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会不会下跌(汇率下降和汇率上升是怎么回事?求详细的解答,最好有例子?)

汇率下降和汇率上升是怎么回事?求详细的解答,最好有例子?

  汇率上升和下降是相对的,比如人民币汇率一般指的就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人民币汇率上升指的就是人民币币值上升,也就是说一单位人民币可以比以前兑现更多的美元,也就是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汇率下降;同理人民币汇率下降,同样单位的人民币比以前兑现更少的美元,人民币汇率下降,美元汇率上升。  在这里我们还需要了解,一国货币汇率的涨跌的单边涨跌还是双边的,像2016年美元是单边升值,对大多数其他货币都升值,不过这种情况在外汇市场上不多见,更多的时候还是汇率还是在双边波动的。

现在人民币的汇率还会持续下跌吗?

不会,人民币持续下跌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回调的压力较大

今年韩币对人民币汇率会持续下跌是什么原因

任何一个过加的汇率都不会持续涨持续跌的,外汇汇率的变动是根据经济政策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的。

人民币汇率创近一年新低,有可能跌破7吗,究竟有哪些原因影响汇率?

人民币兑美元最近贬值非常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和讨论,那么下一步是否破七呢?这个还真不一定。我觉得值得好好讨论一下。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

一、最根本原因:美联储加息缩表。什么是加息缩表呢?简单的说,就是美国提高自己的银行基准利率,并且回收消除市面上的美元,大约要回收目前市面上的四分之一美元。大家都知道,美元是全球货币,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结算基本上都用美元。现在美元的数量减少了,换句话说,美元这个东西在世界上更紧俏了,如果其他国家的货币不跟着相应的提高基准利率和回收货币,那么市面上其他国家的货币还是那么多的,而美元减少了,造成的结果是其他国家货币就跟美元维持不了之前的对等平衡的兑换关系了。进而其他国家货币贬值。

二、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国存款利率升高,金钱在美国能够产生更高额的收益。那么在其他国家不加息的情况下,资本就会涌出去往利润高、风险小的地方,这就是资本逐利的根本性质。于是就会大量在华的资金涌出去,或者是在国外的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去美国进行钱生钱的游戏。

三、美国经济强劲,美国经济已经走在复苏后快速增长的阶段。经济强劲说明投资人获得收益就会越来越高,那么持有美元在美国投资就会受到追捧,其他国家货币就会受到冷落,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货币贬值的预期。

四、最近的中美贸易战问题。特朗普的步步紧逼,制造了一个不稳定的经济环境。我们都知道,资本是逐利的,但是资本投资的第一要义是安全,在贸易战的氛围下,很多资金不愿意留在有争议的地方,会进行出逃,因此,人民币开始承压。

五、国内货币超发,这种情况下,资金冲击汇率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因此贬值压力大。

那么是不是真的会破7呢?我觉得主要在于我们国家维持汇率稳定的决心。主要有一下手段。

一、加息,紧缩人民币。这是最根本的做法,对冲美元的加息环境,你涨价,我也涨价,然后大家都一样了。

二、实业降税。实业降税,其实就是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让资金在国内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那么就会有资金进来,而不是跑出去。

三、打掉楼市这颗炸弹,快速降低楼市价格,进而消灭超发的货币,从根本上解决汇率的压力,保住外汇储备。

四、因为目前中国外汇还是管制的,那么就用行政手段在市场上干预。在离岸市场大量买进人民币,抛出美元等等。这个方法只能解决一时,但是不是长久之计。

所以最终能不能破7谁也不知道。但是我相信d和国家能够妥善处理这个问题。

日元兑换人民币汇率还会继续下跌吗?2014年会涨起来吗?

日本央行(BOJ)行长黑田东彦(HaruhikoKuroda)周三(12月25日)表示,日本决心维持超宽松货币政策,央行将推动质化兼量化宽松(QQE)以尽快实现2%通胀率目标。美元/日元在年内依旧延续了去年整体的涨势,而市场对日本央行的宽松政策的预期,以及美联储已经走上缩减QE的道路都令各机构纷纷看空日元,提醒市场做空日元的时机。不过看年内日元的下跌-调整-下跌的态势,预计在明年日元也不会痛快南下,不过,可以看出随着美联储逐渐缩减购债,如今日元的走低才只是一个开始。

6月28日热点经济事件——人民币汇率久跌后昨日出现大幅反弹

6月26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双双跌破7.23关口。Wind数据显示,截至26日16时30分,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最低下探至7.238,刷新去年11月29日以来新低;更多反映国际投资者预期的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盘中则一度跌破7.24,最低触及7.2408,创去年11月30日以来新低。不过,创短期新低不久,6月27日,在岸人民币开盘后出现明显反弹,一路走高,很快收复7.21关口,且一度上涨超过300基点。众所周知,今年以来人民币一直处于贬值状态,似乎和美联储加息有关。然而今年3月以后,美元指数并未显著走强,一直在100.78至104.32之间徘徊,波动幅度并不大,但人民币这段时间的贬值幅度却超过了美元指数的波动率,一路从6.83跌破7.2。且人民币对全球其他主要货币也是维持下跌的态势,这也恰恰映证了人民币贬值主要是内因驱动,跟美元关系不大。其原因无非还是那几点,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出口下滑,由于海外衰退、需求减弱,出口持续不理想,此外,货币政策内松外紧,使得人民币承压。再就是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正在开展的货币互换导致,中国用人民币直接在这些国家购买资源等产品,这些国家拿到人民币后由于需求不足,并没有立刻来买中国商品,而是去市场上换取通用性更强的美元,也使得人民币承压。昨天人民币大幅反弹,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美元指数前两天大幅杀跌,离岸多头机构可能借机反攻;二是临近半年结束期,一些离岸结汇活动可能会大幅增加。接下来,市场又将迎来关键数据的密集公布期,六月份的PMI指数,二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工业企业的表现等。这将会给人民币资产提供新的指引。对于后续的人民币走势,大概率不会出现持续性的升值。短期内,美联储已经释放出七月份再度加息的预期,等这个预期兑现之后,人民币汇率或有一定反弹,而更大的问题是后面国内还会不会降息,如果下半年CPI继续萎靡,各类PPI和PMI数据仍旧持续下降,甚至于出口增速持续下滑,那么铁定是还会降息的,降息大概率再次压制人民币汇率。进入三季度后,国内经济政策将会是人民币高点的决定性因素,如果经济预期再次反转,货币政策收敛,可能对人民币有一定提振,从而保持震荡,比如后续有明显的针对于出口或经济的提振措施,人民币不至于继续剧烈贬值。另外,还得注意到一点,央行还有很多调控汇率的工具并没有使用,比如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等,视乎从决策层面目前也有意让汇率贬值。  

人民币汇率中期不会持续走弱-手机金融界

1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走弱,截至2月27日收盘时最大跌幅达到4.2%。人民币汇率此前升值势头出现逆转的原因主要是中美经济增长出现一定的预期差,即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短期没有兑现,而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力度还有待验证。另外,美国通胀较为顽固,美联储放缓加息或者停止加息的预期明显逆转。在年初人民币释放流动性带来的利率下行和美债收益率上升的剪刀差驱动下,人民币短期存在一定的下跌压力。不过,中期来看,未来1—2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不会中断,而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下美国经济能否保持韧性还有待观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概率还是会表现双向波动特点,不会持续单边下跌。

春节后,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从先行指标来看,1月,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2022年12月上升3.1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但对比近5年同期指标,2023年1月制造业PMI处于均值附近,并没有超预期和超越季节性上升。另外,服务业方面,1月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4%,比2022年12月上升2.0个百分点,但房地产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仍低于临界点。

融资需求方面,企业部门融资需求明显改善,但是居民部门融资需求较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增加9227亿元。分部门来看,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但较去年同期少增加5858亿元,显示居民购房需求依旧低迷,房地产企稳回升动力偏弱,信用扩张也放缓。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加66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加5193亿元。

图为芝商所美元/离岸人民币期货合约价格走势

1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加1.32万亿元,占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的71.4%。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较去年多增加500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较去年多增加1.4万亿元。从企业部门新增贷款来看,企业部门融资需求大幅改善。

与之对应的是美国经济指标暗示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短期尚未兑现。ISM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月ISM服务业指数创2020年年中以来最大单月升幅,其中新订单指数飙升,商业活动指数增强。消费需求回升,美国经济似乎并不会很快陷入放缓。另外,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R)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1月成屋签约销售指数环比意外大涨8.1%,创2020年6月以来的最大升幅。

1月美国通胀居高不下,美国1月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5.4%,核心PCE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7%。此外,就业、消费支出、服务业与制造业等一连串强劲数据,增加了美联储加息至高于当前预估水平的风险。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更敏感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在2月27日升至4.78%,创下2007年7月24日以来最高纪录。

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来看,主要来源于国内消费的恢复和投资的拉动,出口却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上海港数据显示,今年1月港口货物吞吐量为4304万吨,比2019年1月减少了500万吨左右,导致上海港空集装箱堆积,甚至堆到了江苏太仓。而深圳盐田港口的空箱堆放量也已经达到2020年3月以来的最高。

在欧美经济减速甚至衰退的风险下,出口下行不仅仅出现在中国,还出现在其他外向型经济体如日本、韩国和越南等。日本海事中心(JMC)的数据显示,1月18个亚洲经济体出口到美国的集装箱下降了20.1%,其**盟减少11.8%、印度下降0.1%、日本减少19.9%。

从汇率定价机制来看,进出口贸易对汇率影响很大,如果顺差扩大,那么大量的美元将流入国内市场,增加美元的供应,从购买力平价理论来看,人民币汇率会出现升值,反之则会出现贬值。

从国际资本流动性来看,由于美联储还存在加息的空间,美元名义利率将处于高位甚至尚未触顶。而我国货币政策依旧“以我为主”,央行引导人民币融资利率下行的基调尚未改变,这导致美债收益率和中债收益率利差扩大。截至2月27日,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收敛至-1.0019个百分点,而2023年1月,银行贷款结售汇顺差25亿美元,暗示居民净购入25亿美元。

短期来看,中美经济增长的预期差,尤其是美国经济衰退风险尚未兑现,而国内经济强势增长势头助推了美元强势。

中期来看,美债收益率曲线倒挂,美国二手车信贷违约率攀升,高通胀和高利率将使得美国经济增长前景不佳,而我国经济增长势头大概率还会持续,大方向指向人民币汇率不会持续单边下跌。投资者可以考虑运用芝商所的美元/离岸人民币期货合约(CNH)来对冲风险。(作者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证书编号Z0010160)

如果人民币汇率跌破7.1,还会继续下跌吗?_美国_指数_经济

原标题:如果人民币汇率跌破7.1,还会继续下跌吗?

从中长期来看,美联储加息即将结束,美元指数整体下行趋势不会改变,人民币面临的外部压力将放缓。从国内因素来看,在国际收支顺差和基本面改善的支撑下,人民币汇率不具备趋势性贬值条件。

从整体市场观点来看,尽管此次在岸、离岸人民币盘中再次突破“7”,但并未改变中长期人民币价值的支撑力。

至于人民币汇率的后续走势,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认为可以乐观对待。他指出,随着复苏的加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整体上升,而美国经济将在持续加息的作用下整体下降。中美之间的增长差距会扩大,目前的增长差距比决定汇率的利差更重要。因此,张明预测,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可能会有一波温和的升值,到年底可能会达到6.5-6.6。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表示,总的来说,虽然“7”暂时被打破,但不会出现大幅贬值,也不会回到去年7.30的低点,这种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南华研究院宏观外汇分析师周邈向记者补充说,5月份,中资企业分红带来的外汇购买需求逐渐显现。据统计,每年5-6月,中资企业外汇购买行为对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压力最为明显。

在他看来,这种季节性因素不用太担心。目前,较低的结汇意愿来自于美元的高利率。然而,随着美国经济无法承受连续几轮大幅加息,加息过程逐渐结束,中美之间的利差有望缩小,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结汇意愿,并将再次支撑人民币汇率。

中国航空信托宏观战略总监吴照银预测,人民币市场前景贬值空间不大,最多可能在7.2左右。他告诉记者,一个国家的汇率是由贸易顺差和货币利差综合决定的。如果长期贸易顺差,这个国家的汇率不会形成长期贬值趋势,最多只是阶段性贬值。

五月九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13.3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在这些数字中,出口额为7.67万亿元,增长10.6%;进口额5.65万亿元,增长0.02%;贸易顺差2.02万亿元,扩大56.7%。根据4月份的月度数据,贸易顺差增长更为明显,增长96.5%。

专家:多方认为不太可能继续上升。

美元走强,支撑美元指数走强。5月11日后,美元指数大幅上涨。目前,美元指数徘徊在102.9点左右,今日盘中突破103点。在此之前,该指数已经跌至100.788点。就在市场担心指数100点的支撑时,指数翻了个身。

兴业研究指出,美元指数受基本面支撑走强、年中分红购汇、旅游购汇推动,美元兑人民币进入反弹波段。建议抓住结汇窗口。

美联储官员发表鹰派言论影响了美元的小幅上涨。当地时间5月16日,里士满联储**巴尔金强调,他对6月份的加息持开放态度,仍然相信通货膨胀已经得到遏制。如有必要,他将支持进一步加息。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美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美元指数不太可能在后期继续上涨。此外,目前国内美元存款利率已进入顶部区间,进一步上升的概率很小。

但是不确定性仍然存在,特别是正在进行的关于“美国债务上限”的谈判。

市场共识是,美国国会最终会达成协议,目前的不确定性低于美国**的几次大暂停或2011年的债务上限僵*。与此同时,随着风险情绪的改善,美元将在未来进一步下跌。

虽然预计美国不会出现技术违约,但汇丰外汇策略师提醒,债务上限可能会导致外汇波动迅速加剧,尤其是在相关趋势似乎比市场预期更加困难的情况下。市场可能会再次考虑美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和可能的后果,这可能会导致美元作为避险货币先涨后跌。

巴克莱策略师表示,历史上,在债务上限陷入僵*期间,美元一直在走弱,僵*解决后,美元将再次走强。“但这一次,美元随后的反弹不太可能是大规模或长期的。”该机构的策略师表示,由库存驱动的短期制造业正在放缓,尤其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更加严重放缓将导致美元疲软。巴克莱正在将注意力转向数据流(主要是美国的数据流,但也包括外国的数据流),以寻找当前经济活动波动演变的迹象。

瑞银财富管理投资总监办公室(CIO)推荐投资者布*美元走弱。

责任编辑:

人民币汇率跌跌不休何时止?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时隔近10个月,作为央行短期政策利率的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再度下调10个基点至1.9%。受此影响,境内债券现货和期货市场普遍大涨,人民币汇率下跌。自5月17日年内首次“破7”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波动中下行,人民币持续贬值引发业内明显关注。人民币汇率后市走势如何?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内外部因素共振引发贬值

6月1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前期中标利率为2.0%。这是央行自2022年8月15日以来首次调整7天逆回购利率。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是短端政策利率,市场观点普遍认为,本次逆回购降息可能标志着政策加码窗口开启,MLF(中期借贷便利)、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或跟进下调。

受此影响,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跌幅。可以看到的是,自5月31日离岸人民币、在岸人民币纷纷跌破7.1关口后,人民币持续走弱。截止6月13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跌破7.17关口。6月14日,人民币中间价报7.1566元,较前值调降68个点。

对于近期人民币走低,专家认为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外部看,前期美债上限谈判陷入僵*,美联储紧缩预期升温,美元指数止跌反弹;内部看,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有所放缓。

关于“降息”对人民币汇率可能造成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国内处于低通胀环境,政策“以我为主”,宏观政策重心偏向促消费和内需恢复;另一方面,外贸韧性、人民币资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外部环境影响有限。“降息”虽然在短期内引发了资金外流,给人民币带来压力,导致汇率波动加剧,但长期来看,政策利率下调有望刺激经济复苏,提振市场信心,稳定人民币汇率。

展望后市,业内普遍认为人民币贬值趋势可控。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受市场供求影响,也与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国际市场走势等有关。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向好、预期改善,国际收支自主平衡,外汇储备规模继续稳居全球第一位,良好的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力支撑。总的来看,今年人民币汇率仍将双向波动,总体会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随着人民币在近期持续贬值,将给某些企业和行业带来机会。业内专家表示,一般而言,人民币贬值对中国的出口有利,因为具有相对价格优势,但对于进口则有一定不利效果。从日常生活来看,人民币贬值对出境游、出国留学并不是利好消息,因为消费者在同样的产品和服务上会付出更多人民币,直接增大成本。

在市场避险情绪作用下,对于高净值人士而言,多元配置海内外资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海外资产配置的本质属于多元化分散配置资产,以更好地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和家企有序传承。据统计,国内高净值家庭中,有超过60%的家庭选择配置海外资产。而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放开,出境人数爆发式增长,众多高净值人群出去寻找机会,海外资产配置也逐渐划入其投资范畴。

保值并获得持续、客观的收益,是高净值家庭海外资产配置时的首要目标。近年来,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相较于境内保险市场,香港保险通常允许客户选择人民币交易,也可以选择美元、港币等境外货币交易,以避免资产过多地集中在单一币种上。此外,在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的当下,香港保险在预期收益、风险赔偿等方面的优势愈加显现。

除保险外,海外房产同样是一项相对稳定的资产配置选择。调查显示,在北美市场房地产、股票、债券、黄金和储蓄账户之间做出选择时,美国投资者连续11年认为房地产是首选方向。与此同时,在规划家企传承、子女教育、海外养老等事项时,海外房产同样是高净值人士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END

谁能预期一下未来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跌还是涨

升值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