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例题?
个人所得税计算例题工资薪金所得“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个税计算
1.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计算公式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
个税计算单元的计算公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其中: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本单位上年度末累计已预扣预缴的,按照全年预扣率换算成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的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是指适用于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下限金额的预扣率,通常是根据税法规定的简化计算方法确定。速算扣除数是为了方便个税计算而设定的一个常数,通常与预扣率相对应。
第二部分为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
2. 所得税费用计算公式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利润总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适用税率
递延所得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3.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
收入总额包括一般收入的确认,如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
不征税收入是指根据税法规定不需要纳税的收入,如农民收入、劳动保险金等。
免税收入是指根据税法规定可以减免税款的收入,如对农林牧渔业等特定行业的减免政策。
各项扣除包括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各类扣除项目,如基本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专用附加扣除等。
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亏***额转移到未来年度抵减应纳税所得额。
4. 递延所得税计算递延所得税是指由于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存在差异所产生的暂时性或非暂时性差异,需要在未来年度扣除或计入所得税费用中的税款。
递延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是:
递延所得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非暂时性差异×适用税率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会计披露和税法计算的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企业可以将减少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额度抵扣到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上、非暂时性差异是指由于非税收入、非税款、非所得调整等因素导致的差异。
5. 承兑的定义和作用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一种票据行为。承兑可以提高汇票的流通性和可信度,方便了商品和服务的交易。
承兑行作为承兑人承担了对汇票的付款责任,发挥着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交易安全的重要作用。
6. 当期所得税的计算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会计利润表中的科目,是指在当期实际需要向税务机关缴纳的税款金额。
7. 递延所得税的定义和计算递延所得税是指会计科目上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的产生原因是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存在的差异。
递延所得税负债是指税务机关要求未支付的税款,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税务机关已支付但尚未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的税款。
8. 利润表的计算公式利润表的计算公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形式。
多步式利润表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收入总额-费用总额+利润总额以前年度的调整
单步式利润表计算公式为:利润总额=收入总额-费用总额
费用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