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入汇率不得高于中间汇率(秒懂-外汇牌价的五个价格)

秒懂-外汇牌价的五个价格

香港保险,跨境金融交易,必须懂得外汇牌价。

在换汇操作中,外汇牌价有五个价格。

1、现汇-买入价

2、现钞-买入价

3、现汇-卖出价

4、现钞-卖出价

5、中间价

一、现汇和现钞

现汇:通过转账到达银行卡账面上的外汇金额。现汇用于汇款。

现钞:可以从银行提现的外币现金。现钞用于现金交易。

二、外汇牌价五种价格的区别

“买入价”和“卖出价”都是从银行作为中间商看的价格。

换汇,就看银行的卖出价格。

结汇,就看银行的买入价格。

买入价、卖出价和中间价是汇率的不同形式,用于外汇市场中货币买卖的定价。

1、买入价:买入价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愿意购买客户的外币的价格,即银行以此价格从客户手中购买外币。买入价通常会低于卖出价,因为银行希望从买卖外汇中获得利润。

2、卖出价:卖出价是指银行或金融机构愿意卖出外币给客户的价格,即银行以此价格向客户出售外币。卖出价通常会高于买入价,这样银行可以赚取差价。

3、中间价:中间价是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平均值。有时也被称为"即期中间价"。这是银行之间进行外汇交易时使用的标准汇率,比买入价和卖出价更接近实际市场价格。银行在报价给客户时,会围绕中间价上下浮动一定的点差(即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差异)。

为什么同样时间,现钞和现汇的价格不一样?

在管制来自浮动汇率制度下,当市场汇率高于目标汇率时,货币当*应当在外汇市场()。A.卖出本币,买入外币B.卖出外币...

正确答案:A解析:在管制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当*可以通过买卖外汇来干预汇率,以平衡国际收支。当市场汇率高于目标汇率时,货币当*应当在外汇市场卖出本币,买入外币,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

外汇掉期!

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汇率政策,通过发布稳外资外贸新措施、新增美式亚式期权及组合产品、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上调风险准备金率等调控措施,引导实体经济强化防范汇率风险意识,学会用好汇率避险工具,所以套期保值早已成为涉外企业的必备配套业务。今年以来,我国企业利用外汇衍生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已突破1.1万亿美元,企业套保比率提升至26%,汇率避险首办户超过2.9万家,整体保持了较快增长。目前我国衍生品市场已具备即远期、掉期、无本金交割、期权等成熟产品体系,其中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作为非常活跃的产品之一,在我国外汇市场中的作用也越加凸显。本文我们就来聊聊外汇掉期。

一、外汇掉期业务概览

二、与其他期汇交易的区别

三、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定价规则

外汇掉期(ForeignExchangeSwap,FXSwap),是指交易双方在一前一后两个不同的起息日进行方向相反的两次货币交换。在第一次货币交换中,一方按照约定的汇率用货币A交换货币B;在第二次货币交换中,该方再按照另一约定的汇率用货币B交换货币A。人民币外汇掉期主要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在实操中,企业与银行签订协议,在约定的两个不同的交割日期,以不同的汇率进行金额相同、方向相反的两次本外币交换。

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的类型,按照期限主要分为三种:

01

即期对远期

即期对远期(SpotAgainstForward),这是最常见的外汇掉期交易形态,即买进/或卖出一种货币的现汇时,卖出/或买进该种货币的期汇,又可分为两种:一是买入即期外汇/卖出远期外汇,也就是“近端购汇/远端结汇”(即购远结),二是卖出即期外汇/买入远期外汇,也就是“近端结汇/远端购汇”(即结远购)。

02

即期对即期

即期对即期(SpotAgainstSpot),又被称为“一日掉期”,就是同时做两笔金额相同、交割日相差一天、交易方向相反的即期外汇交易,一般用于银行间的隔夜同业资金拆借。比较常见的有:

(1)隔夜交易(Over-Night,O/N),即在交易日做一笔当日交割的买入/或卖出的交易,反向即期交易的交割日在成交后的第二天。  

(2)隔日交易(Tom-Next,T/N),即在成交日后的第一个营业日做买入/或卖出的交割,第二个营业日作相反的交割。

03

远期对远期

远期对远期(ForwardAgainstForward),指在即期交割日后某一较近日期作买入/或卖出的交割,在另一较远的日期作相反交割的外汇交易。

外汇掉期适用于未来有收付汇、跨币种业务投资等需求的企业,企业叙作外汇掉期的目的主要有二,一是规避远期汇率风险,可以提前并且同时锁定资金流入与流出的兑换汇率,从而提前锁定成本收益;二是用于解决中短期外汇资金来源问题,调剂本外币资金余缺,降低资金使用的综合成本。

举个例子,某企业既有出口又有进口业务,近期收到一笔100万美元外汇,拟结汇满足人民币资金需求,但3个月后因进口原材料需对外支付100万美元。所以企业与银行签订一笔即期结汇/远期购汇(即结远购)的掉期业务合约,约定近端结汇汇率为7.2833(即期买入价),远端购汇汇率为7.3355(3个月远期购汇价)。到期时,如果届时即期汇率为7.3500,客户将仍以7.3355购汇。企业通过掉期交易近端及时获得了美元结汇带来的人民币现金流,同时远端锁定了购汇成本,规避了汇率波动风险,并解决了美元收入、支出的时间匹配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办理外汇掉期实行实需原则,无论近端还是远端,企业都要提供真实背景证明材料;另外,企业办理时可能要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或占用银行授信额度。

 

即期外汇交易,我们通常称之为现汇,一般在交易当天或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除此之外的中长期外汇交易,通常被称为期汇。从下表可以看出,企业选择哪一种外汇交易产品,不仅要有实际需求,不能把套保当做投机,还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了解产品应用场景、组合构成,关注其中的风险收益特征等状况,合理运用外汇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才能有效锁定企业经营利润。

 图片来源:国家外汇管理*

01

与远期结售汇

远期结售汇,是指交易双方以约定的币种、金额、汇率及期限,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日期交割的外汇交易。具体而言,企业与银行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协议,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时,企业将外汇收入或支出按照约定的币种、金额、汇率进行结汇或购汇。

远期结售汇是最早也是最基础的汇率衍生工具,结构简单,应用最广泛,是市场接受度最高的汇率避险产品。企业可以根据未来的外汇收支状况锁定成本或收益,规避汇率波动风险,而且其容易与其他产品进行组合,交割方式灵活,适用于有真实交易背景、未来有收付汇且愿意通过套期保值规避汇率风险的企业。

远期结售汇可以全额或差额交割。全额交割是根据双方约定的远期汇率对合约本金进行的本外币实际交付,而差额交割是根据约定的远期汇率和到期时的定盘汇率计算轧差金额,并以人民币进行损益交割。

举个例子,企业向银行借入6个月国内外汇贷款1000万美元,预计贷款到期前有外汇收入可用于还款,但有不确定性。为规避汇率风险,企业与银行签订期限为6个月1000万美元的远期购汇合约,约定远期购汇汇率为7.2695,交割方式为差额交割,定盘价为实时。到期时,即期汇率如为7.3100,交易双方仍按照事前约定的远期汇率与到期时的结算汇率之差计算轧差损益并以人民币交割,企业可获得差额交割收益(7.31-7.2695)*1000=40.5万元人民币。企业通过差额交割不实际全额收付人民币和外汇本金,节约了资金成本。

外汇掉期与远期结售汇的区别

远期结售汇与外汇掉期都属于外汇市场中的期汇交易,都是通过事先签订合约的方式将币种、金额、交割期限、汇率等因素固定下来。但远期结汇或远期售汇都是单向交易,所以是单一的外汇交易,而外汇掉期操作涉及即期交易与反向远期交易同时约定,属于复合型的外汇交易。掉期交易利用即期交易和远期外汇交易之间的汇率变化来进行外汇套期保值。

图片来源:国家外汇管理* 

02

与货币掉期

货币掉期(CrossCurrencySwap,CCS),是指在约定期限内交换约定数量两种货币本金,同时定期交换两种货币利息的交易。

货币掉期按本金交换方式可分为期初、期末均实际交换本金、仅期末或期初交换本金、以及期初、期末均不交换本金等形式。利息交换指双方定期向对方支付以换入货币计算的利息金额,可以固定利率也可以浮动利率计算利息。

货币掉期具有同时规避利率与汇率波动的风险、将外币负债的汇兑损益转换成为利息费用、方便企业进行合理的财务处理以及降低融资成本的特点,所以属于一种债务风险管理工具,适合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希望规避汇率和利率变动风险,尤其是承担外币利息负债的企业。

货币掉期与外汇掉期的区别

货币掉期与外汇掉期都涉及货币的两次反向交换,区别在于前者汇率固定,两次交换的本金相同,而后者由于不涉及利息的交换,因此两次交换的汇率和本金都不同,其差额反映了两种货币利率水平的差异,由两种货币的利率和即期汇率决定。

(1)外汇掉期不包含利率的互换,只在期初、期末交换本金,不进行利息交换,而货币掉期通常每三个月或每半年会交换利息。

(2)货币掉期在期初、期末两次本金交换的金额以及使用的汇率均相同,而外汇掉期的期初按照某一汇率交换本金,期末则通常按另一汇率换回本金。

(3)外汇掉期一般是一年以内的短期,且只涉及本金的交换。而货币掉期的利息交换能让企业更好地进行资产和负债的匹配,企业应用货币掉期的期限大多是一年以上的中长期,主要是为了匹配做融资的需求。

在实践操作中,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数量要多于货币掉期。2021年银行办理对客外汇掉期的签约达1147亿美元,货币掉期累计签约210亿美元,外汇掉期与货币掉期合计1357亿美元、占银行对客衍生品交易总量的10%。银行一般将货币掉期用于资产负债币种错配的风险管理,而外汇掉期则更多用于短期流动性管理和资金筹措。

再举个例子,X企业计划借用外债1000万美元并结汇使用,到期以人民币购汇还款。该企业在借入外债的同时,与银行签订了一年期人民币外汇的货币掉期合约,约定期初外债结汇和到期归还本金时购汇的汇率均为7.25,存续期间以当期美元年化固定利率0.65%和人民币年化固定利率3.1%为基准,按季度进行利息交换。

期初,企业以0.65%的年化固定利率借入1000万美元,按照7.25的汇率结汇,用于企业经营周转。存续期内,企业按0.65%从银行收取美元利息,同时按3.1%向银行支付人民币利息。到期日,无论当时市场的即期汇率如何变化,企业均按照7.25的汇率购汇,用于归还美元外债。通过这个例子看出,企业通过办理货币掉期业务,可以利用境外融资成本较低且规避外汇融资的汇率和利率风险,实现外债融资套期保值。

03

与期权

期权是指在未来某一交易日以约定汇率买卖一定数量外汇资产的权利。期权买方以支付期权费的方式拥有权利,而期权卖方收取期权费并在买方选择行权时履行义务,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期权组合等不同模式。

期权适用于将来有结汇或购汇需求,既希望交易成本确定,又希望同时享受有利市场变动带来收益的企业。

人民币外汇期权是银行与企业约定,期权买方在期初支付一定的期权费后,获得一项未来约定汇率买卖外汇的权利。按照交易方向分为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按照合约类型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按照行权时间分为欧式期权、美式期权,按标的价格分还有亚式期权等。(详见专栏文章“外汇套保新武器!美式亚式期权!”)

期权属于兼具了确定性和灵活性的风险规避和套期保值管理工具。通过买入人民币外汇期权进行套期保值,把外汇风险的最大损失额度控制在期权费用之内,还保留了可从有利的汇率波动中获取利益的机会;通过卖出人民币外汇期权获取期权费收入,在承担一定程度市场波动风险的基础上,改善结售汇成本;组合期权可实现零成本,减少支出。

举个买入外汇看涨期权的例子,M企业需进口一批设备,金额100万美元,预计3个月后付款。因市场波动面临汇率风险,M企业希望付出一定的成本规避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带来的购汇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同时享有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企业签约买入期限3个月、名义本金100万美元、执行价格为7.10的美元看涨期权,向银行支付期权费2万人民币(200pips)。如果期权到期时市场即期汇率为7.20,高于执行价格,企业则执行期权并按照7.10的汇率购汇;如果到期时市场的即期汇率为7.00,低于执行价格,企业可不执行期权而是按照即期汇率7.00购汇,以此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

(上述部分案例来源于国家外汇管理*)

 

2015年“8.11”汇率改革后,央行调整了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报价机制,使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能够更加真实并及时地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利率是一个很关键的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中美利差。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外汇掉期市场的价格主要体现为两种货币的利率差异水平。我们先来看看利率平价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是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价由两国利差决定。一国的利率和汇率呈反向变动趋势。当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时,本国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当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时,本国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升水。

二是当资本可以在两国之间自由流动,而且不考虑交易所带来的成本时,大量的国际买卖套利会使两国利率趋于均衡,也就是说,在两国存在利差时,大量外汇市场交易者会利用利率工具进行套利活动,将货币投资于高利率国家,同时,为了避免外汇风险,这种套利活动一般都与掉期交易相结合,抵冲风险。这样就使利率较高的市场远期汇率贬值,反之,利率较低的市场远期汇率升值。

三是只要两国存在利率,这种买卖套利活动就会不断进行,直到两种资产提供的收益率相同,即两国不存在利差,这时远期汇率的差价正好等于两国的利差。这就是利率平价理论中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变化内核。(在没有资本项目管制的国家,如果利率发生变化,会对汇率产生立竿见影的作用,这种汇率与利率的自我调节叫做汇率超调。)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参与人民币外汇掉期的企业更多地是想把外汇掉期交易作为以一种货币为质押换取另一种货币的流动性的管理工具(主要是通过结合贸易融资和远期交易的形式完成),因此外汇掉期市场有时被视为“隐藏的利率市场”,尽管掉期价格所隐含的利差往往与实际利差水平有所偏离,但利差水平依然是外汇掉期定价的最重要的价值基础。

外汇掉期一般以掉期点来报价,掉期点(SwapPoint),是掉期交易中约定远期价格和即期价格的点数之差,也就是外汇掉期用于确定远端汇率和近端汇率之差的基点数。

比如近端卖出美元(sell),那么远端就买入美元(buy)。以一笔半年期的掉期交易为例,如果近端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的汇率为7.3000,同时远端买入美元卖出人民币的约定价格为7.2700,那么掉期点就是7.2700-7.3000=-300bp,掉期点为负300点。当远期汇率高于即期汇率时,称之为“升水”或“溢价”,当远期汇率低于即期汇率时,称为“贴水”或“折价”,两者相同时,则称为“平价”。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在无套利的情况下,两国利差是影响掉期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逐渐成为常态,外汇掉期市场的投机交易也逐渐减少,中美利差的主导作用增强,掉期点价格逐步向利率平价靠拢。今年3月至今美联储6次加息,其中四次加息75个基点,目前利率处于3.75%-4.0%区间,我国央行政策性利率目前水平为3.65%。10年期我国国债与美国国债市场收益率持续倒挂,而且差异还在扩大。利差扩大,掉期点上升,利差缩小,掉期点下降。市场利率越高,越能吸引资金投资。近10多年来都是我国的市场利率高于美国市场利率,目前利差出现了倒挂,那么国际市场很可能认为国际资金流向美国的意愿更大,从而直接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和信心。

今年9月28日,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至20%,意味着金融机构远期售汇时需要向央行交存更多外币作为外汇风险准备金,导致银行间外币流动性收紧,外币资金价格上升,进而收窄本外币利差,掉期点下行。在掉期点为负的情况下,远期售汇价格优于即期购汇价格,企业在即期价格回落时,有将未来的购汇需求在当期实现的冲动,即锁定远期购汇。而锁定远期后,银行需要在市场以“即期+掉期”的形式进行平盘,也就是一笔即期购汇和一笔Sell/Buy的掉期,当产生羊群效应时,即期市场买的人越多,价格越高,越高越强化之前购汇的市场主体贬值预期,形成恶性循环。增加风险准备金后,至少有一个链条被剪断了,即:远期购汇价格优于即期。另外向大众传递了监管部门稳定市场的信号,这或许更加重要。

虽然中美两国在货币政策上的分化、通过两国的货币利率影响了掉期市场的走势,但掉期点为负,并不意味着人民币就会单方面贬值或升值。目前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近13%,银行间债券市场外资由于短期套利确实存在一定的资本流出,但中国国债在境外机构持有占比有了近6个百分点的上升,这说明外资不会因为短期利差倒挂和人民币短期贬值的影响而减持中国债市资产,中国经济中长期向好的预期对冲了短期投资的不利因素。伴随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中国资产对外资的吸引力持续增加,近两年在疫情期间并没有影响外资通过国债、债券通、沪深港通等渠道投资人民币资产的兴趣。

 

图表来源:WIND

▼以下为金融监管研究院推荐课程▼

外汇中的买入卖出汇率,中间汇率是什么意思呢??

中间汇率是中国央行设定的,每天早上中国央行都会设定一个中间汇率,然后市场按照中间汇率的标准进行上下不超过1%的波动。买入汇率是银行从你手上买进外币的价格,卖出汇率是银行卖给你外币的价格。。。。。。

为什么银行的现汇买入价要比现钞买入价高很多?_汇率

原标题:为什么银行的现汇买入价要比现钞买入价高很多?

近日,小翼的一个朋友去银行兑换美元,看到银行的外汇牌价上不断翻动着现汇买入价、现钞买入价、现汇卖出价、现钞卖出价等字样,其后所跟的数字也不太一样。这位朋友便联系了小翼,询问上面显示的是什么。

汇率的概念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它是一种货币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个人兑换货币一般要通过特定的银行才行。从银行买卖外汇的角度,汇率可分为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

买入汇率是指外汇银行买进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不仅包括外币现钞,也包括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等。根据是否使用外币现钞购买,买入汇率又被分为现汇买入汇率和现钞买入汇率。

银行的外币现钞买入价一般会低于现汇汇价。以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来说,5月21日,中国银行买入100欧元现汇的价格是人民币776.36元,买入100欧元现钞的价格则是人民币752.23元。现汇和现钞买入价存在价差是因为外币现钞不像其他种类的外汇资产那样可以生息,银行买入外币现钞后还需要运送到发行国或能流通之地,运送过程需要支付一系列成本。

卖出汇率是指外汇银行售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与现钞买入汇率低于现汇买入汇率不同,外汇的现钞卖出价在很多时候都要高于现汇卖出价。仍以欧元兑人民币来说,5月21日,中国银行卖出100欧元现汇的人民币价格是782.08元,卖出100欧元现钞的人民币价格是784.6元。两种卖出价格之所以存在差异,是由现钞、现汇在国内市场面临的不同供求状况决定的。

除了买入价、卖出价内部存在价差外,买入价和卖出价之间也存在价差。银行参与买卖外汇也不是白忙活的,买卖外汇的价差就是其利润。

还以欧元兑人民币来说,5月21日,中国银行买入100欧元现汇的价格是人民币776.36元,卖出100欧元现汇的人民币价格则是782.08元。这意味着中国银行每买卖100欧元现汇,可以从中赚取5.72元人民币。而欧元现钞的买卖价格相差更大,中国银行每买入再卖出100欧元现钞,从中可以赚取32.37元的价差。

除了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中间汇率是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目前,我国外汇管理*公布的兑换五种主要货币的基准汇率用的就是中间汇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现钞买入汇率什么意思?

1、现钞买入价:现钞买入价,指银行买入外币现钞所使用的汇率。因为与买入现汇相比,银行买入现钞后要承担更高的成本费用。您把现汇卖给银行,就是把您在国外银行的外汇存款卖给银行。这笔外汇存款从您卖给银行的那一刻起,就从您的名下转移到银行的名下。银行只要做相应帐务处理,就可以马上得到这笔在国外银行的外汇存款,并可以马上开始计算利息。

2、现钞买入价相关:如果银行买入的是现钞,由于外币现钞不能在交易的当地流通使用,需要把现钞运往国外,所以它不仅不能立即获得存款和利息,而且还得支付费用保管现钞。等到现钞积累到足够数量,银行才能把这些外币现钞运送到国外,存在国外的银行里。直到此时,银行才能获得在国外银行的外汇存款并开始获得利息。银行收兑外币现钞需要支付的具体费用包括:现钞管理费、运输费、保险费、包装费等、这些费用就反映在现钞买入价低于现汇买入价的差额里。

沪港通汇率是按买入当天算,还是t2算?

若您咨询的是沪市港股通买入时所支付的资金按何种汇率结算,则港股通买入交易,按当天卖出结算汇率计算实际需要支付的人民币,而非T+2日汇率。

结算汇兑比率是指投资者进行港股通交易的实际结算汇率。具体指当日收盘后,中国结算根据全市场港股通成交的清算净额(单边、净应付或净应收),在香港与换汇银行换汇后,将换汇成本均摊至当日所有买入成交和卖出成交而计算得出的汇率。

结算汇兑比率包括买入结算汇兑比率和卖出结算汇兑比率两项。其中,卖出结算汇兑比率适用于港股买入交易,买入结算汇兑比率适用于港股卖出交易。

参考汇率是指在港股通交易日每日开市前,由换汇银行提供,通过交易所网站向市场公布的汇率。

参考汇率包括港币买入参考价、港币卖出参考价两项。交易所和境内证券公司利用该参考汇率对投资者的资金进行前端监控。即,投资者买入港股时,证券公司利用港币卖出参考价计算投资者需要冻结的人民币资金;投资者卖出港股时,证券公司利用港币买入参考价计算投资者可用的人民币资金。

参考资料:《港股通投资者指南》

人民币购买美元按中间汇率结算吗

银行的报价买入和卖出是针对其本身。例如:外汇卖出价,是指银行外汇卖出,客户买入;外汇买入价,是指银行外汇买入,客户卖出;您问的人民币购买美元,对于银行来说是卖出美金,所以参考:现汇/现钞卖出价

买入汇率和队卷约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是()。A.买入汇率B.卖出汇率C.现钞汇率D.中间汇率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总取员前再掉分析,谢谢!

正确答案:D中间汇率又称中间价,是指买入汇率和卖出汇率的算术平均数。

汇率中间价,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区别?

1. 汇率中间价、买入价和卖出价是汇率市场中的三个重要概念。2. 汇率中间价是指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公布的参考汇率,是银行对外汇交易的基准价。买入价是指银行从客户购买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比中间价略低,用于计算客户购汇的成本。卖出价是指银行向客户出售外汇时所使用的汇率,比中间价略高,用于计算客户售汇所得的收益。3. 汇率中间价、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定价方式和应用场景。中间价作为基准价,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和国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买入价和卖出价则是根据中间价进行浮动调整,以确保银行在外汇交易中能够获得一定的利润。这种差价的存在,既可以为银行提供盈利空间,也可以为客户提供交易的灵活性和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