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是什么样子的土(稀土是土吗-稀土是一种土吗?)

稀土是土吗-稀土是一种土吗?

稀土,是化学周期表中镧系元素和钪、钇共十七种金属元素的总称。自然界中有250 种稀土矿。 因为18世纪发现的稀土矿物较少,当时只能用化学法制得少量不溶于水的氧化物,历史上习惯地把这种氧化物称为“土”,因而得名稀土。 稀土是非可再生资源。 进口稀土可以节约国内稀土总量,减少污染。

希土战争是指什么?

希土战争指希腊和土耳其为争夺克里特岛而进行的战争。1896年5月,克里特岛上的希腊人为摆脱土耳其桎梏和并入希腊举行了起义,同年11月,土耳其向克里特人宣布圣战来作为对此的回答。1897年2月希军的一支部队前来援助起义者。英、法、俄、德、意和奥匈帝国宣布克里特在“欧洲保护”下实行自治,并于4月5日派遣登陆部队占领该岛。土耳其随即对希腊宣战。由德国教官训练的土耳其军队在兵力和兵器方面大大超过希腊军队,并对战争作好了准备。土耳其在色萨利和埃皮鲁斯拥有步兵9.4万人、骑兵1660人、火炮234门,而希腊人只有步兵5.5万人、骑兵970人、火炮144门。土耳其的作战计划是以主力进攻色萨利,并用两个师的兵力防御埃皮鲁斯。希腊指挥部计划在第一阶段用两个师的兵力防御色萨利,并向埃皮鲁斯实施进攻,以便解放该地区,同时还指望首战告捷会引起反土起义。但希军在色萨利的边境交战中就遭到失败,并于4月13日放弃了拉里萨城,撤往特里卡拉市。希腊对战争没有做好准备,以康斯坦丁王储为首的希军指挥平庸无能,部队的战斗力不强,以及土军在兵力和技术装备方面占据优势——这一切造成了希军在色萨利地区的法萨卢城、韦利斯蒂农城以及在埃皮鲁斯地区的彭泰—皮加季亚城、阿尔塔和普雷佛扎等城附近的失败。这次战争5月5日在多莫科斯告终。经过大国调停,于5月7日签订了停战协定。根据1897年12月4日在君士坦丁堡签订的和约,希腊将色萨利的6个不大的、但在战略上却很重要的地区割让给土耳其,并赔款400万土耳其镑。克里特岛仍归土耳其管辖,但在欧洲诸国的压力下,土耳其于1898年给予该岛以行政自治权。

什么是“稀土”

稀有名贵资源的统称叫稀土,包括:镍,镉,钼,钛。。。

现在离子型稀土矿的开采方法和成本是怎么样的?

离子型稀土第一代提取工艺,可简述为"异地提取工艺",或归结为"池浸工艺"。其主要工艺过程为:表土剥离→开挖含矿山体、搬运矿石→浸矿池→将按一定比例(浓度要求)配置的电解质溶液作为"洗提剂"或"浸矿剂",加入浸矿池,溶液对池中含"离子相"稀土矿石进行"渗滤洗提"或"淋洗"→溶液中活泼离子与稀土离子交换,"离子相"稀土从含矿载体矿物中交换出来,成为新状态稀土;加入"顶水",获含稀土母液;母液经管道或输液沟流入集液池或母液池,然后进入沉淀池;浸矿后废渣从浸矿池中清出,异地排放→在沉淀池中加入沉淀剂、除杂剂,使稀土母液中稀土除杂、沉淀,获混合稀土;池中上清液经处理后,返回浸矿池,作"洗提剂"循环使用→混合稀土经灼烧,获纯度≥92%的混合稀土氧化物。由上可见,本工艺过程中的技术关键词是:"表土剥离"、"开挖含矿山体"、"矿石搬运"、"浸矿池"、"洗提剂"、"异地渗滤洗提"、"离子交换"、"含稀土母液"、"尾砂异地排放"、"母液池"、"沉淀池"、"沉淀剂、除杂剂"、"沉淀、除杂"、"混合稀土"、"上清液返回"、"灼烧"、"REO≥92%混合稀土氧化物"。"池浸工艺"与传统的生产工艺相比较,其第一、二、三道工序过程相似于矿产资源开采中传统的采矿专业的各作业工序;第三、四、五道工序过程相似于传统选矿专业和湿法冶金专业相结合的各作业工序;自第五道工序过程以后的各工序,属于传统湿法冶金专业的各作业工序。其中,第三道工序中的"浸矿池",起着联系传统采矿、选矿专业作业的作用,类似于矿山选厂的"原矿仑";而第五道工序中的"沉淀池",却起着联系传统选矿、湿法冶金专业作业的作用,类似于湿法冶金企业的"原料仑"。由此,相似于传统选矿专业的主要选别过程,是在"浸矿池"中完成,而且作为本工艺的中间制品,在此获得含稀土的母液;而属于传统湿法冶金专业的典型湿法冶金过程,则主要在"沉淀池"中进行,并由此获得"稀土精矿"的初级产品--"混合稀土";再经灼烧处理后即可获得"稀土精矿"终级产品--REO≥92%的混合稀土氧化物。进而言之,上述作业过程中,先后在三个典型的作业过程中,分别获得了"中间制品"、"初级产品"和"终级产品"。亦即,在"浸矿池"中,通过离子交换,制得含稀土的母液;在"沉淀池"中,通过沉淀,制得混合稀土;在"灼烧"中,制得混合稀土氧化物。因此,为了确保离子型稀土的产品质量,主要应从这三个关键性作业过程中把好技术关。在此工艺中,所获得的"稀土精矿"产品,已不再是传统概念中的"稀土精矿"矿产品,而是纯度相对较高的"混合稀土氧化物"产品。严格地说,离子型稀土矿山获得的终级产品,已不再从属于"矿产品",而是湿法冶金范畴的产品。显然,其产品档次,比传统矿山开采的产品,已大大地提高了一步。以上工艺流程结构,是稀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一种崭新的工艺。它彻底打破了稀土资源开发的传统工艺,而将多种专业和工艺集于一体,在矿山就直接制得纯度较高的混合稀土氧化物产品。应用这种生产工艺,而生产的产品质量指标,是此前稀土生产工艺难以达到的。可见,以这种产品作为原料,对于稀土冶炼的进一步深加工是十分有利的。然而,世间任何事物往往都具有"两重性"。离子型稀土拥有非常突出的优势的一面,同时又由于它的赋存特征和工艺特征,而决定了它不令人满意的另一面。伴随着"池浸工艺"工业化生产后,导致出现一些非常尖锐和突出的问题:一是对生态环境破坏大。由于离子型稀土广泛赋存于地表浅层,展布面积大,再加上"池浸工艺"本身要求,该生产工艺实际上是一个"搬山运动"。据统计,每生产一吨混合稀土氧化物,约需消耗1,201-2,001吨矿石,同时还将伴随产生尾砂1,200-2,000吨,砂化面积约1亩。二是资源利用率低,资源浪费大。为便于矿石的采、运以及尾砂的排放,降低成本,节省投资,许多矿山的"浸矿池"建在山坡矿体的中下部,"浸矿池"以下的含矿矿体,被所建生产系统"压矿",尤其是如若被尾砂覆盖后,则更难于开采。据资料,该工艺表内资源利用率一般不达50%,低者仅25-30%左右。

希土用什么原来自材料提取

是从稀土矿提取的

土耳其地下挖出好东西,未来1000年里实现稀土自由?

2022年7月4号,土耳其曝出来个大新闻,该国能源和自然资源部表示他们在安纳托利亚中部的埃斯基谢希尔发现了大约6.94亿吨稀土资源,号称储量可满足全球1000年的需求。这可了不得,全球的稀土储量也就1.3亿吨,似乎土耳其这一探,能叫全球稀土储量足足翻上六倍,怕不是以后稀土不“稀”,要改名叫多土了?

天籁之音,赛雷话金。火鸡国天降宝藏,欧美喜气洋洋。毕竟稀土在许多领域都大有用武之地,而真正“家里有矿”无需进口的国家却不多,这回土耳其突然扬眉吐气了一回,可以说是雪中送炭了。

↓↓↓点击观看赛雷话金视频版↓↓↓

视频时长07:20

旋转横屏观看效果更佳哦~)

×××××××××××××××××××××××××××

【以下是视频文字版】

目前世界上稀土的主要产出国寥寥无几,根据美国地质调查*数据,全球已探明的稀土资源储量为1.3亿吨,其中,中国占比37%,储量约为4400万吨,位列全球第一,此外越南、巴西、俄罗斯也有不少。但是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国内却不太多,按照稀土这个越是高精尖领域越不可替代的地位,突然能多出这么多稀土矿,土耳其这波挺争气。问题来了,他们官方报道的探出稀土储量6.94亿,如此惊人的数字到底靠不靠谱?真的能从此让土耳其摇身一变成为稀土大国,帮大家伙实现稀土自由吗?

我们看土耳其本国媒体原话是怎么说的哈,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宣布在埃斯基谢希尔的贝利科瓦(Beylikova)地区发现了巨大稀土矿,估计该地区的储量约为6.94亿吨,仅次于中国拥有的、储量达8亿吨的最大稀土矿白云鄂博。欸不是传言全球总量才1.2亿吨,土耳其这波能让稀土储量翻六倍么?怎么这会儿一个白云鄂博就变8亿了?这就要从稀土的元素性质开始讲起了。

另一方面稀土虽然有个“稀”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却不我们想象得那么稀有,这17种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少,但在通常是处于分散的状态,即使以氧化物形态出现也很少能聚到一起形成高浓度的矿藏,所以值得一开采的稀土矿场非常少见。换个角度想假设有一片适合开发的稀土矿场也就是说一片矿场可能稀土矿很多,能冶炼出来的稀土氧化物量会缩水不少,美国地质调查*说的1.2亿吨指的是提炼过后的稀土氧化物存量,而所谓的6.94亿其实是跟白云鄂博8亿吨一样对应的是稀土矿的储存量,根本不是一个位面的。

至于土耳其能源部说的这个自家稀土矿能供全球用1000年,我好奇去找了一下旁人对这句消息的看法,连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的欧洲企业,对土耳其稀土的态度都是“感情分”更多,看法基本都是在如今欧盟98%稀土都来自中国的大环境里,他们从此能多个篮子放鸡蛋还挺好,但土耳其也不至于能成为“欧洲市场的救星”。欧洲一家咨询公司分析说土耳其的稀土矿估计纯度在2%,按照理想状态下,也就是假设大伙对稀土的需求不变,土耳其这些矿能满足世界市场四五十年。嗯,确实是很理想,稀土这么难得只是因为不好找吗?分离、加工、提纯哪一步又容易做好呢?所以甭管供应40年还是50年,在真正开采前都是画饼,像什么保供1000年,emmm也没个数据证据支撑,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

另外,土耳其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部长法提赫透露过说这处矿场开采成本比较低,因为稀土矿非常接近地表,看到这其实我有点纳闷,按理这么大这么浅一片矿,这么晚才被探出来实在说不过去,这片地区之前真没有过什么勘探记录吗?抱着这样的疑问,我去查到欧盟委员会一个帮成员国制定稀土矿床可持续开发计划的项目(EuRare),里面专门研究过土耳其的稀土勘探历史,美国地质调查*公报的相关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咱们就单看早先传出的勘探结果——西北这片地方,也就是最近热议的埃斯基谢希尔地区早在50年前就被注意到了,像美国盯上的鸭子要是能飞了,很有可能是因为肉柴……换句话说美国当时并没觉得这块地方未来能产出的经济价值值得一挖。储量大,还浅层易开采,还有什么理由能被搁置50年,那只剩下前面提到的稀土纯度和质量问题了。

所以虽然媒体措辞好像天上掉馅饼似的,但“家里有矿”对当地人来说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贝利科瓦市市长阿尔普(ÖzkanAlp)最近在接受采访时也说过:早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贝利科瓦地区就一直在进行矿产勘探作业,而且长期以来都有法国的研究人员来这里采集样本,只是此后几十年都没什么进一步的实质性行动,当地市民也都知道这里有矿井,只是一直都没开发,直到前任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部长培拉特·阿尔拜拉克上台后,才重新把目光投向这块土地,制定了新的采矿战略,才让这个低调的矿区成为全球能源业的新兴焦点。

这个前部长的经历也挺有说道,年纪不大就当上了土耳其财政部长兼能源和自然资源部部长,还是现任土耳其总统的女婿,称得上一句年轻有为,本人title有商人、**家、作家、学者,像前面刊登了大段夸他眼光独到采访文章的沙巴日报,他早年间就在这当过报社专栏作家,也许现在的能源部的措辞风格也是沿袭了媒体人笔法,开口就是“够全球用1000年”这种话。可像这么一个政界商界都混得如鱼得水的人,不可能脑子一热无缘无故就去探这块沉寂了50年无人问津的矿藏,在这个当口曝出大新闻,必然有其**考量在里面。

学过高中地理的应该都知道,位于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大稀土矿,而且质优量大种类多,再加上加工技术也是顶尖的,因此别的国家恨不得80%、90%地进口这里的稀土,这就可能会让人觉得“资源在手,优势在我”。但产量和储量其实是两回事,虽然中国的产量已经占全球的82.8%了。但不意味着欧美真的缺它缺的不行,尤其是美国的稀土储量也是不少的。在历史上加拿大、美国、南非都曾经是稀土大国,80年代以前美国能拿下全球稀土出产的半壁江山。

而在中国进入稀土市场后,美国的开采工人就跟退休了一样,产量越来越少,当我们占下出口的大头时,美国稀土就几乎全靠进口,本土矿都没什么存在感了,这是什么情况?难道是美国挖光了,所以才要从我们手里进口?怎么想都不可能好吧。看来西方国家对稀土的态度就是,你有的我也有,但是呢,我就是不挖就是进口。而我们多开采多出口,自然也不是好心给别人做嫁衣,而是为了市场份额这种东西,尤其是现在,稀土资源泽被的各个领域中,其中处在高光时刻、目前看来大有前景的莫过于新能源汽车了,而我们出产稀土、提高加工技术就会更有机会在这一行占个高地,至于美国“装穷”神隐,欧洲“卖惨”拉出土耳其新队友,实质都是扮猪吃老虎、放长线钓大鱼的操作,并不代表他们关键时刻拿不出来。所谓稀土资源之争,根本不在于这个半路杀出来的土耳其上,它更像是基于**战略考量出现的一步棋子,而欧美国家也绝对没有他们演出来的那样缺稀土,这个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未来的棋盘会是个什么样的格*,我们还需擦亮双眼冷静看待。

×××××××××××××××××××××××××××

一集不够看?你还可以看看这些

【 总统撑腰、全民梭哈,韩国币圈玩得这么大吗?】

【美芯片法案落地,买不如造?“赛博石油”背后的大国博弈】

【要不是发明了空调,我猜我们根本“卷”不动 】

稀土是什么颜色?

稀土是呈黄褐色、棕色、红色,间或有绿色。半透明至透明。条痕白色或浅红黄色,具有强玻璃光泽。

挖出来的稀土长怎么样

任务占坑

媒体视角丨一颗“磁”心让稀土不“土”

永磁材料是世界公认的战略性资源。从天河到北斗,从磁悬浮到无人机,从电机到新能源汽车,都离不开它。

稀土,被称为“工业味精”。我国在稀土永磁资源方面具有重大话语权,占据了全球80%的市场。

资源“厚”,但技术能力尚“薄”,我国尚不是稀土永磁应用的“强国”。从资源到应用,中间的技术差距,云泥之别。

为了寻求突破,填补国内空白,迈格钠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经过长达8年的积累,这家从二十几个人起步的小团队已发展到有近200人规模的企业。近三年累计销售额近5亿元,年均增幅保持在30%以上,成为中国永磁传动第一股。迈格钠就是这样从电机系统的传动革新入手,打开了稀土永磁高端应用的大门。

迈格钠总经理吴正波演示磁应用

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马忠威用“草根”二字来评价自己的创业经历。电大毕业,法律专业,这“履历”跟磁产业毫不沾边。毕业后的马忠威先到一家国企上班,2006年开始创业,进入变频器领域。

虽然一直在传统产业里摸爬滚打,但通过学创新管理、学转型升级,他对整个行业的认识不断深入。有“精”“专”做底色,马忠威得到了去法国学习考察的机会。

“2009年,我去参加汉诺威工业展,看到了一家美国企业展示的模型——永磁传动设备。”直觉告诉他,这是一项革命性技术,是未来动力系统的发展方向。

马忠威就因这么“一眼”而萌生了创业的冲动,且回国就大干,一猛子扎到永磁传动研发之中。他满世界“淘宝”,挖掘全球资源。从国外聘请专家,组成研发团队,从“打地基”开始,建实验室,做模型。无基础,无蓝本,无数次跌倒,无数次爬起。

他投入所有身家,持续支持研发。经过2年多的时间,终于有成品问世。如今,企业已从“零”成长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永磁传动产品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企业,他也成为全国永磁传动技术领导企业的掌门人。

目前,公司已和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钢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中船重工、本钢集团、北方稀土等大型企业建立了业务合作,业务覆盖全国26个省区市。

 

机加车间工人进行设备核心件的精密加工

迈格钠研发部与国内最大的风电企业北京金风科创风电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研发国内首个采用永磁制动技术生产的调谐质量阻尼器。目前样机已出,正在试验阶段,大概一个半月后,就要试装到河南的一个机组上。

这个调谐质量阻尼器,是减少风力发电机风振振幅的核心,产品自重很大,目前该产品在国内基本没有生产、采购及使用,需经过长距离运输,耗时费力。可以说迈格钠这次又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

这在迈格钠研发团队的眼中,却只能算“小事儿”。

迈格钠研发部在多年研究中发现,即使是同样的排列,角度不同,产生的效果都会有差异。为了优化磁的矩阵,截至目前,迈格钠已经研发出700多种磁排列,应用领域立足工业,向民用拓展。每一项技术都是对传统产品的颠覆。

如今,作为辽宁土生土长的民营企业,迈格钠已拥有多个第一:成立了永磁传动行业第一个院士工作站,成为全球最大功率永磁传动产品应用的创造者,是永磁调速器、永磁联轴器国家标准第一起草单位……

这些成绩,异常耀眼。

他们没有停止脚步,新的技术已在研发储备中。今年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思考,企业正在酝酿研发磁性纳米材料试剂,进军生命科学领域。针对部分人群睡眠质量欠佳的情况,研究用磁修复人们的植物神经系统。

技术团队在进行项目研发讨论

对于企业来说,能站在一个行业的高地上,向“全球第一”发起冲锋,凤毛麟角。

迈格钠,做到了。

但即便是技术领先的“瞪羚”,也有“成长的烦恼”。与诸多企业一样,开拓市场是迈格钠最大的难题。

初创期的迈格钠,目标市场是电机系统的传动领域,只要是由电机驱动产生动力的地方,都可以用他们的产品。市场虽广阔,但长久以来,传统传动产品的使用已经成为业界习惯,即便其具有显而易见的弊端,人们也不愿轻易做出改变。尤其对于“横空出世”的新鲜事物,更是存疑。

马忠威说:“我们也理解,让大企业停下正常运转的‘老家什’,改用缺乏市场实践数据、试验支撑的新产品,确实有难度。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大家瞧一瞧设备是啥样,可以怎么用。

2012年5月迈格钠正式成立公司,创始人团队齐上阵,拉着设备样机,全国各地跑,上门给客户试用。

同年9月,第一批经销商授权;11月、12月,分别与上海宝钢、济南钢铁谈定技术改造合同。

2013年,在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上,迈格钠的产品首次亮相,吸引了诸多重视新技术企业的注意。企业的口碑和影响力逐渐攀升,更多用户争相试用。

2014年,首次特装参加中国国际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展示交易会,发布了新的风冷型、水冷型的大功率永磁传动产品,让永磁传动技术逐渐得到用户的认可。

从“零”开始做市场到“客户主动找上门”,迈格钠一路走来,已有近万台设备在全国运行。市场开拓进入“坐果期”,迈格钠的步子会越迈越大。

记者:李越

稀土什么样子的

关注,很用心的呀