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生物新三板退出价格?
成大生物是一家在新三板市场活跃的股票,但在登陆港交所一个月后陷入了流动性困境。成大生物分拆上市后不到7个月就成功过会,并在10月28日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1. 成大生物分拆上市开辟新三板企业赴A股市场的新途径
根据新三板资深研究人士刘子沐的观点,成大生物的分拆上市为新三板企业赴A股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通过分拆上市,企业可以更快捷地进入A股市场,提高新三板市场的投资效率。
2. 成大生物分拆上市提高新三板市场投资效率
通过成大生物从停牌到过会仅用时7个月的案例可以看出,成大生物的分拆上市提高了新三板市场的投资效率。与传统的上市过程相比,分拆上市可以快速完成,有效缩短了企业上市的时间。
3. 成大生物科创板上市出现下跌现象
成大生物在科创板上市时,发行价格为110元/股,发行市盈率为54.24倍。在开盘时成大生物的股价为89.99元/股,下跌了18.1%。这表明,成大生物的上市表现并不理想。
4. 成大生物停牌前后股价波动较大
成大生物因为筹划科创板IPO事项而停牌,停牌前的股价为42.77元/股,总市值约为160亿元。科创板上市之前的停牌期间,成大生物的股价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5. 成大生物有望保持狂犬病疫苗领域龙头地位
根据对成大生物狂犬病疫苗数据的预测分析,成大生物有望继续保持狂犬病疫苗领域的龙头地位。考虑到成大生物的市场地位和批签发数据,预计其在疫苗市场上的表现将持续优于同行企业。
6. 新三板交易额下降,成大生物受影响
最近一周,新三板挂牌公司的交易额下降了超过20%,其中包括成大生物。这可能对成大生物的股价和流动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7. 成大生物估值相对低估
作为一个优质的疫苗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成大生物的归母净利润、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均优于主板公司。其估值仅为14.85倍,反映了市场对其估值的明显低估。
成大生物的分拆上市在新三板市场开辟了一条新的赴A股市场的途径,并且提高了新三板市场的投资效率。其在科创板上市时出现了下跌现象,停牌前后股价波动较大。尽管如此,成大生物有望保持疫苗领域的龙头地位,并且估值相对低估。但需要注意的是,新三板市场整体交易额下降可能会对成大生物的股价和流动性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