。
3月,拜耳草铵膦大幅降价引发市场跟风的消息出来。其实这个并不是行业价格战的开始。肥料行业氮肥价格是一降再降,今年氮肥出厂价是近十年的最低点。而复合肥企业各有各的招式和路数。
金正大用和美国合作的富朗生物能尿素来收割尿素市场份额。做尿素不是没有利润吗?好,我来给你利润,投入做尿素的本来赚复合肥的利润。尿素不是利用率低吗?我添加了很多有益元素促进吸收。怎么样?你看了这么有竞争力度的产品还会去卖传统尿素么?
新都化工今年用低价席卷了市场。在农村的电线杆上,张贴的都是惊爆价的不干胶:15-15-15硫酸钾复合肥惊爆价100元/50公斤,26-6-8玉米专用肥惊爆价60元/40公斤。如何?产品货真、价实,你想找点发力去撼动,或者跟进却力不从心,竞品的经销商只有去堵工商*的大门一条路可走了。
今年部分低端的复合肥重新焕发生命力。譬如今年逆袭氯化铵产品,春节之后,氮磷钾复合肥行情疲软,唯独氯化铵凭借其价格优势独树一帜,一路沸腾,而且行情持续了近2个月的时间。
……
当然这也有很多经销商说,我们要坚持,撑过今年就好了。其实有一个人说得很有道理,今年我们觉得很难,但是想想去年的时候我们觉得难不难?前年的时候又是怎样?
可能每年都觉得比较难,但是还是每年还是这样度过,微利时代已然成为行业主旋律,所以现在的无论是价格战也好,或者是市场规律也好,大家所图的无非就是一个市场份额。无非就是一个增量空间罢了。
增量,是每一个企业的要求。
今年市场变得不平静,却也相对平静。因为企业在市场上的搅动开始变少。农民投入积极性不高,反应到市场自然就是产品卖不出去,各种八仙过海的促销技能都不再神通。
很多企业换经销商的消息也短期内爆发。其实这些都不是偶然的,因为企业要下沉,要深耕,要增量必须小区域代理,甚至做直销。当经销商阻碍了这个势头,自然会被企业看作是挡路石(这个事儿暂不多提,回头单说)。
很多企业都选择做基地市场的增量。但是如何做增量?
近些年,企业跑马圈地,或自建,或收购,各大企业几乎都完成了基地的布*。接近消费市场,缩短消费半径,是大多数企业的做法。
那么,在今年这种情况如何要增量?其他市场微增,基地市场放量就成了企业们的选择。在基地市场半径150公里范围市场深耕,是大多数企业的做法。
很多企业今年发出的口号是,保卫河南,保卫湖北,保卫基地市场份额,就保住了增量。因为在其他企业的优势市场,或者竞品的基地市场,除非对方出昏招,才可能挤压掉他的销量成就你的增量。当然,今年还真有企业捡漏了,某大型企业在某地的销量骤然下滑,使好几个大企业提前完成了今年在该市场的市场增量。这些企业提及此事都“掩口胡卢而笑”,心中暗自警惕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刚才说河南是很多企业的优势市场,虽然市场仍然竞争不充分,但是占20万吨市场的份额的品牌和企业还是不少的。甚至算企业份额的话,有些企业能占到河南总需肥量的十分之一强。
为了增量,为了保卫基地市场,有的企业继续搅动市场,有的企业做深度分销,有的企业直供农户,当然所有的方法可能都是一种手段而已。保你的增量的同时,减了谁的销量?很多企业一厢情愿地认为,减的是小品牌的量。
如果在供应链上无法改变目前的颓势的话,那么能否从改变经销商的转型上做文章呢!因为目前种种促销也好,政策也好,都是从减少投入来做的。其实人们更关心的应该不是减少投入,而是增加收入。如果从农民增收方面入手,能不能倒逼企业的决策?甚至增加企业的增量?
农产品总是让人既爱又恨,减量、多收了三五斗并不一定是最终收获的晴雨表。
三月,大葱暴涨的喜悦和苹果滞销的消息齐飞。烟台苹果滞销!陕西苹果滞销!**苹果滞销!“帮帮果农”的帖子不时浮现在各大论坛。与传统国产大众水果滞销相对应的,是进口水果的销售火爆。“能吃掉八成智利车厘子,吃不动国产一成苹果吗?”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
更多人评述时说,不是不愿意吃国产水果,有价廉质优的国产产品,谁出高价买进口?国产的水果产量高,但是口感极差,例如车厘子的近亲——大樱桃,很多地方的大樱桃吃起来没有味道,或者味道寡淡,重量不重质,也没有品牌意识。
那么,如何让农产品做到质优,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如何发现好的农产品?如何让优质农产品卖出高价?这个是横亘在果农和市场之间的天堑。
其实优质农产品价格能走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河北廊坊,廊坊绿园农业开发公司带领当地农户种植的“石优20”优质小麦,连接面粉龙头企业和农户搞标准种植。据面粉企业介绍,此产品堪比国外进口的小麦,所以很爽快地给了较国内市场价贵两毛的收购价,而廊坊绿园也给农民解决了卖难以及增收问题。解决了产品的销路,解决了农民的增收问题,农资投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企业层面做农产品的也很多:农商1号预计从今年三季度全面启动特色农产品方案,准备一县一品,搜罗、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并创立品牌,提升农产品的收益,目前处在企业发掘农产品阶段;深圳芭田今年开始深耕种植匠,挖掘种得好卖得好的种植匠,准备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示范生产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专注于土壤修复、土壤肥力提升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生态有机农业全程解决方案服务商,北京嘉博文和**合作成立“5+1”服务中心,为有机农业护航;成都新朝阳从去年开始新成立了中欧鲜农,致力于果品蔬菜健康植保和营销服务管理……
现实远远不止上述企业在涉足农产品,而是知道了如何才能解决农民的投入问题,从收入着手,远远胜于从投入做文章。
而上述企业基本上都参与从提供配方肥料到农产品的接洽的整个链条,当时探索的过程会遇到很多的琐碎的事情,但是只要是路对了就不怕远,不是吗?
更适合的方式,我认为是企业联合经销商的方式做农产品,做品牌。
像经销商层面,可能更容易深耕一个地区,把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发掘出来,劣势是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和实力去做更多的市场;而对于企业而言,做大平台,大联合,是他们的优势。精耕细作实非其特长,但是企业能把经销商的理念跨区域,复制到全国,给更多人带来福利。
关于跨界,我们已经讲了很多,行业的边界变得模糊。跨界本身也是融合的意思。
一般的跨界大致因为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可能是渠道相似或者相同,比如农*企业跨界做肥料,做特肥;第二,可能是一方可以是另一方的原料,氮肥企业跨界做尿素。这些企业都过得还挺滋润。
所以,逆着这个规律走的就比较艰难,譬如肥料企业跨界做农*(除了收购现有的企业,完成跨界,别无他法),复合肥企业跨界做氮肥,目前业界比较缺乏这样的案例。当然,也可能因为,有钱,任性(很多煤老板或者其他行业的资本高调进入农业领域)。
跨界将带来整合和重塑。
但一个行业黯淡太久,变革不在内部孕育,便会从外部破*。今年金正大的跨界令市场一震。金正大一直专注于新型肥料的开发,因而此次进入传统氮肥领域,就格外引人关注。
就尿素行业而言,传统的尿素已经没有想象力,一降再降,也没有了利润空间。而增效尿素(不少氮肥企业在做),液体肥(鲁西和晋开较多)是目前的增长点。而富朗生物能尿素却将利润和卖点结合起来,给经销商新的想象力。此产品不一定是要碾压谁,但是一定会给行业带来整合和重塑。
“嘀嘀打车没有一辆车,却是全世界最大的出租车公司;美国最大的酒店,没有一间自己的客房。金正大不是氮肥企业,但金正大的技术、资金、渠道和品牌优势,显然有助于把新型氮肥产品更快地普及开来,对化肥零增长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这样评价。
其实目前的境况,任何企业要发展,单纯的做某一项是很难有大幅度提升的,可能要整合一些关联行业,做成一个集成的、链条的服务。
另外,芭田和大疆合作无人机,哈哈农庄涉足家电,史丹利开启种植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等都算是跨界的举措。只是跨界的未来如何,我们还需要观望。
若说上述的还算是边界模糊的行业,那么,司尔特的跨度就更大了。为了企业的转型升级,跨出了肥料圈甚至农业圈,直接涉足医疗健康领域。
有人对隔行取利并不看好,认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不能哪个过热就做哪个?心要定,脚在动,才能画好圆。若心不定,脚在动也是枉然。就像以前房地产热就转做房地产,土地流转热就去流转土地,这样只是白忙活。
也有人认为,未来社会,商业的界限将变的越来越模糊直到消失,而用户的粘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谁知道农资的经营业态又会怎样?谁给你提供产品,又靠什么赚钱?
国际化的步伐在加快,中国企业的并购加速。
有些企业仍在谈出口受限,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表示,不要把中国当成世界工厂,有能力的企业应该走出去,在国外建厂。
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企业正在努力通过海外并购来实现自身不断壮大的梦想。曾经以世界代工厂为标签的中国企业,正在全球签支票,买下很多大型企业。据分析,中国企业最喜欢的并购地第一是欧洲,第二是北美,第三是亚洲。
至2016年4月,中国企业已经发起的境外收购交易额已经超出2015年全年。有外媒戏言,五星红旗正在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金主已经开启了全球买买买模式。
其中,中国化工以430亿收购瑞士种子与化工集团先正达,为迄今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在主力军国企的带领下,民企也在迅速崛起。
福华集团战略入股澳大利亚农化巨头Nufarm,原本业绩差强人意的公司,因中国私营企业福华集团买入持股的消息而在市场引起*动。
2月份金正大出资610万欧元收购荷兰缓控释肥企业EKOMPANY的资产(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商标、专利、存货等)。
4月5日市场传来消息,来自湖北的新洋丰肥业做出战略投资,购入新州一综合性农场kenorwal公司,为引入化肥产品及在澳农业领域深耕进行铺垫。据acbnews《澳华财经在线》报道,打开利润丰厚、前景广阔的澳洲高端化肥市场是新洋丰赴澳的重要目标。
4月7日,金正大集团发布公告,以不超过1.16亿欧元(约8.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CompoAcquiCoS.à.r.l.(卢森堡康朴公司)旗下康朴公司园艺业务100%股份。
不止上述企业,像史丹利、云天化、心连心、鲁西化工等企业都和国外合作频仍,或者合作,或者在国外建办事处或者公司。另外,业内各企业海外学习,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速。
国际视野,国际化,与国际接轨,仿佛是遥远且高不可攀的事。却已经成为了现实。曾经有个企业高管说,未来中国肥料行业一定会有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和企业,这个企业一定会复合肥企业中产生。
海外并购,“买买买”的金主范儿固然引人注目,但是仍然存在问题:法律风险和运营风险。各国对外人、外资并购的审查,包括实施反垄断主权投资的安全审核等都可能成为障碍;看似纸面便宜的海外资产背后,是容易被忽略的各种征管成本,跨境合作成本,企业运营是否顺畅等问题。
也有人认为,需要关注和学习的是,未来在这些并购案例中,不同的文化、管理理念是否能做到良性的叠加。
负责金正大海外市场运作的金正大执行副总裁翟际栋也指出,很多企业都在讲走出去,但在他看来,许多企业并没有做好大规模走出去的准备,去哪个地方至少要懂得当地的文化。而沟通,互信,双赢,协同,共同愿景,是企业国际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还记得去年的风口吗?
农资电商,半年却经历了从喧嚣到寂寞的路径。
经历了去年梦幻般的入市之后,今年的农资电商从目前来看确实比较沉寂,入网之后的众企业发现,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丰满,困难更是一个连着一个。所以,或者放慢了脚步,或者干脆停滞。当被问及今年的情况时,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左顾而言他。
一季度末,以外资企业先正达、杜邦、拜耳为首的农*厂家,纷纷发表声明,公开抵制电商,接着,有部分国内厂家也开始跟风抵制!
于是,评论也炸开了锅,说固步自封者有之,说螳臂当车者有之。
对他们的举措,记者表示理解,因为他们的确并没有授权网络平台销售其产品,这样引起的质量、渠道、价格等问题却要他们买单。其实,在农资几大平台上,做平台的大多是直接和厂家联系,不会干这种拿别的企业的产品做炮灰的事儿的。所以,公开售卖这几家产品的几乎没有,存在的应该是经销商放到他自己的平台上去的。
表现在经销商层面,好像对电商真的没有了去年那么多的热忱。有一个加入农*最火热平台的大商讲述他现在的状态,用了四个字“骑虎难下”来形容。该经销商称,自己火爆的销售是建立在透支年度销量的基础上,本想着电商会减其他品牌的量,增加自己的销售额,结果减的只是自己传统渠道的销量,并且,所谓的电商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只是在将传统销售搬到网上下单而已。
肥料行业做电商的,目前能被继续提及的,也不过农商1号和哈哈农庄,这唯二的平台。
为什么今年农资电商陷入如此境地?是去年的一哄而上的热闹之后被现实的冷水浇透了?还是在冷静思考潜心研究过热之后的路径?我们不得而知。
很多企业都说,是到了冷静下来的时候了,否则行业不足以健康发展,企业不足以脱颖而出。各企业都使出浑身解数,要做到不同。
在和农商1号以及哈哈农庄的负责人聊过之后,发现两者有相同更有不同。
相同的是,他们都是肥料行业大佬级别的电商;他们都经过长时间的“闭关”,以及对电商的再思索。
不同的是:哈哈农庄用惊爆价、哈哈理财引爆热点,要步入2.0时代的农商1号准备从为农民解决资金和卖难入手;哈哈农庄做理财、农村电商、哈哈游戏,农商1号做农资、优质农产品、农业贷款以及保险。
因为思索,因为他们,整个商业链条也因此焕发新生。
或许他们都还有不完美,仍有有待修正的地方,或许未来他们已经不是现在展现的这个模样。又或许,未来他们的这种模式都将成为新商业形态的典范。
但无论如何,他们的举措,都将是行业进步的动力。他们覆盖的客户,将成为农村消费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无论企业还是经销商还是农民,当你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资金都是一个很大的瓶颈。
所以农村金融服务,这个项目还是被很多企业都看好的。如何做?今年业内有几个目前在做的模式——哈哈理财、农商1号农业贷款+保险服务、廊坊绿园的金融服务,这些模式未必成熟,也未必适合每一个企业,仅供大家参考。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了稳固的产品与市场基础,那么如何规模化地利用企业资本来进军金融领域则是每一个大企业安全发展的必经途径。
“网购+理财”的运作模式,是哈哈理财的入市模式。4个月破5亿的业绩,足以笑傲江湖。农民只要在平台上理财即送购肥奖励,同时哈哈财神的金融理财业务,打破了农村长期依赖银行存款的*面,让广大农民享受到高收益(年化利率高达6.8%~10%)、低门槛(百元即可起投)的便利理财,同时多种理财红包天天送等。
农商1号为再生产护航,出台“农业贷款+保险”服务。为了更好地为农户提供价值,鉴于种植大户贷款困难和保险缺失的问题,农商1号和股东单位联合为大户推出农业贷款+保险服务。农业贷款(贷款利率较市面稍低),给农民提供扩大再生产的支持和保障;农业保险,让农民免受天灾的损失。
企业和经销商,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渠道和抵押物,贷款相对容易。而农民和零售商其实就比较苦了,农户若没有收成就难有收入,唯一的渠道就是生产资料赊欠,零售商就成了被赊欠方,且每年不清零,给零售商经销商带来极大困扰。如何解决这样的困境?
廊坊绿园农资有限公司和金融部门合作,衔接面粉商(参花面粉)、合作社(绿园下辖的正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零售商、农户,完成一个金融链条,能够解决赊欠以及实现每年的欠款清零问题。廊坊绿园和面粉龙头参花合作种植、收购优质小麦,服务几乎涵盖全县的所有农户。农户没有资金种植、购买生产资料,就可以向合作社申请贷款,终端零售商给农户担保(有推荐权),绿园再给零售商做担保,这样合作社就可以贷款给农民。等到小麦收购之后,欠款全折完,实现清零。合作社拿到面粉厂的钱,扣息后给绿园,绿园(扣除服务农户的托管费用)再给零售商(扣除生产资料价格),然后再给农户,各个环节留下自己该留的钱。
廊坊绿园和农商1号都是给农户提供“农业贷款+保险”的业务,均只提供扩大再生产以及购买生产资料的贷款,并且给农户办理农业保险。切实解决农民的问题,廊坊绿园因为对农户几乎是一站式服务,从种子到收购的一整套链条,所以这个链条才能比较顺畅的循环。未来农商1号或许也是如此,但是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缺乏标的物,也没有铁杆经销商的评估与担保,再没有高质量高价格的农产品在握,这样的贷款可能也是有风险的。
哈哈农庄从理财入手,解决理财收益低的问题。出发点没问题,信任度应该也没问题,需要警惕是P2P的投资风险。
从去年开始水溶肥、液体肥就开始成为最闪亮的产品之星。
虽然水溶肥的范畴大,但是水溶肥和液体肥还是有部分交叉。
水溶肥的范畴大,广义的概念,按施肥方式算,能用于灌溉施肥的,能水肥一体化的都是水溶肥。液体肥相对窄一点。目前做水溶肥和液体肥较好的几个企业:金正大、芭田的水溶肥,鲁西、晋开的液体肥,水溶肥、液体肥方面国外的品牌进入的也不少,除了SQM、ICL,还有很多国外品牌,虽然量不一定很大,但是都呈上升势态。或许,液体肥的春天快要到了。
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同样看到了液体肥的勃勃生机。添加了黄腐酸、氨基酸、腐植酸等植物源有机小分子物质,以及螯合态微量元素的液体肥料的产品,在记者看来,所谓全营养,早已不是氮磷钾相掺混的小三元,而是在无机质的基础上,融合有机质、微生物组成的大三元。根力多和其他产品的差异性就在这里,和微生物结合。
氮肥企业也在找突破口,尽管目前氮肥企业很多转做液体肥的,但是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仍觉得隐忧仍在:中国的液体肥发展太慢了,国外液体肥比重较高,中国需要推进液体肥的发展。目前氮肥企业在十字路口,只做产品,不转做服务商,不转做市场,不延长产业链,就注定只是个卖原料的。
高力认为,未来的液体肥不一定只用于滴灌、喷灌,还可以用于机械化。液体肥可塑性很强,可以解决一次性施肥问题,相比而言固体肥就没这个优势。
比如机插秧,插秧的过程就可以直接施肥——将液肥直接注射在秧苗的根部。添加植物所需的一切大量元素以及中微量元素,腐殖酸等等。耕种方式影响产品的未来走向,未来,一定是机械在前头,农资在后头,省工、简单的,容易实现机械化的产品,就是未来的方向。正确的施肥方式,加上肥料本身的效率,肥料利用率至少翻一倍。
关于水肥一体化,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比较重视。今年,滴灌设备在中国更是有了实质的战略——耐特菲姆吹响中国市场大发展“冲锋号”,在宁夏建厂。耐特菲姆亚太区总裁StephanTitze表示,宁夏建厂是战略一步。有本土的生产线,用更快的供给链响应来缩短供货周期是他们的选择。
对于未来水肥一体化下一步的工作,全国农技服务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杜森指出:配套产品的研发,灌溉耐堵的性能要提高,水分的监测要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模式上要进一步的完善;强化示范培训,加强培训展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让农民掌握这个技术,真正让农民用好这才达到目的;要优化推广机制,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方面,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来是想将农机服务化+金融服务合起来写一个“一站式服务”的关键词,但是国内目前缺乏这样的案例。
不像发达国家,有美国CPS(全称CropProductionServices)和澳大利亚Landmark这样的公司。发达农业国家的农业一站式服务大体上可划分为两类模式:一种是“产品+农田管理+机械化”,一种是金融服务模式。在前者,网点会帮助农民从厂商那里团购种子、化肥、农*等农资,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仓储、农作物保险代理、运输和销售等种种服务。不仅如此,农民们每年都能从这些网点租借到最新、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省去了购买和保养等大额支出。
我国目前提供产品+农田管理+机械化的多(相当于土地托管),或者只提供机械化的也不少。有的农民没有能力去购买、保养农机,而经销商那里却可以购买,再让农民使用。
其实农机服务也推进了科学种植的进程:从最开始的种肥同播技术到目前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从半自动到全自动高功效农机。
北京新禾丰成立了农机事业部,新禾丰农业机械的启动会将会把农资、农业技术服务与农业机械紧密结合,为发展中国的绿色农业提供专业服务。
伴随着中国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这些年靠农机服务赚到钱的农户的确不在少数。但是让很多农机大户困惑的是,似乎这些年陷入了“投资设备—赚钱—投资设备”的怪圈里。
所以谁来服务,如何服务,这个是个难点。
很多经销商或者企业目前也不自己购买大的农业机械了,直接整合目前的社会资源,给拥有农机的人一定的报酬,甚至组织跨区域(在县域服务更多,或者市内服务)。
今年还有一个无人机(飞防)当然也是今年的一个热点,虽然看起来跟肥料目前关系不大,但是也有肥料企业参与其中,更多经销商去做这些服务。深圳芭田和大疆合作开发无人机,目前产品已经出来,已经到了实验的阶段。据说还有一些上市企业跟进。
上市企业的判断一般是比较精准的,应该能代表一种风向。除却去年的电商,大概没有可以和无人机的热度媲美了。服务费从30元到十元,甚至七八元不等的价格,也让大家看到了,飞防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一个决心和变化。田园的董事长李卫国甚至表示他在组建跨区域的打*队。解决在“环节缩减,功能集成”的变化下,中国农资领域缺乏专业化、社会化、全程化、跨域化的农事服务组织。
在农业规模化的今天,劳动力短缺成本又高昂的今天,需要高功效的农业机械、器械,所以在目前无论农机也好,飞机也好,可能配套设备都并不成熟,还需要很大的提升空间。
(农资与市场杂志)
芭田复合肥对标哪个品牌
史丹利。哪世芭田复合肥的效果是极好的,对标史丹利品牌。复合肥料是指含有两种李激肢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铅拍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花卉栽培的肥料有哪些(花卉栽培的肥料有哪些品牌)-鲜花百科-久久花店
挪威的norskhydro、西班牙incro、espindsea、法国的AZF、KT、美国的avy/TVA等,这些公司都是国际知名大型肥料公司,主产复合肥类,属于大肥;国内大肥企业,例如,中阿化肥有限公司(品牌撒可富)、江西贵溪、云南云天化集团公司、南京南化磷集团、金昌化工公司、广西鹿寨、山东红日(艳阳天)、辽宁西洋、湖北洋丰、湖北黄麦岭、深圳芭田、安徽六国、山西天脊、山东绿源、鲁北、鲁西等等,都是国内大型磷肥复合肥企业。氮肥企业就更多了,几乎每个省市都建有氮肥厂,现在大型的象海南富岛、湖北宜化、枝江、湖南洞庭等,太多了,他们主产尿素;生物肥料没有全国品牌,各地有一些地区性产品;微肥国内用的比较杂,有喷施的和撒施的不同,国内微肥企业生产的一般以撒施为主,进口的产品几乎都是喷施的,节省运费,象美国硼肥、土耳其硼肥等。
楼上的太不专业了吧,鲁北,宏福这些品牌都有,你让红四方,芭田情何以堪,复合肥这边一般来说大厂家的产品质量好很多,所以一般都是购买大厂家的,金正大,史丹利,芭田,红四方,新洋丰,宜化,心连心,鲁西,鄂中,这些都是年销售量也很高的品牌,红四方,鲁西是国企厂家,一般复合肥行业都是按年销量排名,有的说销量不代表产品但是销量代表的是市场占有率,企业才能发展。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作物要想有个好收成,施肥是不可缺少的,说到化肥,当下大家最关心是中国十大复合肥品牌是哪些?
对于撒可富复合肥、红日阿康复合肥、鲁西复合肥、史丹利复合肥等等这些品牌的厂家早已在大家心目中定位了,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国内复合肥十大品牌(排名不分前后)。
1、阿波罗复合肥
江苏阿波罗复合肥有限公司拥有员工1000余名,中高级技术人员80名,总资产5亿多元,占地400余亩。产能规模突破100万吨,产品已形成双高塔、氨化两大生产工艺,涵盖了尿基,硫基,氯基,硝基四大系列近百个品种,适用于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季节的全天候作物专用肥料。“阿波罗”品牌复合肥先后荣获“江苏名牌产品”、“江苏省着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以生产复合肥、控释肥、绿色生态肥为主业,开发利用工农业废弃物变废为肥的环保型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其产品包括四大系列的100多个品种,可有效提高农产品的内在品质,保护生态环境,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
山东红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艳阳天”、“东方红”牌硫酸钾复合肥被国家技术监督*等五部委联合命名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率先在同行业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艳阳天”、“东方红”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艳阳天”还被评为“中国化工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国复合肥市场用户满意首选第一品牌”、“中国化工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化工行业十大自主创新品牌”“农民最喜爱的农资放心产品”等荣誉称号。
金沂蒙集团是中国化工500强、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中国化工专用化学品制造业100强、中国最佳诚信企业。金沂蒙集团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技术开发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全国醋酸酯生产行业龙头企业。企业研发的“重要农*、医*中间体的绿色化工生产技术集成”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含氟系列活性物质中试及工业化研究”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金沂蒙”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拥有5000多名员工,200亿元固定资产,年销售收入200亿元,位列于全国五百强企业。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和科技体系建设,先后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循环经济研究教育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化工建材设计院、绿色化工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取得100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和2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化肥主要消耗指标和经济效益位居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化肥产销量曾连续多年全国排名第一,连续多年列入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综合效益百强、销售收入百强和中国化学肥料制造业销售收入百强企业。公司生产的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铵三种化肥产品全部为国家免检产品,“鲁西牌”复合肥为“中国名牌产品”,“鲁西”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荣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
中国―***化肥有限公司年产“撒可富”牌高浓度氮磷钾复合肥48万吨,为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被誉为“南南合作典范”。产品曾相继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等称号;公司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撒可富”商标荣获“全国驰名商标”;“撒可富”品牌曾被世界品牌实验室(WBL)评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TOP10),并获得化肥行业“中国品牌年度大奖”(NO.1)。
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塔复合肥及其它新型复合肥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大型现代化复合肥企业。公司拥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公司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塔式熔体造粒缓释复合肥、两步氨化法新型硫酸钾复合肥、液态硫酸铵转鼓造粒复合肥项目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史丹利高塔复合肥生产技术荣获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
湖北洋丰集团生产的“洋丰”牌复合肥,以其质优价廉、科学配方、增效明显而深受用户的中国名牌:洋丰复合肥好评,得到国家质量监督部门的充分肯定。2007年9月,“洋丰”牌复合肥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洋丰商标已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中化山东肥业有限公司是由全球500强企业--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投资12亿元在华东地区设立的集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和农化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复合肥生产基地。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拥有正式员工393人。“中化”(SINOCHEM)品牌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在全球业界享有良好声誉。“中化”牌系列复合肥畅销山东、河南、江苏、两广、两湖、东北三省等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
这些复合肥品牌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品牌值得信赖!建议农民用户购买化肥还是购买品牌化肥,以上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十大复合肥品牌是哪些,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花多多就是中国生产的,花多多商贸有限公司于2018年05月03日成立,花多多经营范围包括销售食用农产品、花卉、化肥、工艺品、园林绿化服务;花卉租摆等。
花多多是花用均衡的通用型肥料,所含的氮磷钾比例为20:20:20,还添加了很多植物生长必须的微量元素,能保证植物的营养均衡,全面。合理施加能促使植物生长更旺盛。施加的时候要控制好浓度和次数,最佳的稀释比例为1:1000,选在植物生长旺季施加。
有机肥十大品牌史丹利,金正大,爱丽思,深邦,沃施,德沃多,美乐棵,...根力多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专业从事生物蛋白系列肥料、微生物菌剂、植物营养特种肥、矿物土壤调理剂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形成9大品类、10大品牌、110个品种的产品矩阵,在全国率先采用菌膜法生产生物肥料新工艺,自主研发多功能生物蛋白控释肥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化肥品牌50榜单围绕企业品牌影响力、技术实力、创新能力、市场应用能力等在内的多维度指标综合评价品:
榜单(排名不分先后):中国农资、津大盛源、烟农、宜化、中原大化、三宁、史丹利、联盟化工、金阜丰、心连心、黄麦岭、百泉牌、鄂中、福利龙、芭田、撒可富、衡水湖、中化化肥、丰山西丰喜肥业集团、山西天脊煤。
目前品牌花怡坊主要的经营产品有:脆红李,复合肥料,进口园林设备,黄金奈李,缓释肥,河阴石榴,红醋栗,枣子树苗,桔子树苗,软枣,紫果,蒙自甜石榴,巴劳木,水溶肥料,盆栽葡萄树苗,猕猴桃嫁接苗,桃形李,奉化水蜜桃,龙枣,化肥等。
美乐棵品牌隶属于上海盈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公司位于上海市。公司成立多年来,采用电子商务为主销售模式,目前已与上海家化、一号店、天猫、京东商城、亚马逊等多家知名企业、商城建立了强强联手的密切合作伙伴关系,并为国内众多知名品牌运营淘宝商城业务。产品销售完全覆盖了华东地区,并且销售业绩节节攀升。
品牌苏墨产品主要有水溶肥料,缓释肥,叶面肥,植金石,陶碳球,桌花,负离子球,控释肥,翘嘴鱼,扁鱼,喷雾器电池,化肥,椰粉砖,藤编花盆,高档仿真花,电动打*机,竹子隔断,押花画,假盆栽,果蔬糕等。
品牌画迈主营的产品有:水培营养液,爽口片,培养土,植金石,椰糠砖,椰壳砖,珍珠岩,养花肥料,插花泥,绿萝花肥,种植土,养花营养土,椰粉砖,粽子糖,金桔汁,花生米花酥,姜汁糖,手工姜糖,梅子粉,炒米糖等。
是一种新型的广谱高效复合型植物生长调节剂,有五个型号,其中1号、2号、3号应用于林木、果树、花卉扦插育苗、播种育苗、苗木移栽、造林、飞播造林以及城市绿化的大树移植上,4号、5号应用于农作物、蔬菜、果树、*用和特种经济植物。ABT生根粉系列产品自1989年列入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以来,已在全国30个省(市)1582个植物品种上广泛应用,都能促进根系发育、普遍提高成活率,增加抗逆能力、并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德沃多花卉肥料生根液磷酸二氢钾保花保果硫酸亚铁改善黄叶多菌灵微生物菌剂俞伤膏磷酸二氢钾30g
硫酸亚铁适用于喜酸性土壤的花木,尤其是盆栽的花木,土壤量少,容易因酸性减弱造成叶片泛黄发白甚至变焦等,此种情况可以适量施硫酸亚铁化肥。硫酸亚铁是一种农用铁肥,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常用于治疗花木的白化病等。
根系外施肥简单说就是茎叶施肥,将将硫酸亚铁加水稀释到一定浓度,建议0.2-0.3%,然后向叶面喷雾,一日2-3次(花木已得病的情况下)。此种方法效果要优于根系施肥。
种植花生选择牌子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质量保证,要配方合理,花生最好使用硫基肥料作底肥,推荐配方可以使用硫基普通肥15-15-15,17-17-17,后期追施一次(覆膜不方便),,或者选用一次性施肥,例如施可丰长效缓释肥肥16-8-18,施可丰聚能锌铵16-8-16等等配方,可根据当地土壤具体状况进行调整,另外由于近年农民种植不注意秸秆还田和农家肥的施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我本建议在不减少复合肥施用量的情况下,增施有机肥可达到较好的增产效果,但注意不要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施可丰农化推广部
1.磷酸二氢钾:这是用的最多并且最便宜的磷钾肥,一包就两块钱左右,兑水稀释后浇花或者喷叶子都可以。不同品牌的磷酸二氢钾兑水稀释的比例不同,用之前一定要看说明书。它主要是补充磷肥,可以促进植物开花。
2.缓释肥:这是非常懒人的一种肥料,将颗粒撒在土面上或者搅拌到土中即可。每次浇水的时候它都会慢慢的释放养分,起到给植物施肥的作用。通常撒一次缓释肥能使用三个月左右,三个月后就要继续撒缓释肥。缓释肥的属于综合性肥料,各种比例都有,不同型号的缓释肥氮磷钾配比各不相同。
3.骨粉:我个人比较喜欢用这个,它是非常便宜的有机肥,网上差不多一包一块多。骨粉是用动物的骨头磨制成粉,富含磷肥。可以将它撒在盆底做底肥也可以与土搅拌后增加土壤的肥性。可以每隔三个月用它来追肥,这样你家的花就回不断的一直开。
4.三必系列:这个系列有必绿,必旺,必开花。一包差不多4块钱,兑水稀释后可以用来浇花或者喷叶子。它其实和磷酸二氢钾很像,只是在成分上它会相对多一点。小苗时期可以用比绿和必旺,开花的时候主要以必开花为主。
5.鸡粪肥:由于鸡的肠子很短,食物吸收不干净,所以鸡粪是非常好的养花肥料。这种包装好的鸡粪肥经过发酵以及高温杀菌处理,直接用就好了。一包大概8元左右,做底肥或者拌土都可以。鸡粪肥主要的成分是氮肥,但是包装的鸡粪肥里面还添加了磷肥等成分,可以做底肥也可以追肥使用。
久久花店版权声明:对本内容有异议或投诉,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芭田肥料总德内矛公司的好还是分公司的好
芭田肥料总公司应该在深圳,如果对比价格没差别。肯定是总公司的好
2016年上半年十大关键词
今年的市场和往年不同,除了整体经济的压力之外,行业竞争加剧,粮价下跌,农产品价格下跌,让整个行业笼罩在焦灼(胶着)的氛围当中。
就农户而言,种植不赚钱,就选择不种植或者不再投入。受去年玉米狂跌的影响,致使今年5月本该启动的夏玉米市场迟迟未动,很多农户表示到种植的时候再说,也许就不施肥了或者买点单质肥。除了大田,果蔬市场也不乐观,今年苹果、香蕉价格走低,很多农户选择不施肥或者少施肥,甚至砍掉作物的也有。5月,山东烟台砍了10万亩的苹果园的消息喧嚣尘上,了解之后发现事情的真相是,当地果农趁着行情不好的时候换换品种。但是市场风声鹤唳,悲观情绪可见一斑。
对于经销商而言,今年也不很好过,除了同一市场竞争者增多(由于品牌增多,所以代理商变得更多),自身销量减少之外,农民投入减少,肥料价格的下跌(提前备货占资金、占仓库不说,价格还贵)等因素也使他们显得谨慎起来。时至5月,仍有半数经销商没有备货。经销商向记者表示,目前并没有什么好的方式启动市场,到季节再备货。由于企业基地都接近目标市场,所以发货速度快,基本能做到朝发夕至,甚至更快。经销商普遍认为,需肥季节再备货也不会迟。至于届时企业供货不足可能会影响销量的事儿,经销商均认为不可能。也有经销商表示,即便真的供货不足,影响就影响了吧,也比货囤在仓库里好。甚至有经销商在有厂家政策支持其做促销的情况下,选择了拒绝:不要了,并没有什么用。
反应到企业这里,就是上半年会议减少,市场搅动少了。本来提前计划的很多作物的会议,诸如聚焦苹果、香蕉、夏玉米等作物的会议纷纷取消。实属无奈之举,企业方愿意搅动市场,但是农户明显对投入不再感兴趣。很多企业今年都选择了抛弃营销,很多人说,营销已经没有出路了,只做技术。但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真的就好吗?现在哪里还有那么多划时代意义的技术供你挑选、使用?一个老师的种植方法真的放置全国而皆准吗?技术能改变目前市场的焦灼状态吗?
其实无论企业大小,都比较艰难。上市企业要求好看的数字,目前一季度报有喜有忧,有增长有下滑。小企业可能更难过,开工率普遍不高。在保利润和保增长之间撕扯,在多渠道、多品牌和大单品之间博弈,在让农民少投入和多产出之间胶着,这就是目前的写照。
焦灼的是情绪,胶着的是状态。至于后市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其实对今年突如其来的价格战,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料到,因为价格战仿佛只在经销商层面上。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不会让自己的价格乱掉。但是自己革自己的命的时候收获的有可能是竞品的命。
当然价格战也不是谁都能玩的。如果不是行业巨头,发动价格战也没人应战,也不会改变行业的价格体系。
但今年的这场价格战偏偏很多企业都应战了,让人不明觉厉。今年行情不好是不争的事实,很多企业开始降价,或者推出低价产品。或许是大家都觉得,在某些产品上,还是可以争一争的?用某个产品来带动其他产品的销量?
打价格战的意义已经不用说,现在需要的,就是拿什么样的产品来打价格战?拿一个市场上的优质产品,即,别的企业都做得很好而这个单品在本企业做得不好的。做让利,做惊爆价,做众筹等等。
3月,拜耳草铵膦大幅降价引发市场跟风的消息出来。其实这个并不是行业价格战的开始。肥料行业氮肥价格是一降再降,今年氮肥出厂价是近十年的最低点。而复合肥企业各有各的招式和路数。
金正大用和美国合作的富朗生物能尿素来收割尿素市场份额。做尿素不是没有利润吗?好,我来给你利润,投入做尿素的本来赚复合肥的利润。尿素不是利用率低吗?我添加了很多有益元素促进吸收。怎么样?你看了这么有竞争力度的产品还会去卖传统尿素么?
新都化工今年用低价席卷了市场。在农村的电线杆上,张贴的都是惊爆价的不干胶:15-15-15硫酸钾复合肥惊爆价100元/50公斤,26-6-8玉米专用肥惊爆价60元/40公斤。如何?产品货真、价实,你想找点发力去撼动,或者跟进却力不从心,竞品的经销商只有去堵工商*的大门一条路可走了。
今年部分低端的复合肥重新焕发生命力。譬如今年逆袭氯化铵产品,春节之后,氮磷钾复合肥行情疲软,唯独氯化铵凭借其价格优势独树一帜,一路沸腾,而且行情持续了近2个月的时间。
…… ……
当然这也有很多经销商说,我们要坚持,撑过今年就好了。其实有一个人说得很有道理,今年我们觉得很难,但是想想去年的时候我们觉得难不难?前年的时候又是怎样?
可能每年都觉得比较难,但是还是每年还是这样度过,微利时代已然成为行业主旋律,所以现在的无论是价格战也好,或者是市场规律也好,大家所图的无非就是一个市场份额。无非就是一个增量空间罢了。
增量,是每一个企业的要求。
今年市场变得不平静,却也相对平静。因为企业在市场上的搅动开始变少。农民投入积极性不高,反应到市场自然就是产品卖不出去,各种八仙过海的促销技能都不再神通。
很多企业换经销商的消息也短期内爆发。其实这些都不是偶然的,因为企业要下沉,要深耕,要增量必须小区域代理,甚至做直销。当经销商阻碍了这个势头,自然会被企业看作是挡路石(这个事儿暂不多提,回头单说)。
很多企业都选择做基地市场的增量。但是如何做增量?
近些年,企业跑马圈地,或自建,或收购,各大企业几乎都完成了基地的布*。接近消费市场,缩短消费半径,是大多数企业的做法。
那么,在今年这种情况如何要增量?其他市场微增,基地市场放量就成了企业们的选择。在基地市场半径150公里范围市场深耕,是大多数企业的做法。
很多企业今年发出的口号是,保卫河南,保卫湖北,保卫基地市场份额,就保住了增量。因为在其他企业的优势市场,或者竞品的基地市场,除非对方出昏招,才可能挤压掉他的销量成就你的增量。当然,今年还真有企业捡漏了,某大型企业在某地的销量骤然下滑,使好几个大企业提前完成了今年在该市场的市场增量。这些企业提及此事都“掩口胡卢而笑”,心中暗自警惕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刚才说河南是很多企业的优势市场,虽然市场仍然竞争不充分,但是占20万吨市场的份额的品牌和企业还是不少的。甚至算企业份额的话,有些企业能占到河南总需肥量的十分之一强。
为了增量,为了保卫基地市场,有的企业继续搅动市场,有的企业做深度分销,有的企业直供农户,当然所有的方法可能都是一种手段而已。保你的增量的同时,减了谁的销量?很多企业一厢情愿地认为,减的是小品牌的量。
如果在供应链上无法改变目前的颓势的话,那么能否从改变经销商的转型上做文章呢!因为目前种种促销也好,政策也好,都是从减少投入来做的。其实人们更关心的应该不是减少投入,而是增加收入。如果从农民增收方面入手,能不能倒逼企业的决策?甚至增加企业的增量?
农产品总是让人既爱又恨,减量、多收了三五斗并不一定是最终收获的晴雨表。
三月,大葱暴涨的喜悦和苹果滞销的消息齐飞。烟台苹果滞销!陕西苹果滞销!**苹果滞销!“帮帮果农”的帖子不时浮现在各大论坛。与传统国产大众水果滞销相对应的,是进口水果的销售火爆。“能吃掉八成智利车厘子,吃不动国产一成苹果吗?”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
更多人评述时说,不是不愿意吃国产水果,有价廉质优的国产产品,谁出高价买进口?国产的水果产量高,但是口感极差,例如车厘子的近亲——大樱桃,很多地方的大樱桃吃起来没有味道,或者味道寡淡,重量不重质,也没有品牌意识。
那么,如何让农产品做到质优,如何保障农产品质量?如何发现好的农产品?如何让优质农产品卖出高价?这个是横亘在果农和市场之间的天堑。
其实优质农产品价格能走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河北廊坊廊坊绿园农业开发公司带领当地农户种植的“石优20”优质小麦,连接面粉龙头企业和农户搞标准种植。据面粉企业介绍,此产品堪比国外进口的小麦,所以很爽快地给了较国内市场价贵两毛的收购价,而廊坊绿园也给农民解决了卖难以及增收问题。解决了产品的销路,解决了农民的增收问题,农资投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企业层面做农产品的也很多:农商1号预计从今年三季度全面启动特色农产品方案,准备一县一品,搜罗、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并创立品牌,提升农产品的收益,目前处在企业发掘农产品阶段;深圳芭田今年开始深耕种植匠,挖掘种得好卖得好的种植匠,准备打造一批优质农产品示范生产基地,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专注于土壤修复、土壤肥力提升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生态有机农业全程解决方案服务商,北京嘉博文和**合作成立“5+1”服务中心,为有机农业护航;成都新朝阳从去年开始新成立了中欧鲜农,致力于果品蔬菜健康植保和营销服务管理……
现实远远不止上述企业在涉足农产品,而是知道了如何才能解决农民的投入问题,从收入着手,远远胜于从投入做文章。
而上述企业基本上都参与从提供配方肥料到农产品的接洽的整个链条,当时探索的过程会遇到很多的琐碎的事情,但是只要是路对了就不怕远,不是吗?
更适合的方式,我认为是企业联合经销商的方式做农产品,做品牌。
像经销商层面,可能更容易深耕一个地区,把区域的特色农产品发掘出来,劣势是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和实力去做更多的市场;而对于企业而言,做大平台,大联合,是他们的优势。精耕细作实非其特长,但是企业能把经销商的理念跨区域,复制到全国,给更多人带来福利。
关于跨界,我们已经讲了很多,行业的边界变得模糊。跨界本身也是融合的意思。
一般的跨界大致因为符合两个条件:第一,可能是渠道相似或者相同,比如农*企业跨界做肥料,做特肥;第二,可能是一方可以是另一方的原料,氮肥企业跨界做尿素。这些企业都过得还挺滋润。
所以,逆着这个规律走的就比较艰难,譬如肥料企业跨界做农*(除了收购现有的企业,完成跨界,别无他法),复合肥企业跨界做氮肥,目前业界比较缺乏这样的案例。当然,也可能因为,有钱,任性(很多煤老板或者其他行业的资本高调进入农业领域)。
跨界将带来整合和重塑。
但一个行业黯淡太久,变革不在内部孕育,便会从外部破*。今年金正大的跨界令市场一震。金正大一直专注于新型肥料的开发,因而此次进入传统氮肥领域,就格外引人关注。
就尿素行业而言,传统的尿素已经没有想象力,一降再降,也没有了利润空间。而增效尿素(不少氮肥企业在做),液体肥(鲁西和晋开较多)是目前的增长点。而富朗生物能尿素却将利润和卖点结合起来,给经销商新的想象力。此产品不一定是要碾压谁,但是一定会给行业带来整合和重塑。
“嘀嘀打车没有一辆车,却是全世界最大的出租车公司;美国最大的酒店,没有一间自己的客房。金正大不是氮肥企业,但金正大的技术、资金、渠道和品牌优势,显然有助于把新型氮肥产品更快地普及开来,对化肥零增长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这样评价。
其实目前的境况,任何企业要发展,单纯的做某一项是很难有大幅度提升的,可能要整合一些关联行业,做成一个集成的、链条的服务。
另外,芭田和大疆合作无人机,哈哈农庄涉足家电,史丹利开启种植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等都算是跨界的举措。只是跨界的未来如何,我们还需要观望。
若说上述的还算是边界模糊的行业,那么,司尔特的跨度就更大了。为了企业的转型升级,跨出了肥料圈甚至农业圈,直接涉足医疗健康领域。
有人对隔行取利并不看好,认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不能哪个过热就做哪个?心要定,脚在动,才能画好圆。若心不定,脚在动也是枉然。就像以前房地产热就转做做房地产,土地流转热就去流转土地,这样只是白忙活。
也有人认为,未来社会,商业的界限将变的越来越模糊直到消失,而用户的粘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谁知道农资的经营业态又会怎样?谁给你提供产品,又靠什么赚钱?
国际化的步伐在加快,中国企业的并购加速。
有些企业仍在谈出口受限,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表示,不要把中国当成世界工厂,有能力的企业应该走出去,在国外建厂。
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企业正在努力通过海外并购来实现自身不断壮大的梦想。曾经以世界代工厂为标签的中国企业,正在全球签支票,买下很多大型企业。据分析,中国企业最喜欢的并购地第一是欧洲,第二是北美,第三是亚洲。
至2016年4月,中国企业已经发起的境外收购交易额已经超出2015年全年。有外媒戏言,五星红旗正在插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国金主已经开启了全球买买买模式。
其中,中国化工以430亿收购瑞士种子与化工集团先正达,为迄今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在主力军国企的带领下,民企也在迅速崛起。
福华集团战略入股澳大利亚农化巨头Nufarm,原本业绩差强人意的公司,因中国私营企业福华集团买入持股的消息而在市场引起*动。
2月份金正大出资610万欧元收购荷兰缓控释肥企业EKOMPANY的资产(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商标、专利、存货等)。
4月5日市场传来消息,来自湖北的新洋丰肥业做出战略投资,购入新州一综合性农场kenorwal公司,为引入化肥产品及在澳农业领域深耕进行铺垫。据acbnews《澳华财经在线》报道,打开利润丰厚、前景广阔的澳洲高端化肥市场是新洋丰赴澳的重要目标。
4月7日,金正大集团发布公告,以不超过1.16亿欧元(约8.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CompoAcquiCoS.à.r.l.(卢森堡康朴公司)旗下康朴公司园艺业务100%股份。
不止上述企业,像史丹利、云天化、心连心、鲁西化工等企业都和国外合作频仍,或者合作,或者在国外建办事处或者公司。另外,业内各企业海外学习,走出去的步伐也在加速。
国际视野,国际化,与国际接轨,仿佛是遥远且高不可攀的事。却已经成为了现实。曾经有个企业高管说,未来中国肥料行业一定会有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和企业,这个企业一定会复合肥企业中产生。
海外并购,“买买买”的金主范儿固然引人注目,但是仍然存在问题:法律风险和运营风险。各国对外人、外资并购的审查,包括实施反垄断主权投资的安全审核等都可能成为障碍;看似纸面便宜的海外资产背后,是容易被忽略的各种征管成本,跨境合作成本,企业运营是否顺畅等问题。
也有人认为,需要关注和学习的是,未来在这些并购案例中,不同的文化、管理理念是否能做到良性的叠加。
负责金正大海外市场运作的金正大执行副总裁翟际栋也指出,很多企业都在讲走出去,但在他看来,许多企业并没有做好大规模走出去的准备,去哪个地方至少要懂得当地的文化。而沟通,互信,双赢,协同,共同愿景,是企业国际化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还记得去年的风口吗?
农资电商,半年却经历了从喧嚣到寂寞的路径。
经历了去年梦幻般的入市之后,今年的农资电商从目前来看确实比较沉寂,入网之后的众企业发现,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的丰满,困难更是一个连着一个。所以,或者放慢了脚步,或者干脆停滞。当被问及今年的情况时,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左顾而言他。
一季度末,以外资企业先正达、杜邦、拜耳为首的农*厂家,纷纷发表声明,公开抵制电商,接着,有部分国内厂家也开始跟风抵制!
于是,评论也炸开了锅,说固步自封者有之,说螳臂当车者有之。
对他们的举措,记者表示理解,因为他们的确并没有授权网络平台销售其产品,这样引起的质量、渠道、价格等问题却要他们买单。其实,在农资几大平台上,做平台的大多是直接和厂家联系,不会干这种拿别的企业的产品做炮灰的事儿的。所以,公开售卖这几家产品的几乎没有,存在的应该是经销商放到他自己的平台上去的。
表现在经销商层面,好像对电商真的没有了去年那么多的热忱。有一个加入农*最火热平台的大商讲述他现在的状态,用了四个字“骑虎难下”来形容。该经销商称,自己火爆的销售是建立在透支年度销量的基础上,本想着电商会减其他品牌的量,增加自己的销售额,结果减的只是自己传统渠道的销量,并且,所谓的电商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只是在将传统销售搬到网上下单而已。
肥料行业做电商的,目前能被继续提及的,也不过农商1号和哈哈农庄,这唯二的平台。
为什么今年农资电商陷入如此境地?是去年的一哄而上的热闹之后被现实的冷水浇透了?还是在冷静思考潜心研究过热之后的路径?我们不得而知。
很多企业都说,是到了冷静下来的时候了,否则行业不足以健康发展,企业不足以脱颖而出。各企业都使出浑身解数,要做到不同。
在和农商1号以及哈哈农庄的负责人聊过之后,发现两者有相同更有不同。
相同的是,他们都是肥料行业大佬级别的电商;他们都经过长时间的“闭关”,以及对电商的再思索。
不同的是:哈哈农庄用惊爆价、哈哈理财引爆热点,要步入2.0时代的农商1号准备从为农民解决资金和卖难入手;哈哈农庄做理财、农村电商、哈哈游戏,农商1号做农资、优质农产品、农业贷款以及保险。
因为思索,因为他们,整个商业链条也因此焕发新生。
或许他们都还有不完美,仍有有待修正的地方,或许未来他们已经不是现在展现的这个模样。又或许,未来他们的这种模式都将成为新商业形态的典范。
但无论如何,他们的举措,都将是行业进步的动力。他们覆盖的客户,将成为农村消费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无论企业还是经销商还是农民,当你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资金都是一个很大的瓶颈。
所以农村金融服务,这个项目还是被很多企业都看好的。如何做?今年业内有几个目前在做的模式——哈哈理财、农商1号农业贷款+保险服务、廊坊绿园的金融服务,这些模式未必成熟,也未必适合每一个企业,仅供大家参考。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了稳固的产品与市场基础,那么如何规模化地利用企业资本来进军金融领域则是每一个大企业安全发展的必经途径。
“网购+理财”的运作模式,是哈哈理财的入市模式。4个月破5亿的业绩,足以笑傲江湖。农民只要在平台上理财即送购肥奖励,同时哈哈财神的金融理财业务,打破了农村长期依赖银行存款的*面,让广大农民享受到高收益(年化利率高达6.8%-10%)、低门槛(百元即可起投)的便利理财,同时多种理财红包天天送等。
农商1号为再生产护航,出台“农业贷款+保险”服务。为了更好地为农户提供价值,鉴于种植大户贷款困难和保险缺失的问题,农商1号和股东单位联合为大户推出农业贷款+保险服务。农业贷款(贷款利率较市面稍低),给农民提供扩大再生产的支持和保障;农业保险,让农民免受天灾的损失。
企业和经销商,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渠道和抵押物,贷款相对容易。而农民和零售商其实就比较苦了,农户若没有收成就难有收入,唯一的渠道就是生产资料赊欠,零售商就成了被赊欠方,且每年不清零,给零售商经销商带来极大困扰。如何解决这样的困境?
廊坊绿园农资有限公司和金融部门合作,衔接面粉商(参花面粉)、合作社(绿园下辖的正农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零售商、农户,完成一个金融链条,能够解决赊欠以及实现每年的欠款清零问题。廊坊绿园和面粉龙头参花合作种植、收购优质小麦,服务几乎涵盖全县的所有农户。农户没有资金种植、购买生产资料,就可以向合作社申请贷款,终端零售商给农户担保(有推荐权),绿园再给零售商做担保,这样合作社就可以贷款给农民。等到小麦收购之后,欠款全折完,实现清零。合作社拿到面粉厂的钱,扣息后给绿园,绿园(扣除服务农户的托管费用)再给零售商(扣除生产资料价格),然后再给农户,各个环节留下自己该留的钱。
廊坊绿园和农商1号都是给农户提供“农业贷款+保险”的业务,均只提供扩大再生产以及购买生产资料的贷款,并且给农户办理农业保险。切实解决农民的问题,廊坊绿园因为对农户几乎是一站式服务,从种子到收购的一整套链条,所以这个链条才能比较顺畅的循环。未来农商1号或许也是如此,但是需要警惕的是,如果缺乏标的物,也没有铁杆经销商的评估与担保,再没有高质量高价格的农产品在握,这样的贷款可能也是有风险的。
哈哈农庄从理财入手,解决理财收益低的问题。出发点没问题,信任度应该也没问题,需要警惕是P2P的投资风险。
从去年开始水溶肥、液体肥就开始成为最闪亮的产品之星。
虽然水溶肥的范畴大,但是水溶肥和液体肥还是有部分交叉。
水溶肥的范畴大,广义的概念,按施肥方式算,能用于灌溉施肥的,能水肥一体化的都是水溶肥。液体肥相对窄一点。目前做水溶肥和液体肥较好的几个企业:金正大、芭田的水溶肥,鲁西、晋开的液体肥,水溶肥、液体肥方面国外的品牌进入的也不少,除了SQM、ICL,还有很多国外品牌,虽然量不一定很大,但是都呈上升势态。或许,液体肥的春天快要到了。
在新三板挂牌企业根力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同样看到了液体肥的勃勃生机。添加了黄腐酸、氨基酸、腐植酸等植物源有机小分子物质,以及螯合态微量元素的液体肥料的产品,在记者看来,所谓全营养,早已不是氮磷钾相掺混的小三元,而是在无机质的基础上,融合有机质、微生物组成的大三元。根力多和其他产品的差异性就在这里,和微生物结合。
氮肥企业也在找突破口,尽管目前氮肥企业很多转做液体肥的,但是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仍觉得隐忧仍在:中国的液体肥发展太慢了,国外液体肥比重较高,中国需要推进液体肥的发展。目前氮肥企业在十字路口,只做产品,不转做服务商,不转做市场,不延长产业链,就注定只是个卖原料的。
高力认为,未来的液体肥不一定只用于滴灌、喷灌,还可以用于机械化。液体肥可塑性很强,可以解决一次性施肥问题,相比而言固体肥就没这个优势。
比如机插秧,插秧的过程就可以直接施肥——将液肥直接注射在秧苗的根部。添加植物所需的一切大量元素以及中微量元素,腐殖酸等等。耕种方式影响产品的未来走向,未来,一定是机械在前头,农资在后头,省工、简单的,容易实现机械化的产品,就是未来的方向。正确的施肥方式,加上肥料本身的效率,肥料利用率至少翻一倍。
关于水肥一体化,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比较重视。今年,滴灌设备在中国更是有了实质的战略——耐特菲姆吹响中国市场大发展“冲锋号”,在宁夏建厂。耐特菲姆亚太区总裁StephanTitze表示,宁夏建厂是战略一步。有本土的生产线,用更快的供给链响应来缩短供货周期是他们的选择。
对于未来水肥一体化下一步的工作,全国农技服务推广中心节水处处长杜森指出:配套产品的研发,灌溉耐堵的性能要提高,水分的监测要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模式上要进一步的完善;强化示范培训,加强培训展示,技术培训,技术指导,让农民掌握这个技术,真正让农民用好这才达到目的;要优化推广机制,特别是在农业生产方面,新技术的应用方面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来是想将农机服务化+金融服务合起来写一个“一站式服务”的关键词,但是国内目前缺乏这样的案例。
不像发达国家,有美国CPS(全称CropProductionServices)和澳大利亚Landmark这样的公司。发达农业国家的农业一站式服务大体上可划分为两类模式:一种是“产品+农田管理+机械化”,一种是金融服务模式。在前者,网点会帮助农民从厂商那里团购种子、化肥、农*等农资,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仓储、农作物保险代理、运输和销售等种种服务。不仅如此,农民们每年都能从这些网点租借到最新、最现代化的农业机械,省去了购买和保养等大额支出。
我国目前提供产品+农田管理+机械化的多(相当于土地托管),或者只提供机械化的也不少。有的农民没有能力去购买、保养农机,而经销商那里却可以购买,再让农民使用。
其实农机服务也推进了科学种植的进程:从最开始的种肥同播技术到目前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从半自动到全自动高功效农机。
北京新禾丰成立了农机事业部,新禾丰农业机械的启动会将会把农资、农业技术服务与农业机械紧密结合,为发展中国的绿色农业提供专业服务。
伴随着中国农机化事业的发展,这些年靠农机服务赚到钱的农户的确不在少数。但是让很多农机大户困惑的是,似乎这些年陷入了“投资设备——赚钱——投资设备”的怪圈里。
所以谁来服务,如何服务,这个是个难点。
很多经销商或者企业目前也不自己购买大的农业机械了,直接整合目前的社会资源,给拥有农机的人一定的报酬,甚至组织跨区域(在县域服务更多,或者市内服务)。
今年还有一个无人机(飞防)当然也是今年的一个热点,虽然看起来跟肥料目前关系不大,但是也有肥料企业参与其中,更多经销商去做这些服务。深圳芭田和大疆合作开发无人机,目前产品已经出来,已经到了实验的阶段。据说还有一些上市企业跟进。
上市企业的判断一般是比较精准的,应该能代表一种风向。除却去年的电商,大概没有可以和无人机的热度媲美了。服务费从30元到十元,甚至七八元不等的价格,也让大家看到了,飞防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一个决心和变化。田园的董事长李卫国甚至表示他在组建跨区域的打*队。解决在“环节缩减,功能集成”的变化下,中国农资领域缺乏专业化、社会化、全程化、跨域化的农事服务组织。
在农业规模化的今天,劳动力短缺成本又高昂的今天,需要高功效的农业机械、器械,所以在目前无论农机也好,飞机也好,可能配套设备都并不成熟,还需要很大的提升空间。
源自: 农资与市场杂志
芭田公司都有哪些肥料呢?来自
芭田的肥料比较齐全,是根据土壤的特性调配的,所以效果会加倍。
十大名牌复合肥排行榜-捌号楼
十大名牌复合肥排行榜是中化化肥、仪化、金正大金根塔、史丹利、洋丰YF、云天化、鲁西鲁西、瓮福WF、霸天和嘉士利。
1.中化化肥
国内中化集团公司成立于1950年,是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有骨干央企,主要从事能源、农业、化工、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综合服务提供商。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大型磷酸一铵和复合磷肥生产基地,拥有多家生产实体、石化行业有影响力的企业、多元醇/化肥/井矿盐等主导产品的知名企业。
山东省著名商标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缓控释肥大型生产基地,从事复合肥、缓控释肥、水溶肥料等新型肥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
史丹利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高塔大型复合肥生产基地,专业从事复合肥生产销售/粮食收储/农业信息咨询等农业综合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湖北新阳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82年,以NPK高浓度复合肥和磷酸一铵闻名,是以高浓度复合肥和新型肥料为主的大型磷化工上市公司。
天华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74年,是一家以化肥为主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的综合性企业。其磷复肥、磷矿采选、新型玻璃纤维材料等产业闻名遐迩。
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是山东省著名商标,集精细化工产品和化肥生产、设备制造安装、化工研究设计为一体的国有大型化工企业集团。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以磷矿开采/磷复肥/磷硫煤化工/氟碘化工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
广东省著名商标、著名品牌深圳市霸天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是集生态复合肥科研、生产、销售、终端服务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成都云图控股有限公司,嘉士利,十大化肥品牌,国内西部地区规模较大、产品系列化程度较高的复合肥系列产品制造商和供应商。
国内十大化肥品牌包括中化化肥、湖北宜化化肥、金根塔金正大、史丹利化肥、新阳丰化肥、云天化化肥、鲁西化肥、瓮福化肥、霸天化肥、嘉士利化肥。
1.中化化肥
郭忠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集团之一。国内500强企业,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大型农业投入品(化肥、种子、农*)一体化企业,领先的化工产品综合服务商。
十大化肥品牌之一的湖北宜化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多家生产实体,在石化行业有影响力的企业,多元醇/化肥/矿物盐等主导产品享誉全球。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全球大型缓控释肥生产基地,从事复合肥、缓控释肥、水溶肥料等新型肥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十大化肥品牌之一的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起步于1995年。是高新技术企业高塔复合肥的大型生产基地,是较早集工业化和信息化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复合肥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d、生产销售高塔复合肥及其他新型复合肥。
十大化肥品牌之一的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是山东省著名商标,国内上市公司,集精细化工产品和化肥生产、设备制造安装、化工研究设计为一体的大型国有化工企业集团。
始建于1982年的瓮福集团有限公司是十大化肥品牌之一,专注于磷酸盐领域,是集磷矿开采、磷复肥、磷硫煤化工、氟碘化工生产、科学研究、国际国内贸易、工业技术与运营服务、国际工程总承包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
巴田有限公司建造了巴田生产科学、生态、环保的新型肥料,为农作物提供均衡营养,为农民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让农民种植出营养、安全、健康的农产品,赢得了农民的信任。朋友。
成立于1995年,拥有完整的复合肥产业链,是国内西部地区规模较大、产品系列化程度较高的复合肥产品制造商和供应商。
国内十大著名复合肥有阿波罗复合肥、八田复合肥、红日阿康复合肥、金依萌复合肥、鲁北复合肥、鲁西复合肥、撒可富复合肥、史丹利复合肥、洋丰复合肥、中化复合肥。
1.阿波罗复合肥
江苏阿波罗复合肥有限公司现有员工1000多人,高级**80人,总资产5亿多元,占地400多亩。
成双高塔、氨化两大生产工艺,涵盖了尿基,硫基,氯基,硝基四大系列近百个品种,适用于不同土壤,不同作物。
2、芭田复合肥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以生产复合肥、控释肥、绿色生态肥为主业。它开发利用工农业废弃物变废为肥的环保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3、红日阿康复合肥山东红日阿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艳阳天”、“东方红”牌硫酸钾复合肥被**技术监督*等五部委联合命名为“**级重点新产品”。其率先在同行业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艳阳天”、“东方红”荣获“国内驰名商标”。4、金沂蒙复合肥金沂蒙集团是国内化工500强、国内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国内化工专用化学品制造业100强、国内最佳诚信企业。金沂蒙集团先后被认定为**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技术开发中心,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全国醋酸酯生产行业龙头企业。
5、鲁北复合肥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拥有5000多名员工,200亿元固定资产,年销售收入200亿元,位列于全国五百强企业。公司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6、鲁西复合肥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化肥主要消耗指标和经济效益位居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
公司生产的尿素、复合肥、磷酸二铵三种化肥产品全部为**免检产品,“鲁西牌”复合肥为“国内名牌产品”,“鲁西”商标为“国内驰名商标”。7、撒可富复合肥国内―***化肥有限公司年产“撒可富”牌高浓度氮磷钾复合肥48万吨,为**“八五”重点建设项目,被誉为“南南合作典范”。其产品曾相继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国内名牌产品”等称号;公司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8、史丹利复合肥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塔复合肥及其它新型复合肥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大型现代化复合肥企业。公司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山东省院士工作站。9、洋丰复合肥湖北洋丰集团生产的“洋丰”牌复合肥,以其质优价廉、科学配方、增效明显而深受用户的国内名牌。洋丰复合肥好评,得到**质量监督部门的充分肯定。
2007年9月,“洋丰”牌复合肥荣获“国内名牌”称号,洋丰商标已被评为“国内驰名商标”。10、中化复合肥中化山东肥业有限公司是由全球500强企业–国内中化集团公司投资12亿元在华东地区设立的集生产制造、技术研发和农化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复合肥生产基地。“中化”牌系列复合肥畅销山东、河南、江苏、两广、两湖、东北三省等全国30多个省市地区。
中国复合肥50强排行榜单?
中国复合肥50强排行
1、中化化肥
2、湖北宜化化肥
3、Kingenta金正大
4史丹利化肥
5、新洋丰化肥
6、云天化化肥
7、鲁西化肥
8、瓮福化肥
9、芭田化肥
10、嘉施利化肥
史丹利,金正大,芭田哪种肥比较好?
南芭田,北撒可富国公认的。史丹利那是靠嘴巴吹的
中化复合肥厂有哪些厂?
不少朋友最近开始关心 最大的复合肥厂 只有完全根据市场的产品的占有率和肥料品牌知名度才能给出中国排名靠前的大型复合肥企业(注排名不分绝对的大小): 中化,中农,史丹利,洋丰,芭田,鲁西化工,心连心,天脊,阜丰,艳阳天,金正大,住商,中原大化,撒可富,阿波罗,红日阿康,红四方,三元素,莲花,多元,华丰,西洋,金大地,六国,施可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