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川智能是做什么的(大连汉唐科技是做什么的)

大连汉唐科技是做什么的

大连汉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经营软件销售、网站建设、电子商务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汉唐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信息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各方面应用软件开发及销售的科技企业。致力于为各大中小企业提供高效、稳定、思想先进的管理系统和商务系统等高科技产品和相关技术咨询服务。

瀚川年终奖能发多少

16000元左右。根据人才招聘网资料,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资收入灶隐月薪平均约8000元,年终奖约16000元。年终奖是指每年度末企业给予员工不封顶的奖励,是对一年来的工作业隐困厅绩的肯定。尺洞

豪江智能是做什么?

是一家集自主研发、制造及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业提供智能家居、智慧医养、智能办公、工业传动等应用领域的智能线性驱动类产品,公司依托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已成为业界知名的智能化控制及驱动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商。

谁一手打造了瀚川智能?

瀚川智能龙虎榜详细解读

0722机构出货,深南帮和散户进场

       

0729跳空向上,开启新行情。跟0729沃尔德跳空向上涨停一样,是主力进场的标志。当天主要是庆春和梅州联手,其中上塘、湖滨助攻。当天梅州做T。从这一天开始,科创板第一波行情开启,瀚川智能上的主要大佬已经现身。

       

0730庆春和梅州继续在维护做T

       

0731还是庆春和梅州主要在维护。瀚川智能已经离不开庆春和梅州这两个大佬了

       

0801庆春出货,梅州主攻,营口做T。营口这个沃尔德上的超级游资来到了瀚川智能。

       

0802庆春路又来大资金做了。梅州继续做T

       

安信梅州席位连续维护瀚川智能,大佬都很专一,一般一个游资主打一直科创板票

       

梅州席位

       

银河庆春席位

       

庆春席位

       

大家需要什么数据,就在文后留言,能提供的都会公开给大家。

作为散户,市场的弱者,更应该看懂数据,拒绝被人忽悠,争取早日成为A股强者。

“短线数据王”第一周就出现20万+的文章,感谢大家认可,欢迎关注“短线数据王”及时获取最新消息。

       

特别声明:本文只提供数据,不作任何操作指导,盈亏自负。

江苏上市公司名单

***.sh紫金银行20190103南京;***.sz罗博特科20190108苏州;***.sh招商南油20190108南京;***.sh苏州龙杰20190117苏州;***.sh威尔*业20190130南京;***.sz恒铭达20190201苏州;***.sz立华股份20190218常州;***.sz中简科技20190516常州;***.sh泉峰汽车20190522南京;***.sh国茂股份20190614常州;***.sz卓胜微20190618无锡;***.sh华兴源创20190722苏州;***.sh天准科技20190722苏州;***.sh瀚川智能20190722苏州;***.sh南微医学20190722南京;***.sz苏州银行20190802苏州;***.sh神马电力20190805南通;***.sh海星股份20190809南通;***.sh天奈科技20190925镇江;***.sh山石网科20190930苏州;***.sh博瑞医*20191108苏州;***.sh八方股份20191111苏州;***.sh联瑞新材20191115连云港;***.sz锦鸡股份20191122泰州;***.sz斯迪克20191125宿迁;***.sh祥生医疗20191203无锡;***.sz华辰装备20191204苏州;***.sh硕世生物20191205泰州;***.sh卓易信息20191209无锡;***.sh江苏北人20191211苏州;***.sh中新集团20191220苏州。【拓展资料】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一个特定组成部分,它公开发行股票,达到相当规模,经依法核准其股票进入证券集中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前肆嫌票上市交易,应当向证券交易所报送有关文件。证券交易所依照本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决定是否接受其股票上市交易。定义: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一个特定组成部分,它公开发行股票,达到相当规模,经依法核准其股票进入证券集中交易市场进行交易。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交易,应当向证券交易所报送有关文件。证券交易所依照本法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决定是否接受其股票上市交易。根据我国《证券法》第50条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其股票上市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慧手(1)股票经***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3)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4)公司在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5)证券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前款规定的条件,并报***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上市公司必须按雹升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定期公开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在每会计年度内半年公布一次财务会计报告。上述条件是为了使上市公司具有较高的素质、较大的规模、股权合理分布,能成一定的交易量,在投资者中成较好的声誉。

本川智能主营业务?

1 是提供智能化制造及数字化解决方案。2 这是因为随着工业4.0的发展,智能化制造已经成为未来的趋势,本川智能致力于为企业提供智能化制造及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3 本川智能的业务范围涵盖了智能工厂建设、智能制造系统开发、数字化车间建设、智能物流系统设计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制造解决方案。

瀚川智能:一站式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 - 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川智能”),成立于2007年,是中国工业自动化与数字化技术的佼佼者,是集自动化设备和工业软件一体化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在深圳和赣州拥有生产基地,并在全球设置了10个分支机构和服务中心,业务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公司于2019年7月登陆科创板,是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SH.688022)。

公司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等核心技术,业务覆盖自动化设备和工业软件,为汽车、新能源、医疗健康等行业客户提供智能数字化产品和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瀚川智能深耕行业,洞察制造升级的需求,持续提供卓越高效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和行业标杆产品,助力客户提升生产力。

智造未来:汽车行业自动化解决方案

瀚川智能提供汽车行业一站式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包括针对汽车产业“四化”趋势下的新需要,电动化汽车所需电控、电驱、电子泵等零部件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智能网联带来的ADAS智能传感器、高速连接器、FAKRA/HSD高速数据传输线等部件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业界先锋:PCB插针机PA350

全新一代的PCB插针机PA350,用于将Pin针插入PCBA中。采用轮式针盘不停机连续供料,配置快速的插针机头切换以及独特的凸轮机构设计,保证了业界领先的插针速度,完善的插针力和行程监测功能,灵活的机头配置,帮助客户实现柔性高效的生产计划。

瀚川智能专注锂电池设备生产自动化,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专注于软包电池、圆柱电池、扣式电池、燃料电池和方形电池的智能制造。在新能源电池产品叠片、注液、装配、化成分容、检测、数据追溯等中后道专业领域具备独特技术。

瀚川智能专注锂电池设备生产自动化,关注行业痛点,致力解决关键工艺的自动化生产,协助客户提高生产力。

瀚川智能医疗健康团队专注于研发、设计各类医疗器械与医*产品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为医用产品各细分领域客户量身定制自动化解决方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用工成本。拥有自主研发的标准自动化生产平台,通过GAMP5验证,符合ISO7(10000级)洁净室生产标准,提供一站式自动化解决方案。

精密传输:精密链节式输送模组-TS系列

瀚川智能精密链节式输送模组-TS系列具备高刚性、高传输速度、高定位精度、低运行噪音、低维护成本等特点,可以很好地满足现代化工厂的精密自动化传输与定位的生产需求。

工业互联:助力客户提升生产力

瀚川智能自主研发了工业物联网平台(OPENLINK®IIoTPlatform)和瀚码工业低代码开发平台,并形成多个应用场景解决方案。

●MOM制造运营管理,包含生产执行MES、设备运维管理TPM、全流程质量管理QMS、生产过程及质量控制PCS、仓储管理WMS等工业APP

●行业套件包含新能源电池套件、汽车电子套件、机加注塑套件等行业解决方案

瀚川智能专注于智能制造领域,以助力客户提升生产力为企业使命,以成为客户最佳合作伙伴为愿景,为客户提供柔性高效的一站式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公司秉承研发技术驱动市场的理念,由董事长蔡昌蔚作为研发创新带头人,建有江苏省汽车电子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机构,拥有研发人员293人,并成立了瀚川培训中心,通过内外部培训培养和储备研发创新人员。公司将于2021年10月入驻苏州新总部。

智能科技公司经营范围?

智能科技公司的经营范围参考一: 机电设备、仪器仪表、自动化设备、环保设备、电子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普通机械设备、阀门、五金交电、有色金属、

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06-14,注册资本为138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一般经营项目是: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计算机机房设计、安装及维护(需要资质证经营的,凭资质证经营);

【行业点评】当机器人遇到科创板,为什么多是系统集成商?_自动化

原标题:【行业点评】当机器人遇到科创板,为什么多是系统集成商?

从3月22号公布第一批9家科创板受理企业,到4月12号,科创板累计受理企业已达72家。其中机器人自动化相关企业有6家,5家涉及自动化系统集成:博众精工、瀚川智能、利元亨、天准科技、江苏北人,另外还有一家医疗机器人企业安翰科技。

科创板前期较为谨慎,受理企业仍以有一定利润规模为主。系统集成是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重要环节,市场规模是本体的3倍左右,毛利率在三大产业链环节也是最高。另外国产机器人企业基于本土化服务优势在系统集成领域参与最多,竞争力相较其他环节更大。因此,目前科创板受理的机器人企业以系统集成为主,6家占比5家。

1)看下游:系统集成不同下游,模式特点不同。系统集成不同下游在市场规模、项目均价、毛利率、资金回款、竞争烈度等方面均有差异,其中汽车行业毛利率较高、市场空间最大,但资金回款不佳;3C领域毛利率中等,市场空间较大,但资金占用小,适合中小企业。其他长尾下游市场空间较小,难以规模化放量。

2)看竞争力:资源整合、行业理解和资金规模三大核心竞争力。系统集成项目大都是非标化、定制化、长周期项目,资源整合、行业理解和资金规模是三大核心竞争力。目前行业处于洗牌期,细分龙头强者恒强。我们认为长尾集成商将不断淘汰出*,企业数量大幅降低,细分行业龙头将强者恒强,享受新一轮自动化景气周期。

科创板:5家系统集成商均是各自领域的龙头/领导者,根据企业下游领域、行业竞争力、财务数据分析,建议按顺序关注:博众精工(3C自动化国内龙头)、瀚川智能(汽车电子自动化领导者)、利元亨(锂电自动化领导者)、天准科技(国内机器人视觉技术领导者)、江苏北人(机器人焊接系统专业供应商),公司分析见正文。

主板:科创板大力扶持机器人,有望提振主板机器人企业估值,建议关注:中大力德(国产RV减速器龙头)、埃斯顿(最像发那科的国产机器人巨头)、快克股份(锡焊机器人龙头)、克来机电(汽车电子自动化龙头)。

科创板扶持硬科技、试点注册制,对机器人产业是重大利好

扶持“硬科技”,机器人根正苗红。习近平**对科创板的定位:“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关于“在上海证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调研中提到,要瞄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关键重点领域;上交所副总经理刘绍统在2018年第14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提到,科创板设立就是希望资本市场能够支持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占有率高、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或者战略新兴产业,并且达到一定条件的企业上市。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是“硬科技”重要组成,根正苗红。

试点注册制、淡化利润指标,机器人企业极为契合。科创板对未盈利科技企业包容性更强,6套上市标准中4套标准均不要求盈利,从市值、研发、收入、投资机构等维度筛选。机器人企业作为技术研发型企业,还未到大规模盈利的阶段,但存在大量高市值、高研发投入、知名机构投资的独角兽企业,正契合科创板扶持方向。

从3月22号公布第一批9家科创板受理企业,到4月12号,科创板累计受理企业已达72家。其中机器人自动化相关企业有6家,足以验证科创板对机器人自动化的扶持和青睐。

6家机器人企业中,5家涉及自动化系统集成,分别是博众精工(3C自动化龙头)、瀚川智能(汽车电子自动化领导者)、利元亨(锂电自动化领导者)、天准科技(机器视觉+自动化集成)、江苏北人(汽车焊装集成专家),另外还有一家医疗机器人企业安翰科技(胶囊胃镜机器人)。

科创板前期谨慎,受理企业仍以有一定利润规模为主

虽然科创板淡化利润指标,但是我们发现前期受理企业仍然以有一定利润的企业为主,反映了科创板初期的谨慎。因此机器人领域众多利润很低甚至还处在亏损阶段,但估值很高的机器人独角兽暂时未出现在机器人受理名单中,更容易规模化放量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则扎堆出现。

系统集成是下游应用环节,市场大、国产竞争力强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系统集成处于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为终端行业应用客户提供自动化生产线解决方案,负责工业机器人应用二次开发和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集成,是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应用的重要环节。

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在本体市场的3倍左右,毛利率在三大产业链环节也是最高,与核心零部件(减速器等)均在30-40%左右,高于本体环节的10-20%。另外,国产机器人企业基于本土化服务优势在系统集成领域参与最多,竞争力相较其他环节更大,企业数量最多。截止到2017年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数量超过3000家,而在2014年9月份,该数据还未超过500。

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工业自动化将持续提升、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工控网《2019中国自动化及智能制造市场白皮书》显示,2008年至2018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复合增速为4.9%,2018年中国自动化市场规模达1,830亿元,同比增长10.5%。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逐步实现,我国装备制造特别是智能装备制造业有望在“十三五”期间迎来发展的机遇。

根据MIRDATABANK收录的1092家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数据(收入占比超85%),区域集中现象明显,汽车、3C电子制造集聚的珠三角、长三角,也是系统集成商集群的核心区域,两地企业占比近70%。其中30%集中在广东省,35.2%集中在江浙沪地区,9.9%集中在京津冀地区。上海、武汉、长春、广州是中国汽车生产基地最为密集的4大地区,上海、广州又是消费电子最大生产基地,此4座城市工业机器人销售占比全行业超50%。

得益于本土服务优势,中国系统集成市场本土企业占据主导。1092家集成商样本数据中,本土集成商占比96%。但本土集成商普遍规模较小,优秀代表集中在汽车及3C领域,如杜尔涂装、四川成焊宝玛、天津福臻、上海君屹、博众精工等。

授权/非授权系统集成商大致对半,外资本体以授权集成为主

1092家系统集成商中,有569家为授权集成商,占比52%,523家为非授权集成商,占比48%。绝大多数的中小集成商都是非授权集成商,授权集成商中,有545家是机器人外资企业授权,有24家是机器人本土企业授权。

外资本体在中国市场主要依靠系统集成商。因为外资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对集成要求高的汽车和电子行业,而依靠系统集成商能够更快速地拓展市场。国产品牌的机器人应用行业比较分散、应用偏中低端,终端用户的集成需求没有那么高,而在利润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国产机器人厂商也倾向直销,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因此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厂商多以直销为主。

对903家集成商进行行业覆盖分析,573家覆盖汽车行业(占比63.5%),372家覆盖3C电子(占比41.20%,包括家电171家、消费电子112家、电子89家),186家覆盖食品饮料行业(占比20.6%),114家覆盖医疗行业(占比12.6%);

对903家集成商进行工艺覆盖分析,在汽车、3C电子、食品饮料、医疗新能源等头部行业,几乎已经覆盖了所有的工艺环节,在其他中长尾行业,工艺环节覆盖也在快速拓展。

系统集成行业、工艺覆盖不断长尾化。长尾化是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的重要趋势,从开始的汽车到3C行业,再到食品饮料、家电、新能源、物流等长尾行业,从焊接到搬运装配等工艺,机器人自动化的应用不断普及渗透。

本土、外资集成商竞争分析:从低端向高端不断渗透突破

工艺结构:本土集成商垄断低端、领先中端、渗透高端。在搬运码垛等低端工艺应用领域,本土集成商占据绝对主导;在装配、拣选、焊接等中端工艺应用领域,本土集成商占据优势,在喷涂、视觉监测AOI等高端工艺应用领域,本土集成商也在不断渗透。

行业结构:本土系统集成商全面突破,迅猛发展

汽车行业:外资主导,国产从焊装开始突破。整车制造四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总体上外资集成商占据主导,尤其是动力总成、车身制造、总装设备、柔性冲压、高效精冲、高端涂装线等技术单独较大的环节,外资占绝对优势。但国内集成商基于本土化服务优势,从焊装环节突破,正逐步进行替代,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本土集成商。

3C电子:国内集成商与外资同台竞争。3C电子机器人需求非常多样化,以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小型机器人为主,注重成本和服务,外资难以直接转移在汽车行业大型机器人应用的绝对优势。国内集成商基于本土优势、价格优势和外资品牌同台竞争,目前市场份额不输外资品牌,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的本土集成商。

其他长尾市场:本土集成商占据主导。食品饮料、医疗、物流等长尾行业市场机器人需求同样多样化,定制化程度高,价值量相较于汽车较低,外资品牌难以全面顾及,这些领域本土集成占据主导优势,但目前还没有较多规模企业出现。

看下游:系统集成不同下游,模式特点不同

自动化系统集成属于下游行业的资本开支,高产值、高附加值行业最先使用,因此汽车和3C电子是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下游行业,也是市场空间最大的两个下游。

汽车整车:汽车整车制造四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自动化市场空间最大,项目单价在几千万到上亿元不等。总体上外资占据主导,尤其是关键设备如动力总成和其他零部件、车身制造与总装设备、柔性冲压、高效精冲、高端涂装线外资占绝对优势,毛利率也较高。汽车焊装国内企业率先突破,毛利率相对较低。但汽车整车自动化对资金占用都比加大,回款不佳。

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包括汽车电子和其他零部件,其中汽车电子较为优质。毛利率较高达到30-40%,项目规模中等(百万级到千万级,高于3C电子的数十万级到百万级),下游客户主要为博世、大陆集团、联合电子等外资巨头,资金占用及回款均较好。

3C电子:此领域国产企业占据主导,市场空间仅次于汽车整车,但项目均价较低,多为数十万到数百万不等,平均毛利率在20-30%(博众精工作为龙头享受高毛利溢价),资金占用和回款相对较好。

其他长尾:包括金属加工、新能源汽车、医疗、军工、食品饮料等,最大的特点在于市场空间较小,且门槛不高、竞争激烈,企业难以规模化放量。大规模集成商较少以长尾行业为主要下游,多是主业的拓展。

看竞争力:行业三大核心竞争力,强者恒强

资源整合、行业理解和资金规模三大核心竞争力。系统集成项目大都是非标化、定制化、长周期项目,资源整合、行业理解和资金规模是三大核心竞争力。资源整合和行业理解都需要长时间积淀,跨行业快速扩张较为困难,除了汽车和3C外,难以有其他行业通过复制快速实现规模化。因此成功的系统集成商往往聚焦少数甚至一个行业,做深做强,与下游巨头建立紧密商务关系,成为细分龙头。另外,系统集成集成商还面临资金壁垒,因为项目周期一般较长,付款通常采用“3331”的方式,需要垫付大量资金,多个项目并行对企业资金链压力巨大。

行业洗牌期,细分龙头强者恒强。本土集成商数量众多、竞争激烈,2018年汽车、3C景气度有所下滑,系统集成商增速相比2017年也纷纷下滑,进入行业洗牌期。基于资源整合能力、行业理解积累和资金规模三大核心竞争力,我们认为长尾集成商将不断淘汰出*,企业数量大幅降低,细分行业龙头将强者恒强,享受新一轮自动化景气周期。

根据企业下游情况及行业竞争力分析,我们依次看好博众精工、瀚川智能、利元亨、天准科技、江苏北人。

1、博众精工:3C自动化国内龙头

博众精工专注于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自动化关键零部件以及工装夹(治)具等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同时公司亦可为客户提供智能工厂的整体解决方案,业务涵盖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家电、日化等行业领域。

自动化设备是收入大头,3C电子是主要下游。按下游分类,2018年消费电子行业收入21.5亿元(占比85%);按产品分类,2018年自动化设备收入18.5亿元(占比73.6%),治具及零部件收入6.6亿元(占比26.2%)。

苹果是第一大客户,依赖度有所降低。公司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苹果、华为、格力、蔚来汽车、富士康、和硕联合、广达、纬创等建立了良好稳定的业务合作关系,苹果是公司第一大客户,2016-2018年公司苹果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9%、64%、47%,对苹果依赖度有所下降。

传统3C竞争激烈,提质增效带动自动化需求。根据IDC的数据,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62亿部,相比于2016年的14.70亿部下滑了0.5%,为首次下滑;2017年全球PC出货量2.60亿台,同比下降0.26%,下降幅度明显收窄,趋于稳定。应对市场竞争激烈,厂商一方面需要保持产品的持续创新,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这都带来生产技术和工艺的革新,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更新升级需求巨大。

新兴3C产品不断涌现,带动设备投资需求。目前新兴3C行业主要集中于可穿戴设备、AR/VR等领域。根据智研咨询数据,2018年全球在AR/VR上的支出在将达到178亿美元,相比2017年的91亿美元预计将增长95.60%。预计2017-2021年全球对AR/VR产品和服务支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98.80%。以可穿戴设备为例,2017年出货量1.16亿部,到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2.52亿台。

公司深耕行业十多年,具备技术研发优势、优质客户优势、本地化服务优势、品牌优势等优势,在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自动化设备销量持续增长,由2016年的4,046台增长到2018年的8,008台。

2016-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5亿元、19.9亿元、25.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8.5%、26.4%,保持稳定增长。

拓展汽车等新领域业务,盈利能力有所下滑。公司2016-2018年毛利率分别为45.0%、47.3%、41.8%,主要是2018年公司拓展汽车行业新业务造成毛利率略有下降(新增蔚来汽车大客户),但有助于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另外公司2016-2018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6亿元、0.8亿元、3.2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亿元、2.8亿元、3.1亿元。2017年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是因为对部分员工进行股权激励,激励费用为2.23亿元。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消费电子行业自动化设备扩产建设项目,汽车、新能源行业自动化设备产业化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总投资额为11.03亿元,公司本次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不低于人民币普通股4,001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10%。

2、瀚川智能:汽车电子自动化领导者

专注于装配监测自动化设备,汽车电子是主要下游

公司成立于2012年,主要从事汽车电子、医疗健康、新能源电池等行业自动化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其中汽车电子是主要下游。2016-2018年汽车电子行业收入分别为1.37、2.17、3.73亿元,占比营收分别为91%、89%、85%。在汽车电子行业,全球前十大零部件厂商中,有七家为公司客户(博世、电装、麦格纳、大陆集团、爱信精机、李尔及法雷奥);在连接器细分领域,全球前两大厂商均为公司重要客户。

汽车电子分类:主要由半导体器件组成的,应用于车辆感知、计算、执行等层面,存在汽车的各个状态中,并实现相应的系统功能。汽车电子种类较多,按应用领域可分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发动机电子、底盘电子、驾驶辅助系统、车身电子)、车载电子电器(安全舒适、娱乐通讯)等;按用途可分为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三类。

智能化趋势:汽车电子应用场景渗透,驱动汽车电子市场增长。目前汽车的创新70%来源于汽车电子产品,汽车智能化浪潮下电子化进程正在不断加速。汽车电子在汽车中的应用从中低端的车载DVD、倒车雷达系统、车载电脑CarPC、LED照明系统,到汽车安全驾驶系统、车载信息系统、自诊断系统、电子稳定系统(ESP)、胎压监测(TPMS)、新型HID灯高端应用,再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电池管理系统(BMS)、新ECU控制系统等应用。

电动化趋势: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带来汽车电子增量。受益**大力支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突飞猛进,2017年产量达到79.4万辆,过去5年复合增长高达129%,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360万辆,约占全球产量的59.4%,2017年至2022年复合增长率为34.9%。新能源汽车由电力驱动,电池成本占比高达50%,整车汽车电子占比超过65%,给汽车电子市场带来巨大增量空间。

智能化、电动化驱动汽车电子价值占比持续提高。电子产品成本占整车比例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4%,成长到现在的30%左右,其中混动车占比在50%左右,纯电动汽车汽车电子成本占比更是超过65%。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趋势下,预期到2030年,该比例可达到50%。

中国汽车电子增速10%以上,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8135亿元。虽然全球汽车销量增长出现停滞,但新能源汽车增长迅猛,我们预计中短期内整体销量稳中略降;另外,在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推动下汽车电子成本占比以超过1pct/年的速度提高,综合来看,预计未来几年全球汽车电子市场将维持个位数的增长。根据CPCA数据,全球汽车电子总市场到2019年有望达到2410亿美元;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2017年5775亿元,2012-2017年CAGR达到16.6%。中国汽车新能源化高于全球,汽车电子成本上升速度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预计2022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将达到9968亿元,2017年至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1.5%。

汽车电子巨头主导,业绩改善直接带动自动化需求

汽车电子产业链上游为电子元器件厂商(恩智浦、英飞凌等),中游为系统集成商(德国博世、电装、大陆等,为整车厂的一级供应商),下游为整车厂。公司在汽车电子产业链中属于配套自动化设备供应商,主要为泰科、大陆等中游集成商巨头提供自动化设备及生产线。

汽车电子一级供应商被博世等海外巨头垄断。不管是从全球范围还是国内市场看,汽车电子中游Tier1(一级供应商)均比较集中。德国、日本、美国企业对汽车电子市场垄断超过70%,其中博世、电装、大陆是国际三大巨头,合计市场份额超过50%,博世2017年全球营收更是高达781亿欧元。国内汽车电子领先企业主要有华域汽车、均胜电子等,但与国际领先企业差距较大,整体看国内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汽车电子产品。

汽车电子巨头业绩改善、加大在华布*,自动化需求旺盛

全球汽车电子巨头近年业绩改善,推动自动化设备及产线需求。全球汽车电子龙头博世2017年全球销售额达到781亿欧元,中国市场销售额达到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134亿元。2017年德国大陆集团全球销售额达到527亿美元,电装全球销售额402亿美元。

巨头加大在华布*,直接带来增量自动化需求。中国汽车产业及汽车电子产业增速均超过世界水平,汽车电子巨头们不断深化在华布*,纷纷扩大在华产能。一方面新建产能直接带来增量自动化需求,另一方面新建产能自动化程度较高,带动更高配套自动化产值。

预计2020年中国汽车电子自动化市场285亿元,全球665亿元。德国博世、大陆集团资本开支占比销售额比例常年在5%-6%,电装集团在7-8%左右,联合电子则在10%左右。我们综合假设汽车电子固定资产投入占比市场规模在7%左右。另外根据产业调研,汽车电子领域自动化产线投资占比固定资产在50%左右。测算可得,2020年全球我国汽车电子自动化市场达到285亿元,全球汽车电子自动化市场665亿元。公司目前汽车电子自动化产品国内市场及全球市场均有供应。

公司位于汽车电子自动化行业前列,对标克来机电(603960)

全球汽车电子自动化欧洲等企业占据主导,进口替代空间巨大。国内汽车电子自动化市场规模超200亿元,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不到10%,进口替代空间巨大。中高端市场以进口为主,主要被欧洲等自动化企业瓜分。如瑞士KomaxHoldingAG、加拿大AutomationToolingSystemInc.、德国TeamtechnikMaschinenundAnlagenGmbH、德国BBSAutomationGmbH、德国XENONAutomatisierungstechnikGmbH。

公司国内主要对标克来机电,实力大致相当。国内汽车电子自动化供应商上规模的不多,公司主要对标已上市的克来机电,双方汽车电子自动化收入规模大致相当,在产品具体应用、主要客户等方面有所差异。

汽车电子资本开支增加,公司收入高速增长。2016到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50、2.44、4.36亿元,2017-2018年分别同比增长62%、79%。公司收入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带动资本开支增加,以及公司开拓新能源和医疗健康领域带来增量收入。

毛利率微降,但净利率不断提升。2016-2018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8.28%、37.20%、35.61%,略有下降,主要是因为新业务开拓拉低了整体毛利率。但公司费用率控制较好,净利率呈现上升趋势。

公司募资资金主要用于智能制造系统及高端装备的新建项目。项目总投资额为4.68亿元,公司本次拟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不低于人民币普通股27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不低于25%。

3、利元亨:锂电自动化领导者

公司前身利元亨精密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包括锂电池制造设备、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和其他行业制造设备。其中锂电自动化设备是公司主要产品,2018年收入占比达到88.64%,其中电池检测设备占比总收入63.25%,电芯装配和电池组装设备占比总收入25.35%。

国内顶尖锂电企业均是公司大客户。公司是国内锂电池制造装备行业领先企业之一,已与新能源科技、宁德时代、比亚迪、力神等知名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在专注服务锂电池行业龙头客户的同时,积极开拓汽车零部件、精密电子以及安防等行业的优质客户,提升在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的地位。在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汽车VVT相位器自动组装及高精高效检测技术与装备”总体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产品属于锂电池产业链中的锂电池生产设备。锂电池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电芯制造、电芯装配、电池检测和电池组装四个环节。由于锂电池生产过程的工序复杂性、材料特殊性与多元性、工艺参数敏感性与高标准,智能制造装备是锂电池生产流程中的必要装备。其中电芯装配、电池检测和电池组装是本公司产品应用的主要环节,公司产品主要用于动力锂电生产制造。

2015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高速发展,带动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保持高速增长趋势,据GGII调研统计,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销量同比增长44%,达44.5GWh,产值同比增长12%,达725亿元。GGII预计未来四年动力电池销量的年复合增长速度将达47.5%,到2020年动力电池销量将突破140GWh。

行业前列锂电生产商均是公司客户。GGII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前三位是宁德时代、比亚迪、沃特玛。2017年中国动力锂电池产量44.5GWh,宁德时代、比亚迪、沃特玛、国轩、国能等前五家企业市场占比67.2%,其中宁德时代领先优势明显,以27%的市占率居全国第一位。

2016-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29、4.03、6.81亿元,增长迅猛。这主要得益于近两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迅猛发展,锂电池生产企业产量快速提高,自动化需求旺盛。

2018年公司毛利率41.67%,净利率18.93%,归母净利润为1.29亿元(同比210%),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另外2017年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一次性计提管理费用2668.74万元,2016年以及2018年均无该项支出,使得2018年管理费用率大幅下降。

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募集资金74,513.11万元,主要投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生产和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等项目。

4、天准科技:国内机器视觉技术领导者

公司成立于2005年,立足于智能工业测量、视觉、自动化领域,为精密制造业客户提供以测量测试为基础的工业自动化产品与解决方案,产品包括精密测量仪器、智能检测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无人物流车等,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医*等行业的现代化生产中。其中基于公司核心机器视觉技术的精密测量仪器和智能检测装备是收入大头,2018年收入占比分别为22.21%、71.32%。

公司客户超3,000家,下游客户包括苹果、三星、富士康、欣旺达、德赛、博世、法雷奥、协鑫光伏、菜鸟物流等国际知名企业,其中苹果是公司第一大客户,2018年收入占比28.51%。

机器视觉具有精确性、客观性、持续性、经济性、灵活性等特点,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具体应用场景包括尺寸检测、缺陷检测、产品识别、装配定位等,目前已经是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工厂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2017年我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达到80亿元,未来随着工业自动化不断渗透、机器视觉技术不断成熟,机器视觉市场有望继续高速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197亿元。

公司实际控制人徐一华先生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团队大多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信息技术、机光电一体化等多领域有丰富的科研和产品开发经验,研发能力强。研发团队骨干成员均为来自全国顶尖高校的博士、硕士及业内高级研发工程师。2014-2018年公司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持续维持高位,2016-2018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156、173、286人,占比分别为46%、34%、36%。

公司技术优势明显,位于国内行业前列,但和国外巨头还有差距。公司承担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项目”,是三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单位,牵头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收到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客户的认可。公司目前位于国内前列,但和国际巨头康耐视、基恩士、海克斯康等还有较大差距。

2015年开始,公司营业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018年营业收入5.08亿元(同比5923%),比2015年增长了2倍多;归母净利润9447.33万元(同比83.16%),比2015年增长了3倍左右。

2018年公司毛利率49.17%,净利率18.59%,相比2017年均有所提升。另外公司2017年毛利率下滑较大,主要是因为精密测量仪器经销比例提升,拉低毛利率;以及智能检测装备拓展消费电子领域,毛利率低于原有的锂电检测装备。

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84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主要投资机器视觉与智能制造装备建设项目和研发基地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5、江苏北人:机器人焊接系统专业集成商

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提供与机器人相关的系统集成的解决方案,主要产品为汽车行业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和非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包括汽车零部件焊接生产线、激光焊接系统、冲压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视觉生产线、机器人自动化装配和加工系统。其中机器人焊接系统集成收入占比超90%。

基于汽车行业积累,拓展航空航天等领域。公司在汽车金属零部件柔性自动化焊接和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化焊接领域拥有突出的竞争优势。公司汽车行业客户主要包括赛科利、上海航发、联明股份、浙江万向、宝钢阿赛洛、一汽模具、东风(武汉)实业、上海多利、西德科、海斯坦普等大型企业。另外公司在做大、做强汽车领域的同时,在航空航天、军工、船舶、重工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拓展业务,开拓了包括上海航天、沈阳飞机、沈阳黎明、卡特彼勒、西安昆仑和振华重工等在内的多家大型客户。

2014-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高速增长,2018年营业收入4.13亿元(同比64.50%),比2014年增长了近4倍,这主要得益于国内机器人产业近年来的快速增长以及公司的大力开拓。

公司盈利能力维持稳定,略低于行业水平。2018年公司毛利率24.87%,净利率12.15%,归母净利润为4841.49万元(同比42.19%)。公司业务快速扩张,毛利率和净利率维持稳定但略低于行业水平。

快速扩张背后经营现金流不佳。系统集成业务对现金流占用较大,公司业务快速扩张的同时势必会带来现金流的恶化,2017-2018年公司经营净现金流均为负值。

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934.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主要投资智能化生产线项目和研发中心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科创板:5家系统集成商均是各自领域的龙头/领导者,根据企业下游领域、行业竞争力、财务数据分析,建议按顺序关注:博众精工(3C自动化国内龙头)、瀚川智能(汽车电子自动化领导者)、利元亨(锂电自动化领导者)、天准科技(国内机器人视觉技术领导者)、江苏北人(机器人焊接系统专业供应商)。

主板:科创板大力扶持机器人,有望提振主板机器人企业表现,建议关注:中大力德(国产RV减速器龙头)、埃斯顿(最像发那科的国产机器人巨头)、快克股份(锡焊机器人龙头)、克来机电(汽车电子自动化龙头)。

企业科创板审查不通过:目前企业均为申报受理,审查通过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下游自动化需求不达预期:汽车、3C行业自动化需求存在不达预期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2012年之后成立的大批本体、集成企业经过发展初具规模,加剧行业竞争;同时外资巨头深化布*、降价策略,压缩国产生存空间。

自动化行业超10年从业及研究经验,专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重点覆盖机器人、数控机床、工控自动化、激光设备、人工智能等领域

分析师SAC执业编号:S1130517090006

本公众号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仅供《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专业投资者使用;非专业投资者擅自使用本公众号信息进行投资,本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本人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或对公众号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高层洞见丨汽车电子瀚川智能的柔性制造实践之路

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览会(productronicaChina)是中国电子制造行业旗舰展会,聚焦杰出产品与技术的融合创新价值传递,积极推动并加速电子全行业智能制造发展升级。此次小慕采访到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电子BU总经理郭诗斌,由他谈一谈目前自动化市场的新趋势。

现如今,因疫情的影响,市场迎来了很多新变化,汽车电动化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请问贵公司如何应对这些新变化?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球经济受到重创,瀚川智能作为一家服务全球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海外的开拓之路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为了给海外客户提供及时的服务,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公司在做好足够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很多“瀚川人”毅然奔赴海外客户现场,支援欧洲、美洲、东南亚海外各地的瀚川智能服务团队,为客户项目的顺利交付和投产提供了有效保障。疫情的爆发带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改变,全球供应链的部署会调整为区域化的供应链,客户会更注重各个区域本地供应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未来瀚川智能还会继续加强海外及全球本土化服务团队的建设,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便捷的服务。

汽车行业经历了前期下滑,目前正在复苏,电动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及智能驾驶的加速应用已经是确定的发展趋势了,这一点从去年11月***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也可以看出,瀚川智能一直以来都高度关注电动汽车及智能驾驶带来的发展新机会,加大资源和研发投入,积极开发应用于电动汽车和智能驾驶上零部件的自动化生产应用技术,并且已经有很多成功的应用案例。

目前全球企业都在讨论数字化转型,疫情也加快了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哪些新兴自动化技术需求在转型过程中表现明显?贵公司看到了哪些机会?能为用户提供哪些行之有效的产品和服务?

在全球工业4.0突飞猛进的背景下,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制造业最重要的发展趋势,而要实现制造的真正智能化,数字化和网联化技术的实现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认为,智能制造必须是在先进的智能装备(硬件)+智能制造系统(软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打个形象的比方,自动化装备就像人的双手,解决了制造过程中自动化的问题,而智能制造系统就像是人的大脑,指挥着双手来协调运作,大脑和双手有效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而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就是在生产制造设备上装一个“大脑”,升级智能制造系统,真正实现数字化、网联化的管理。瀚川智能作为智能制造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不仅能给客户提供自动化装备,还能为客户提供制造运营需要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我们的水滴智造MOS平台,可以为客户提供从计划排程APS、生产执行MES、设备运维管理EAM、质量管理QMS、仓储物流WMS+AGV、运营绩效数据分析整体解决方案。

贵司如何看待疫情以来中国电子制造行业的整体发展前景和机遇?贵司能为电子行业客户主要提供哪些价值?有何优势?

疫情发生以来,虽然很多电子行业产品的推出出现延期或者取消,但是随着疫苗的不断接种加上各国都在采取各种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我们预判在2021年全球电子制造行业会逐渐企稳复苏,特别是在中国国内,增速会更加明显。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GDP增长2.3%,规模达到101.5986万亿,迈入百万亿大关,作为全球电子制造行业的重要区域,5G技术的发展会进一步推动社会生活的智能化,智能制造的市场规模将大幅扩展。

此次展会上带了哪些新的技术及产品?和其他同类产品相比有何优势与亮点?

本次展会上瀚川智能带来了汽车电子行业电连接、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整体的制造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汽车产业“四化”趋势下的新需要,电动化汽车所需电驱、电控等高压零部件自动化解决方案,智能网联带来的ADAS传感器、FAKRA/HSD高速数据传输线等部件的自动化解决方案,还有工业互联制造运营系统水滴MOS平台。

另外瀚川智能也带来了两款新品:PCB插针机PA350-M1、PCB分板机DM350。针对PCBA制程的迭代升级新品小型化高速PCB插针机PA350-M1,设备在性能和生产效率方面都具有很好的优势,设计紧凑、配置灵活、性能优异、操作便捷。

全新产品PCB分板机DM350,该设备具备分板精度高,兼容范围广的特点,操作便捷,配备全自动刀具管理和视觉成品检测功能。

您对2021年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览会有何期待,对我们展会或中国电子制造行业有何新年寄语?

时间:2021年3月17-19日

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E1-E6馆

2021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览会(productronicaChina),展会规模扩大一倍,不仅仅满足于展示单一设备产品,而是为行业打造从材料、设备到应用技术解决方案的横跨产业上下游的专业展示平台,现场将吸引近800家电子制造行业的创新企业加入,展会规模将达70,000平方米。先进封装技术、汽车电子制造及装配、智能仓储物流方案、模组制造及封装、智能检测、数字化转型等等这些话题都将成为2021年展会的亮点,专业观众可以一站式、完整、高效地掌握智能制造与电子创新全产业链上的全球前沿技术与产品。

时间:2021年10月28-30日

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

2021华南国际智能制造、先进电子及激光博览会(LEAPExpo)旗下成员展慕尼黑华南电子生产设备展(productronicaSouthChina)将集中从表面贴装技术、电子和化工材料、点胶与粘合技术、电子组装自动化、测试测量与质量控制、电子制造服务到线束加工与连接器制造、半导体及元器件制造、先进封装技术、运动控制与驱动技术、工业传感器、机器人及智能仓储等,为全产业链呈现电子行业智能制造针对热门应用行业的创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